筆者個人癖好是愛看原廠說明書 MANUAL,有多少看多少,先看好再處理產品。不過這個習慣這次激起了筆者的好奇心,終於迎來不可挽救的下場。以下的內容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向各大 SSD 廠商請求 22110 M.2 SSD 樣品,因為筆者剛剛才發現我們欠缺 22110 M.2 SSD 作測試。兩根最好,一根筆者自己的,真不要臉。
說明書 MANUAL 引發一場刺激有趣的冒險
在研究微星 MAG B860 TOMAHAWK WIFI 主機板時,筆者發現了一個很熟悉的設計,好像曾經出現在 MEG Z890 ACE 上。但是既然看上去是同一設計,為什麼微星又會給出完全不一樣的規格呢?這驅使筆者再研究下去。那個相似的設計,就是主機板上兩根位於同一 ATX 插槽位置的雙 M.2 插槽,而且這兩根插槽同是面對面的。在 MAG B860 TOMAHAWK WIFI 上那是 M.2_2 和 M.2_3;在 MEG Z890 ACE 上那是 M.2_4 和 M.2_5。
兩塊主機板在這兩個 M.2 插槽上的最大規格支援,有一點出入。例如 B860 雖然 M.2_2 能支援到 22110 規格可是 M.2_3 只能支援 2280,更重要的是在 M.2_2 安裝 22110 M.2 SSD 後,M.2_3 便只能支援最大 2260 而非 2280。這意味要是安裝兩根 2280,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問題在於當出現 22110 M.2 SSD,對面的 M.2 插槽就要讓步從 2280 降至 2260。
Z890 的設計其實也差不多,微星在更新說明後,也提到 M.2_4 和 M.2_5 在安裝各自最大支援的 M.2 規格時,會影響到另一面。微星特別提到 M.2_4 和 M.2_5 不能同時支援 22110 規格,意味當其中一組 M.2 插槽安裝 22110 M.2 SSD 後,對面的插槽只能安裝最大 2280 M.2 SSD 而非 22110。
關於 MEG Z890 ACE 的設計,筆者在開箱文章中也有交待 (來源)。筆者也知道以上描述看起來很亂,所以下面以圖片說明比較簡潔。
下圖是兩塊主機板的 M.2 插槽分佈,上面是 Z890 ACE,下面是 B860 TOMAHAWK。要看的 M.2 插槽也分別標示出來,筆者所指的設計類似,就是它們看起來很相似。
到底有多相像,筆者決定把原在 Z890 ACE 的 M.2 背板,放到 B860 TOMAHAWK 上,B860 TOMAHAWK 是不含任何 M.2 背板的。實驗結果顯示,ACE 的 M.2 背板,上面的螺孔剛好對得上 B860 的部份共同螺孔。這意味,這兩塊主機板那兩組 M.2 插槽,無論是插槽位置還是插槽鎖 M.2 SSD 的螺孔位置,都一模一樣,所以才能通用同一塊背板。
當然在 B860 上右邊的 M.2 插槽還有 2280 之下的固定設計例如 2260,但那不是重點,因為重點是 2280 與 22110 的螺孔。
由於這兩塊主機板都是 ATX PCB,微星巧妙地利用同一螺孔作為兩邊插槽的共用固定處,那就是 22110 或 2280 那一個。對於左邊的 M.2 插槽來說,其 2280 孔也就是對面的 M.2 插槽的 22110 孔,反之亦然。
回頭再看那個問題,既然兩塊板子的那兩組 M.2 插槽的設計本屬一模一樣,為何微星在 M.2 插槽在 22110 和 2280 的支援上,卻為 Z890 ACE 定出 22110 + 2280 而 B860 TOMAHAWK 卻只能 22110 + 2260 而非 + 2280?
答案是固定 M.2 SSD 的設計有改變。不是螺孔位置有改變,而是螺孔上的東西有改變。Z890 ACE 微星特意提供一顆傳統螺柱和螺絲的組合,就是為了 22110 M.2 SSD 而設,提供 22110 + 2280 同步安裝效果。可是在 B860 TOMAHAWK 上微星再沒有額外提供那一組傳統螺柱和螺絲的組合,全是新一代 EZ M.2 CLIP II。這造就 B860 TOMAHAWK 雖然在 22110 和 2280 上的支援與 Z890 ACE 完全一致,但卻無法提供 22110 + 2280 的安裝組合,只能退而求其次 22110 + 2260。
差別在於新一代 EZ M.2 CLIP II 就是一個會自動回彈的搖桿,不受外力時維持置中垂直向上狀態。由於其固定 M.2 SSD 的方式是透過倒向一邊再回彈置中,以及拆卸 M.2 SSD 時先倒向另一邊解開 M.2 SSD 再回彈置中,所以先倒一邊是重中之中。這便是傳統螺絲與新一代 M.2 CLIP II 的主要分別之一。
由於我們手上並沒有任何 22110 規格的 M.2 SSD,但剛好有一塊 M.2 延長板,所以我們直接在 B860 TOMAHAWK 上測試,到底能否以 M.2 CLIP II 同時安裝 22110 和 2280 M.2 SSD 於那兩組 M.2 插槽上。答案是當然可以,只是再也拆不出來,除非壯士斷腕。我們也發現若在 B860 TOMAHAWK 上使用沒有附送的那一組傳統螺柱和螺絲的組合,是可以完美搭配 22110 + 2280 的。
那微星的 MANUAL 是怎麼說的?簡單來說說的真好,完全沒錯。所以要是你不先看,剛好有 2280 + 22110 的需求,又剛好要裝在那兩組 M.2 插槽,手上還沒有傳統的螺柱和螺絲,那下次換 SSD 和主機板時小心一點,但是市面上也很少看到 22110 和 2260 規格的 SSD。回頭說本文的主題,筆者誠懇請求 22110 M.2 SSD 樣品啊,2T 最好,4T 更好,拜託拜託~
起碼說明書要寫的人人都看得懂,而不是給專業人士看。
這也是XD 讓人懂比較重要
第一次裝Msi B850 gaming plus wifi時
沒看說明書看到EZ M.2 CLIP II不會用
還用尖嘴鉗輔助才把2280 M.2裝上
EZ M.2 CLIP II Remover 把他收好
感覺以後有用到。
我雖然愛用微星主板,但M.2 佈上
更喜歡AMD 技嘉B850 系列新板
一格一槽,非左右合一
所以要看說明書和使用正確的工具!
畢竟說明書是出保的時候,證明廠商都有寫,是客戶自己亂搞用的XD,所以會很全面。全面跟簡單易懂真的蠻難包辦的。
所以現在都會分成兩種,完整的和快速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