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 頻道 远古时代装机猿 近日上傳影片 体验飙升80%!背插3.0:让更多人愿意尝试DIY (連結),介紹最新一代背插 3.0 的設計和考量。目前已經有可以正常使用的工程樣品,也曾在 COMPUTEX 2025 上展出。筆者整理一些重點跟各位分享。
BTF 跨領域生態圈
背插宇宙涉及好幾款我們常用的電腦硬體,由最初的主機板與機殼,到顯示卡和電供還有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背插宇宙所追求的是無線材設計,由隱藏式設計開始,擴展出背板藏線的顯示卡設計,和側面連接的電供等等。
要數改變最大的硬體,應該就是電供。DIYAPE 背插 3.0 採用 CRPS 金手指標準,電供連接處由模組板接頭變為金手指,無須接線。3.0 的主機板同樣砍去 EPS 8PIN / ATX24PIN / PCIE8PIN / PCIE16PIN 等接頭,改用單一 50PIN 扁平埠口。
電供 CRPS 50PIN
關於這個 50PIN,筆者在以前的介紹中提及那是 12VO。在影片中 DIYAPE 則確認最終方案為 ATX3,放棄 12VO 的原因是 12VO 可能引起電腦休眠後的喚醒問題。DIYAPE 也清晰列出這 CRPS 50PIN 的規格和定義,包括額定功率最大為 2145W,當中包括 12V / 5V / 3.3V 等等。12V 的最大功率分配為 2145W 之中的 1680W,所以基本上可滿足所有高階遊戲電腦的需求 (多路 CPU / GPU 除外)。
關於針腳定義,50PIN 共有兩邊,每邊 25PIN。供電方面,兩面共有 14 組 12V 針腳、16 組 GND、5 組 5V 針腳、5 組 3.3V 針腳、1 組 5V STANDBY 和 1 組 -12V針腳。電壓測量針腳包括 12V、5V、3.3V,各一。
另外,也包括一組 USB 2.0 傳輸 (D+ / D-)。
為相容於採用標準連接的 ATX 電供,DIYAPE 也有準備 CRPS 50PIN 的轉接板,供背板 3.0 主機板使用,把 50PIN 重新換回標準的 ATX24PIN、EPS8PIN、PCIE16PIN 等。
SATA 設備
SATA 供電的部份交由主機板負責,主機板會另設額外的 4PIN 連接。
機殼接線
機殼面板接線的部份,背插 3.0 要求主機板把 AUDIO 9PIN、FRONT PANEL 9PIN、USB 19PIN、USB TYPE E 四類接頭全放在主機板背面的左下方,並有指定的佈局規範。因此支援背插 3.0 的機殼,可整合這些線材,把接頭端固定起來,一同拔插。這部份不含 USB 2.0 9PIN。
機殼 / 電供佈局
關於 3.0 的機殼內部佈局,主機板的 CRPS 50PIN 是做在右邊,所以背插 3.0 的電供也在主機板的右邊 / 機殼前方。DIYAPE 解釋這跟主機板的佈局有關,理論上 50PIN 設在主機板上方更合理,只是機殼上方一般留給風扇 / 冷排。至於主機板下方,成本上更高了,所以最終選用右邊設計。
至於機殼的佈局選擇,DIYAPE 指出在 CRPS 50PIN 之上做一根延長線就好,此時電供便無須限定在機殼前面。
風扇設備
風扇連接上,DIYAPE 建議由機殼方負責預先安裝集線器和佈線,採用標準的 ARGB 3PIN 與 PWM 4PIN。另外,更極致的方案為分離式設計,線材完全由機殼方負責,風扇本體不含線材。圖中展示的似是 TYPE-C 連結,取代 ARGB 3PIN 與 PWM 4PIN 的 ARGB 控制、PWM 控制、轉速偵測、12V 與 5V 供電等等。
實物展示
由 COLORFUL 與 SEGOTEP 組成的 DIYAPE 背插 3.0 電腦 (工程版)。
筆者的猜想
看到那麼多細節,筆者一時間也很難消化。
最震撼的應該就是棄用 INTEL 12VO,筆者是不知道原來 12VO 存在休眠喚醒的 BUG,看來那個 MODERN STANDBY 還是解不掉那些問題。CRPS 50PIN 包含多種電壓,甚至含 -12V,反映有意增強相容性。在最新的 ATX3 中,-12V 已被劃分為非強制。不過 INTEL 好像是沒有 USB 傳輸的要求,由於 DIYAPE 沒解釋 USB 的用途,筆者也看不懂。在 INTEL 12VO 中,倒有一個用作與 CPU PWM 晶片溝通的針腳 I PSU % SIGNAL,用以處理 POWER EXCURSION。
顯然在 INTEL 12VO 主機板上為 SATA 而設的 4PIN 也有被 DIYAPE 採納,不過 INTEL 是緣於 SATA 供電含 5V 和 3.3V,而這些電路已交由主機板負責,才從主機板增設 SATA 4PIN 連接。因此,若背插 3.0 的 CRPS 50PIN 已包括 3.3V 和 5V,把 SATA 4PIN 做在主機板就好像怪怪的。另外,目前 ATX 最大缺點,可能就是欠缺足夠的電壓 SENSE 功能。因此近代也有電供廠商選擇為 GPU 外部供電加入獨立的 12V SENSE,藉以補償掉壓,CRPS 50PIN 要是能有更多 12V SENSE 就好了。
關於 CRPS 50PIN 轉接板,目前展示的版本是直接插在主機板右側。實際上這應該會影響到機殼內部的佈局,例如吃掉原在右邊的供電位置,又或是吃掉右側的風扇 / 冷排固定設計。還有,CRPS 50PIN 延長線所到之處,好像有可能擋到主機板的接頭。那塊轉接板應該只是概念展示,實際應用可能有變。
機殼線材連接的部份,規範主機板佈局的做法非常好。目前電腦組裝在理線上最令筆者頭痛的,往往都是機殼線材長短不一。由於目前各種連接所使用的針腳數量,甚至是粗細度都不一樣,這有賴機殼廠商設計出精良的一體連接確保順利插入。
至於風扇的無線材設計,目前也有不少機殼廠商導入金屬觸點 / 觸板的設計,風扇本體可隨意切換,這還是需要風扇廠商和機殼廠商的配合,不過機電散本是一家,所以要合作起來應該是沒有板卡廠那麼麻煩。
總結
筆者覺得,DIYAPE 能走到這一步,各種硬體各種相容,實屬不易。筆者相信每一位電腦玩家在考量電腦硬體組合時,都曾想過要是沒有預算限制我會怎麼組,然而實現狠狠壓頭,能開就好。十年前的夢想,五年前的執行,装机猿排除萬難後能有今天的成果,筆者佩服。
把自己的孩子放生,能走多遠隨遇而安,這又是另一個境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