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碼科技 MAX 輕鬆組裝電腦系列新增生力軍,Cooler Master NCORE 100 MAX 是繼我們在半年前評測的 TD500 Max 後,收到酷碼寄來的第二款 MAX 系列機殼,這也是酷碼針對自家 Mini ITX 機殼再出的新招。兩款 Mini ITX 系列都是符合 SFF-Ready 的機殼,此前 NP200P MAX 如果說是一般常見的橫置型輕鬆組裝電腦系列,這一次推出的 NCORE 100 MAX 應該能稱為質感提升、桌面空間佔用更小,直立型的極致輕鬆組裝電腦系列!15.8L 體積內預先裝上訂製 120 mm AIO 水冷、和 850W 的金牌全模組電源供應器,同時還做好垂直散熱風道,玩家只需自行準備 CPU、主機板、記憶體、SSD 和顯示卡就能上陣,大幅提升裝機效率!
Cooler Master NCORE 100 MAX 外觀與配件
機殼形態屬於 Mini ITX 等級,實際尺寸為 155 x 212 x 481 mm,如果改為拓寬模式的話,則會變成 172 x 212 x 481 mm,而這時的容量也會從原先的 15.8L 提升至 17.54L,能容納體積更大的高階顯示卡。以下照片中已預先裝了 ASUS PRIME H610I-PLUS-CSM 主機板、CPU 與記憶體,部分還有預裝上顯示卡,方便進行後文的一些說明。
外觀使用鋁金屬材質並經陽極氧化處理,配色有推出黑灰色以及此次開箱的古銅色版本,以筆者的直觀感受,古銅色版本視覺上具有金屬精品的高冷氣息,燈光下略帶金色的外觀格外增添質感。環繞機身周圍,則是有著相當大面積的網孔,提供給內部的顯示卡和零組件散熱所需。
電源開關位置位於機身前方下緣,採酷碼標誌性六邊型 LOGO 設計,開機時會有 LED 指示燈亮起。
前置 I/O 在電源鍵左側,提供兩組 USB 3.2 Gen1 Type-A 和一組 USB 3.2 Gen2 x2 Type-C,另外也有 3.5 mm 耳麥孔,方便使用者接耳機、外接硬碟或搖桿等常用裝置。
換個角度來看,機身後方上緣貼著拆裝指示貼紙,還標示無須工具即可將兩片側蓋卸除。另外,根據預裝的主機板就可以清楚看出主要 I/O 和電源孔位於此側。
機身頂部預先安裝一般模式上蓋,表面佈滿細緻的網孔。
底部四角各有橡膠防滑墊,以及前置 I/O 線材和電源延伸線,由於內部顯示卡是垂直安裝的緣故,顯示卡 I/O 輸出也在此處,但酷碼在電源孔旁有留走線空間,連接 HDMI 或 DP 線材時基本上不會異常彎折,擔心的話可考慮使用轉 90 度或短接頭線材。
盒裝內除了本體外,隨附的線材和配件另外以簡單的 Cooler Master LOGO 點綴紙盒收納,由於 NCORE 100 MAX 已經是一整套輕鬆組裝電腦系列,內部零組件已預先整備與做了基本走線,但酷碼仍有提供束帶和 PCIe / SATA 模組線材,方便玩家上手組裝時運用,另外也有提供對應 Intel / AMD 腳位的扣具、散熱膏跟拓寬模式專用上蓋。
內部設計
依照機身上的貼紙指示,就能順利將機殼外的兩片 L 型鋁金屬面板卸除,即可一窺其內部空間。
兩片金屬散熱面板設計相當扎實,厚度約 2 mm,內部也有對應的 PVC 材質防塵濾網,可定期將這兩塊面板拆下清潔灰塵。
機殼其實就是常見的三明治 Mini ITX 機殼配置,只是整體改為垂直設計而已,在預裝主機板後,由上而下可見分別是訂製的 120 mm AIO 散熱冷排、V SFX Gold 850W ATX 3.0 電源供應器,下方才是主機板位置。
機殼上蓋並未使用螺絲,稍微施力就可以拆下,下方就是專屬訂製的 120 mm 水冷排,其厚度達 38 mm,冷排風扇最大轉速為 2400 RPM。
電供部分為預先搭載的自家 V SFX Gold 850W ATX 3.0,其搭配的風扇會做為機殼進氣使用。
主機板 24Pin、CPU 8Pin 和 12VHPWR 線材已經先插上,有需要的話可藉由隨附的配件對應其他零組件。
在電供位置旁另有一顆 120 mm SickleFlow PWM 風扇作為排風使用,其最大轉速為 1800 RPM。
下半部則是標準 Mini ITX 主機板的安裝空間,同時可見主機板右側和上下兩處皆保留些許走線空間,再藉由水冷管延伸的水冷頭提供 CPU 散熱。
至於另一側則是藉由 PCIe 4.0 x16 延長線連接到顯示卡安裝空間,實際安裝時會呈垂直狀態。
在一般模式下,顯示卡可支援 337 x 62 x 180 mm 尺寸、厚度約 3 槽,若改為拓寬模式的話,則是可提升至 357 x 79 x 180 mm,此時厚度增加至 3.9 槽。
電源搭配的 450W 12VHPWR 線材也採用轉 90 度的供電接頭,實際安裝時更加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機身側邊骨架其實保留一處保護片,可藉由上下兩處卡榫解開鎖定後,將該面板卸除。
這時候側邊的空間就能完全解放,對於實際 DIY 裝機走線給予了更多餘裕。
規格
產品型號 | NCORE 100 MAX |
外觀顏色 | 黑灰色、古銅色 |
外觀材質 | 鋼、塑膠、鋁 |
側板材質 | 鋁 |
尺寸 (長X寬X高) | 一般模式 : 155 x 212 x 481 mm |
尺寸 (長X寬X高) | 155 x 212 x 457 mm |
容量 | 15.80L (一般模式) |
相容主機板 | ITX |
擴充槽 | 3x PCIe Slot 插槽 |
硬碟架 - 2.5" SSD | 1 |
I/O 面板 | 2x USB 3.2 Gen1 Type-A、1x USB 3.2 Gen2 x 2 Type-C、1x 3.5 mm 複合式音訊插孔 |
預裝配件 | 1x 240 mm PCIe 4.0 x16 延長線 |
預裝 CPU 散熱方案 | 120 mm 厚度為 38 mm 的冷排 x1 |
預裝電源供應器 | V SFX Gold 850W ATX 3.0 |
預裝風扇 - 後方 | 120 mm SickleFlow PWM 風扇 x1 |
預裝空間 - CPU 散熱器 | 48 mm |
預裝空間 - 電源供應器 | 100 mm |
支援記憶體高度 | 48 mm |
預裝空間 - 顯示卡 | 337 x 62 x 180 mm (一般模式 3 槽 PCIe 厚度) |
電源線位置 | 11 mm (主機板托盤後方) |
防塵濾網 | 側邊 |
支援電源供應器 | SFX |
保固 | 機殼 2 年、散熱器 2 年、電源供應器 10 年 |
裝機示範
因為前置已先預裝了主機板、記憶體 M.2 SSD,搭配酷碼預設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與電源供應器後,只剩下顯示卡尚未安裝,所以筆者找了手邊的 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60 OC 12GB 顯示卡壓壓驚,它的三圍尺寸是 301 x 143 x 54 mm,在出廠的一般模式下可以輕鬆安裝、毫無空間壓力。
顯示卡後方其實還有足夠的空間,惟因它仍是採用舊的 PCIe 8Pin 接頭,因此在線材部分需用上隨附的 8Pin 線材供電。
然而,當我們嘗試使用 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80 SUPER OC 這張大塊頭時就出現問題了,它 348.2 x 150 x 72.6 mm 的身形在出廠模式下是絕對無法順利安裝,此時就要讓拓寬模式出場。
為了應付高階顯示卡,NCORE 100 MAX 展開拓寬模式主要有兩大步驟:首先是將主機板 I/O 這側的金屬面板卸除,其上下各有一個十字螺絲。
接著將面板向外側平移,對準螺絲孔後將其固定,此舉可為 PCIe 槽從原先的 3 槽擴充至 3.9 槽寬。
至於步驟三則是將底部、顯示卡 I/O 這側的腳座,把上下兩端內的十字螺絲移除,再將整個腳座向外平移,找到對應的卡榫和螺絲後進行固定,如此一來就完成基本的寬度延展。
不過這還不是全部,由於這張 RTX 4080 SUPER 顯示卡長度也超過出廠預設的 337 mm 長,還需將底部 PCIe 支架上下的固定螺絲和兩根銅柱卸除,再將支架向底部方向延伸固定,便可完成拓寬模式下的顯示卡支援 357 x 79 x 180 mm 目標。
因剛剛移動支架,而顯示卡的 PCIe 介面位置較靠 I/O 輸出側,所以需要把延長線底座位置向機殼底部挪動,這時要先鬆開固定的兩顆十字螺絲和其內側的兩根銅柱。
將銅柱位置向底部移動,可以發現酷碼本就已預先設計兩組銅柱固定位置,方便 DIY 玩家自行變動,最後再將延長線底座以十字螺絲固定即可。
現在我們的 RTX 4080 SUPER 已經順利裝上,完全善用了所有安裝空間。
最後要提醒玩家的一點是,由於華碩的 RTX 40 系列顯示卡在 16Pin 供電上,預先做過 180 度翻轉設計,若直接以原本酷碼提供的 90 度彎角安裝時,或許會出現線材凹折、不易安裝的問題,此時能藉由將 90 度垂直安裝套件卸除的方式來解放線材本身。
完成上述步驟就能將顯示卡完美安裝到 NCORE 100 MAX 中囉!
上機測試
接下來簡單做個燒機溫度測試,這邊要注意的是,雖然酷碼官方表示 NCORE 100 MAX 所搭載的 120 mm 訂製 AIO 水冷可應付 AMD Ryzen 9 或 Intel Core i9 等級處理器散熱,但因為這次搭配使用的主機板為 H610 等級,如果使用 Core i9 處理器可能無法應付,便裝了 Core i3-13100 處理器,以下附上雙烤結果,主要還是讓大家針對顯示卡的部分來看看。
測試使用 AIDA64 Extreme 和 FurMark 2.4.3 版本,前者針對處理器進行穩定測試 (CPU + FPU + CACHE)、後者則是在 4K 解析度下進行燒機,並以 HWiNFO 監控 CPU 溫度,總時間長達 30 分鐘以上。室溫環境控制在約 26℃,主機板 BIOS 更新至官方最新版,只開啟 Intel XMP 設定,其餘維持預設值。
CPU 部分測試結果,核心溫度平均 56℃、最高 68℃,而 CPU 封裝溫度則是平均 59℃、最高溫 70℃,此時功耗方面則是最高來到 64.6W;至於重頭戲顯示卡部分,GPU 溫度落在 67℃、熱點溫度則是 87℃。
總結
Cooler Master NCORE 100 MAX 在外觀上屬於 Mini ITX 尺寸,古銅色版本有著略帶金黃的精品質感,鋁金屬打造的網孔面板相當通風,至於內部則是有預先裝好的電源供應器、風扇、訂製款 120 mm AIO 水冷,搭配厚實的水冷排輔助,也做好基本的整線,大幅減少玩家組裝或整理的困擾,相當符合 EZ DIY 當道的 PC 時代潮流。
筆者認為最大的亮點就是擴充模式了,處處可見酷碼在 DIY 設計上的用心,只要稍加調整幾處結構,像是變魔術一樣,就能容納更為厚實的顯示卡,支援彈性值得稱道。
這套輕鬆組裝電腦系列目前在台灣市場的建議售價是 NT$ 12,500,如果單用機殼眼光去看價格似乎很高,但其實扣除酷碼隨附的 V SFX Gold 850W ATX 3.0 (建議售價 NT$ 5,390)、一條 240mm PCIe 4.0 x16 延長線 (參考 MasterAccessory PCIe 4.0 x16 延長線 200mm V2 建議售價也要 NT$ 2,090)、訂製的 120mm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雖然目前沒有售價可參考,但至少也值個 NT$ 1,500 起跳吧),先不論已經做好了基本的整線,一個有品牌吸引力、有質感,體積又小巧的機殼只要 NT$ 3,500 左右,價格倒也還能接受。
最後筆者想問問大家,你想將自己的桌面變大嗎?你想要組一台能裝得下高階顯示卡的 SFF-Ready 主機嗎?精品質感搭配 EZ DIY 友善設計的機殼筆者是驚艷了,你不心動嗎?
延伸閱讀
Cooler Master MasterLiquid 360 ION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開箱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