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顯示卡

GIGABYTE RTX 3050 GAMING OC & RX 6500 XT GAMING OC 顯示卡評測開箱

三風扇散熱器,RTX 3050 8GB vs RX 6500 XT 4GB

Labbie by Labbie
2022-03-02
in 顯示卡,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技嘉這次同時送測兩張近期發售的初階顯示卡,分別有 GIGABYTE Radeon RX 6500 XT GAMING OC 4GB 和 GIGABYTE GeForce RTX 3050 GAMING OC 8GB,搭載技嘉風之力 3X 三風扇散熱系統,獨特刀鋒扇葉正逆轉功能,還有大開口的 Screen cooling,讓散熱達到最佳效率。目前市場上全品牌的 RTX 3050 和 RX 6500 XT 都有出現 NT$ 7,990 價位,售價反映在不同的散熱器,所以消費者該如何去選擇呢?

  • 外觀介紹
  • 內部構造
    • 散熱器設計
    • 電路板和供電設計
    • GIGABYTE GEFORCE RTX 3050 GAMING OC 電路設計
    • GIGABYTE Radeon RX 6500 XT GAMING OC 電路設計
  • 實測效能數據
    • 功耗和溫度測試
    • 3DMARK 相關測試
    • 遊戲 AVG FPS & Low 1% 測試數據
  • 結論

外觀介紹

兩張 GAMING OC 顯示卡都採用相似的散熱方案,採用 3 組 8 公分獨特刀鋒導流造型奈米石墨烯潤滑油風扇,抗擾流風扇設計可減少相鄰風扇之間的亂流並提高氣流壓力,增加更多風流和風量進入散熱器。

上面是 RTX 3050,下面是 RX 6500 XT。

RTX 3050 有金屬強化背板,RX 6500 XT 則是塑膠材質,但是都有 Screen cooling 開窗設計,增加散熱效率。

上面是 RTX 3050,下面是 RX 6500 XT。

RTX 3050 是 8-Pin 電源連接器,官方建議使用 450 W 電源供應器。RX 6500 XT 是 6-Pin 電源連接器,官方建議使用 400 W 電源供應器。

RTX 3050 才有 RGB 光效,位在 GIGABYTE 標誌,支援 RGB Fusion 2.0。

匯流排都支援 PCIe 4.0,RTX 3050 是 PCIe 4.0 x8,RX 6500 XT 是 PCIe 4.0 x4。

上面是 RTX 3050,下面是 RX 6500 XT。

RTX 3050 輸出連接埠,2 組 DisplayPort 1.4a、2 組 HDMI 2.1,最大數位解析度 7680 x 4320,多螢幕支援 4 組。

RX 6500 XT 輸出連接埠,1 組 DisplayPort 1.4a、1 組 HDMI 2.1,最大數位解析度 7680 x 4320,多螢幕支援 2 組。

上面是 RTX 3050,下面是 RX 6500 XT。

內部構造

散熱器設計

2 張卡的散熱器都採用 2 條純銅熱導管打平塑型後直接接觸 GPU 表面,同時覆蓋在 VRAM 上的大金屬底板,銅熱導管也能幫助散熱,記憶體和供電位置都有貼上導熱膠墊,對應 GPU 和記憶體位置。

2 張卡因為 PWM 控制器和 VRM 供電區域不同,所以配置上有很大的差異。

上面是 RTX 3050,下面是 RX 6500 XT。

電路板和供電設計

RTX3050 PCB 短小精幹,用料佈局緊湊,對比 RX 6500 XT 的 PCB,數量上差異很大。記憶體實際上是 4 顆 2GB,但是還有 3 組空腳焊點,有機會有更大記憶體版本?! (笑)

主要供電是 Vcore 5 + Vram 1 相設計。

RX 6500 XT PCB 的長度遠比散熱器短,用料佈局與其他 RX 6500 XT 相似。從 PCB 背面可見多處留有為穿孔式固態電容而設的穿孔,但技嘉在 RX 6500 XT 上採用貼片式固態電容。

主要供電是 Vgfx 4 + Vsoc 1 + Vmem 1 + Vddci 1 相設計。

GIGABYTE GEFORCE RTX 3050 GAMING OC 電路設計

Vcore 控制器 – ON SEMICONDUCTOR NCP81610 8 相 PWM 控制器,在以 5 + 0 模式直連控制 5 相 Vcore 供電。

Vcore MOSFET – 5 相 Vcore 由 5 顆 ON SEMICONDUCTOR NCP302155 55A 一體式 MOSFET 負責。

Vram 控制器 –  UPI SEMICONDUCTOR UP1666Q  2 相 PWM 控制器,用於 1 相 Vram 供電管理。

Vram MOSFET – 1 相 Vram 供電由 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 AON6994 負責,屬於 DUAL N CHANNEL MOSFET,整合上橋和下橋的封裝設計。

GPU 核心和記憶體 – RTX 3050 核心 GA106-150-KA-A1,搭配 MICRON MT61K512M32KPA-14:C (D9ZPM),規格為 GDDR6、電壓  1.35 V,單顆容量 2 GB,速率 14 Gbps, 4 顆 GDDR6 記憶體顆粒,所以一共是 8 GB 容量。

其餘電路

  • 2 顆 GSTEK GS9216 單相降壓器 (內建 12A 輸出) 直接負責其他主要電路。
  • HOLTEK HT32F52352 微處理器,負責管理 RGB 燈效。
  • ON SEMICONDUCTOR NCP45491 四通道電壓電流管理晶片。
  • WINBOND W25Q16JW FLASH 晶片儲存 BIOS。
  • 核心背後的電容組合為 3 顆台系 APAQ 鈺邦貼片電容和 1 組 MLCC。

GIGABYTE Radeon RX 6500 XT GAMING OC 電路設計

Vgfx (Core) 和 Vsoc 控制器 – PCB 右上方有另 1 顆 ON SEMICONDUCTOR NCP81022N,4 + 1 相 PWM 控制器晶片,以 4 + 1 模式控制 4 相 Vgfx 和 1 相 Vsoc。

Vgfx – 4 組 1 上 2 下 1 驅動的設計,組成 4 相 Vgfx,上橋為 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 AON6414A,下橋 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 AON6354,外置驅動器晶片為 ON SEMICONDUCTOR NCP81151 (“A37”),負責接收PWM 訊號並驅動上下橋。

Vsoc – 4 相 Vgfx 的上方有 1 組供電,以 1 上 1 下 1 驅動的設計提供 1 相 Vsoc,
上下橋以及驅動器為 Vgfx 同款 MOSFET,分別是 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 AON6414A 和 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 AON6354 和 ON SEMICONDUCTOR NCP81151。

Vmem & Vddci 控制器 – PCB 右下角有 1 顆 ON SEMICONDUCTOR NCP81022N 4 + 1 相 PWM 控制器晶片,以 1 + 1 模式控制 1 相 Vmem 和 1 相 Vddci。

Vmem – 1 相 Vmem 由 1 上 1 下 1 驅動所組成,分別是 ALPHA & OMEGA AON6414A 和 ALPHA & OMEGA AON6354 和 ON SEMICONDUCTOR NPC81151。

Vddci – 1 相 Vddci 由 1 上 1 下 1 驅動所組成,分別是 ALPHA & OMEGA AON6414A 和 ALPHA & OMEGA AON6354 和 ON SEMICONDUCTOR NPC81151。
(該 “GAV” 晶片相信不是 MOSFET 外置驅動器。)

GPU 核心和記憶體 – RX 6500 XT 核心編號為 215-135000006,記憶體使用 2 顆  SAMSUNG K4ZAF325BM-HC18 GDDR6,組成 4GB 容量,速率為 18Gbps。

其他電路

4 相 Vgfx 的下方有 1 組供電,由 GSTEK GS9216 單相降壓器 (內建12A輸出) 直接負責其他主要電路。

實測效能數據

測試平台的設定,室溫控制在 26 度,沒有任何直吹對著測試平台,使用 BC1 裸測平台,Windows 10 21H2 版本,BIOS 設定套用 XMP 3600。Windows 10 電源設定最高效能、關閉防毒、關閉休眠與睡眠。開啟 PBO、開啟 Resizable BAR、S.A.M。

驅動版本:

  • NVIDIA GeForce 511.79
  • AMD Radeon 22.2.2
種類型號
處理器:AMD Ryzen 5 5600X
主機板:GIGABYTE X570S AORUS MASTER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Neo DDR4 3600 8GB *2 CL14
顯示卡:GIGABYTE RTX 3050 / RX 6500 XT GAMING OC
儲存:KLEVV CRAS C920 Gen4x4 2TB
機殼:STREACOM BC1
電源供應器:MSI MPG A850GF 850W
散熱器:AORUS WATERFORCE X 280
顯示器:GIGABYTE C27Q

功耗和溫度測試

RTX 3050 功耗測試使用 3DMARK Time Spy 進行燒機測試,顯示卡功耗約 129 W,整機約 228 W,GPU 頻率可達 1972 MHz、記憶體 1750 MHz,GPU 溫度是 67.6 度、Hot Spot 83 度、風扇轉速 2344 – 2347 RPM。

RX 6500 XT 功耗測試使用 3DMARK Time Spy 進行燒機測試,顯示卡功耗約 90 W,整機約 129 W,GPU 頻率可達 2723 MHz、記憶體 2238 MHz,GPU 溫度是 54 度、Hot Spot 75 度、風扇轉速 1910 RPM。

另外提供 GPU-Z 顯示卡一些資料,和 DXVA 影像解碼相關資料。

3DMARK 相關測試

3DMARK 測試,Time Spy、Time Spy Extreme、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分數越高越好。DirectX 12 的測試項目 Time Spy 支援 1440P 解析度、Time Spy Extreme 支援 2160P 解析度,DirectX 11 的測試項目 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分別對應解析度是 1080P、1440P、2160P。

RTX 3050 表現會比 RX 6500 XT 好一點。

遊戲 AVG FPS & Low 1% 測試數據

遊戲測試使用 1080P 解析度,遊戲特效皆設定高,關閉 V-Sync 選項,主要運行 DX 12 優先。遊戲都是經過 5 ~ 10 次測試後擷取 FPS 數據,會去檢查是否有不正常數據存在,我們主要收集的數據是平均 AVG FPS 和 1% LOW FPS (min),1% LOW FPS 可以看出遊戲真實效能。

在 1080P 解析度下,AAA 大作下平均 FPS 都突破 60+,電競類射擊遊戲更可以高達 FPS 300+,整體上 RTX 3050 表現會好一點。

結論

基本上兩張卡的散熱器方案相似,外觀有背板和 RGB 支援的差異,但是 GPU 規格先天不同,不單單只是 4GB 和 8GB 記憶體差異,整體來說 RTX 3050 會比較強一點是合理的。回到 GeForce RTX 3050 GAMING OC 8G 和 Radeon RX 6500 XT GAMING OC 4G,目前台灣售價是 NT$ 10,900 和 NT$ 7,990,兩張卡的性能差異對得上價格,但以相同價格的情況下,比較推薦的入門顯示卡還是 RTX 3050,推薦給需要 1080P 解析度、遊戲中特效、FPS 60 滿足就可以的玩家。

GeForce RTX 3050 GAMING OC 8G

Radeon RX 6500 XT GAMING OC 4G

Tags: 評測開箱RTX 3050RX 6500 XTGIGABYTE
Previous Post

AMD 主機板 BIOS AGESA 版本查詢工具 – smuc_rs

Next Post

傳言 AMD R7 5800X3D 及 Threadripper PRO、EPYC 新品可能在 3 月推出?!

Labbie

Labbie

UNIKO's Hardware 網站總編輯,深愛 PC 文化、電腦相關資訊、專注於創作優質評測文章。 掉進電腦世界的兔子麻麻,沒有放棄人生的車手,永遠的光之戰士。 車車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初音是我老婆,主推瑪琳,偽娘最高。 每天都要摸各種電腦零組件、看動畫、蒐集老婆、玩 Final Fantasy XIV。

Next Post
傳言 AMD R7 5800X3D 及 Threadripper PRO、EPYC 新品可能在 3 月推出?!

傳言 AMD R7 5800X3D 及 Threadripper PRO、EPYC 新品可能在 3 月推出?!

Intel 與日月光、AMD、Arm、Qualcomm、Samsung 和台積電等大廠成立 UCIe 產業聯盟

Intel 與日月光、AMD、Arm、Qualcomm、Samsung 和台積電等大廠成立 UCIe 產業聯盟

行動醫療新里程!南迴基金會攜手 ASUS 造福偏鄉

行動醫療新里程!南迴基金會攜手 ASUS 造福偏鄉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23)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3)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3)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