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AMD Ryzen 9 5950X vs. AMD Ryzen 9 3950X 兩代旗艦對比評測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蘇媽完美詮釋了這句話!

HoePC by HoePC
2020-12-21
in 評測開箱, 處理器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AMD 自從推出 Zen 起,3 年的時間歷經了 Zen+、Zen 2 到今年的 Zen 3,每次的升級都代表著羽翼的豐長,同時也帶給大家充滿驚喜的提升。還記得去年 2019 年的時候,AMD 推出首次採用台積電 7nm 製程打造的 Zen 2 有多麼囂張嗎?相較 Intel 處理器,Zen 2 有著很高的核心數、很低的功耗、親民的價格、相當的性能…等等,這些的進步吸引了不少人汰換升級和組新電腦都選擇了 AMD。

而相隔一年的現在,已經在市面上推出的 Zen 3 又再次造就一股大旋風,為什麼呢!如果有在關注 PC 消息的朋友們,應該不免會聽到 AMD 只會堆核心、AMD 只有多工強、AMD 單核性能差、AMD 不能玩遊戲的說法。那麼 Zen 3 將會顛覆你既有的觀念了,因為 Zen 3 將會把以上的說法全都抹滅!這次 AMD Ryzen 9 5950X 比對的目標為上代 Zen 2 Ryzen 的王者 AMD Ryzen 9 3950X,測試這兩個處理器在性能上提升了多,另外針對 CCD CCX 核心延遲做了一些測試。

AMD Ryzen 9 5950X 外觀介紹
  • Vermeer 核心代號的 Ryzen 9 5950X
  • Ryzen 9 5950X CPU 性能測試
  • Time Spy Extreme SIMD CPU 性能測試
  • Ryzen 9 5950X 遊戲 FPS 測試
  • CCD CCX 核心延遲測試
Vermeer 核心代號的 Ryzen 9 5950X

Ryzen 9 5950X 和其他 Zen 3 架構處理器一樣都是採用 TSMC 7nm (N7) 制程,一共有 41.5 億個電晶體、晶片尺寸約為 80.7mm²,其他規格方面是 B0-Stepping, 16 核心 32 緒,1024KB L1 快取、8MB L2 快取 和 64MB L3 快取,基礎頻率是 3.5GHz、Boost 頻率是 4.9GHz ,最高 TDP 為 105W,關於 Zen 3 的微架構進化及詳細資訊,在之前文章已經有介紹,可以點此了解。這篇我們就直接來跑分。

CPU Cores/threads base clock boost clock Cache
Ryzen 9 5950X 16C/32T 3.4 GHz 4.9 GHz 72MB
Ryzen 9 5900X 12C/24T 3.7 GHz 4.8 GHz 70MB
Ryzen 7 5800X 8C/16T 3.8 GHz 4.7 GHz 36MB
Ryzen 5 5600X 6C/12T 3.7 GHz 4.6 GHz 35MB
CPU TDP Cooler Launch Price
Ryzen 9 5950X 105W N/A 799 USD
Ryzen 9 5900X 105W N/A 549 USD
Ryzen 7 5800X 105W N/A 449 USD
Ryzen 5 5600X 65W Wraith Stealth 299 USD
Ryzen 9 5950X 的產品編號 100-000000059。
Ryzen 9 5950X 的產品編號 100-000000059。

Ryzen 9 5950X 也是沿用 Socket AM4 封裝,尺寸為 40mm x 40mm、針腳數量為 1,331 個。

這也是 AM4 腳位最後支援的處理器了。
這也是 AM4 腳位最後支援的處理器了。
測試平台設置和實測數據
測試平台
處理器: AMD Ryzen 9 5950X 、AMD Ryzen 9 3950X
主機板: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記憶體: G.SKILL Trident Z Neo DDR4 3600 CL14 8GB *2
顯示卡: MSI RX 5700 XT EVOKE
儲存: T-FORCE CARDEA ZERO Z440 M.2 PCIe SSD 1TB
機殼: STREACOM BC1
電源供應器: FSP Hydro G PRO 1000W
散熱器: Alphacool Eisbaer 360
顯示器: VG289Q

兩者的測試平台和設定都相同

Windows 10 設定

  1. Windows 10 Pro 20H2。
  2. UAC – 關閉。
  3. Windows Defender – 關閉。
  4. 螢幕保護程式 – 關閉。
  5. 電源計畫 – 高效能。
  6. 休眠關閉。

BIOS 設定

  1. CPU PBO Enable Auto OC。
  2. 記憶體 OC 3666MHz。
  3. BIOS 版本 2502。
  4. AMD_Chipset_Drivers Revision Number 2.10.13.408。
理論性能測試
Ryzen 9 5950X CPU 性能測試
CPU-Z Bench,R9 5950X 單核及多核分數都高於 R9 3950X。
CPU-Z Bench,R9 5950X 單核及多核分數都高於 R9 3950X。
Cinebench R15 Benchmark,R9 5950X 單核及多核分數都高於 R9 3950X。
Cinebench R15 Benchmark,R9 5950X 單核及多核分數都高於 R9 3950X。
Cinebench R20 Benchmark,R9 5950X 單核及多核分數都高於 R9 3950X。
Cinebench R20 Benchmark,R9 5950X 單核及多核分數都高於 R9 3950X。
Cinebench R23 Benchmark,R9 5950X 單核及多核分數都高於 R9 3950X。
Cinebench R23 Benchmark,R9 5950X 單核及多核分數都高於 R9 3950X。
V-Ray Benchmark,由於單核性能及頻率的提升,R9 5950X 渲染成績高於 R9 3950X 非常多。
V-Ray Benchmark,由於單核性能及頻率的提升,R9 5950X 渲染成績高於 R9 3950X 非常多。
POV-Ray Benchmark,R9 5950X 渲染成績高於 R9 3950X 非常多。
POV-Ray Benchmark,R9 5950X 渲染成績高於 R9 3950X 非常多。
Corona Benchmark,R9 5950X 渲染花費時間少於 R9 3950X。
Corona Benchmark,R9 5950X 渲染花費時間少於 R9 3950X。
7-Zip 壓縮測試,R9 5950X 壓縮、解壓縮及整體速度都快於 R9 3950X。
7-Zip 壓縮測試,R9 5950X 壓縮、解壓縮及整體速度都快於 R9 3950X。
WinRAR 測試,R9 5950X 速度比R9 3950X 快非常多。
WinRAR 測試,R9 5950X 速度比R9 3950X 快非常多。
3DMARK 各項測試成績,R9 5950X 均高於 R9 3950X 非常多。
3DMARK 各項測試成績,R9 5950X 均高於 R9 3950X 非常多。
Time Spy Extreme SIMD CPU 性能測試
Time Spy Extreme CPU主要針對遊戲中的物理運算進行模擬測試,R9 5950X 均高於 R9 3950X。
Time Spy Extreme CPU主要針對遊戲中的物理運算進行模擬測試,R9 5950X 均高於 R9 3950X。
PCMARK 10 家用PC的綜合性能測試,R9 5950X 高於 R9 3950X。
PCMARK 10 家用PC的綜合性能測試,R9 5950X 高於 R9 3950X。
X264 FHD Benchmark,R9 5950X 花費時間少於 R9 3950X。
X264 FHD Benchmark,R9 5950X 花費時間少於 R9 3950X。
X265 FHD Benchmark,R9 5950X 花費時間少於 R9 3950X。
X265 FHD Benchmark,R9 5950X 花費時間少於 R9 3950X。
y-cruncher,計算 Pi 及總時間 R9 5950X 均比 R9 3950X 快很多。
y-cruncher,計算 Pi 及總時間 R9 5950X 均比 R9 3950X 快很多。
遊戲性能測試
Ryzen 9 5950X 遊戲 FPS 測試
Far Cry 5 極地戰嚎 5。
Far Cry 5 極地戰嚎 5。
Far Cry Primal 極地戰嚎:野蠻紀源。
Far Cry Primal 極地戰嚎:野蠻紀源。
CS: GO 絕對武力:全球攻勢。
CS: GO 絕對武力:全球攻勢。
Assassin's Creed Origins 刺客教條:起源。
Assassin's Creed Origins 刺客教條:起源。
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
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Strange Brigade 異國探險隊。
Strange Brigade 異國探險隊。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 2。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 2。
Ryzen 9 5950X、Ryzen 9 3950X CCD CCX 核心延遲測試
CCD CCX 核心延遲測試

AMD Ryzen 9 5950X 及 AMD Ryzen 9 3950X 處理器都是以 Chiplet + IO Die 所黏成,從圖片結構上來看,左邊大顆的為 IO DIE,而右邊為 CPU 核心,CPU 分成上下兩組 CCD 黏,Zen 3 和 Zen 2 不同之處在於 CCD,上代一組 CCD 裡為 2 組 CCX 所構成,一組 CCX 為 4 核心,而這代 CCD 裡則變成一整組 CCX 為 8 核心,不再是由 2 組 4 核心的 CCX 所構成。

 

Zen 每代產品雖然都是以 Chiplet 膠水所構成,但在核心之間的互聯延遲可都是進步非常大。從 Zen 1 的 CCX 內核互聯的延遲很低,但只要跨越了 CCX 互聯,甚至像 Zen 的 HEDT 平台 Threadripper 從第一組 CCX 連到第三組或第四組 CCX,延遲就會非常高,例如 Ryzen 7 1700 CCX 之間互聯延遲就有 120 ~ 130ns 左右,如果又是繞到第三組或第四組時,延遲就會高達 230ns 左右。

到了上代 Zen 2 時,可以發現在 CCX 內互聯的延遲非常低,比上上代 Zen 約 40ns 低了不少,再來是 CCX 之間的互聯,上上代 Zen 大約 120ns,而上代則只有約 66ns,甚至在 IO Die 被拉出來後,CCD 及 CCD 之間的互聯竟然也和 CCX 之間互聯時間一樣。

另外 Zen 1 及 Zen 2 的 CCX 裡的 4 個核心都對應著 L3 快取,是採用 Crossbar 設計,CCD 內所有核心裡兩兩都互相直連, 4 個核心之間也可以直接互聯,這種核心互聯優點很多,擁有穩定的延遲及很高的快取頻寬,但隨著核心數越來越多,設計上的複雜程度極高,所以這代改採用了 RingBus。

而 Zen 3 的 RingBus 和 Intel 的不太一樣,Zen 3 不需要連接過多的設備,只有 8 個核心和一個 GMI2 介面,Intel 的則需要連接多個核心、iGPU、記憶體控制器、PCIE 控制器和一堆外圍設備,所以 Zen 3 的核心延遲也比 Intel RingBus 來的更低。

AMD Ryzen 9 3950X核心間的延遲數據。
AMD Ryzen 9 3950X核心間的延遲數據。

這代 Zen 3 核心變化除了 CCX 從 4 核心變成 8 核心以外,核心互聯也進步非常大,從上下圖測試可以看到 CCD 內的延遲降低,而 CCD 之間的延遲相比上代也降低了。

AMD Ryzen 9 5950X核心間的延遲數據。
AMD Ryzen 9 5950X核心間的延遲數據。
AMD Ryzen 9 5950X 頻率、溫度、功耗測試

這裡用 Aida64 System Stability Test 來測試燒機的溫度及功耗,AMD Ryzen 9 5950X 是開啟 PBO 狀態。

AMD Ryzen 9 5950X 待機溫度,這代的溫度相比上代進步很大,這代的溫度浮動很安定,而上代的溫度浮動範圍太大且溫度也不低。
AMD Ryzen 9 5950X 待機溫度,這代的溫度相比上代進步很大,這代的溫度浮動很安定,而上代的溫度浮動範圍太大且溫度也不低。
AMD Ryzen 9 5950X 燒機溫度及功耗,溫度 91 度,功耗 206 瓦。
AMD Ryzen 9 5950X 燒機溫度及功耗,溫度 91 度,功耗 206 瓦。
AMD Ryzen 9 5950X 燒機 FPU 的溫度及功耗,溫度 91 度,功耗 216 瓦。
AMD Ryzen 9 5950X 燒機 FPU 的溫度及功耗,溫度 91 度,功耗 216 瓦。

AMD Ryzen 9 5950X 的溫度牆設定在 90 度,如果沒頂到溫度牆之前,核心頻率會跑在較高的頻率,如果頂到溫度牆,則採取降頻降壓方式以確保不會超過 90 度。

如果想要讓 CPU 頻率跑比較高,可以從散熱器去改善及室溫不要過高,因為 Boost 機制為溫度越低頻率會越高,隨著不同溫度上升而慢慢降低頻率。

結論

這代 Zen 3 可以說是全面性的進化,原本的強項更強,而較為弱勢的遊戲性能也在這代有著大幅度的提升,甚至成為了世界上最強的電競處理器。而且在核心數不變兼性能提升這麼大的同時,溫度及功耗竟還能改善很多,加上這代的 Boost 自動超頻機制也比上代更為聰明,使用起來基本上就是開啟 PBO 完事,不用多做繁瑣的操作,Zen 3 真的太香了 AMD YES!

AMD Ryzen 9 5950X 獲得 UH 編輯推薦獎。
AMD Ryzen 9 5950X 獲得 UH 編輯推薦獎。

IPC 大勝!AMD Ryzen 9 5900X、Ryzen 5 5600X 處理器評測開箱

Tags: CPU評測ZEN 3AMDRyzen
Previous Post

NVIDIA GeForce Hotfix Driver Version 460.97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Next Post

Intel 10nm 新進化,i5-1135G7 機種 MSI Modern 14 B11M-033TW 簡評

HoePC

HoePC

UNIKO’s Hardware 網站編輯,專長測試 3C 及開箱評測,很喜歡動物像是貓貓狗狗老鼠兔子等,平常常做的事是更新 3C 新資訊,還有看影集電影喜愛恐怖驚悚懸疑劇情等影片,有空閒時喜歡到處旅遊。

Next Post
Intel 10nm 新進化,i5-1135G7 機種 MSI Modern 14 B11M-033TW 簡評

Intel 10nm 新進化,i5-1135G7 機種 MSI Modern 14 B11M-033TW 簡評

Biostar 真香 AMD Ryzen 5000 客製電競機,【劍影至尊】讓你美夢成真

Biostar 真香 AMD Ryzen 5000 客製電競機,【劍影至尊】讓你美夢成真

修復 Windows 10 20H2 更新後執行 chkdsk /f 指令造成的開機異常

修復 Windows 10 20H2 更新後執行 chkdsk /f 指令造成的開機異常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30)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4)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5)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