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顯示卡

MSI Radeon RX 6650 XT GAMING X 顯示卡評測開箱

雙風扇散熱器,RX 6650 XT vs RX 6600 XT

Labbie by Labbie
2022-05-24
in 顯示卡,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MSI Radeon RX 6650 XT GAMING X 顯示卡評測開箱

MSI Radeon RX 6650 XT GAMING X 與 MSI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散熱器和 PCB 整體相當類似,雖然同為 AMD RDNA 2 架構的小改款,但這次是以上一代 RX 6600 XT 外型與架構為基準,提升些許 GPU 頻率,以及將記憶體速度從 16 Gbps 提升到 17.5 Gbps。我們的測試同樣會以比較 RX 6650 XT vs RX 6600 XT 的差異為主,一起來看看名稱多加上 50 後會出現什麼結果吧~

  • MSI Radeon RX 6650 XT GAMING X 外觀介紹
    • RX 6X50 XT 和 RX 6000 XT 的差異有哪些呢?
  • 內部構造
    • 散熱器設計
    • 電路板和供電設計
    • 細部電路設計
      • 主要供電部份
      • 次要供電方面
      • 其餘部份
  • 實測效能數據
    • 功耗和溫度測試
    • 3DMARK 相關測試
    • 遊戲 AVG FPS & Low 1% 測試數據
  • 結論

MSI Radeon RX 6650 XT GAMING X 外觀介紹

顯示卡外觀,使用 TWIN FROZR 8 散熱設計,2 顆 10 公分  TORX FAN 4.0 滾珠軸承風扇,葉片部分兩兩連結增加耐用度,加上扇框組合設計,風流與風壓提升更多,還可以保持安靜運作。

體積是 278 x 130 x 51 mm,金屬強化背板可以提供更好的導熱效果,另外提供顯示卡更好的支撐力。

視訊輸出連接埠旁邊有金屬抗彎帶,在重點區域採用堅固金屬抗彎帶,讓顯示卡更堅固。

1 組 8-Pin 電源連接器,因為 TDP 只有 175W,官方推薦使用 500W 電源供應器即可。

散熱器裡面的波浪 2.0 散熱鰭片邊緣可阻饒不必要的氣流諧波,達到降噪效果。

視訊輸出有 1 組 HDMI 2.1,和 3 組 Display Port 1.4a,最高解析度支援 7680 × 4320,同時輸出 4 組螢幕。

RX 6X50 XT 和 RX 6000 XT 的差異有哪些呢?

這次的小改款有 Radeon RX 6950 XT、Radeon RX 6750 XT、Radeon RX 6650 XT,下面有和之前的 RX 6000 系列規格對比,改變的東西只有 GPU 頻率、超頻頻率、記憶體速度,當然功耗也相對提高,其他的規格都是相同的,進一步的相關資料和簡報可以看 “記憶體升級、頻率提升!RX 6950 XT、RX 6750 XT、RX 6650 XT 顯示卡資料解禁大揭密“。

RX 6950 XT RX 6900 XT RX 6750 XT RX 6700 XT RX 6650 XT RX 6600 XT
架構 RDNA2 RDNA2 RDNA2 RDNA2 RDNA2 RDNA2
製程 7nm 7nm 7nm 7nm 7nm 7nm
電晶體數量 26.8 B 26.8 B 17.2 B 17.2 B 11.1B 11.1B
核心大小 520 mm^2 520 mm^2 335 mm^2 335 mm^2 237 mm^2 237 mm^2
運算元件 80 80 40 40 32 32
光線加速器 80 80 40 40 32 32
流處理器 5120 5120 2560 2560 2048 2048
遊戲頻率 2100 MHz 2015 MHz 2495 MHz 2424 MHz 2410 MHz 2359 MHz
加速頻率 2310 MHz 2250 MHz 2600 MHz 2581 MHz 2635 MHz 2589 MHz
峰值單精度計算效能 23.65 TFLOPs 23.04 TFLOPs 13.31 TFLOPS 13.21 TFLOPS 10.79 TFLOPS 10.6 TFLOPS
峰值半精度計算效能 47.31 TFLOPs 46.08 TFLOPs 26.62 TFLOPS 26.43 TFLOPS 21.59 TFLOPS 21.21 TFLOPS
尖峰像素填充速率 295.7 GP/s 288 GP/s 166.4 GP/s 165.2 GP/s 168.6 GP/s 165.7 GP/s
尖峰紋理填充速率 739.2 GT/s 720.0 GT/s 416.0 GT/s 413.0 GT/s 337.3 GT/s 331.4 GT/s
ROPs 128 128 64 64 64 64
AMD Infinity Cache 128 MB 128 MB 96 MB 96 MB 32 MB 32 MB
記憶體 16 GB GDDR6 16 GB GDDR6 12 GB GDDR6 12 GB GDDR6 8GB GDDR6 8GB GDDR6
記憶體速度 18 Gbps 16 Gbps 18 Gbps 16 Gbps 17.5 Gbps 16 Gbps
記憶體介面 256-bit 256-bit 192-bit 192-bit 128-bit 128-bit
PCIe 介面 PCIe 4.0×16 PCIe 4.0×16 PCIe 4.0×16 PCIe 4.0×16 PCIe 4.0×8 PCIe 4.0×8
TBP 335 W 300 W 250 W 230 W 180 W 160 W
電源供應器建議 850 W 850 W 650 W 650 W 500 W 500 W
SOURCE: AMD

內部構造

散熱器設計

使用 4 根導熱管配均熱板接觸 GPU 核心,顯示記憶體和供電則透過導熱墊,將熱量傳遞至散熱器,金屬強化背板也有對應 GPU 和記憶體位置的導熱墊。

電路板和供電設計

PCB上滿佈零件,沒有太多 “閒置” 空間,跟以往的 MSI 設計不同,但還是能夠從 PCIe 8-Pin 底下的保險絲認出 MSI 設計的蹤跡。與之前的 MSI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比較,兩款 MSI PCB 都是 MS-V502 編號。

觀察 MOSFET 後的計算,整體供電設計 Vcore (Vgfx)、Vsoc、 Vmem、Vddci 應該是 6 + 2 + 1 + 1,共有 10 組。

記憶體使用 SAMSUNG K4ZAF325BM-HC18 GDDR6,單顆 2GB 容量,共 4 顆為 8 GB,速率達 18Gbps,但是官方規格是給 17.5Gbps 速度

細部電路設計

主要供電部份

  •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已被 INFINEON 收購) 的 IR35217,8 相 PWM 控制器,用 6 + 2 模式控制 Vgfx (Vcore) 和 Vsoc,6 相 Vgfx (Vcore) 都採用 ON SEMICONDUCTOR NCP302155 55A Dr.Mos。
  • PCB 上的供電位置 “U510” 與 “U508″,使用 ON SEMICONDUCTOR NCP302045 45A Dr.Mos,都是屬於 Vsoc,2 相供電設計。
  • ON SEMICONDUCTOR NCP81022N,是 5 相 PWM 控制器,用 1 + 1 模式控制 Vmem 和 Vddci。
  • PCB 上的供電位置,”U704″ 的 ON SEMICONDUCTOR NCP302045 45A Dr.Mos,是 Vddci 共 1 相。”U702″ 的 ON SEMICONDUCTOR NCP302045 45A Dr.Mos,是 Vmem 共 1 相。

次要供電方面

  • “U501” GSTEK GS9230 單相降壓轉換器。
  • “U401”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MPQ8633AGLE 同樣是單相降壓轉換器。

其餘部份

  • ITE IT8295FN-56A,我們只能從 ITE 官網中找到公開的 IT8296 型號,ITE 稱之為 “highly integrated embedded controller for RGB LED lighting control”,用來管理 RGB 燈效的嵌入式處理器,旁邊的 “GH15E”是DIODES AZ1117C LDO,用以輔助 IT8295FN。
  • PCB 背面可以看到 MXIC MX25L8006E BIOS 晶片。

實測效能數據

測試平台的設定,室溫控制在 26 度,沒有任何直吹對著測試平台,使用 BC1 裸測平台,Windows 11 21H2 版本,BIOS 設定套用 XMP 3600。電源設定平衡、關閉防毒、關閉休眠與睡眠。開啟 PBO、S.A.M。

驅動版本:

  • AMD Chipset Drivers 4.03.03.431
  • AMD Radeon 22.10.01.02-Apr27
種類型號
處理器:AMD R7 5800X3D
主機板: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 / BIOS 4006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Neo DDR4 3600 8GB *2 CL14
顯示卡:MSI Radeon RX 6650 XT GAMING X / RX 6600 XT
儲存:KLEVV CRAS C920 Gen4x4 2TB
機殼:STREACOM BC1
電源供應:MSI MPG A1000G
散熱器:ROG Strix LC II 280 ARGB
顯示器:VG289Q

功耗和溫度測試

功耗測試使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進行燒機測試,顯示卡功耗約 162 W,整機約 288 W,GPU 頻率可達 2699 MHz、記憶體 2182 MHz,GPU 溫度是 64 度、Hot Spot 82 度、風扇轉速 1389 RPM。

另外提供 GPU-Z 顯示卡一些資料,和 DXVA 影像解碼相關資料。

3DMARK 相關測試

3DMARK 測試,Time Spy、Time Spy Extreme、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分數越高越好。DirectX 12 的測試項目 Time Spy 支援 1440P 解析度、Time Spy Extreme 支援 2160P 解析度,DirectX 11 的測試項目 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分別對應解析度是 1080P、1440P、2160P。

大部分的對比,都有顯著的提升,提升幅度還不錯,但是別忘了功耗也是提升不少。

遊戲 AVG FPS & Low 1% 測試數據

遊戲測試使用 1080P 解析度,遊戲特效皆設定最高 MAX,關閉 V-Sync 選項,主要運行 DX 12 優先。遊戲都是經過 5 ~ 10 次測試後擷取 FPS 數據,會去檢查是否有不正常數據存在,我們主要收集的數據是平均 AVG FPS 和 1% LOW FPS (min),1% LOW FPS 可以看出遊戲真實效能。

整體遊戲的 AVG FPS 和 LOW 1% FPS,都提升不少,開啟光追後的提升也同樣顯著,輕鬆突破 60+ FPS。

結論

MSI Radeon RX 6650 XT GAMING X 延續了優良的散熱設計,溫度表現依然不錯,GPU 最高頻率 2699 MHz,記憶體 2182 MHz,效能對比 RX 6600 XT 有所提升,相對也會再拉高功耗,整機功耗從最多 258W 來到了 288W,多了約 30W。

目前台灣原價屋仍有現貨,價格為 NT$14,500,註冊保固五年,如果有價格考量,規格再入門一點還有 RX 6650 XT MECH 2X OC 版,價格為 NT$13,490。

如果手邊沒有顯示卡可用,或是家中顯卡太老舊想要替換,RX 6650 XT 還是可以購入,但如果是 RX 6600 XT 的使用者,這筆預算可以省下來,新平台這麼多好料,先存這條錢比較實際~

MSI Radeon RX 6650 XT GAMING X 8GB

延伸閱讀

MSI Radeon RX 6750 XT GAMING X TRIO 顯示卡評測開箱

Tags: 評測開箱RX 6650 XTRadeonMSI
Previous Post

盡享絕美 OLED 16:10 視野!ASUS Vivobook S 14X OLED 耀眼上市

Next Post

技嘉筆電攜手金獎設計團隊,打造 GIGABYTE AERO 創視概念影片

Labbie

Labbie

UNIKO's Hardware 網站總編輯,深愛 PC 文化、電腦相關資訊、專注於創作優質評測文章。 掉進電腦世界的兔子麻麻,沒有放棄人生的車手,永遠的光之戰士。 車車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初音是我老婆,主推瑪琳,偽娘最高。 每天都要摸各種電腦零組件、看動畫、蒐集老婆、玩 Final Fantasy XIV。

Next Post
技嘉筆電攜手金獎設計團隊,打造 GIGABYTE AERO 創視概念影片

技嘉筆電攜手金獎設計團隊,打造 GIGABYTE AERO 創視概念影片

NVIDIA COMPUTEX 2022 主題演講公佈新款 GeForce 筆記型電腦與 G-SYNC 500Hz 螢幕

NVIDIA COMPUTEX 2022 主題演講公佈新款 GeForce 筆記型電腦與 G-SYNC 500Hz 螢幕

AMD Software : Adrenalin Edition 22.5.2 驅動發布重點整理

AMD Software : Adrenalin Edition 22.5.2 驅動發布重點整理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27)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3)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3)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