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電腦電競周邊|輕開箱|評測|新聞
  • 評測 & 開箱
    • All
    • 處理器
    • 主機板
    • 記憶體
    • SSD / HDD
    • 顯示器
    • 散熱 / 機殼 / 電源
    • 驅動
    • 顯示卡
    • 電競周邊
    • 其他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手機
    NVIDIA GeForce Hotfix Driver Version 461.33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NVIDIA GeForce Hotfix Driver Version 461.33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1.1.1 驅動發布重點整理

    ROG Strix Scope RX RGB 光學機械鍵盤開箱評測

    ROG Strix Scope RX RGB 光學機械鍵盤開箱評測

    ANTEC DP502 FLUX 中塔型機殼開箱評測

    ANTEC DP502 FLUX 中塔型機殼開箱評測

    ROG Falchion 無線電競鍵盤開箱評測。

    ROG Falchion 無線電競鍵盤開箱評測

    BIOSTAR Z590I VALKYRIE 女武神主機板開箱

    BIOSTAR Z590I VALKYRIE 女武神主機板開箱

    BIOSTAR Z590GTA Racing 主機板開箱

    BIOSTAR Z590GTA Racing 主機板開箱

    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461.09 WHQL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小米最新旗艦力作,Xiaomi 小米11 雷軍簽名版疾速開箱

    小米最新旗艦力作,Xiaomi 小米11 雷軍簽名版疾速開箱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 & 聯繫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電腦電競周邊|輕開箱|評測|新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電腦電競周邊|輕開箱|評測|新聞
Home 評測開箱

ASUS ROG STRIX RX 5700 O8G GAMING 評測輕開箱

Labbie by Labbie
2019 年 8 月 26 日
in 評測開箱, Uncategorized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こんばんは、UNIKO’s hardware です!
ASUS ROG STRIX RX 5700 O8G GAMING 終於完成評測,這次大家可能會對於幾個細節很好奇,例如溫度表現和公版卡的差異、GPU 頻率拉高多少、自製散熱器的構造細節,UH 會把重點放在這些地方,讓我們來仔細看看 Review 吧~

包裝與外觀
▲包裝正面,ROG 敗家之眼超大,支援 FreeSync 2 HDR,另外頻率方面在 P mode:1610 MHz (預設頻率) / 1725 MHz (Game 頻率) /~ 1750 MHz (Boost 頻率)。

▲盒子背後的特色介紹。

▲顯示卡本體、說明書、感謝卡、魔鬼氈束繩。

▲外觀維持和以往的 Rog Strix 三風扇系列相同,支援風扇停轉 0db, IP5X 防塵風扇,風扇風壓效果好,RGB 光效維持以往 12V 模式,這點較為可惜。

▲強化金屬背板,ROG 標誌有 RGB 光效。
顯示卡體積 30.5 x 13 x5.4 公分。
▲2.7-slot 厚度設計,這意味散熱鰭片和熱導設計更巨大,帶來更好的解熱能力。

▲顯示卡頂端,ROG 標誌也是會有 RGB 光效。

▲三組 DisplayPort 1.4,一組 HDMI 2.0b。

▲顯示卡底部,有兩個小 4P 和一個 12V RGB 4 Pin。

▲電源採用 8 + 6 Pin 設計,官方推薦使用 600W PSU。

▲ASUS GPU Tweak II 可以控制超頻和一些 OSD 功能,GPU 頻率在超頻模式可以達到 1770 MHz。

▲AURA RGB 控制軟體,可以獨立控制顯示卡。

拆解細節
▲第一步拆解金屬強化背板,強化背板有導熱膠條分別貼在 GPU 和記憶體背後幫助散熱。

▲第二步拆開正面散熱器,要移除兩條接頭 (風扇和 RGB),這邊導熱膠貼合在 11 相 MOSFET 位置,GPU 接觸面底下有 6 條熱導管通過。

▲第三步拆解強化支架,和 DP 和 HDMI 接口擋板,強化支架多點固定,可以防止顯示卡彎曲,增加接口擋板強度,這裡的導熱膠貼合在記憶體 3 相 MOSFET,和記憶體顆粒。

▲拆下來的零件。

▲原廠預塗的散熱膏也相當平整。

▲MaxContact 鏡面散熱技術,散熱片與 GPU 接觸面積提高 2 倍,讓 GPU 散熱銅片表面較傳統 GPU 散熱銅片平滑 10 倍,可增加 200% 接觸面積,強化導熱效能。

▲PCB 正面,11 + 3 相 Super Alloy Power 超合金電源技術 II,溫度更低。

▲PCB 背後。

▲IR35217 PWM 控制 (左上),IR3567B PWM 控制 (右上),TDA21462 60A MOSFET (左下),Micron D9WCW GDDR6 記憶體顆粒型號為 MT61K256M32JE-14 (右下)。
▲可以切換兩種 BIOS 設定 P 模式和 Q 模式 (預設都在 P 模式)、 RGB 光效硬體開關,ASUS FanConnect II 顯示卡也可以外接風扇幫助散熱,和 12V RGB 4Pin 接頭可以同步外接燈條或是 RGB 風扇。

環境設定 & 測試數據
Windows 10 設定
  • Windows 10 1903 版本。
  • UAC – 關閉。
  • Windows Defender – 關閉。
  • 螢幕保護程式 – 關閉。
  • 電源計畫 – 高效能。
  • 休眠關閉。
其他設定
  • CPU 都是預設頻率。
  • 記憶體 X.M.P OC 3600 MHz。
  • BIOS 都更新到最新。
  • 遊戲最高特效設定。
  • G-Sync 關閉。
  • 解析度設定 1080P 和 1440P。
  • FURMARK 燒機測試 30 分。
  • 室溫 26 度整。
測試平台
處理器: AMD Ryzen9 3900X
主機板: ASROCK X570 TAICHI
顯示卡: ROG STRIX RX 5700 O8G GAMING
AMD RADEON RX 5700
AMD RX VEGA 64
ASUS ROG STRIX RTX 2070
記憶體: 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CL16 8GB*2
固態硬碟: AORUS NVMe Gen4 SSD
電源供應器: FSP Aurum PT 皇鈦極 PT 1200W
散熱器: AMD Wraith Prism

▲GPU-Z 資訊。

▲遊戲 1080P 的平均 FPS 比較圖。

▲遊戲 1440P 的平均 FPS 比較圖。

▲ROG STRIX RX 5700 O8G GAMING 功耗上比起公板卡高,但是溫度更低了,可以到 75 度附近。

結論
  • Rog Strix 系列散熱器解熱能力強,燒機只有 75 度附近。
  • Auto-Extreme 全自動製程技術,品質更可靠。
  • 0dB 技術可完全停止風扇運作, 讓您靜享遊戲體驗。
  • 外型雖然沒有更改,但是散熱能力還是一流。
  • 如果可以導入 ARGB 光效更完美。
獲得 UNIKO’s Hardware 推薦使用 AMD RADEON RX 5700 顯示卡

UH = UNIKO’s HARDWARE
https://www.unikoshardware.com/
https://www.facebook.com/unikoshardware/

Tags: AMD顯示卡ASUSRadeonRX5700評測開箱
Previous Post

R5 3600X & R5 3600 評測輕開箱,對決 i5-9600K 實測!

Next Post

曜越 Thermaltake A700 鋁製強化玻璃全塔式機殼在台上市~

Next Post

曜越 Thermaltake A700 鋁製強化玻璃全塔式機殼在台上市~

Intel 推出了更多的 10 代 Intel Core Mobile 處理器

威剛 ADATA 推出新款 MLC 外接式固態硬碟 IESU317 與隨身碟 IUFU33B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推薦文章

  • IPC 大勝!AMD Ryzen 9 5900X、Ryzen 5 5600X 處理器評測開箱

    IPC 大勝!AMD Ryzen 9 5900X、Ryzen 5 5600X 處理器評測開箱

    3858 shares
    Share 1543 Tweet 965
  • 第一次超頻就上手! 老羊 Ryzen 平台記憶體超頻詳細教學

    3757 shares
    Share 1503 Tweet 939
  • 重灌時出現 Windows 無法安裝至此磁碟。選取的磁碟屬於 GPT 磁碟分割樣式訊息怎麼辦?

    3535 shares
    Share 1549 Tweet 828
  • 英雄落幕,Windows 7 SP1 2020 年 1 月更新集合包下載

    3034 shares
    Share 1367 Tweet 695
  • R5 3600X & R5 3600 評測輕開箱,對決 i5-9600K 實測!

    2499 shares
    Share 1000 Tweet 625
  • WIN 10 終極效能揭開封印!!!!!!! 教學

    2676 shares
    Share 1278 Tweet 583

關於我們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數據與體驗! 電腦軟硬體、電競周邊,輕開箱、專業評測、業界新聞、RGB 改裝、專題評測、水冷改裝!

追蹤我們

熱門標籤

3A AMD ASUS Curve Optimizer Cyberpunk2077 EaseUS GSKILL GTX 1650 Intel Micron NAVI News新聞 NVIDIA PCHOME RACING RDNA 2 ROG RX 6900 XT Ryzen Smart Access Memory SSD TeamGroup TP-LINK UNIFY VALKYRIE Xbox Series X|S XPG Z590 ZEN 3 促銷 免費 小米 技術 教學 爆料 產業 處理器 記憶體 路由器 軟體 金士頓 降價 限時免費 顯示卡 驅動

Facebook 粉絲專頁

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開箱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 & 聯繫

© 2020 UNIKO's Hardware | 網頁設計: 網站帶路姬工作室.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 & 聯繫

© 2020 UNIKO's Hardware | 網頁設計: 網站帶路姬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