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顯示卡

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評測開箱

全新的 TRI FROZR 2 散熱系統讓你高負載溫度低於 70 度!

Labbie by Labbie
2020-09-24
in 顯示卡, 評測開箱
2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評測開箱

UH 收到第一張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顯示卡是來自微星的 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GAMING 系列有帶 X 表示是 OC 超頻版本,這次 GAMING X TRIO 系列在散熱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心;全新的 TRI FROZR 2 散熱系統,主要採用三顆 TORX FAN 4.0 風扇,讓低溫與低噪音達到平衡。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主要供電共 18 相設計、GPU Boost 頻率是 1785 MHz、記憶體速度 19.5 Gbps。GeForce RTX 3080 使用 Ampere GPU 架構、CUDA Cores 有 10,496、第 2 代 RT 核心及第 3 代 Tesnsor 核心 與記憶體 GDDR6X 24GB,著色計算,光線追蹤效能更好,並讓 DLSS 技術輸送量提升到 2 倍。GeForce RTX 3090 目前是用來取代舊有 TITAN RTX 顯示卡的定位,就不需要另外想 Nvidia 卡皇新名稱。想了解更深入關於 GeForce RTX 30 的新技術嗎?請點我看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FE 評測開箱。

外觀及細部說明
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外觀

這一次最大的改變是採用全新的 TRI FROZR 2 散熱系統,創新方形熱導管、TORX FAN 4.0 滾珠軸承風扇,葉片部分兩兩連結增加耐用度,加上扇框組合設計,風流與風壓提升更多,還可以保持安靜運作,另外溫度低於 60 度也會開啟 Zero FROZR 風扇停轉功能。展示外觀燈光效果的區域更多,以低調有質感的 ARGB 效果為主。目前 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系列會有兩個型號,分別是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和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TRIO 24G,差異只在不同頻率,目前台灣提供 5 年保固服務,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售價落在 NTD$ 49,900。

正面包裝,有 X 的是超頻版。
正面包裝,有 X 的是超頻版。
TRI FROZR 2、創新方形熱導管、TORX FAN 4.0 特色。
TRI FROZR 2、創新方形熱導管、TORX FAN 4.0 特色。
配件:說明書、快速手冊、通用型顯示卡金屬支架、文件。
配件:說明書、快速手冊、通用型顯示卡金屬支架、文件。
外型以黑色和灰深色配色為主,體積 335 x 140 x 56mm,重量是 1565 克。
外型以黑色和灰深色配色為主,體積 335 x 140 x 56mm,重量是 1565 克。
霧面黑色金屬強化背板,裡面有 Cool 360 導熱管,因為 GeForce RTX 3090 PCB 板採雙面記憶體設計,這樣可以讓背面的記憶體也有散熱效果。
霧面黑色金屬強化背板,裡面有 Cool 360 導熱管,因為 GeForce RTX 3090 PCB 板採雙面記憶體設計,這樣可以讓背面的記憶體也有散熱效果。
3 Slots 提供更大的散熱器體積,輸出最多 4 台顯示器,三組 DisplayPort 1.4a、一組 HDMI 2.1。
3 Slots 提供更大的散熱器體積,輸出最多 4 台顯示器,三組 DisplayPort 1.4a、一組 HDMI 2.1。
三組 8-pin 電源連接器,提供更多的電力滿足超頻需求,這也是 RTX 30 系列顯卡唯一支援 NVLink 多顯示卡連接的一張卡。
三組 8-pin 電源連接器,提供更多的電力滿足超頻需求,這也是 RTX 30 系列顯卡唯一支援 NVLink 多顯示卡連接的一張卡。
在重點區域採用堅固金屬抗彎帶,讓顯示卡更堅固。MSI 標誌也有 ARGB 燈光。
在重點區域採用堅固金屬抗彎帶,讓顯示卡更堅固。MSI 標誌也有 ARGB 燈光。
波浪 2.0 散熱鰭片邊緣可阻饒不必要的氣流諧波,達到降噪效果。
波浪 2.0 散熱鰭片邊緣可阻饒不必要的氣流諧波,達到降噪效果。
TORX FAN 4.0 設計將葉片兩兩連結,加上扇框組合設計,創造更加聚集的風流與風壓, 將氣流更集中。
TORX FAN 4.0 設計將葉片兩兩連結,加上扇框組合設計,創造更加聚集的風流與風壓, 將氣流更集中。
完整的導熱墊片覆蓋 VRM、記憶體、還有 PWM 控制器,確保發熱的元件可以接觸到散熱器。
完整的導熱墊片覆蓋 VRM、記憶體、還有 PWM 控制器,確保發熱的元件可以接觸到散熱器。
方形導熱管最大面積接觸到 GPU 核心,並沿著散熱片進行降溫散熱。
方形導熱管最大面積接觸到 GPU 核心,並沿著散熱片進行降溫散熱。
金屬背板內也有熱導管設計,因為 GDDR6X 記憶體分布在兩面 PCB 板上,當然背後也需要降溫,讓記憶體達到更高的效率。
金屬背板內也有熱導管設計,因為 GDDR6X 記憶體分布在兩面 PCB 板上,當然背後也需要降溫,讓記憶體達到更高的效率。
金屬抗彎帶讓顯示卡更強壯,X 型的 GPU 扣具分散壓力,增加密合度。
金屬抗彎帶讓顯示卡更強壯,X 型的 GPU 扣具分散壓力,增加密合度。
18 相供電設計,9 (NVVCC)+ 5 (MSVCC) 相負責 GPU 供電、4 相負責 GDDR6X 供電。正面有 12 顆 GDDR6X 美光記憶體。解鎖額外電源,超頻更高效能也不用擔心。
18 相供電設計,9 (NVVCC)+ 5 (MSVCC) 相負責 GPU 供電、4 相負責 GDDR6X 供電。正面有 12 顆 GDDR6X 美光記憶體。解鎖額外電源,超頻更高效能也不用擔心。
背面也有 12 顆 GDDR6X 美光記憶體。內含 2oz 厚度銅的 PCB 材質設計,可提高電導率、加強散熱、提高性能穩定性。客製化 PCB 焊上保險絲,提供額外的保護措施,避免損壞風險。
背面也有 12 顆 GDDR6X 美光記憶體。內含 2oz 厚度銅的 PCB 材質設計,可提高電導率、加強散熱、提高性能穩定性。客製化 PCB 焊上保險絲,提供額外的保護措施,避免損壞風險。
恰到好處的 ARGB 光害,不管你顯示卡是直立還是橫插都可以看到美美的 ARGB 效果。
恰到好處的 ARGB 光害,不管你顯示卡是直立還是橫插都可以看到美美的 ARGB 效果。
當然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亮度。
當然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亮度。
Dragon Center & Mystic Light & Afterburner

Dragon Center 讓你輕鬆的超頻或是監控你的電腦一切數據,包含控制整體效能、風扇 AI 控制、網路管理,Mystic Light ARGB 燈光控制能夠同步你的 MSI 產品。Afterburner 後燃器是一套 MSI 玩家熟悉的超頻軟體,可以在遊戲中顯示你要的 OSD 數據監控,或是透過自動超頻功能去找出你的顯示卡最棒的頻率和功耗比,如果是溫度先決的玩家,也可以讓溫度控制更輕鬆和具有效果。( 如果想下載可以點擊上方紅色的文字)

只要一個點擊就能快速調整到最高效能模式。
只要一個點擊就能快速調整到最高效能模式。
全方面監控你的電腦。
全方面監控你的電腦。
Mystic Light 控制你的 ARGB 效果並可以連動。
Mystic Light 控制你的 ARGB 效果並可以連動。
Afterburner 後燃器讓你調整想要的數據。
Afterburner 後燃器讓你調整想要的數據。
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詳細規格

自製散熱器版本的顯示卡頻率會比公版卡更高,也因為散熱器更強,溫度會低一點,但是功耗就會高一些。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規格
RTX 3090 RTX 3080 RTX 3070
GPU 代號 GA102-300 GA102-200 GA104-300
產品型號 PG132 SKU 30 PG132 SKU 10 PG142 SKU 10
CUDA 核心 10496 8704 5888
Boost 頻率 1.70GHz 1.71GHz 1.73GHz
記憶體規格 24GB GDDR6X 10GB GDDR6X 8GB GDDR6
記憶體匯流排 384-bit 320-bit 256-bit
頻寬 936 GB/s 760 GB/s 512 GB/s
TGP 350W 320W 220W
MSRP $1,499 $699 $499

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的 Boost 頻率比起公版卡多了 85 MHz,GDDR6X 頻率就沒太大的改變,但實際測試的頻率也有很大的不同,後面有會一個滿載測試監控頻率的數據。

MODEL NAME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TRIO 24G
繪圖引擎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科技介面 PCI Express Gen 4 PCI Express Gen 4
CORES 10496 10496
MEMORY 24GB GDDR6X 24GB GDDR6X
動態 / 核心時脈(MHZ) Boost:1785 MHz Boost:1740 MHz
記憶體時脈 19.5 Gbps 19.5 Gbps
記憶體介面 384-bit 384-bit
OUTPUT DisplayPort x 3 (v1.4a) / HDMI 2.1 x 1 DisplayPort x 3 (v1.4a) / HDMI 2.1 x 1
HDCP 支援 Y Y
功耗(W) 370W 370W
供電接口 8-pin x 3 8-pin x 3
建議電源供應(W) 750 W 750 W
顯示卡尺寸(MM) 323 x 140 x 56mm 323 x 140 x 56mm
重量 (顯示卡 / 包裝盒) 1565 g / 2370 g 1565 g / 2370 g
DIRECTX 支援版本 12 API 12 API
OPENGL 支援版本 4.6 4.6
最大螢幕輸出數量 4 4
VR READY Y Y
G-SYNC® TECHNOLOGY Y Y
ADAPTIVE VERTICAL SYNC Y Y
DIGITAL MAXIMUM RESOLUTION 7680x4320 7680x4320
PCB (CUSTOM/REFERENCE) Y Y
測試規格和數據

建議 PSU 瓦特數是 750W ~850W

使用 STREACOM BC1 裸測平台,沒有額外風扇或是冷氣直吹測試平台,室溫約在 28 度,BIOS 只有調整記憶體,套用 XMP 3600MHz 頻率。測試平台控制變數一致化,每一個測試數據都是經過 5 次以上驗證,測試創作者軟體,會使用 Nvidia Studio Driver,看看與 Game Ready 驅動的差異。

測試平台
處理器: AMD Ryzen 9 3900X
主機板: MSI MAG X570 TOMAHAWK WIFI
記憶體: G.SKILL Trident Z Neo DDR4 3600 CL16 8GB*4
顯示卡: 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RTX 3080
RTX 2080
儲存: XPG GAMMIX S50 1TB
機殼: STREACOM BC1
電源供應器: FSP Hydro G PRO 1000W
散熱器: MSI MAG CORELIQUID 360R
顯示器: VG289Q

Windwos 10 Pro 64Bits 2004。
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456.38 DCH Game Ready 驅動程式。
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456.38 DCH Studio 驅動程式。
室溫 28 度。

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的 GPU-Z 資料,GPU Boost 頻率是 1800MHz。
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的 GPU-Z 資料,GPU Boost 頻率是 1800MHz。
DirectX Video Acceleration 支援的影像解碼清單,最高可以支援 8K,並且有支援 AV1 解碼。
DirectX Video Acceleration 支援的影像解碼清單,最高可以支援 8K,並且有支援 AV1 解碼。

功耗和溫度
功耗方面,跑 3DMARK Time Spy Extreme,透過外掛的功耗儀器觀察,整機高負載功耗 540W ~ 560W,溫度方面待機 40 ~ 42 度,100% 負載 66 ~ 67 度上下。最高頻率可以看到 GPU 核心 2040MHz,風扇轉速在 2000 RPM。

使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燒機跑 50 回。
使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燒機跑 50 回。

Blender 是一款開源的跨平台全能 3D 動畫製作軟件,提供從建模、動畫、材質、渲染、到音源處理、影片剪輯製作解決方案。
使用 Blender 官網上的 benchmark,有五個 3D 渲染測試場景 bmw27、fishy_cat、koro、classroom、pavillon_barcelona。

Blender benchmark,對比上 Blender benchmark,對比上 GeForce RTX 3080 有 10% ~ 13% 提升,秒數越低越快。我們有使用 Studio Driver 測試過,秒數幾乎相同。GeForce RTX 3080 有一些些提升,秒數越低越快。我們有使用 Studio Driver 測試過,秒數幾乎相同。
Blender benchmark,對比上 GeForce RTX 3080 有 10% ~ 13% 提升,秒數越低越快。我們有使用 Studio Driver 測試過,秒數幾乎相同。

V-Ray 是一種渲染引擎,它使用全局照明算法,包括路徑跟蹤,光子映射,輻照度映射和直接計算的全局照明,測試跑分越高越好。

V-Ray GPU 跑分測試,分數越高越好,對比 GeForce RTX 2080 約有 1.9 倍提升,對比 Geforce RTX 3080 增加了 23%。
V-Ray GPU 跑分測試,分數越高越好,對比 GeForce RTX 2080 約有 1.9 倍提升,對比 Geforce RTX 3080 增加了 23%。

UH 也測試了 PugetBench 跑分測試,在 GeForce RTX 3090 的測試中新增了 Studio 驅動測試,測試 Photoshop 2020、Premiere Pro 2020、After Effects 2020,這個測試可以控制軟體的變數,進一步了解 CUDA 對於創作軟體的性能。

GeForce RTX 3090 在 Game Ready 和 Stusio 驅動的差異真的很小很小。另外 GeForce RTX 3090 和 GeForce RTX 3080 兩者間的差異也是很小。
GeForce RTX 3090 在 Game Ready 和 Stusio 驅動的差異真的很小很小。另外 GeForce RTX 3090 和 GeForce RTX 3080 兩者間的差異也是很小。

3DMARK 全家餐測試,Time Spy、Time Spy Extreme、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Port Royal、DLSS 2、PCIe 速度測試,分數越高越好,UH 特別把 Graphics Score 拿出來另外比較。

Time Spy 增加 9%、Time Spy Extreme 增加 12%、Port Royal 增加 16%。
Time Spy 增加 9%、Time Spy Extreme 增加 12%、Port Royal 增加 16%。
分別增加了 12%、15%、16%。
分別增加了 12%、15%、16%。
Fire strike 增加 4%、Fire strike Extreme 增加 14%、Fire strike Ultra 增加 16%。
Fire strike 增加 4%、Fire strike Extreme 增加 14%、Fire strike Ultra 增加 16%。
這裡分別增加了 14%、19%、17%。
這裡分別增加了 14%、19%、17%。
使用 DLSS 2 測試 1080P、1440P、2160P、4320P,Performance 模式。
使用 DLSS 2 測試 1080P、1440P、2160P、4320P,Performance 模式。
PCI Express 頻寬測試。
PCI Express 頻寬測試。

遊戲測試使用 2160P 和 1440P 兩種解析度,不開垂直同步,MAX 特效為主,不開啟 HDR、DLSS、G-sync 和 Freesync,主要是測試 AVG FPS 為主,數字越高越好。我們測試的遊戲是 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Far Cry 5 極地戰嚎 5、Gears 5 戰爭機器 5、Ghost Recon:Breakpoint 火線獵殺:絕境、Horizon:Zero Dawn 地平線:期待黎明、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

RTX 3080 對比 RTX 3090 分別提升 FPS 是 11%、12%、9%。
4K 下RTX 3080 對比 RTX 3090 分別提升 FPS 是 11%、12%、9%。
RTX 3080 對比 RTX 3090 分別提升 FPS 是 11%、17%、15%。
4K 下 RTX 3080 對比 RTX 3090 分別提升 FPS 是 11%、17%、15%。
2K 解析度下 RTX 3080 對比 RTX 3090 FPS 分別提升 10%、2%、2%。
2K 解析度下 RTX 3080 對比 RTX 3090 FPS 分別提升 10%、2%、2%。
2K 解析度下 RTX 3080 對比 RTX 3090 FPS 分別提升 7%、8%、3%。
2K 解析度下 RTX 3080 對比 RTX 3090 FPS 分別提升 7%、8%、3%。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適合你嗎?

MSI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散熱方面很不錯,TORX FAN 4.0 風扇超越上一代的設計集中風量,金屬背板 Cool 360 設計並且有導熱管貼合記憶體,考慮到 PCB 背後的 GDDR6X 記憶體散熱問題,讓全部的記憶體可以有更好的散熱,外觀方面低調 ARGB 風格,可以讓玩家自行調整亮度,全方面的五年保固也讓人安心。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適合哪些人? UH 建議如果你需要 8K 解析度或是 32:9 / 5120 x 1440 解析度超長螢幕,同時玩遊戲追求極致高的 FPS、大容量 24GB GDDR6X 記憶體,貼圖材質容量有多大都不怕。目前在 4K 解析度下的遊戲測試比 GeForce RTX 3080 提升約 10% ~ 15%,如果在 8K 解析度下應該會提升更多。至於創作者方面 Adobe 軟體的提升很小,也有可能是軟體優化的問題,Game Ready 和 Studio 驅動也幾乎沒有效能上的差異,後續我們會有更多關於 RTX 30 系列顯示卡的專題評測,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們歐。

GeForce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

Tags: MSI評測開箱RTX 3090顯示卡
Previous Post

G.SKILL 推出 DDR4-4000 CL16 32GB (16GBx2) 及 DDR4-4400 CL16 16GB (8GBx2) 高速記憶體套裝

Next Post

AMD, TT 曜越科技, 與 AOC 嘉捷科技攜手打造五育高中全方位電競人才育成基地

Labbie

Labbie

UNIKO's Hardware 網站總編輯,深愛 PC 文化、電腦相關資訊、專注於創作優質評測文章。 掉進電腦世界的兔子麻麻,沒有放棄人生的車手,永遠的光之戰士。 車車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初音是我老婆,主推瑪琳,偽娘最高。 每天都要摸各種電腦零組件、看動畫、蒐集老婆、玩 Final Fantasy XIV。

Next Post
AMD, TT 曜越科技, 與 AOC 嘉捷科技攜手打造五育高中全方位電競人才育成基地。

AMD, TT 曜越科技, 與 AOC 嘉捷科技攜手打造五育高中全方位電競人才育成基地

[更新] 多系統開機碟解決方案 Ventoy V1.0.80 UH 獨家繁體中文版

[更新] 新一代多系統開機碟解決方案 Ventoy 1.0.21 UH 獨家繁體中文版

ADATA 榮獲「2020 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肯定。

ADATA 榮獲「2020 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肯定

Comments 2

  1. 自動引用通知: Sulaukėme "GeForce RTX 3090" apžvalgų | MiTech.lt
  2. 自動引用通知: 微星msi rtx3090-聚集资讯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22)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2)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3)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