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顯示卡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評測開箱

PJ LAB:不愧是 ROG STRIX 系列散熱真好,內有詳細超頻測試

PJ-Lab by PJ-Lab
2021-04-12
in 顯示卡,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評測開箱。

去年 AMD 推出的 RDNA 2 架構顯示卡效能非常強大,Navi 21 核心的 Radeon RX 6800 系列和 Radeon RX 6900 系列顯示卡效能、能耗比等等進步非常明顯,能做到比對手更低的功耗、更高的效能。這次 Radeon RX 6700 XT 效能能力壓 GeForce RTX 3060 Ti 顯示卡,許多遊戲也和 GeForce RTX 3070 打得有上有下,12GB 記憶體在這張顯示卡主要的定位是在 2K 遊戲的環境下也相當充足。Radeon RX 6700 XT 雖然和前一代的 Radeon RX 5700 XT 顯示卡都是 40 組 CUs,核心數量相同,不過架構上的改進加上 96 MB 的 Infinity Cache 增加記憶體頻寬,非常高的顯示卡頻率也帶來很大的提升。PJ 這次使用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顯示卡進行測試,一起來看看開箱和測試吧。

  •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開箱
  •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拆解
  •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PCB 與供電設計
    • 測試平台設置與實測數據
        • 註 1:自動是打開超頻選單後的數據,實際可能會有誤差。 註 2:超頻設定最小頻率為設定頻率 -100 MHz (例如:最小頻率 2800 MHz,最大頻率 2900 MHz),其餘皆為預設值 500。 註 3:超頻設定僅抓大略值來當測試項目,非極限超頻。
    • 測試比較
    • 遊戲測試
      • 總結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開箱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包裝。

包裝正面。
包裝正面。
包裝背面。
包裝背面。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長 32.2 公分,寬 14.1 公分,厚 5.65 公分,外觀承襲 ROG STRIX Radeon RX 6800 設計。風扇採用三顆新的軸向式風扇,兩顆為 11 個葉片,中間為 13 個葉片,並將中央的風扇轉向以減少空氣亂流,更能進一步提升整體散熱效能。

顯示卡本體。
顯示卡本體。
顯示卡側面。
顯示卡側面。

顯示卡背面。
顯示卡背面。
顯示卡側邊。
顯示卡側邊。

顯示卡側面。
顯示卡側面。
顯示卡正面的 RADEON LOGO 和座標。
顯示卡正面的 RADEON LOGO 和座標。

上機 RGB 效果。
上機 RGB 效果。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採用 8+8 pin 供電,且有電源未連接指示燈。顯示接口有 3 組 DP 和 1 組 HDMI,有雙 BIOS 可以切換。

顯示卡擋板。
顯示卡擋板。
供電為 8+8 pin,有電源未連接指示燈。
供電為 8+8 pin,有電源未連接指示燈。

雙 BIOS 切換開關。
雙 BIOS 切換開關。
背板這邊有空間能將熱氣直接排出。
背板這邊有空間能將熱氣直接排出。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拆解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顯示卡散熱器使用 7 根熱管,記憶體和核心使用均熱板一起接觸在熱管上,散熱器整體厚度厚達 2.9 Slots 以獲得更大的散熱空間,散熱器表面也使用 MaxContact 技術進行拋光,能更緊密的接觸晶片以提升熱轉移的效率。

散熱器採用均熱板和 7 根熱導管。
散熱器採用均熱板和 7 根熱導管。
金屬支架,並負責部分元件 (電感) 散熱功能。
金屬支架,並負責部分元件 (電感) 散熱功能。

支架安裝。
支架安裝。
強化背板,有散熱墊連接,加強記憶體、MOS 的散熱。
強化背板,有散熱墊連接,加強記憶體、MOS 的散熱。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PCB 與供電設計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GPU 供電為 9 相設計,使用 IR35217 PWM 控制器,顯示記憶體供電 2 相設計,使用 NCP81022N PWM 控制器,MOSFET 皆為 SiC649A 60A 的 DrMOS。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PCB。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PCB。
PCB 背面。
PCB 背面。

測試平台設置與實測數據

PJ Lab 這次測試使用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預設、超頻 2900 MHz、和預設頻率降壓來測試,並與上一代 Radeon RX 5700 XT 顯示卡作對比,一起來看看結果吧。

測試平台
處理器: AMD Ryzen 5 5600X
主機板: MSI MEG X570 ACE
(7C35v1E2 Beta ComboAM4PIV2 1.2.0.1)
記憶體: Gskill Flare X DDR4 3200 8G*4
(XMP 3600 CL16)
顯示卡: ASUS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對比顯示卡: ASUS TUF Gaming X3 Radeon RX 5700 XT EVO
系統硬碟: WD SN750 500 GB
遊戲硬碟: Kingston A2000 1TB
電源供應器: CORSAIR AX1000
螢幕: PHILIPS 276E8VJSB
散熱器: InWin IW-LC-SR24
(IPPC 3000 F12*2 MAX 1500 RPM)
機殼: STREACOM BC1

OS:Windows 10 20H2
顯示卡驅動程式:Radeon Software 21.3.2
Chipset Driver:2.13.27.501
電源計畫:終極效能
PBO:開啟 +200 mHz
Smart Access Memory:開啟 (Radeon RX 5700 XT 不支援,關閉)
室溫:攝氏 28 度
增強同步:關閉
FreeSync:關閉
HDR:關閉
測試數據擷取:CapFrameX 1.6.0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顯示卡測試設定​

頻率
(MHz)
電壓
(mV)
記憶體頻率
(MHz)
自動 2649 1200 2000
超頻 2900 1200 2140
降壓 2649 1060 2000
功耗限制
(W)
目標溫度
(度C)
目標溫度風扇
自動 211 65 100%
超頻 211+15% 65 100%
降壓 211 65 100%

ASUS TUF Gaming X3 Radeon RX 5700 XT EVO 為預設設定。

註 1:自動是打開超頻選單後的數據,實際可能會有誤差。
註 2:超頻設定最小頻率為設定頻率 -100 MHz (例如:最小頻率 2800 MHz,最大頻率 2900 MHz),其餘皆為預設值 500。
註 3:超頻設定僅抓大略值來當測試項目,非極限超頻。

測試比較

功耗溫度測試

使用 Superposition 遊戲模式 8K 設定,開啟物品漂浮測試 20 分鐘,功耗以結尾平均為主,並非峰值。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溫度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低了些,ROG STRIX 散熱做得相當不錯,而且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的目標溫度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低了很多,風扇轉速會隨著溫度不同有所變化,不能只看溫度來比較散熱。
註:變化曲線時間為 0.25 秒。

顯示卡溫度。
顯示卡溫度。
顯示卡結溫 (顯示卡上溫度最高的一個測溫點)。
顯示卡結溫 (顯示卡上溫度最高的一個測溫點)。

風扇轉速。
風扇轉速。
顯示卡溫度變化曲線。
顯示卡溫度變化曲線。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預設 BIOS 電源限制為 211W,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的 190W 高一些,整機功耗還是高了些,不過降電壓過後功耗卻比 Radeon RX 5700 XT 低不少。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頻率浮動的相對 Radeon RX 5700 XT 低了不少。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在降低電壓後,頻率有略微下降。

顯示卡 (Total Graphic Power) 功耗。
顯示卡 (Total Graphic Power) 功耗。
整機功耗。
整機功耗。

顯示卡功耗 (Total Graphic Power) 變化曲線。
顯示卡功耗 (Total Graphic Power) 變化曲線。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和 Radeon RX 5700 XT 各種設定頻率變化曲線。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和 Radeon RX 5700 XT 各種設定頻率變化曲線。


3D MARK 測試

Time Spy

Time Spy 總分。
Time Spy 總分。
Time Spy 圖形分數。

Time Spy Extreme 總分。
Time Spy Extreme 總分。
Time Spy Extreme 圖形分數。
Time Spy Extreme 圖形分數。


Fire Strike

Fire Strike 總分。
Fire Strike 總分。
Fire Strike 圖形分數。
Fire Strike 圖形分數。

Fire Strike Extreme 總分。
Fire Strike Extreme 總分。
Fire Strike Extreme 圖形分數。
Fire Strike Extreme 圖形分數。


其他測試

Wild Life。
Wild Life。
Port Royal (Radeon RX 5700 XT 無法運行光線追蹤)。
Port Royal (Radeon RX 5700 XT 無法運行光線追蹤)。

DirectX Raytracing Test (Radeon RX 5700 XT 無法運行光線追蹤)。
DirectX Raytracing Test (Radeon RX 5700 XT 無法運行光線追蹤)。

遊戲測試

測試幾乎以最高設定運行,動態模糊全部關閉。光線追蹤因 Radeon RX 5700 XT 沒有支援所以有些項目沒有數據。遊戲測試日期為 2021/4/5,遊戲、驅動後續更新可能會有所變化。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設定,測試範圍為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

此測試中,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超頻效能提升 (2K) 4.9%,降壓效能損失 4.1%,預設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提升 46.5%。
此測試中,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超頻效能提升 (1080p) 7.7%,降壓效能損失 2.5%,預設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提升 38.8%。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2K,光線追蹤關閉。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2K,光線追蹤關閉。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1080p,光線追蹤關閉。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1080p,光線追蹤關閉。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2K,光線追蹤開啟。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2K,光線追蹤開啟。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1080p,光線追蹤開啟。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1080p,光線追蹤開啟。

DiRT 5 (大地長征 5) Ultra High 設定,測試範圍為內建測試 Demo

此測試中,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超頻效能提升 (2K) 7.5%,降壓效能損失 2.9%,預設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提升 27.2%。
此測試中,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超頻效能提升 (1080p) 8.1%,降壓效能損失 2.2%,預設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提升 19.8%。

DiRT 5 (大地長征 5) 2K,光線追蹤關閉。
DiRT 5 (大地長征 5) 2K,光線追蹤關閉。
DiRT 5 (大地長征 5) 1080p,光線追蹤關閉。
DiRT 5 (大地長征 5) 1080p,光線追蹤關閉。

DiRT 5 (大地長征 5) 2K,光線追蹤開啟。
DiRT 5 (大地長征 5) 2K,光線追蹤開啟。
DiRT 5 (大地長征 5) 1080p,光線追蹤開啟。
DiRT 5 (大地長征 5) 1080p,光線追蹤開啟。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DX 11超高設定,測試範圍為內建測試 Demo

此測試中,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超頻效能提升 (2K) 6.1%,降壓效能損失 2.4%,預設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提升 26.8%。
此測試中,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超頻效能提升 (1080p) 3.5%,降壓效能損失 0.2%,預設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提升 16%。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Ultra High 設定,測試範圍為內建測試 Demo

此測試中,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超頻效能提升 (2K) 7.9%,降壓效能損失 2.5%,預設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提升 33.3%。
此測試中,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超頻效能提升 (1080p) 9.3%,降壓效能損失 1.7%,預設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提升 33.5%。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2K。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2K。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1080p。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1080p。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2K。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2K。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1080p。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1080p。

總結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超頻能輕鬆上到 2800 MHz 以上,較為激進的降低電壓超頻雖然會損失一些效能,但功耗和溫度壓低非常多。PJ Lab 手上的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散熱非常好,超頻到 2900 MHz 也能壓在較低的溫度。另外 211W + 15% 的功耗牆其實非常足夠,不太需要去解鎖功耗牆。公版卡 186 W + 15% 基本上和超頻後的功耗差不多 (數據以 PJ Lab 拿到的 BIOS 參考,有錯誤請照實際顯示卡 BIOS 為主)。

超頻後和預設相比大約能帶來 7%~9% 的效能提升,1.06V 降壓則是大約損失 1%~4% 的效能。相較 Radeon RX 5700 XT 基本上能有 30 幾 % 左右的效能提升。

和 Radeon RX 6800 XT 一樣,超頻如果電壓過低可能不會造成當機,但 3D MARK 壓力測試跑完,一樣會有跳回桌面但什麼都不能做的問題,提升到穩定的電壓即可解決。

古墓奇兵:暗影 2K 解析度下開啟光線追蹤平均也能在 60 FPS 以上運行,光線追蹤的效能還算不錯,1080p 光線追蹤基本上都能流暢運行。

這次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主打 3A 遊戲 2K 特效全開能流暢運行,競技類遊戲能在高刷新率螢幕上也能有很高的 FPS。相對對手同定位的顯示卡,12 GB 顯示卡記憶體在 2K 遊戲中不會吃滿。功耗方面也符合中高階顯示卡定位,650W 電源供應器綽綽有餘。

這篇文章截稿時顯示卡基本上都需要搭機,大部分的顯示卡也都在缺貨中,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對於 1080p 和 2K 有高刷新率需求的使用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相對前代的主流顯示卡 Radeon RX 5700 XT 進步相當大。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延伸閱讀

AMD Radeon RX 6700 XT 12G 公版開箱

GIGABYTE Radeon RX 6700 XT GAMING OC 12G 開箱

MSI Radeon RX 6700 XT GAMING X 12G 開箱

ROG Strix Radeon RX 6700 XT OC Edition

Tags: 評測開箱ROG STRIX顯示卡ASUSROG
Previous Post

AMD Ryzen 7 5700G 正式版外觀與測試數據洩漏

Next Post

COMPUTEX 2021 Hybrid 首波參展廠商出爐

PJ-Lab

PJ-Lab

UNIKO's Hardware 專屬編輯,主要負責顯示卡測試和相關文章,超頻就是風扇全速轉起來!休閒時看看動漫小說,遊戲沒有特定喜歡的類型。

Next Post
COMPUTEX 2021 Hybrid 首波參展廠商出爐。

COMPUTEX 2021 Hybrid 首波參展廠商出爐

HyperX 首款 60% 尺寸紅軸鍵盤 Alloy Origins 60 限量上市

HyperX 首款 60% 尺寸紅軸鍵盤 Alloy Origins 60 限量上市

NVIDIA 在 GTC 2021 會中表示今年不發表 RTX 40 系列顯卡,未來將推出自家的 ARM CPU

NVIDIA 在 GTC 2021 會中表示今年不發表 RTX 40 系列顯卡,未來將推出自家的 ARM CPU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27)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3)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3)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