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ASUS Zenbook S 13 OLED UM5302 開箱測試

輕薄質感小巧集於一身

HoePC by HoePC
2023-03-23
in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ASUS Zenbook S 13 OLED UM5302 開箱測試

繼主流價位的 Vivobook 系列獲得好評後,華碩在去年下半年又推出新的 Zenbook 系列,這台 13.3 吋 Zenbook S 13 OLED UM5302 是目前最為輕便的 OLED 螢幕筆電,並且搭載 Zen3+ 架構處理器的 Ryzen 7 6800U,採用 TSMC 6nm 製程,具有 8 個實體核心共 16 執行緒,基礎頻率為 2.7 Ghz,Boost 頻率為 4.7 Ghz,搭配採用 RNDA 2 架構的 Radeon 680M 內建顯示晶片,具有 12 組運算單元 (CU),最高頻率可達 2.2 GHz,cTDP 為 15~28W。筆電的 Zen3+ 架構處理器也提供 USB 4、PCIe Gen 4、Wi-Fi 6E、AV1 解碼等功能,內顯還支援硬體光線追蹤繪圖能力,實際表現如何就讓我們看下去。

  • Zenbook S 13 OLED UM5302 外觀
  • 規格配備
  • 性能測試
    • 其他測試
  • 遊戲測試
    • 測試遊戲清單
    • 開啟外掛功能讓幀數提升
  • 螢幕色域選擇
  • 壓力負載測試
  • 總結

Zenbook S 13 OLED UM5302 外觀

Zenbook S 13 OLED 上蓋以 ASUS 標誌作為視覺主軸,並無過多複雜設計整體非常乾淨俐落。底部簡單的散熱開孔設計,內有單風扇散熱器。13.3 吋 89% 高佔比螢幕帶來富有沉浸感的視覺體驗,2.68 mm NanoEdge 超窄邊框設計同時也提升了整機顏值。

機身右側具有 1 組 3.5mm 耳麥插孔與 2 組全功能 USB 3.2 Gen 2 Type-C。機身左側有 1 組全功能 USB 3.2 Gen 2 Type-C。

螢幕最大開合角度為 180°,商務辦公用戶能非常方便的將螢幕內容分享給其他人觀看,同時更大的開合角度也能滿足用戶使用筆電支架時的螢幕角度調節需求。

電源鍵部分整合指紋感應器,可以搭配 Windows Hello 功能用於解鎖裝置。螢幕轉軸採用比較復古的圓柱形設計,整個螢幕表面採用了拋光處理,轉軸左右兩側有著同心圓紋理設計,所以有著獨特的光線反射效果。右上角的觸控按鍵能快速切換虛擬數字鍵盤 (NumberPad 2.0),彌補輕薄筆電沒有獨立數字鍵區的遺憾,左上角能調整數字鍵的亮度共兩檔。

規格配備

處理器 AMD Ryzen 7 6800U 8C16T
記憶體 LPDDR5 6400 16GB (On board 無法擴充)
硬碟 PCIe 4.0 M.2 SSD 512GB
螢幕 13.3 吋、2880 x 1800 解析度、16 : 10 比例、100% DCI-P3 色域、OLED 60Hz 螢幕、支援 DC 調光、10 bit、Pantone 色彩認證、VESA DisplayHDR 600 True Black 認證、最大亮度 350.4 nit
喇叭 杜比全景聲、哈曼卡頓音響專家認證音效、2×6W Smart AMP 立體聲喇叭
電池 67Wh
尺寸 長度 311.22 mm 寬度 221.18 mm 厚度 15.9 mm
機身重量 1.1 kg
充電器重量 220 g
視訊功能 內置前鏡頭、麥克風
無線功能 WiFi-6E、支援 802.11ax 無線協定、支援藍牙 5.2

性能測試

  • 測試環境:室溫 24 度。
  • My Asus 設定:高效模式。
  • BIOS 版本:UM5302TA.310。

CPU-Z Ryzen 6800U 處理器內容及主機板 BIOS 等資訊;GPU-Z 內建顯示晶片為 Radeon 680M GPU,具有 768 組 Unified Shader。

CPU-Z V17.01.64 單執行緒 618.8 / 多執行緒 5042.5 分,CPU-Z V19.01.64 AVX2 (beta) 單執行緒 732.6 / 多執行緒 5559.5 分,CPU-Z V19.01.64 (beta) 單執行緒 214 / 多執行緒 1766 分。


Cinebench R23 單核 1495 / 多核 10374,Cinebench R20 單核 583 / 多核 4041,Cinebench R15 單核 239 / 多核 1722。

3DMark CPU Profile 處理器性能測試最大執行緒 5158 / 16 執行緒 5121 / 8 執行緒 4668 / 4 執行緒 2975 / 2 執行緒 1593 / 1 執行緒 876 分;PCMark 10 綜合性能測試綜合得分為 6293 分。


其他測試

  • X264 Benchmark 完成 2500 frames 編碼耗時 52 秒,幀率為 47.78 fps。
  • GeekBench 5 測試標準中,單核 1543 / 多核 7611。
  • 7Zip 壓縮與解壓縮測試,完成 10 輪測試耗時僅 82.203 秒,總體評分為 70.512 GIPS。


AIDA 64 記憶體快取測試,記憶體讀取速度 39688 MB/s,寫入速度 48918 MB/s,複製速度 47544 MB/s,延遲 101.5 ns。

老羊測試使用的這台 Zenbook S 13 OLED 內附 SSD 型號為 PCIe 4.0 M.2 SSD 美光 3400 512GB,CrystalDiskMark 8.04 x64 NVMe 模式測試,讀取 6721.07 MB/s、寫入 3979.81 MB/s。4K Q32T16 讀取是 1155.42 MB/s、寫入是 421.59 MB/s,4K Q1T1 是 55.02 MB/s、寫入是 136.86 MB/s。

3DMARKSTORAGE Benchmark 儲存裝置測試,平均頻寬 366.18 MB/s、跑分是 2138 分。


3DMark Fire Strike 顯卡分數 6758、物理分數 20721、綜合分數 2335、總分 6209。

  • Time Spy 顯卡分數 2260、CPU 分數 7342、總分 2521。
  • 3DMark Port Royal 光線追踪基準測試 854 分。

讓人意外的 Zenbook S 13 OLED 低功耗及較低頻率的 680M 內顯晶片效能相較上代標準功耗的 Ryzen 7 5800H 竟提升了兩倍之多,也比入門獨顯 GTX 1050、GTX 1050Ti 還更加強勁。

遊戲測試

老羊挑選了 16 款遊戲進行測試,其中 Gear 5、Dirt 5 這兩款遊戲解析度設定為 1200P,League of Legends 解析度設定為 1800P,其餘遊戲全部設定 1080P。

測試遊戲清單

  •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 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 Escalation
  • CS : GO
  • Dirt 5
  • F1 22
  • Far Cry 6
  • FINAL FANTASY XIV Endwalker
  • Gear 5
  • League of Legends
  • PUBG : BATTLEGROUNDS
  •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 Sniper Elite 5
  • Strange Brigade
  • The Callisto Protocol
  •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遊戲幀數表現最高 88 FPS、平均 33 FPS。

CS: GO

遊戲幀數表現平均 107 FPS。

F1 22

遊戲幀數表現最高 83 FPS、平均 70 FPS。

Far Cry 6

遊戲幀數表現最高 44 FPS、平均 38 FPS。

FINAL FANTASY XIV Endwalker

遊戲幀數表現平均 59 FPS。

Gear 5

遊戲幀數表現平均 39.8 FPS。

League of Legends

遊戲幀數表現穩定在 100 至 145 FPS。

PUBG : BATTLEGROUNDS

遊戲幀數表現平均 52 FPS。

Sniper Elite 5

遊戲幀數表現平均 35 FPS。

Strange Brigade

遊戲幀數表現最高 173 FPS、平均 54 FPS。

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 Escalation

遊戲幀數表現平均 29.7 FPS。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遊戲幀數表現平均 33 FPS。

Dirt 5

遊戲幀數表現最高 37.1 FPS、平均 29.5 FPS。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遊戲幀數表現平均 43 FPS。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遊戲幀數表現最高 163 FPS、平均 125 FPS。

開啟外掛功能讓幀數提升

大部分遊戲在解析 1080P 幾乎都能玩,除此之外還能搭配 AMD 推出的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FSR) 和 Radeon Super Resolution (RSR) 等畫面升頻技術,兩者概念為運作時會先降低內部繪圖的解析度與細膩度,並在升頻後輸出畫面,透過犧牲畫質的方式提升效能表現與流暢度,對於顯示效能有限的輕薄筆電來說,是個不錯的權宜之計。

這兩項功能主要的差異在於,FSR 需要各別遊戲支援,但無論是 AMD、Intel 或 NVIDIA 的顯示卡都能使用該功能,而 RSR 則是整合在顯示驅動程式中,可以支援所有遊戲,但僅 AMD 顯示卡能使用。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開啟 FSR 平衡,平均幀數從 33 提升至 43。

F1 22

開啟 FSR 2 平衡,最高幀數從 83 提升至 85,平均幀數 70 提升至 76。

Far Cry 6

開啟 FSR 平衡,最高幀數從 44 提升至 69,平均幀數 38 提升至 57。

Sniper Elite 5

開啟 FSR 平衡,平均幀數從 35 提升至 61。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此遊戲雖然沒有支援 FSR,但可以透過 AMD 驅動開啟 RSR 達到類似效果,幀數有了小幅提升,而且對比原生 800P 畫面,可以發現 RSR 後的畫質在細節上有提升。開啟 RSR,遊戲解析度選擇 800P,驅動升頻為 1280 x 800 -> 2880 x 1800,平均幀數從 33 提升至 41。

未開啟 RSR 效果。未開啟 RSR 效果。

開啟 RSR 效果。開啟 RSR 效果。

The Callisto Protocol

這款遊戲硬體需求較高一些,沒開啟 FSR 或 RSR ,遊戲體驗差流暢度低,但所幸開啟 FSR 後,遊戲平均幀數能達到 32.76 FPS,流暢度比未開啟 FSR 提升很明顯。

既然遊戲開啟 FSR 或 RSR 幀數提升了,那麼遊戲開啟光追效果能不能玩呢,測試 Far Cry 6 DXR 效果均開啟,遊戲幀數最高 55 FPS,平均 40 FPS,整體流暢度不錯竟然可以玩。

螢幕色域選擇

筆電市場從以前連 IPS 廣視角螢幕都很難見到,後來滿大街閃瞎眼的 TN 螢幕,再之後 100%sRGB 高色域開始普及,現如今 P3 廣色域螢幕已經在中高階筆電上變得很常見了。

廣色域螢幕如今越來越多,各種遊戲筆電、輕薄筆電、創作設計筆電都在普及 P3 色域,輕薄筆電在嘗試 OLED,而遊戲筆電和創作設計筆電則習慣用 LCD 面板。

P3 廣色域螢幕最大的問題就是色彩溢出,微軟 Windows11 系統是基於 sRGB 做色彩管理的,直接說就是螢幕在 sRGB 色域時,日常使用 Win11 體驗效果最好。

而到了 P3 螢幕時,由於色域更廣(大約在 140% sRGB 左右),所以在日常操作 Win11 時,會有種色彩飽和度過高的感覺。PS.只有在打開專業軟體(例如 Ps / Pr)時才會正常顯示,因為部分專業軟體支援廣色域色彩管理。

針對這個問題,華碩提供了使用者自行切換色域功能,此功能可以讓廣色域螢幕色域限縮,將原本 140% sRGB 色域的螢幕,限縮至 100% sRGB 色域,這樣在日常辦公、瀏覽網頁時就不會有色彩飽和度過高的問題了,等真的需要執行專業軟體時再把色域切回來。

硬體方面提升是件好事,但軟體功能也得跟上,否則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目前筆電的市場中,依舊有筆電搭載了廣色域螢幕,但沒有色域切換功能。

壓力負載測試

開啟高效模式執行 Stress FPU,在滿載狀態下,CPU 溫度最高 93.8 度,功率 25W,頻率 2.8GHz - 2.9GHz 左右。

執行 FurMark 對內建顯示晶片進行壓力負載測試,最終溫度穩定在 86 度,功率 25W。

在只有一張 A4 紙大小的 13 吋 1kg 輕薄筆電的機身,Zenbook S 13 OLED 散熱調校和效能都相當不錯,同時續航測試亮度設定為 50% 在 PCMark 10 現代辦公成績為 14 小時 3 分鐘,續航力也是相當出色。

總結

綜觀 Zenbook S 13 OLED 的整體效能表現,搭載的 Ryzen 6800U 處理器表現相當亮眼,與 Zen 3 架構的 Ryzen 5000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接近的效能表現,內顯效能也有顯著的提升,遊戲 FPS 效能不僅比 5800H 系列強悍,同時也比 Ryzen 5700G 桌上型 APU 更加出色,而且在電池續航力部分也有不錯的成績。

這台筆電的效能可應付輕量遊戲與競技類遊戲的需求,如果執行 3A 遊戲大作的部分,表現還是只有在及格的邊緣,但這還是台全機重量僅有 1kg 的輕薄迷你筆電,能讓文書筆電具備基本遊戲的附加功能,已經達到重要的戰略目標,若需要更充沛的遊戲效能,還是建議選擇具有獨立顯示晶片的機種。

Zenbook S 13 OLED UM5302

延伸閱讀

筆電儲存好幫手!ASUS TUF Gaming A1 SSD 外接盒實測分享

Tags: AMDASUS筆電評測開箱
Previous Post

Windows 11 22H2 三月更新 KB5023706 可能導致 SSD 降速

Next Post

金士頓星艦 35 號巡迴體驗車首航啟動,啦啦隊女神現身應援

HoePC

HoePC

UNIKO’s Hardware 網站編輯,專長測試 3C 及開箱評測,很喜歡動物像是貓貓狗狗老鼠兔子等,平常常做的事是更新 3C 新資訊,還有看影集電影喜愛恐怖驚悚懸疑劇情等影片,有空閒時喜歡到處旅遊。

Next Post
金士頓星艦 35 號巡迴體驗車首航啟動,啦啦隊女神現身應援

金士頓星艦 35 號巡迴體驗車首航啟動,啦啦隊女神現身應援

DELL 深耕台灣 35 周年,共創永續韌性

DELL 深耕台灣 35 周年,共創永續韌性

技嘉 RTX 40 顯示卡出現 WINDFORCE 系列

技嘉 RTX 40 顯示卡出現 WINDFORCE 系列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22)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2)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3)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