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處理器

4 奈米製程! Ryzen 7 8700G、Ryzen 5 8600G 處理器評測開箱

AMD Ryzen AI 和 RADEON 780M 內顯登場

Labbie by Labbie
2024-01-29
in 處理器,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4 奈米製程! Ryzen 7 8700G、Ryzen 5 8600G 處理器評測開箱

令人超級期待的 Ryzen 7 8700G、Ryzen 5 8600G 他們來了!久違的桌上型有內顯的處理器,先前只有在筆電或是掌機,才可以體驗到 RDNA 3 Radeon 780M 內顯,除了平台提升成 AM5 主機板並支援 DDR5 記憶體外,這也是首款同時具有 Ryzen AI XDNA 和 RDNA 3 的處理器。Phoenix 代號 Zen 4 架構,更先進的 TSMC 4nm FinFET 製程技術,會帶來哪些更棒的體驗?我們另外測試比對了獨立顯示卡 AMD Radeon RX 6400 4 GB,在 1080P 下性能有多接近呢?請看下去~

  • Ryzen 7 8700G、Ryzen 5 8600G 登場
    • Socket AM5 LGA 1718
    • Ryzen 7 8700G 和 Ryzen 5 8600G 處理器資料
    • FCLK:UCLK:MCLK 相關資料
  • 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 & 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 BIOS 設定相關
  • 測試平台相關資料
  • CINEBENCH R23、CINEBENCH R24
  • Geekbench 5.4.5、Geekbench 6.1.0
  • BLENDER BENCHMARK 4.0.0
  • UL PROCYON BENCHMARK SUITE
  • 3DMARK
  • 遊戲測試 AVG FPS & 1% LOW FPS
  • 功耗和溫度比較
  • 結論

Ryzen 7 8700G、Ryzen 5 8600G 登場

包裝設計沿用 Ryzen 7000 系列風格,Ryzen 7 8700G 內附 AMD Wraith Spire 風扇散熱器,不具備 RGB LED;Ryzen 5 8600G 同樣內附 AMD Wraith Stealth 風扇散熱器,且不具備 RGB LED。

2 款處理器的 cTDP 可配置功耗,都在 45 W ~ 65 W,TDP 65 W,原廠附的風扇散熱器可以滿足一般使用環境,如果想進一步超頻,更換小型塔型散熱器就很夠用了。

更多處理器散熱方案可以看"AMD Ryzen 處理器散熱解決方案"這篇。

Socket AM5 LGA 1718

處理器採用 LGA – ZIF、LGA 1718 腳位,晶片電晶體數量 25.4 billion,面積為 178 mm²。

封裝採用 Flip Chip 倒晶封裝法,TSMC 4nm FinFET 製程工藝,接觸點數 1718 個,處理器金屬頂蓋也跟 Ryzen 7000 相同。

核心採用單晶片設計,電路板上都沒有看到 MLCC 積層陶瓷電容了!

Ryzen 7 8700G 和 Ryzen 5 8600G 處理器資料

R7 8700G 和 R5 8600G 都是 Zen 4 架構,產品代號為 Phoenix,同時具備有 CPU + GPU + NPU 三合一的處理器,XDNA NPU 更是能支援 AI 引擎運算,性能最高可達 16 TOPS,首次使用 RDNA 3 內顯和 NPU 的桌上型處理器。

兩款處理器都支援 DDR5 記憶體,除了核心數量上差異,分別是 8 核心 16 執行緒和 6 核心 12 執行緒,內顯分別使用 Radeon 780M、12 組 CU、顯示卡頻率 2900 MHz 和 Radeon 760M、8 組 CU、顯示卡頻率 2800 MHz,都是 65 W TDP 功耗的處理器。

PCIe 通道共有 20 組,可用 16 組,如果安裝獨立顯示卡會運行在 PCIe Gen4 x8 的速度。

更多訊息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AMD CES 2024 正式揭曉全新處理器!Ryzen 8000G 系列隆重發表"。

更多關於 Phoenix 架構處理器相關可以看"AMD RYZEN 7040HS 系列行動處理器"。

處理器型號

AMD Ryzen 7 8700G

AMD Ryzen 5 8600G

核心 / 執行緒

8 C / 16 T

6 C / 12 T

最大加速

5.1 GHz

5.0 GHz

基本時脈

4.2 GHz

4.3 GHz

L2 快取

8 MB

6 MB

L3 快取

16 MB

16 MB

TDP

65 W

65 W

最大插槽功率 (PPT)

88 W

88 W

TjMax

95 °C

95 °C

加速演算法

Precision Boost 2

Precision Boost 2

散熱器

Wraith Spire

Wraith Stealth

最大記憶體速度 (無超頻)

DDR5-5200

DDR5-5200

ECC 支援

晶片內支援,相容性根據主機板

晶片內支援,相容性根據主機板

CCD 核心尺寸

178 mm^2

178 mm^2

顯示卡型號

AMD Radeon 780M

AMD Radeon 760M

顯示卡核心數

12

8

顯示卡頻率

2900 MHz

2800 MHz

AI 引擎

AMD Ryzen AI

AMD Ryzen AI

性能

16 TOPS

16 TOPS

型號

核心 / 執行緒

加速 / 基礎頻率

總快取

TDP

NPU

美金建議售價

AMD Ryzen 7 8700G

8C / 16T

高達 5.1GHz / 4.2GHz

24MB

65W

Yes

$329

AMD Ryzen 5 8600G

6C / 12T

高達 5.0GHz / 4.3GHz

22MB

65W

Yes

$229

AMD Ryzen 5 8500G

6C / 12T

高達 5.0GHz / 3.5GHz

22MB

65W

N/A

$176

AMD Ryzen 3 8300G

4C / 8T

高達 4.9GHz / 3.4GHz

12MB

65W

N/A

N/A

FCLK:UCLK:MCLK 相關資料

FCLK:UCLK:MCLK,AMD 建議是 FCLK AUTO、UCLK 和 MCLK 設定 1 : 1 性能最好,目前 Ryzen 8000G FLCK 頻率大概是 2000 ~ 2400 MHz 之間,所以 FCLK 還是設定 AUTO 就好,運行在 2000MHz,

DDR5 6400 記憶體目前設定數值,FCLK AUTO 2000 MHz、UCLK 1600 MHz、MCLK 3200,主機板的 EXPO 設定下,必然會出現 UCLK 1 : 2,但也可以強制調整 UCLK 1 : 1 (不一定可以穩定開機),或是直接調降 DDR5 頻率 6200、6000。

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 & 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搭配測試零組件,主機板使用 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記憶體使用 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DDR5-6400 CL32、16 GB x 2 套組。

BIOS 設定相關

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 的 BIOS 裡面可以看到一些重要設定,記憶體 EXPO 開啟後,還是可以動 FCLK 頻率和 UCLK 模式,1/1 或 1/2 模式。

RADEON 780M 內顯可以更改頻率和電壓,內顯也可以更改 UMA 分享記憶體大小,預設是 UMA AUTO,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內顯記憶體不是分享越大越好,還是有一個最佳化的範圍,目前最大可以分享到 16 GB。

可以更改成 GAME MODE,針對遊戲優化動態分配,看主記憶體大小去改變 UMA。

 

測試平台相關資料

測試平台室溫控制在 24 度,無輔助風扇直吹測試平台,測試中關閉 Windows 內建防毒、關閉休眠設定,無更動電源計畫。DDR5 記憶體設定,B650 平台開啟 EXPO 套用 DDR5-6400,沒有更動其他設定為主。

Windows 11 Professional 23H2

AMD Chipset 5.09.20.417

Adrenalin 23.40.02

種類型號
處理器:AMD Ryzen 7 8700G
AMD Ryzen 5 8600G
主機板: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 / 1.80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 6400 CL32 / 16 GB x 2
顯示卡:PowerColor RADEON RX 6400 4 GB
儲存:KLEVV CRAS C930 Gen4x4 2TB
機殼:STREACOM BC1
電源供應:FSP HYDRO G PRO 1000W
散熱器:AMD Wraith Spire、AMD Wraith Stealth
顯示器:GIGABYTE M32UC

CINEBENCH R23、CINEBENCH R24

Cinebench R23、Cinebench R24 (2024) 是一個使用 CPU 做渲染的測試軟體,有單核心和多核心的測試,分數愈高越強。

單核心性能相近,差異只在多核心。R7 8700G 和 R5 8600G 對比 R7 7700 和 R5 7600 的 Cinebench R23 分數差異,因為快取、頻率和製程上的差異 (測試的散熱器也有影響)。跑分來源"低功耗 65W ! R9 7900、R7 7700、R5 7600 處理器評測開箱"。

R7 8700G 和 R7 7700,單核心約 -4%,多核心約 -4%。

R5 8600G 和 R5 7600,單核心約 -3%,多核心約 -1%。

Geekbench 5.4.5、Geekbench 6.1.0

Geekbench 5.4.5、Geekbench 6.1.0  是一款跨平台的處理器評分軟體,可分為單核和多核性能,模擬真實使用場景的工作負載能力。

R7 8700G 和 R5 8600G 單核心性能幾乎相同,核心數的差異較明顯罷了。

BLENDER BENCHMARK 4.0.0

Blender Benchmark 4.0.0 是一款開源的跨平台全能 3D 動畫製作軟件,提供從建模、動畫、材質、渲染、到音源處理、影片剪輯製作解決方案。

使用 Blender 官網上的 benchmark,有 3 個 3D 渲染測試場景 Monster、Junkshop、Classroom。

UL PROCYON BENCHMARK SUITE

UL Procyon benchmark 是一套把 Adobe Benchmark 標準化測試軟體,可以分成照片和影片兩方面的測試。照片影像運算方面的軟體是使用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和 Adobe Photoshop,影片運算應用是搭配 Adobe Premiere Pro。

基於 Windows 的 UL Procyon AI 推理基本測試中,將使用一系列最受歡迎、最先進的神經網路執行常見的機器視覺任務。將 AI 加速器與 CPU 或 GPU 上運行的相同操作進行比較,以測量 AI 加速器的性能。

3DMARK

3DMark 測試說明

Time Spy 是一個適用於 Windows 10 遊戲 PC 的 DirectX 12 基準測試,Time Spy 是為了完全實現新 API 提供的效能提升而以正確的方式從頭開始建立的首批 DirectX 12 應用程式之一。顯示卡測試使用 2560 × 1440 渲染解析度,DirectX 12 引擎支援如非同步計算,顯式多顯示卡適配器技術和多執行緒等 API 功能。

Fire Strike 是一項適用於高性能遊戲電腦和超頻系統的 DirectX 11 基準測試,包括兩項顯示卡測試、一項實體測試和一項 CPU 和顯示卡聯合測試。顯示卡測試使用 1920 × 1080 渲染解析度,具有強大的即時圖形渲染功能,能呈現圖形的細節和複雜元素,即使對於最新的顯示卡而言,Fire Strike 測試也非常嚴苛。

Wild Life 是適用於 Windows、Android 和 Apple iOS 系統的跨平台基本測試,使用 2560 × 1440 渲染解析度,可以測試和比較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圖形效能。Wild Life 會在 Windows PC 和 Android 裝置上使用 Vulkan 圖形 API,在 iOS 設備上使用 Metal。

Wild Life Extreme 適用於最新 Windows 筆記型電腦、搭載 ARM 行動晶片的 Always Connected PC、Apple Mac 包含 M1 晶片、以及以及新一代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顯示卡效能進行基準測試。 全新特效、增強的幾何圖形、更多的例子效果以及 4K UHD 渲染分辨率,測試強度超 Wild Life 基準測試三倍之多。

Night Raid 是適用於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搭載 ARM 處理器與顯示卡的低功耗平台行動運算裝置的 DirectX 12 基準測試,使用 1920 × 1080 渲染解析度,可以測試和比較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與 Always Connected PC 的圖形效能。這項測試尤其適用於在要求更高的 Time Spy 基準測試中無法實現高幀速率的 DirectX 12 系統。

Solar Bay 是 iOS、Android、以及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的裝置所適用的光線追蹤基準測試,專為筆記型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上游戲的光線追蹤性能而設計,在 Windows 和 Android 裝置上使用 Vulkan 1.1 圖形 API,在 iOS 設備上使用 Metal API,數據以三階段線性成長方式呈現,使用者可藉此了解以便在多平台對比結果。

AMD FSR feature test 是 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FSR) 升級技術的全新功能測試,可以協助使用者對比 AMD FSR 2.2 技術,與使用時間反鋸齒 (Temporal Anti-Aliasing,TAA) 的傳統渲染方式之間的效能與影像品質,並使用 3DMark 畫面檢測工具,以互動方式將 AMD FSR 2 技術以及原生解析度渲染進行影像品質對比。

CPU Profile 是一個多核心處理器的 CPU 基準測試方法,CPU Profile 並不是產生單一數字,而是使用 1、2、4、8、16 或最大可用執行緒數,以這六項測試追蹤超頻帶來的效能提升。這些測試可幫助對遊戲、超頻和其他場景的 CPU 性能進行標準化測試和比較。

遊戲測試 AVG FPS & 1% LOW FPS

遊戲設定解析度 1080P、LOW 特效,擷取遊戲內建 Benchmark 為主數據,取 AVG 平均和 1 % LOW 的 FPS,會過濾錯誤數據,FPS 數值越高越好。

主要比較 R7 8700G、R5 8600G 和 RX 6400 4 GB 顯示卡。R7 8700G 幾乎全部遊戲都可以超過 60+ FPS,R5 8600G 則接近 60 FPS。

R7 8700G 搭配 RX 6400 顯示卡整體還是快了許多,很多遊戲幾乎差距沒有想像中大,但是如果搭配 FSR 或是 AFMF 都是會增加 FPS 很多,更簡單的方式只要打開 HYPER RX 就好。

功耗和溫度比較

功耗方面使用兩種數據,分別是外掛功耗測量計偵測整機功耗,和透過 AIDA64 得到 CPU Package 功耗。運行AAA 遊戲時候測量,R7 8700G 整機功耗約在 152 W,R5 8600G 整機功耗約在 122 W。

觀察溫度變化,跑 3DMARK TIME SPY 燒機,溫度數據透過 HWiNFO v7.68-5300 觀察。

R7 8700G 的 CPU Tdie 55.6 度、GPU 54.7 度,CPU Package 功耗約 81 W。

R5 8600G 的 CPU Tdie 51.1 度、GPU 49.8 度,CPU Package 功耗約 62 W。

結論

R7 8700G 和 R5 8600G 這兩款處理器可以視為小改款的 R7 7700 和 R5 7600,有著更好的 RDNA 3 Radeon 內顯,更新的 4 nm 製程,未來會用到的 Ryzen AI XDNA 單元 NPU,唯獨在安裝獨立顯示卡時,只有支援 PCIe Gen4 x8,但是目前蠻多獨立顯示卡也只支援這樣的 PCIe 速度。

以不額外裝獨立顯示卡的觀點來討論,可以征服 1080P 低特效大部分的遊戲,60+ FPS 這個標準,如果調整記憶體和調整內顯頻率,甚至是開啟 Hyper RX 或是打開 FSR、AFMF 功能後,可玩性的確很高,推薦給想組 mini PC 的玩家。

AMD Ryzen 7 8700G

AMD Ryzen 5 8600G

延伸閱讀

AMD CES 2024 正式揭曉全新處理器!Ryzen 8000G 系列隆重發表

低功耗 65W ! R9 7900、R7 7700、R5 7600 處理器評測開箱

5 奈米製程! R9 7900X & R7 7700X 處理器評測開箱

Gaming CPU ! AMD Ryzen 9 7950X3D 效能評測開箱

Tags: R5 8500GR5 8300GAMD評測開箱R5 8600GR7 8700G
Previous Post

JONNYGURU 回來了!大談 PCI-E SENSE PIN 用途

Next Post

技嘉 Z790 AORUS TACHYON 超頻新高度,DDR5-8533 燒機達成!

Labbie

Labbie

UNIKO's Hardware 網站總編輯,深愛 PC 文化、電腦相關資訊、專注於創作優質評測文章。 掉進電腦世界的兔子麻麻,沒有放棄人生的車手,永遠的光之戰士。 車車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初音是我老婆,主推瑪琳,偽娘最高。 每天都要摸各種電腦零組件、看動畫、蒐集老婆、玩 Final Fantasy XIV。

Next Post
技嘉 Z790 AORUS TACHYON 超頻新高度,DDR5-8533 燒機達成!

技嘉 Z790 AORUS TACHYON 超頻新高度,DDR5-8533 燒機達成!

MSI 為 AM5 主機板釋出 AGESA 1.1.0.2b BIOS 韌體更新,支援 Ryzen 8000G

MSI 為 AM5 主機板釋出 AGESA 1.1.0.2b BIOS 韌體更新,支援 Ryzen 8000G

映泰宣布旗下 AMD 400 / 500 系列主機板支援最新 Ryzen 7 5700X3D 處理器

映泰宣布旗下 AMD 400 / 500 系列主機板支援最新 Ryzen 7 5700X3D 處理器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23)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2)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3)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