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顯示卡

[PJ 實驗室] AMD Radeon RX 6800 XT 超頻測試

RDNA2 驚人的超頻能力

PJ-Lab by PJ-Lab
2021-02-10
in 顯示卡,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AMD Radeon RX 6800 XT 超頻測試。

AMD 推出的 RDNA 2 架構顯示卡效能非常強大,Radeon RX 6800 XT 不僅能在 4K 特效全開的環境下流暢遊玩大部分的遊戲,對標 NVIDIA RTX 3080 顯示卡也毫不遜色。這次 PJ 將測試 AMD Radeon RX 6800 XT 超頻各種設定表現,並且對超頻每種設定得出的結果做出比較。

測試的主角是 PowerColor Radeon RX 6800 XT Red Devil 撼訊紅魔顯示卡,三槽厚的散熱器、兩顆 10 公分和一顆 9 公分風扇,加上三根 8mm 以及四根 6mm 熱管搭配均熱板的強大散熱。不過這張卡在第一次開箱時有拆解過更換散熱膏,故溫度等結果可能會比原本的好。相關開箱請點我~

  • AMD Radeon RX 6800 XT 系統設置
      • 註1:自動是打開超頻選單後的數據,實際可能會有誤差。 註2:RAGE Mode PJ 只有看過公版的數據,不清楚自製卡是否有差異,測試時數據確實有些不同。 註3:解鎖是使用 MorePowerTool 設定功耗限制為 400W + 拉滿 15% 為 460W。 註4:此設定為放寬過的設定,電壓可以更低。 註5:設定上除了 2439 MHz 的設定,其他最低頻率都設定為設定頻率的 -100 MHz (例如:最小頻率 2500,最大頻率 2600)。
    • 測試比較
    • 遊戲測試
    • 總結

AMD Radeon RX 6800 XT 系統設置

PJ 使用九種設定來測試各種設定的效能,在抓體質過程中發現 1.03V 頻率可以到 2670 MHz,而往後電壓卻直線上升,2680 MHz 需要 1.09V、2690 MHz 需要 1.13V。超頻設定限制在 1.15V 極限在 2700 MHz 左右,記憶體體質大概也在 2140 MHz (限制 2150 MHz)。為了穩定加上每張卡體質可能不同,故選用下方圖片中幾種設定來測試。

測試平台
處理器: AMD Ryzen 5 5600X
主機板: MSI MEG X570 ACE (7C35v1D6 beta)
記憶體: Gskill Flare X DDR4 3200 8G*4 (Memory try it 3600 16-16-16-16)
顯示卡: PowerColor Red Devil AMD Radeon RX 6800 XT 16GB GDDR6
系統硬碟: WD SN750 500 GB
遊戲硬碟: Kingston A2000 1TB
電源供應器: CORSAIR AX1000
螢幕: PHILIPS 276E
散熱器: Cryorig R1 (IPPC 3000 F12*2)
機殼: STREACOM BC1

OS:Windows 10 20H2
Chipset Driver:2.10.13.408
顯示卡驅動程式:Radeon Software 20.12.1
電源計畫:高效能
PBO:開啟 +200 mHz
室溫:攝氏 20 度
增強同步:關閉
FreeSync:關閉
HDR:關閉
測試數據擷取:CapFrameX 1.5.7

Radeon RX 6800 XT 顯示卡測試設定
頻率設定(MHz) 電壓設定(mV) 記憶體頻率(MHz) 功號限制(W) 目標溫度(度C) 目標溫度風扇
Auto 2439 1150 2000 281 89 45%
Rage
Mode
N/A N/A N/A N/A N/A N/A
Undervolt 2439 1050 2000 281
+15%
89 60%
OC 2650 2650 1050 2000 281
+15%
89 80%
OC 2690 2690 1150 2000 281
+15%
89 80%
OC 2650
Mem OC
2650 1050 2140 281
+15%
89 80%
OC 2690
Mem OC
2690 1150 2140 281
+15%
89 80%
2650 解鎖 2650 1050 2140 460 89 80%
2690 解鎖 2690 1150 2140 460 89 80%

註:新的驅動程式預設風扇設定可能有所改變。

免責聲明:使用第三方軟體修改 AMD 原本的限制設定可能會造成顯示卡損毀,UH 不負任何賠償責任。
註1:自動是打開超頻選單後的數據,實際可能會有誤差。
註2:RAGE Mode PJ 只有看過公版的數據,不清楚自製卡是否有差異,測試時數據確實有些不同。
註3:解鎖是使用 MorePowerTool 設定功耗限制為 400W + 拉滿 15% 為 460W。
註4:此設定為放寬過的設定,電壓可以更低。
註5:設定上除了 2439 MHz 的設定,其他最低頻率都設定為設定頻率的 -100 MHz (例如:最小頻率 2500,最大頻率 2600)。
超頻。
超頻。
測試比較

功耗溫度測試

首先測試溫度和功耗,使用 Superposition 遊戲模式 4K 設定,開啟物品漂浮測試 20 分鐘,功耗以結尾平均為主,並非峰值。雖然各個設定溫度看起來差不多,預設或降壓看起來更熱,但這是因為風扇轉速有所不同。

功耗牆解鎖後,核心看起來沒有多太多的功耗,不過整機卻多了 20W 左右,實際遊戲和跑分峰值還是會超過 330W,另外燒機時 PJ 發現 AMD 在功耗調節上有些奇怪,測試時頻率雖然時間過了 1/5 左右降到穩定的頻率,FPS 也沒有太大的起伏,不過功耗卻提升,和溫度上升的曲線有些相似,目前不清楚原因。

各個設定功耗比較。
各個設定功耗比較。
各個設定溫度比較。
各個設定溫度比較。
各個設定測試時風扇轉速比較。
各個設定測試時風扇轉速比較。

顯示卡功耗。
顯示卡功耗。
顯示卡溫度。註:時間為 0.25 秒。
顯示卡溫度。註:時間為 0.25 秒。

同電壓風扇不同頻率溫度 / 功耗測試,和開啟光線追蹤峰值功耗測試

PJ 想測試相同電壓下不同頻率的溫度功耗,風扇統一 60%,電壓統一 1.15V,其中 2600 MHz 有多放個 1.05V 作為對比,測試場景和功耗溫度測試一樣。

測試中可以看到顯示卡在同電壓風扇下,功耗和頻率基本上成正比,而且 2600 MHz 降壓後功耗降低也比較明顯。2690 MHz 結溫很明顯是其中最高的,2600 和 2690 MHz 溫度都比其他高了些。預設 2439 頻率和功耗有點浮動,和沒有設定最低頻率為 -100 MHz 可能有關。

接著 PJ 簡單測試開啟光線追蹤的峰值功耗,作為這張顯示卡超頻最高功耗的參考。設定為 2690 MHz 解鎖,並用 3DMark Port Royal 壓力測試跑滿 20 圈紀錄數據。峰值功耗最高為 362 W,整機功耗最大為 538.2W,CPU 負載沒有很高,電源還是建議選擇官方建議的 750 W 甚至 850W。

各個設定頻率比較。
各個設定頻率比較。
各個設定溫度比較。
各個設定溫度比較。
各個設定功耗比較。
各個設定功耗比較。
3DMark Port Royal 壓力測試跑滿 20 圈紀錄數據。
3DMark Port Royal 壓力測試跑滿 20 圈紀錄數據。

3D MARK 測試

3D Mark Time Spy。
3D Mark Time Spy。
3D Mark Time Spy Extreme。
3D Mark Time Spy Extreme。
3D Mark Port Royal。
3D Mark Port Royal。

3D 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3D 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3D 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 Mark Fire Strike Ultra。

遊戲測試

PJ 詳細測試幾個遊戲,測試幾乎以最高設定運行,動態模糊全部關閉。古墓奇兵:暗影測試開啟光追,後方標示畫質設定 / 光線追蹤設定。後續也簡單測試上市不算久的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和電馭叛客 2077。Cyberpunk 2077 因為 4K 極高設定無法達到 4K 60 FPS,所以設定改為中測試。

遊戲測試時間為 2021/1/20,遊戲後續更新可能會有不同結果。

Horizon Zero Dawn (地平線:期待黎明) 最高品質 4K (內建測試畫面)。
Horizon Zero Dawn (地平線:期待黎明) 最高品質 4K (內建測試畫面)。
Horizon Zero Dawn (地平線:期待黎明) 最高品質 2K (內建測試畫面)。
Horizon Zero Dawn (地平線:期待黎明) 最高品質 2K (內建測試畫面)。
Horizon Zero Dawn (地平線:期待黎明) 最高品質 1080P (內建測試畫面)。
Horizon Zero Dawn (地平線:期待黎明) 最高品質 1080P (內建測試畫面)。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 4K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關閉)。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 4K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關閉)。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 2K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關閉)。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 2K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關閉)。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 1080P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關閉)。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 1080P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關閉)。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中設定 4K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開啟)。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中設定 4K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開啟)。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極高設定 2K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開啟)。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極高設定 2K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開啟)。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極高設定 1080P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開啟)。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極高,極高設定 1080P (科蘇梅爾島村部分場景,光追開啟)。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超高 4K (內建測試畫面)。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超高 4K (內建測試畫面)。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超高 2K (內建測試畫面)。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超高 2K (內建測試畫面)。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超高 1080P (內建測試畫面)。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超高 1080P (內建測試畫面)。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Ultra High 4K (內建測試畫面)。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Ultra High 4K (內建測試畫面)。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Ultra High 2K (內建測試畫面)。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Ultra High 2K (內建測試畫面)。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Ultra High 1080P (內建測試畫面)。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Ultra High 1080P (內建測試畫面)。

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 中 4K (路上跑跑)。
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 中 4K (路上跑跑)。
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 極高 2K (路上跑跑)。
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 極高 2K (路上跑跑)。
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 極高 1080P (路上跑跑)。
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 極高 1080P (路上跑跑)。

總結

AMD Radeon RX 6800 XT 超頻 2600 MHz 以上非常輕鬆,在一定頻率之前可以用很低的電壓上到這種頻率。PJ 手上這張 Radeon RX 6800 XT 極限大約在 2700 MHz 左右,不過風扇開到 80%,在壓力大的地方如 Port Royal 結溫平均超過 100 度,風扇還要往上調。紅魔是水冷除外散熱頂端的幾張卡之一,我們在第一次開箱及拆解時更換過散熱膏,散熱效果可能會好一點點,散熱差一點的卡在極限超頻下可能就壓不住了,更不用說去解鎖功耗牆。MorePowerTool 解鎖目前 PJ 測試只能調整功耗牆,其他電壓或頻率設定動了就會鎖在 500 MHz,基本上功耗牆設定在 370 W 就足夠了。MPT 相關教學~

因為手邊沒有 AMD 公版卡,PJ 並不清楚 Rage Mode 的設定,不過有些遊戲開啟後有一定的提升,而且風扇不會停轉,有些遊戲則有倒退的情況,大家可以視自己所玩的遊戲斟酌開啟。AMD 也曾提過 Rage Mode 是安全的超頻,如果公版或頻率設定比較低的顯卡可以考慮開啟。

降壓設定在 3D MARK 下效能提升還蠻明顯,不過在遊戲測試中就沒有那麼亮眼,畢竟只是降低電壓連帶降低溫度功耗,可能會有更高的 Boost 頻率,但並不是拉高頻率,想省電的玩家可以考慮看看。建議不要低過 1.05V,PJ 自己測試最低是在 1.03V,如果再低有時候跑起來正常,但關掉負載後常常會系統異常,例如點東西會沒有執行,或者視窗全部沒反應,要使用主板上的重新啟動才能重啟。

接著是超頻,雖然功耗測試表格看不太出來 2650 MHz 和 2690 MHz 太大的差別,沒有解鎖的情況下,兩種都會撞到預設的功耗牆 (281W+15%),不過兩者解鎖後還是有些許差別。再者遊戲上 2650 MHz 和2690 MHz 未超頻記憶體和沒解鎖的兩者差異不會太多,PJ 建議不要太極限,超到 2600 ~ 2650 MHz 就好,記憶體可超可不超,視顯示卡散熱調整,不超頻也是足夠的。

PJ 這幾周體驗 Radeon RX 6800 XT 紅魔卡,驅動程式很穩定、沒遇到任何問題,解鎖後功耗和解鎖的 Radeon RX 5700 XT 其實沒有差太多,預設也不會高太多,功耗控制相當令人驚艷,顯示卡能上到 2.7G 也是相當亮眼。AMD Radeon RX 6800 XT 不管是價位還是效能,總算和對手的旗艦卡並駕齊驅,光線追蹤 2K 基本也能流暢運行,希望下一代能更進步。PJ 希望大家都能買到想要的顯示卡,RDNA 2 架構的顯示卡也都能有亮眼的表現。

延伸閱讀

RX 6800 XT 解禁開箱

RX 6800 XT 紅魔開箱

RDNA 2 架構效能提升深入解析

Tags: 超頻PowerColor評測RX 6800 XTAMD顯示卡Radeon
Previous Post

Thermaltake 曜越發布全新 W1 三模無線機械式電競鍵盤

Next Post

NVIDIA FrameView V1.2 UH 獨家繁體中文化版本

PJ-Lab

PJ-Lab

UNIKO's Hardware 專屬編輯,主要負責顯示卡測試和相關文章,超頻就是風扇全速轉起來!休閒時看看動漫小說,遊戲沒有特定喜歡的類型。

Next Post
NVIDIA 黃師傅自家 FPS 監測工具~ FrameView V1.2 UH 獨家繁體中文化版本

NVIDIA FrameView V1.2 UH 獨家繁體中文化版本

免費 CPU 及 RAM 穩定度測試軟體 - Prime95

免費 CPU 及 RAM 穩定度測試軟體 - Prime95

3DMARK 推出 DirectX 12 Ultimate 的 Mesh Shader 測試項目

3DMARK 推出 DirectX 12 Ultimate 的 Mesh Shader 測試項目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27)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3)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4)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