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機殼,著重的重點不外乎外觀、擴充和散熱三大面向,各廠也不斷為此做出特色化,或是強化類型的產品。這次我們收到的 Antec P20C 就是以自家去年推出的 DP 503 / 505 本體架構為基礎,針對外型與散熱再強化的 P20 系列產品,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看看,實際體驗裝機吧。
Antec P20C 外觀設計簡介
機殼為支援 E-ATX 尺寸機殼,實際尺寸 469 x 220 x 490 mm,外觀上採用低調沉穩的黑色配色,前面板有大面積網孔提供正面進氣,隱約可見的金黃線條搭配面板下方的 Antec 字樣,大大提升了整體的視覺精品質感。
機殼頂部提供前置 I/O 輸出,除了開機和重啟鍵外,另有 USB 3.0 Type-A 兩組、耳機麥克風獨立孔和 USB 3.2 Gen 2 Type-C 連接埠,最高傳輸速率 10Gbps,可大幅提高玩家前面板的外接擴充彈性,配件有基本螺絲與 1 轉 4 風扇分接線。
同場加映 Antec P20CE / P20C ARGB / P20C WHITE
Antec 新推出的 P20 系列兄弟機殼還有 P20CE,可以看到兩者整體架構都相同,不同之處僅差別在側邊面板是採用鋼材側板,價格也會再低一些,比較適合辦公性質場合,或沒有欣賞與展示機殼內零組件需求的使用者。
Antec 也表示大約在下個月底左右,將會為喜愛白色機殼的玩家推出透測版本的 P20C White,其中風扇、橡膠軟墊、防塵網也都會是白色的;沒有光害就睡不著覺的玩家也可以期待一下搭載 RGB 風扇的 P20C ARGB,會搭載與 DP503 同一款的 ARGB PWM CONTROL HUB 喔。
產品規格
內部空間與結構
機殼側面採用 4 mm 無打孔式透側玻璃面板,藉由機殼後方的手轉螺絲卸下,手轉螺絲本身也做固定式卡榫設計,轉到一定程度後即可固定在背板後方,可避免螺絲到處「趴趴造」的窘境。
卸除側面板後就能直接一窺機殼內部空間,與先前 DP 503 / 505 不同,出廠時預裝在前面板後方的是 3 顆全黑化 120 mm PWM 風扇,不再是 RGB 風扇,這對不愛高度光害想要效能的玩家來說是件好事,3 顆風扇可藉由隨附配件中的 1 轉 4 風扇接頭串接給主機板風扇針腳使用。
筆者認為或許出廠時可以預先把串接頭先接好,然後把最後的主機板連接部分交給玩家處理,但應該是為了保留玩家自行安裝 Hub 時的彈性,才沒預先接好。
機殼前方採用卡扣式防塵網,頂部部分則是磁吸式防塵濾網,取下後即可直接安裝頂部散熱,支援最大 3 顆 120 mm、2 顆 140 mm 或 360 mm 水冷排。機殼最後方則是有提供一個 120 mm 的散熱安裝空間,比較可惜的是預先無安裝風扇做簡易導流。另外,底部也有做簡單的抽取式防塵濾網可直接抽取清洗。
前面板散熱能力支援 3 x 120 mm / 3 x 140 mm 或是最大 360 mm 水冷排散熱,比較特別的是由於前面板寬度相對較寬些,所以最大可在前面板放入 2 顆 185 mm 風扇散熱。眼尖的玩家應該已經發現,由於前面板和頂部空間最高都能支援到 360 mm 水冷排的關係,只要冷排長度皆小於 403 mm,就可以輕鬆組建 360 雙水冷散熱環境,整體的視覺感與散熱效果皆能大幅提升。
另外,機殼內部電源艙上方空間部分,另有提供兩組可安裝 120 mm 風扇位置,可提供更多進氣給水平安裝的顯示卡,後方也很貼心的給 3 組彈性線材槽,右側則是留有約 6.5 cm 的深度給水冷安裝空間。
由於內部空間十分寬敞足夠,最大可支援到 E-ATX 尺寸 (330 mm 以內),因此彈性線材槽的部分除了常見的 ATX 尺寸三孔外,最前方還有 2 組槽位可以提供給 E-ATX 主機板使用。另外,內部空間足夠的情況下,也有餘力能支援需要兩顆 CPU 的主機板,內部提供給塔散的支援高度為 170 mm,主流塔散基本都能支援。
提供 7 槽孔位對應,並採用可全斷式可重複使用的檔板,顯示卡鎖點讓位方便裝機,支援大部分市售垂直轉接架,顯卡最長可支援到 375 mm。
預先安裝一組專用的顯示卡支撐架,垂直突出後再 90 度旋轉支撐,以目前顯示卡尺寸和重量越做越大的情況下,這樣的設計算是滿貼心的。支撐架的固定是藉由位於後方的手轉螺絲,略為轉鬆後即可上下調整定位。
硬碟擴充槽都位於機殼另一側面板下,提供 SSD 和 HDD 硬碟槽各兩組,其中 HDD 硬碟槽為複合式設計,第二顆 HDD 可安裝於硬碟槽上方。至於電源供應器提供轉接支架方便安裝,規格為 ATX 尺寸,由於 HDD 硬碟槽也位於電源艙旁,因此如果有 HDD 槽使用的話,電供最長支援 205 mm,反之則是 410 mm。
實際裝機體驗
基於是 DP 503 / 505 的本體架構而設計出的新產品線,背面預留的 2.3 cm 整線空間、8 個橡膠軟墊的走線穿孔、CPU 電源線孔折彎設計,也配有 Antec 魔鬼氈束線帶預先幫玩家做好基礎整線,再再都能看出為整線做出的細節與優化。
筆者實際抓了手邊的幾個零組件做簡單的組裝測試,由於內部最大可支援到 E-ATX 尺寸主機板的關係,這次拿了 BIOSTAR B760A-SILVER ATX 主機板可說是大材小用,但好處是線材走向的空間非常彈性充足,提供的藏線深度也足夠,線材整線時走勢能更優雅些,就連一般時候很難處理的 CPU 8pin 供電接頭也能整得服服貼貼,這點整線時十分有感。
另外一個加分的重點就是剛才提到的內建顯示卡支架,雖說當前高階定位等級的顯示卡,板卡廠也會對其提供專屬的顯示卡支架,但多數時候這類支架都必須額外手動安裝,某些時候也要看機殼是否有空間能支援,因此能夠在出廠就直接安裝是十分方便的。
顯卡使用 AORUS Radeon RX 7900 XTX ELITE 24G 做示範,以尺寸 335 x 137 x 69 mm,3.5 槽的設計來看,厚度對於自帶的顯示卡支架來說,差不多是極限的天花板的存在,但如果想使用更大尺寸的 RTX 4090 或是特殊設計尺寸顯示卡,可能就必須考慮採用顯示卡提供的支架了。
雖然整線便利,但就美感來說對筆者來說卻有點彆扭,由於 I/O 設置位置的關係,其下方的接線直接順向設計在背面走線區,視覺上第一眼會有上方線材無法完整收束的感覺,如果是傳統藏在正面位置,線材收束完再拉至走線區時就會更整潔一些,但這又回歸到老問題,會稍微犧牲些前面板散熱支援能力,兩觀點各有利弊,端看自己主觀感受。
總結
機殼設計在給人低調沉穩的外型下,「大肚量」的內部空間讓裝機和走線格外舒服,大空間自然也代表者可以容納更多或更大尺寸的零組件,市面上塔散或顯示卡應都能輕鬆對付,而稍微厚一點的前面板則是提供額外的 185 mm 風扇選擇,可提供 DIY 玩家更多的散熱彈性,而且最大可以在前面板和頂部散熱空間的支援下,達到雙 360 mm 水冷並存的境界,散熱能力和視覺表現都能滿足絕大多數的 DIY 玩家。
價格方面,P20C 通路售價新台幣 2,490 元、P20CE 則是 2,390 元,是個滿主流的機殼售價,非常適合想要在一般預算下入手高散熱支援、高擴充空間質感機殼的玩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