こんばんは、UNIKO's hardware です!
7 月時候 AMD 發表了新一代 7nm Ryzen 處理器,先前我們也評測過 R9 3900X 與 R7 3700X,R5 在市場會是較多消費者的選擇,這次我們準備了 6 核 12 緒的 R5 3600X 與 R5 3600 來做一些測試,至於對抗的處理器我們選擇了 Intel Core i5-9600K,這款算是目前在價位和規格上較為貼近的產品,一定有人會說為何不要拿 6 核 12 緒的 i7-8700K 來比較?因為目前已經停產了,那我們來看看實測數據吧~ 如果想要更了解 Ryzen 3000 系列處理器,我們在日前的解禁評測也做更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 點這個連結 去看看!
Ryzen 5 的重點介紹
▲R5 3600X 大幅度的提升效能,主要還支援了 PCIe 4.0。
▲AMD 官方的簡報裡面,也是把 R5 3600X 和 R5 3600 比對上 i5-9600K 或是 i5-9600KF。
▲以 6 核心的 R5 3600X 和 R5 3600 來看,1 個 CCD 包含 2 個 CCX,2 個 CCX 包含 3 核 6 緒。Zen 2 的核心之間還是用 Infinity Fabric 為橋梁,傳輸到 cIOD 的 Data Fabric,再傳回處理器核心,cIOD 除了內部核心的溝通外,也負責對外 I/O,但因為成本及工作頻率不高的考量,cIOD 為 12nm 製程,PCIe 4.0 的加入得以讓 Infinity Fabric 的頻寬翻倍,並透過一系列優化措施來降低延遲,提升性能。單 CCD 的 Ryzen 3000 處理器目前會因為架構上的設計,在記憶體寫入上會有與雙 CCD 的處理器較明顯的跑分測試上的差異。
▲第三代 Ryzen 處理器比較圖表。
包裝、處理器和散熱器外觀
▲R5 系列正面看起來相似。
▲包裝上厚度就有很大的差異。
▲因為搭配不同的散熱器,R5 3600 是 Wraith Stealth (左),R5 3600X 是 Wraith Spire (右),兩都是鋁製下吹式散熱器,兩款都沒有搭載 RGB 燈效。注意都有預先塗上散熱膏。
▲兩款散熱器高度 54mm 對上 71mm。
▲處理器外觀,跟其他 Ryzen 處理器相同。
▲使用 AM4 腳位,接觸點數 1,331。
環境設定 & 測試數據
Windows 10 設定
- UAC – 關閉。
- Windows Defender – 關閉。
- 螢幕保護程式 – 關閉。
- 電源計畫 – 高效能。
- 休眠關閉。
測試軟體版本
- Windows 10 Pro 1903。
- CPU-Z v1.8.9.1。
- GPU-Z v2.22.0.0。
- CINEBENCH R20.060 。
- wPrime v2.0.0.10。
- x264 FHD Benchmark v1.0.1。
- AIDA64 Extreme v6.00.5129 beta。
- FurMark v1.20.7.0。
- 3DMARK v5.18.705.0。
- VRMARK v5.18.705.0。
- CrystalDiskMark v6.0.2。
- ATTO Disk Benchmark v4.00.of2。
BIOS設定
- CPU 都是預設無超頻。
- 記憶體 X.M.P OC 3200 MHz。
- BIOS 都更新到最新。
- AMD_Chipset_Drivers_1.07.29.0115。
測試平台 1 |
處理器: |
AMD Ryzen5 3600X |
主機板: |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 |
顯示卡: |
AMD RX 5700XT |
記憶體: |
G.SKILL Trident Z DDR4-3200 CL14 8GB*2 |
固態硬碟: |
AORUS NVMe Gen4 SSD |
電源: |
FSP Aurum PT 皇鈦極 PT 1200W |
散熱器: |
AMD Wraith Prism |
測試平台 2 |
處理器: |
AMD Ryzen5 3600 |
主機板: |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 |
顯示卡: |
AMD RX 5700XT |
記憶體: |
G.SKILL Trident Z DDR4-3200 CL14 8GB*2 |
固態硬碟: |
Team Group MP34 M.2 PCIe 480GB |
電源: |
FSP Aurum PT 皇鈦極 PT 1200W |
散熱器: |
AMD Wraith Prism |
測試平台 3 |
處理器: |
Intel Core i5-9600K |
主機板: |
ASUS ROG MAXIMUS XI GENE |
顯示卡: |
AMD RX 5700XT |
記憶體: |
G.SKILL Trident Z DDR4-3200 CL14 8GB*2 |
固態硬碟: |
Team Group MP34 M.2 PCIe 480GB |
電源: |
FSP Aurum PT 皇鈦極 PT 1200W |
散熱器: |
ASUS ROG STRIX LC 240 |
▲CPU 資訊。
▲CPU-Z 單核心與多核心測試,單核心數據都很相近。
▲Cinebench R20 測試,單核心效能上都相近,多核心就差異變大了。
▲wPrime 多執行緒計算測試工具,單核心都相當接近,秒數越少越好。
▲H.264 影片測試,FPS 處理越多效能越好。
▲AIDA64 - CPU PhotoWorxx 數位照片處理的性能測試,數字越高越好。
▲AIDA64 - CPU AES 測試使用 AES 數據加密來測量 CPU 性能,數值越高越好。
▲AIDA64 - CPU ZLib 測量處理器和記憶體子系統的性能,數值越高越好。
▲AIDA64 - CPU SHA3 第三代安全雜湊演算法運算來測量 CPU 性能,數值越高越好。
▲AIDA64 - FPU SinJulia 測量擴展精度浮點性能,數值越高越好。
▲AIDA64 - FP64 Ray-Trace 測試通過使用 SIMD 增強光線跟踪引擎計算場景來測量雙精度 (也稱為 64 位元) 浮點性能。
▲AIDA64 - FP32 Ray-Trace 測試通過使用 SIMD 增強光線跟踪引擎計算場景來測量單精度 (也稱為 32 位元) 浮點性能。
▲3DMARK 的 Time Spy 的 CPU 性能測試。
▲AIDA64 - 同頻率下的記憶體讀取測試。
單 CCX 架構,所以 CCX 和 cIOD 頻寬只有一條通道,產生記憶體寫入比雙 CCX 處理器的少一半速度。
▲記憶體延遲 Latency,越低越好。
▲SSD 讀取測試。
▲待機溫度與功耗比較 (室溫 26 度)。
結論
R5 3600X 與 R5 3600 對比 Ryzen 前兩個世代銷售情況來看,算是 AMD 銷售占比最多的型號,目前台灣售價位於大概是 NTD $8,900 與 NTD $7,100 區間,如果走划算路線可以搭配 B450 主機板,但是有計畫升級到 12~16 核心處理器,建議搭配 X570 比較好,不只是 VRM 供電更好,更能完整發揮 PCIe 4.0 的效能;如果從 AMD 與 Intel 兩家處理器設計面及未來趨勢去看,AMD 在每一個世代都提升相當多的單核心效能,讓 Intel 的優勢慢慢減少,當使用者開始對處理器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就會發現市場正在逐漸改變,目前看來更多的競爭,正讓 AMD 慢慢走在更前端的道路繼續進步。
想選擇 AMD 處理器的玩家或許會有疑問,到底買 R5 3600X 還是 R5 3600 比較好?我們給的答案是,如果你想更換更好的散熱器和手動超頻,那我們會建議玩家購買 R5 3600,如果你希望不用另外購入散熱器也不想手動超頻,那我們會推薦玩家購買 R5 3600X,不需要去管超頻和追求更好的散熱,把時間花在您的遊戲或是工作上就可以歐~
後續還有更多遊戲測試的比較,請鎖定我們 FB 粉絲團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