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開始有 ROG ASTRAL 系列顯示卡的使用者發現,華碩自家顯示卡軟體 GPU TWEAK III 突然新增的一項前所未見的功能,名為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HECK。這個 CHECK,原來是檢查顯示卡有沒有下垂 (TILT DOWN)。有趣的是,華碩 ROG ASTRAL RTX 50 系列的介紹中,從沒有提及過這項 GPU TWEAK III 功能,官網只有介紹 THERMAL MAP 和 POWER DETECTOR+ 等 ROG ASTRAL 限定的功能。看來 ROG ASTRAL RTX 50 系列還真的比 ROG MATRIX RTX 4090 更強大,因為在 RTX 50 上華碩加入這個鐵三角,從溫度、電流和重量三處著手,協助使用者穩妥使用華碩顯示卡。
ROG ASTRAL 給你滿滿的情緒價值
先容筆者簡單介紹一下 ROG ASTRAL 的背景,各位也能以我們 ROG ASTRAL RTX 5090 LC 的開箱文章作為參考 (連結)。
POWER DETECTOR+
關於 POWER DETECTOR+,那是華碩利用額外的電路和特製 PCB,把 16PIN 的 6 路 12V 拆開再獨立量測電流值,然後顯示在自家軟體中。一旦檢測出某路 12V 的電流值異常,(新版本) 就會發出警示。筆者之前也有介紹過 (連結),而這項功能在 ROG MATRIX RTX 4090 上也有。這些特別功能和設計,背後依賴額外的硬體設計和軟體支援。華碩採用 3 顆 TEXAS INSTRUMENTS 和 6 顆小小的黑色電流檢測電阻,透過 MCU (ITE IT8915FN-56) 回報六路電流流通值。
THERMAL MAP
關於 THERMAL MAP,華碩 GPU TWEAK III 分別在核心兩側的供電模組,以及核心上下的記憶體,顯示 4 組 PCB 溫度。經我們實測,那些溫度應該不是由那些晶片內部引出,而是由 PCB 上一些額外電路測量得出。在寫開箱文的時候,筆者不太確定華碩實際使用的溫度探測晶片在哪,但有發現 PCB 上的確存在 8 顆小小的晶片 (絲印 1AE),分佈在 PCB 各處。後來筆者才查到,這些 1AE 晶片,便是 TEXAS INSTRUMENTS TMP1075 (連結)。但筆者仍然不明白為什麼華碩不開放 16PIN 旁邊的 PCB 溫度顯示。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HECK
以上這些東西,ROG MATRIX RTX 4090 好像全都有,所以再次出現不會感到沒有太特別,華碩一樣有宣傳這些功能。直至近日有使用者在網上回報華碩突然新增一項全新功能 (來源一、來源二),檢測 GPU SAG 這個老問題。實際上據一些媒體測量,風冷版的 ROG ASTRAL RTX 5090 重量上已達 3 KG。顯示卡本體也很長,所以顯示卡出現下垂也不奇怪。重點在於,筆者剛好想起 BILIBILI 51972 之前的一則貼文 (來源),警告 RTX 50 系列使用者必須要顯示卡支撐裝置,否則有機會損壞主機板 PCIe 插槽導致一系列怪問題。華碩這項全新功能,似是回應自家 3 KG 設計,協助使用者正確使用顯示卡。顯示卡不下垂除了外觀上更好看,也可避免所謂記憶體晶片掉點的問題,甚至可以保護主機板 PCIe 插槽。可能你不知道,其實在一些板廠的主機板說明書裡,同樣有明文提及使用者應該使用顯示卡支撐裝置。
此時,筆者再次審視華碩的 PCB,看看這次的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HECK 是從何而來,PCB 上顯然有相應的硬體設計。筆者也查了很久,因為晶片絲印這東西各家都有自己的標準,也不會在自家官網上讓你隨便查 MARKING / DEVICE CODE。最後筆者懷疑就是在 INA3221 之下的那顆小小的晶片 (AN 99D),負責檢測顯示卡有沒有下垂。說實話筆者也沒有很確定就是這顆晶片負責這個功能而這顆晶片就是檢測下垂,但搜集回來的資料顯示這應該是 BOSCH SENSORTEC BMI323 IMU (連結)。筆者也是首次看到 IMU 這種東西,原來是指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慣性測量單元。
在產品介紹中有提到:
The BMI323 is a general purpose, low-power IMU that combines precise acceleration and angular rate (gyroscopic) measurement with intelligent on-chip motion-triggered interrupt features.
BMI323 是一種通用、低功耗 IMU,它將精確的加速度和角速率(陀螺儀)測量與智慧型片上運動觸發中斷功能相結合。 (GOOGLE TRANSLATION)
筆者再到 TECHPOWERUP 的 ROG MATRIX RTX 4090 評測文章查看 PCB 圖片 (來源),好像沒有看到這顆 BMI323。這意味 ROG ASTRAL LC 真正領先 ROG MATRIX,ROG ASTRAL 三種保護功能三位一體。雖然液金的導熱系數好像比相變片高,但相變片可能更安全也更持久。筆者估計華碩或許最近處理好檢測顯示卡下垂的功能,所以一開始也沒有拿來當賣點,這也是非常保守而且負責任的行為。
以目前的市場售價而言,ROG ASTRAL RTX 5090 與 RTX 5080 非常昂貴。筆者近日剛好一邊寫文章一邊看直播回放,全球知名的實況主 XQC 賺那麼多很有錢,近日直播組裝電腦時也直言 RTX 5090 貴得過份 (來源)。不過,要是筆者有幾千塊美金花在 RTX 5090 上,筆者是會選擇 ROG ASTRAL,全因這些看上去沒什麼用的功能,給予筆者極大的情緒價值。16PIN 輸入、溫度、顯示卡平行等等,一般都不會影響你的遊戲 FPS,直至壞掉。從晶片成本的角度來看,筆者猜這些東西成本並不貴。但是正因為有這些不起眼的東西,讓筆者感受到有被尊重的感覺,也就值了。INA3221 十多年前就有顯示卡使用,不像是很值錢的東西。PCB 溫度檢測主機板上更是普遍,在顯示卡上也有以前的 EVGA ICX。但因應市場憂慮和需要,華碩重新拿出這些東西,並整合起來,放在 ROG ASTRAL 系列上,這就是真正不看財富的上進心,因為筆者是認為華碩就算不給這些功能,也是敢賣這個價格的。據網友回報,這功能好像只存在於特定的 GPU TWEAK III 版本上。筆者也沒卡,所以實際上不太關心 / 無法關心。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曾在一個維修頻道中看到,顯示卡是不宜托得太高,否則有機會使 PCB 反方向變形 (連結)。YOUTUBE 頻道 Technology Hive 在影片中展示承托過當的 PCB 的確上揚了,右上角翹起來。他是建議任由地心引力把顯示卡的右上角扯下去。筆者看來,自行使用這些顯示卡支撐裝置,也是有一點風險。筆者同時好奇華碩的設計,有沒有反過來計算 TILT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