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新聞

華碩最強 Q-Design 之四代 PCIe Slot Q-Release 的演變

最新一代直接取消按鍵 / 壓桿

Ben by Ben
2024-04-14
in 新聞
2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華碩最強 Q-Design 之四代 PCIe Slot Q-Release 的演變各家板廠都有自己的 DIY 友善設計,簡單來說就是一些小工具小零件小設計,使整個組裝過程和後續的維護過程更順暢更友好和更安全。華碩把這些設計統稱為 Q-Design,微星和技嘉都愛用"EZ"一詞。近年對於使用者來說,最震撼的友善設計莫過於由華碩率先引用且被同業學習的 PCI-E 插槽快拆設計,華碩稱之為"PCIe Slot Q-Release"。首款支援 PCIe Slot Q-Release 的華碩主機板如果筆者沒記錯應該是 Z690 那一代,還有 ROG CROSSHAIR X670E HERO。依筆者體驗和記憶,嚴格來說,其實華碩至今已推出四種各有不同的 PCIe Slot Q-Release 設計。華碩一直改良這個快拆設計,筆者感受最深的是華碩第一代 PCIe Slot Q-Release。第一代設計雖然很好用,但是那個按鍵的回饋感 / 手感其實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筆者只是沒想到,華碩還能一直變出新把戲。華碩在 2024 年推出的最新一代 PCIe Slot Q-Release,直接把按鍵 / 橫桿的部份取消,第四代 PCIe Slot Q-Release 首見於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該設計也被正名為"PCIe Slot Q-Release Slim"。

  • PCIe Slot Q-Release 設計真的好用
    • 我願稱華碩為世界第一友善板廠

PCIe Slot Q-Release 設計真的好用

我願稱華碩為世界第一友善板廠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主機板,屬於華碩的 BTF 2.0 系列,據說已進入量產出貨的階段,補完高階市場的空缺,整個 BTF 產品線將覆蓋高中低階的市場。如果仔細留意這款 BTF 主機板,在第一根 PCI-E 插槽的右側,其實是沒有以往的按鍵 / 橫桿的部份,那麼這是否代表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主機板不支援 PCIe Slot Q-Release 設計?華碩縮料嗎?可是官網卻繼續保留 PCIe Slot Q-Release 的介紹!


其實華碩一直都沒有強調 PCIe Slot Q-Release 的改版細節,就算是 TUF GAMING Z790-BTF WIFI 上使用的第三代設計 (橫桿),也仍然只稱為 Q-Release。所以當華碩為第四代設計起了一個新名詞"PCIe Slot Q-Release"時,代表華碩這次的新改版是再度劃時代的設計。


以下內容僅來自筆者的印象,如有錯誤或遺漏以官方為準。我們先回顧第一代的 Q-Release 設計,UH 也曾開箱介紹過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機板,上面搭載的就是華碩首代 PCIe Slot Q-Release 設計。這個設計的物理結構就是透過按下實體的按鍵,從而拉動緊繫 PCI-E 插槽的卡扣,達到手動按下PCI-E 插槽卡扣的效果,解開固定顯示卡的卡扣。官方的介紹影片按這裡。第一代設計的重點是,在按下後,PCI-E 插槽卡扣會自動往下壓來解開顯示卡,與常見的手動按下卡扣的效果一模一樣。就算使用者鬆開按鍵,卡扣也不會自動回彈起來,除非使用者手動拉起卡扣,又或是安裝顯示卡,此時卡扣才會自動彈起來再次鎖定顯示卡。更仔細的物理結構介紹可看這支影片。順帶一提華碩一開始就有為 ATX 和 EATX 板型分別設計出不同長度的 PCIe Slot Q-Release,而技嘉在 X670 時期引進的同類型設計 PCIE EZ-LATCH PLUS,卻僅限於 EATX 板型。就算到了 Z790 時期也沒有開發 ATX 板型的版本,當中 EATX 的 Z790 AORUS TACHYON 至及後來的 REFRESH 型號 Z790 AORUS TACHYON X,也是欠缺 PCIE EZ-LATCH PLUS。


華碩的第二代 PCIe Slot Q-Release,應該就是 ROG MAXIMUS Z790 HERO 所搭載的版本。外觀上也有明顯的改變,特別是顯示卡的插槽卡扣的外觀和固定方式。第二代的設計把 PCI-E 插槽的固定方式再回溯至遠古年代的版本,也就是水平拉動式的設計。現在常見的魚尾按壓 (上下) 設計在當年其實是高級版本,在近代只是一般設計,而 ROG MAXIMUS Z790 HERO。在 ROG MAXIMUS Z790 HERO 上,使用者只要按下那個實體插鍵,PCI-E 插槽的卡扣便會被水平拉開,可是一但使用者放開按鍵,該版本的 PCIe Slot Q-Release 設計便會自動回彈,也就是重新鎖上顯示卡。


第三版 PCIe Slot Q-Release,把一直使用的圓形小按鍵設計換為橫桿,例子有 BTF 版本的 TUF GAMING Z790-BTF WIFI。很明顯華碩為了避讓那個 GC_HPWR 接頭,而重新設計 PCIe Slot Q-Release,加入接觸面積更大 / 更長的橫桿,取代圓形的小插鍵。其物理結構仍然是第二版的設計,也就是水平式拉開 PCI-E 插槽卡扣。


華碩最新一代 PCIe Slot Q-Release,終於有了一個新名字,那就是"PCIe Slot Q-Release Slim"。在 ROG MAXIMUS Z790 HERO BTF 上我們看到這個第四版的 PCIe Slot Q-Release,華碩直接廢掉按鍵 / 橫桿的部份,只就剩下 PCI-E 插槽。換句話說華碩最新的 PCIe Slot Q-Release,不再需要雙手操作,因為不再需要先按下按鍵或橫桿,也避開第一版的按鍵式有可能出現的自動回彈 / 鎖定問題,更完美解決了第二和第三版須在按下按鍵 / 橫桿時一同拔出顯示卡的雙手操作。華碩也再度拍影片介紹全新的 PCIe Slot Q-Release Slim 設計 (按此),只可惜 UH 仍未有機會試用這款突破性的設計。


在取消右邊的結構後,整個 PCIe Slot Q-Release Slim 設計,其實埋藏在 PCI-E 插槽內部。華碩也重新用上魚尾形的 PCI-E 插槽卡扣,且設定為預設躺平解開的狀態。使用方式變得更簡單更貼近使用場境,使用者須在顯示卡近 I/O 的位置施力向上拔,新的 PCI-E 插槽內部當感受到顯示卡傾斜並且是左方被上拉的時侯,便會自動釋放顯示卡。如果使用者是一同抓住顯示卡的左右方同時在左右方施力,新的 PCI-E 插槽因為沒有感受到只有左方被拉起,就不會釋放顯示卡。


第四代 PCIe Slot Q-Release,真正有重要影響的地方,在於不再需要佔用主機板 PCB 的空間,因為華碩已廢掉橫桿設計和按鍵設計。以往的 Q-Release 設計都需要佔用 PCB 空間作固定,也就是需要在 PCB 上開孔,這也是 ROG ITX 主機板至今無緣享用 Q-Release 的原因之一。從此,只要華碩用上最新的 PCI-E 插槽,原則上所有主機板不論高中低階型號,無論是 EATX 或是 ATX 還是 MATX 甚至是 ITX 如果有 YTX,都能輕鬆支援華碩最新且最強的 Q-Release Slim。觸發解開顯示卡的方式從此變得更簡單,只是現今顯示卡越來越大越來越重,雙手抓好顯示卡還是有需要的。在第四代面前使用者雙手操作時都只需抓住顯示卡,而不再需要一手按壓原先的按鍵或桿子。雖然華碩在介紹第四代 PCIe Slot Q-Release 時強調使用者須先壓住主機板的左邊,但其實只要主機板已被固定在機殼內 (螺絲裝好),也就不需要使用者先壓主機板了。


如果按官方說法,華碩關於 PCI-E 插槽的快拆設計,也只有 Q-Release 和 Q-Release Slim 兩個版本。以上筆者所說的四個版本只是筆者亂說的,好讓筆者水一下文章。筆者也衷心希望其他板廠能夠快點追上來,令使用者不再需要亂戳,把傷到主機板的機會降至零。

資料來源 1

資料來源 2

資料來源 3

資料來源 4

資料來源 5

資料來源 6

延伸閱讀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機板評測開箱

ROG CROSSHAIR X670E HERO 主機板開箱評測

ROG MAXIMUS Z790 HERO 主機板開箱評測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主機板開箱評測

背插式生態系 ASUS TUF GAMING RTX 4070 Ti SUPER BTF WHITE & Z790-BTF WIFI 開箱評測 – 硬體解析

Tags: News 新聞ASUS
Previous Post

[限時免費] AI 影片畫質增強軟體 WinxVideo AI

Next Post

技嘉為 RTX 4090 推出新 VBIOS 改進風扇曲線設定

Ben

Ben

UNIKO’s Hardware 網站編輯,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多年寫文章的宗旨就是"錢來就幹"!

Next Post
技嘉為 RTX 4090 推出新 VBIOS 改進風扇曲線設定

技嘉為 RTX 4090 推出新 VBIOS 改進風扇曲線設定

蘋果計劃推出搭載 M4 Ultra 新款 Mac Studio 和 Mac Pro

蘋果計劃推出搭載 M4 Ultra 新款 Mac Studio 和 Mac Pro

AI 新貴 Jim Keller 稱 NVIDIA Blackwell 研發預算過高,本可降低數十億美元

AI 新貴 Jim Keller 稱 NVIDIA Blackwell 研發預算過高,本可降低數十億美元

Comments 2

  1. ASUS says:
    4 個月 ago

    一個會傷害顯卡金手指的設計…這樣子算友善嗎?

    回覆
    • Ben says:
      4 個月 ago

      友善是指一手拔出, 而且結構上不佔PCB空間
      “刮傷”PCB是免不了, PCB/金手指變黑和有痕跡是正常現象
      PCB一角直接碎掉爛掉缺角, 那是另一回事
      從PCB崩裂一角來看, 顯然與設計原意相反了

      回覆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omputex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3)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91) 新聞稿 (1555)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8) 軟體 (516)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6)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