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賣得不太好的 GEFORCE RTX 4080,主要不是因為效能不行而是價格不行!部分玩家只能安慰自己說 RTX 4080 的用料達到 RTX 4090 的水平云云,一邊祈禱 RADEON RX 7900 XTX 能夠打贏 RTX 4080 使他盡快降價。
RTX 4080 或是 RTX 4090 擁有前所未見的性能效率,加上 RTX 4080 的預設 TDP 只有 320W,使用者手動降功率或降電壓後的效能表現令人驚歎不已。這次開箱的 GIGABYTE GEFORCE RTX 4080 GAMING OC 很像就是自家 RTX 4090 的移植版本,一起跟我們看看保留了多少好設計。
GIGABYTE GEFORCE RTX 4080 GAMING OC 16GB 包裝與配件
外觀上技嘉 GEFORCE RTX 4080 GAMING OC (以下簡稱為 RTX 4080 OC) 的外盒與顯示卡本體都跟自家 GEFORCE RTX 4090 GAMING OC (以下簡稱為 RTX 4090 OC) 的設計差不多,外盒上最重要的資訊應該就是 4 年保固 (須註冊),盒繪主題看似有光線追蹤效果的裝備,以及前方的三角瞄準螢幕,這些都增添了不少戰鬥氣息。
配件較為簡單,除了有數份文件提醒保固事項,與安裝指南外,還有一套技嘉獨有的顯示卡支撐架和螺絲,以及一根各廠都會附的 12VHPWR 轉接線 (3 個 8-PIN)。
顯示卡外觀
RTX 4080 OC 顯示卡的外觀跟 RTX 4090 OC 幾乎長得一模一樣!黑色的風扇外框是塑膠製,表面有些磨砂的質感,凸起來的風扇口應該有助加強風壓。
太空灰色的金屬背板覆蓋整塊 PCB,並在尾部露出巨大的切口讓熱風得以直接向上 (垂直) 通過加強核心散熱 (SCREEN COOLING),只是苦了 DDR5。
同樣的採用 12VHPWR 接頭,並附送 12VHPWR 轉接線,3 個 8-PIN 足以提供穩定的 450W 功率,只要有插緊插好就不必擔心。由於在 RTX 4080 或 RTX 4090 上的設計和做法,使用者不見得必須使用 ATX 3.0 的電源供應器。
12VHPWR 內的 4 根訊號偵測針腳 (SIDEBAND SIGNAL) 在現實中 (直至今天) 並沒有什麼實用和不可缺少的功能,只是因為 NVIDIA 不再利用 RTX 3090 TI 上的那一種 PCB 設計來設定功率上限,所以 12VHPWR 內的 GROUND 線還是需要接上。
I/O 輸出的部份有 3 個 DISPLAY PORT 1.4A 和 1 個 HDMI 2.1,使用者可到 NVIDIA 的官網下載最新的韌體以增強與顯示器之間的相容性。使用 AM5 平台的使用者在更新 BIOS 後應該不會再遇上性能不正常的情形。
從下方第一張照片的角度看起來,顯示卡厚度接近 4 槽,官網標示為 75 mm,即 3.5 槽 (2 槽 = 20 mm)。卡尾從背板折彎延伸出來的部份有 3 個孔是用以固定附送的支撐架,技嘉主要透過機殼和主機板上的螺絲孔,利用特長的螺柱接到支撐架,看起來比其他家的設計更為牢固和可靠。
散熱設計一直是技嘉多年來追求創新的地方,其逆順逆的風扇轉向組合 (抗擾流"ALTERNATE SPINNING"風扇設計) 廣受業界認同和學習,可見技嘉研發的水平處於行業之巔。
逆順逆的風扇轉向組合使就算風扇與風扇之間沒有任何阻隔,亦能夠降低因為兩把風扇的風流碰撞而消散的問題。在扇葉的外表加入所謂的獨特刀鋒扇葉的設計,利用鋸齒狀的扇葉邊緣和表面的導流溝槽提高進風量。從照片中可看到技嘉所使用的風扇具一定深度,並非業界常用的 10~15 mm 厚的版本 (風扇越厚,風壓越高)。
技嘉傳奇的三環燈設計是在風扇的底部加入 3 個環狀透明物,再利用風扇背部 PCB 上的燈珠折射形成環燈效果。這種做法非常聰明,在加入燈效的前題下盡量不影響散熱效果,因為風扇扇葉的材質和硬度都得到保障,反正安裝後都看不到,為了燈效選用效能較差的透明扇葉並不划算 (使用延長線垂直安裝顯示卡除外)。
具備雙 BIOS 切換功能是在 RTX 4000 系列上常見的設計,技嘉出場時的預設是 OC 模式,使用者可依需求在斷電時自行切換到 SILENT 寂靜模式以獲得更寧靜的使用效果。
右邊的這顆指示燈的設計並非技嘉獨有,亦非新設計,早在 RTX 3000 系列的時代就有不少廠商加入類似的電源監察設計,某廠閃紅燈的情形有用過的都知道。當年閃紅燈的原因據說是因為顯示卡上的電源管理晶片偵測到電壓出現異常下降,這與顯示卡本身的設計和功耗有關,亦與使用者所搭配的電源供應器有關。
閃紅燈僅代表電壓下降,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電流異常上升,在 ATX 3.0 範圍中 INTEL 有列明更寬鬆的 12V 波動區間,所以當 12V 被容許下降得更多的時候,電壓下降便是正常且合附規範的現像,使用者不必擔心。
在 RTX 4000 系列上除了技嘉,華碩在部份型號上亦有使用類似的燈珠設計,兩家都表示當顯示卡偵測到電源供給有異常,指示燈珠便會閃爍作提示。可惜這項指示燈的設計實際上並沒有與 ATX 3.0 連結,亦無法偵測到線材的接合度,PCI-SIG 和 INTEL 亦未有提供實際可行的設計方案讓顯示卡廠商和電源供應器廠商跟隨。日前各廠發生過的 RTX 4090 一連串 (其實也就約 0.05%) 燒線事件,如果能夠透過這顆指示燈及時提示,也許事情不致鬧大。
內部構造
關於 RTX 40 系列的架構和技術,可以看我們這篇文章"NVIDIA GeForce RTX 4080 FE 顯示卡評測開箱"。
散熱器設計
同樣採用均熱板設計直觸核心,但 RTX 4080 OC 的均熱板亦會同時直觸 GDDR6X 記憶體晶片,而非像 RTX 4090 OC 那樣利用額外一層金屬框架直觸 GDDR6X。整個散熱器非常厚重,鰭片底部有多組結合折鰭片和扣鰭片 (FIN) 的做法加固整個散熱器確保不易變形。
技嘉一向不喜歡為銅底和導熱銅管鍍鎳,不少使用者表示長年使用後這些沒有鍍鎳處理的表面會出現氧化現象,甚至因而降低導熱效果,進一步影響核心散熱效能。
在導熱銅管的尾部有看到該鰭片有一個小孔,在使用銲接導熱銅管與鰭片的迴流銲工藝時能讓銲料通過。從下方第三張照片的角度看,RTX 4080 OC 至少使用了 8 根熱管連接均熱板與鰭片。背板上未見有任何導熱貼,可能是技嘉發現自家 RTX 4090 OC 在 GDDR6X 溫度的表現太好了 (的確是風冷中世界第一),以致 RTX 4080 OC 的背板導熱貼消失了。
PCB
嚴格來說大多 RTX 4080 都不使用與 RTX 4090 同款的 PCB,光是少了一組 GDDR6X 的供電便能看出,技嘉 RTX 4080 OC 採用 18+3 組供電設計。兩款 PCB 的設計差異不大,核心的供電模組都被放在核心的左右兩側,而 GDDDR6X 供電則被分配在 GDDR6X 晶片的四周。
另一點能夠看出 RTX 4090 OC 與 RTX 4080 OC 的 PCB 不是完全一致的地方便是 NVLINK 的區塊,RTX 4090 OC 仍然保留 NVLINK 的線路和銲盤,但是在 RTX 4080 OC 上則完全消失了。
核心上印有 AD103-300-A1 字樣,代表這是 RTX 4080 OC (16GB) 的核心,NVIDIA 預設 320W 功率上限。核心四周一共有 8 顆 GDDR6X 晶片,D8BZF 就是美光的 MT61K512M32KPA-24,原生 24Gbps 速率,單顆容量 2GB。NVIDIA 將 RTX 4080 的 GDDR6X 速度鎖在預設 22.4Gbps,所預留的超頻空間巨大!
核心背面使用 3 組 MLCC 和 2 顆 SPCAP (560 微法),比競品使用的 470 / 330 微法更高,PCB 背面看不見為核心供電模組使用貼片電容作輸入電容和輸出電容。雖然在固態電容的底部有預留過孔以使用穿孔式銲接的固態電容,但是在 GAMING OC 系列上,技嘉一直堅持使用全自動化的友善 PCB 設計,也就是透過機械銲接貼片式的固態電容。
次要電路
在 PCB 背面近金手指的位置,有數個次要電路,負責不同的電壓。使用 2 顆 GSTEK GS9216 單相降壓轉換器,能夠直接輸出 12A 電流,GSTEK GS7155 則是 3A 輸出的 LDO。
18 + 3 供電設計
- 使用 UPI SEMICONDUCTOR UP9512R 8 相 PWM 控制器,連接一共 18 顆核心的供電模組負責 NVVDD (這代表有可能利用 8 組 PWM 訊號當中的 2 組 PWM 訊號各連接 3 顆核心供電模組,其餘 6 組 PWM 訊號則各接駁 2 顆核心供電模組)。
- UPI SEMICONDUCTOR UP9529Q 是一顆 3 相 PWM 控制器,轉化 FBVDD 為 GDDR6X 供電。
- 3 相 GDDR6X 的供電模組都是 ALPHA AND OMEGA SEMICONDUCTOR AOZ5311NQI (BLN0),55A 的一體式供電模組。
- GDDR6X 供電模組的電容組合使用 1 顆貼片式的固態電容作輸入和 1 顆貼片式的 SPCAP (470 微法) 作輸出。
- 18 顆負責核心電壓的供電模組同屬 ALPHA AND OMEGA SEMICONDUCTOR,型號同樣是 AOZ5311NQI (BLN0) 55A 一體式供電模組。
- 其輸入電容是貼片式的固態電容 (270 微法 / 16V),輸出電容則是貼片式的固態電容 (820 微法 / 2.5V)。
BIOS
- 雙 BIOS 切換功能使用 2 顆 BIOS 晶片,分別被技嘉放在 PCB 的正面和背面各一顆,型號是 ISSI IS25WP016 (左上與右上)。
- 切換鍵被設置在 PCB 的中上方,2 檔控制 (OC / SILENT)。(左下)
電流管理系統
- UPI SEMICONDUCTOR US5650Q,ADC PREFILTER WITH ANALOG MULTIPLEXER 晶片。這是 NVIDIA 專用的電壓電流管理晶片,透過連接至 PCB 上的電流檢測電阻 (SHUNT RESISTOR) 量度電壓和電流通過。
US5650Q 是四通道設計,在技嘉 RTX 4080 GAMING OC 上連接至一共 4 顆電流檢測電阻 (2* R002 + 2* R005)。
- 在 PEG 金手指供電的部份,除了有 1 顆 R005 的電流檢測電阻外,更有 1 顆保險絲。
- 12VHPWR 的附近有 3 顆電流檢測電阻,搭配 3 顆輸入電感。
從這個角度看,預留的第 2 個 12VHPWR 的銅箔好像與正在使用的 12VHPWR 的銅箔相連,要是敢於突破使用 2 個 12VHPWR 使電流負載更平衡。
微處理器
- HOLTEK HT32F52352 ARM 微處理器,主要負責 RGB 燈效 (支援 RGB FUSION 2.0),據說亦負責風扇控制 / 偵測。
實測效能數據
測試平台室溫控制在 26 度,無輔助風扇直吹測試平台,測試中關閉 Windows 內建防毒、關閉休眠設定,無更動電源計畫,並開啟 Resizable BAR。DDR5 記憶體設定,X670E 平台開啟 DDR5-6000 UCLK:MCLK (1:1)。
- Windows 11 Professional 22H2
- NVIDIA 526.98 Gamereadywin11_win10dch_64bit_international
- AMD Chipset 4.11.15.342
- 全部測試都是 2022.12 新數據
種類 | 型號 |
---|---|
處理器: | AMD Ryzen 9 7950X |
主機板: | B650E AORUS MASTER/0705(check) |
記憶體: | G.SKILL Trident Z5 Neo 16GB x 2 DDR5 6000 CL30 (EXPO) |
顯示卡: | GIGABYTE GeForce RTX 4080 GAMING OC 16GB / BIOS OC |
儲存: | KLEVV CRAS C920 Gen4x4 2TB |
機殼: | STREACOM BC1 |
電源供應: | FSP Hydro PTM PRO ATX3.0 1200W |
散熱器: | ROG Strix LC II 280 ARGB |
顯示器: | VG289Q |
功耗和溫度測試
功耗測試使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和 FURMARK 進行燒機測試。
Time Spy EXTREME 燒機功耗約 239.4W,GPU 頻率可達 2790 MHz、記憶體 1400.2 MHz,GPU 溫度是 51.3 度、Hot Spot 57.3 度、風扇轉速 1461、1529 RPM。
FURMARK 燒機功耗約 338.6W,GPU 頻率可達 2475 MHz、記憶體 1400.2 MHz,GPU 溫度是 59.9 度、Hot Spot 68.4 度、風扇轉速 1618、1743 RPM。
預設模式下,VBIOS 溫度最高是 88 度,顯示卡功耗預設是 340W,最多可以提升到 400W。
3DMARK 相關測試
3DMARK 測試,Time Spy、Time Spy Extreme、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分數越高越好。
Port Royal 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遊戲玩家的即時光線追踪基本測試,可以使用 Port Royal 來測試和比較支援微軟 DirectX 光線追踪顯示卡的光追性能,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Speed Way 是 DirectX 12 Ultimate 基準測試,適用於執行 Windows 10 和 11 的遊戲電腦。Speed Way 的引擎組合可展現 DirectX 12 Ultimate 為光線追蹤遊戲帶來的全新性能最佳化。Speed Way 使用如 Mesh Shaders 等的全新 DirectX 12 Ultimate 性能最佳化,並搭載用於即時全域照明和即時光線追蹤反射的 DirectX Raytracing Tier 1.1。
DirectX 12 的測試項目 Time Spy 支援 1440P 解析度、Time Spy Extreme 支援 2160P 解析度,DirectX 11 的測試項目 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分別對應解析度是 1080P、1440P、2160P。
3DMark PCI Express 功能測試,可測量 GPU 的可用頻寬速度。
UL Procyon benchmark
UL Procyon benchmark 是一套新上市的 Adobe Benchmark 標準化測試軟體,可以分成照片和影片兩方面的測試。照片影像運算方面的軟體是使用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和 Adobe Photoshop,影片運算應用是搭配 Adobe Premiere Pro。
遊戲 AVG FPS & Low 1% 測試數據
遊戲測試使用 4K 2160P 解析度,遊戲特效皆設定最高 MAX,關閉 V-Sync 選項,主要運行 DX 12 優先。遊戲都是經過 5 ~ 10 次測試後擷取 FPS 數據,會去檢查是否有不正常數據存在,我們主要收集的數據是平均 AVG FPS 和 1% LOW FPS (min),1% Low FPS 可以看出遊戲真實效能。
以下 2 個遊戲有開啟光線追蹤效果。
- DiRT 5
-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結論
GIGABYTE GEFORCE RTX 4080 GAMING OC 的用料不俗,18 + 3 (55A) 的供電設計,強大散熱系統,雙 BIOS 功能等等得以保留大部份出現在 RTX 4090 OC 上的設計。雖說由 TDP 450W 降至 TDP 320W,但為 RTX 4080 OC 配備 18 + 3 的供電設計以獲得更高的轉換效率和降低轉換損失,卻沒有任何額外的節省成本的對應做法,只要售價降下來,競爭力還是會非常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