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正式解禁 13 代 Raptor Lake"Core i9-13900K"10nm++ 處理器,整體微架構與第 12 代 Alder Lake 大部分相同,另外我們對比 AMD 5nm 製程 ZEN 4 架構處理器,這次兩邊新平台都同時對應 PCIe 5.0,未來的 M.2 SSD 和顯示卡都可以完整解放性能。Core i9-13900K 和 Ryzen 9 7950X 頂級對決讓我們看下去。
i9-13900K & R9 7950X 外觀
我們這次收到的是 Intel Core i9-13900K,Intel 第 13 代 Raptor Lake 處理器基本上和第 12 代 Alder Lake 外觀相同,採用第 3 代 SuperFin 電晶體架構,製程方面是 Intel 7 (10nm++),沿用 LGA 1700 插座,尺寸為 37.5mm x 45.0mm,支援 Intel 600 / 700 晶片組平台,Intel 600 晶片組主機板需要更新最新的 BIOS 即可,然後 Intel 應該會在下個世代更換 LGA 插座。
AMD Ryzen 9 7950X,從 µOPGA-ZIF 也就是有針腳的模式改成 LGA – ZIF,LGA 1718 跟 AMD Socket TR4 一樣,針腳變在主機板上。
Zen 4 處理器封裝採用 Flip Chip 倒晶封裝法,並使用 TSMC 的 5 奈米製程工藝,接觸點數 1718 個,處理器金屬頂蓋為了避開晶片元件,所以外觀有點奇怪,日後散熱膏應該會累積不少。
更詳細處理器架構分析相關文章
以下是 AIDA64 CPUID 和快取記憶體 Benchmark 相關資料。AMD 和 Intel 都採用 DDR5 記憶體,目前讀寫、複製的頻寬都相當高,延遲也維持在 70 ns 上下,Intel 平台的整體效能會高過 AMD 許多。
型號 | P-Core | E-Core | 核心 / 線程 | L3 快取 |
---|---|---|---|---|
Intel Core i9-13900K | 8 | 16 | 24 / 32 | 36MB |
Intel Core i9-13900KF | 8 | 16 | 24 / 32 | 36MB |
Intel Core i7-13700K | 8 | 8 | 16 / 24 | 30MB |
Intel Core i7-13700KF | 8 | 8 | 16 / 24 | 30MB |
Intel Core i5-13600K | 6 | 8 | 14 / 20 | 24MB |
Intel Core i5-13600KF | 6 | 8 | 14 / 20 | 24MB |
型號 | P-Core 基礎/ Max Turbo (GHz) | E-Core 基礎/全核心高渦輪時脈 (GHz) | 解鎖超頻 |
---|---|---|---|
Intel Core i9-13900K | 3.0 / 5.8 | 2.2 / 4.3 | ✔ |
Intel Core i9-13900KF | 3.0 / 5.8 | 2.2 / 4.3 | ✔ |
Intel Core i7-13700K | 3.4 / 5.4 | 2.5 / 4.2 | ✔ |
Intel Core i7-13700KF | 3.4 / 5.4 | 2.5 / 4.2 | ✔ |
Intel Core i5-13600K | 3.5 / 5.1 | 2.6 / 3.9 | ✔ |
Intel Core i5-13600KF | 3.5 / 5.1 | 2.6 / 3.9 | ✔ |
型號 | TDP PL1 | TDP PL2 | IGPU |
---|---|---|---|
Intel Core i9-13900K | 125W | 253W | UHD 770 |
Intel Core i9-13900KF | 125W | 253W | – |
Intel Core i7-13700K | 125W | 253W | UHD 770 |
Intel Core i7-13700KF | 125W | 253W | – |
Intel Core i5-13600K | 125W | 181W | UHD 770 |
Intel Core i5-13600KF | 125W | 181W | – |
AMD Ryzen 9 7950X | AMD Ryzen 9 7900X | |
---|---|---|
核心/線程 | 16 C/32 T | 12 C/24 T |
最大加速 | 5.7 GHz | 5.6 GHz |
基本時脈 | 4.7 GHz | 4.7 GHz |
L2 快取 | 16 × 1 MB | 12 × 1 MB |
L3 快取 | 64 MB | 64 MB |
TDP | 170 W | 170 W |
最大插槽功率 (PPT) | 230 W | 230 W |
最大電流 (EDC) | 225 A | 225 A |
最大電流、發熱限制 (TDC) | 160 A | 160 A |
TjMax | 95 °C | 95 °C |
插槽/自動電壓範圍 (使用中的核心) | 0.650 ~ 1.475 V | 0.650 ~ 1.475 V |
典型負載溫度 | 70 ~ 90 °C | 70 ~ 90 °C |
加速演算法 | Precision Boost 2 | Precision Boost 2 |
推薦散熱器 | 240 ~ 280 mm 水冷 (或相等) | 240 ~ 280 mm 水冷 (或相等) |
最大記憶體速度 (無超頻) | DDR5-5200 (2 × 16 GB) | DDR5-5200 (2 × 16 GB) |
ECC 支援 | 晶片內支援,相容性根據主板 | 晶片內支援,相容性根據主板 |
CCD 核心尺寸 | 70 mm^2 | 70 mm^2 |
CCD 電晶體數量 | 6.5 B | 6.5 B |
IOD 核心尺寸 | 122 mm^2 | 122 mm^2 |
IOD 電晶體數量 | 3.4 B | 3.4 B |
AMD Ryzen 7 7700X | AMD Ryzen 5 7600X | |
---|---|---|
核心/線程 | 8 C/16 T | 6 C/12 T |
最大加速 | 5.4 GHz | 5.3 GHz |
基本時脈 | 4.5 GHz | 4.7 GHz |
L2 快取 | 8 × 1 MB | 6 × 1 MB |
L3 快取 | 32 MB | 32 MB |
TDP | 105 W | 105 W |
最大插槽功率 (PPT) | 142 W | 142 W |
最大電流 (EDC) | 170 A | 170 A |
最大電流、發熱限制 (TDC) | 110 A | 110 A |
TjMax | 95 °C | 95 °C |
插槽/自動電壓範圍 (使用中的核心) | 0.650 ~ 1.475 V | 0.650 ~ 1.475 V |
典型負載溫度 | 70 ~ 90 °C | 70 ~ 90 °C |
加速演算法 | Precision Boost 2 | Precision Boost 2 |
推薦散熱器 | 中階塔式散熱器 | 中階塔式散熱器 |
最大記憶體速度 (無超頻) | DDR5-5200 (2 × 16 GB) | DDR5-5200 (2 × 16 GB) |
ECC 支援 | 晶片內支援,相容性根據主板 | 晶片內支援,相容性根據主板 |
CCD 核心尺寸 | 70 mm^2 | 70 mm^2 |
CCD 電晶體數量 | 6.5 B | 6.5 B |
IOD 核心尺寸 | 122 mm^2 | 122 mm^2 |
IOD 電晶體數量 | 3.4 B | 3.4 B |
測試平台相關資料
測試平台室溫控制在 27 度,無輔助風扇直吹測試平台,測試中關閉 Windows 內建防毒、關閉休眠設定,無更動電源計畫,並開啟 Resizable BAR。BIOS 設定,CPU 一律自動設定,只有 DDR5 記憶體設定,Z790 平台開啟 XMP DDR5-6000,X670E 平台開啟 EXPO DDR5-6000。
- Windows 11 Professional 21H2
- Adrenalin 22.9.1 Optional
- 全部測試都是 2022.10 新數據
種類 | 型號 |
---|---|
處理器: | Intel Core i9-13900K |
主機板: | MSI MPG Z790 CARBON WIFI/1.11 |
記憶體: | G.SKILL Trident Z5 RGB 16GB x 2 DDR5 6000 CL36 (XMP) |
顯示卡: | AMD RADEON RX 6900 XT |
儲存: | KLEVV CRAS C920 Gen4x4 2TB |
機殼: | STREACOM BC1 |
電源供應: | FSP Hydro PTM PRO ATX3.0 1200W |
散熱器: | MSI MEG CORELIQUID S280 |
顯示器: | VG289Q |
種類 | 型號 |
---|---|
處理器: | AMD Ryzen 9 7950X |
主機板: | ROG CROSSHAIR X670E HERO/0705 |
記憶體: | G.SKILL Trident Z5 Neo 16GB x 2 DDR5 6000 CL30 (EXPO) |
顯示卡: | AMD RADEON RX 6900 XT |
儲存: | KLEVV CRAS C920 Gen4x4 2TB |
機殼: | STREACOM BC1 |
電源供應: | FSP Hydro PTM PRO ATX3.0 1200W |
散熱器: | ROG Strix LC II 280 ARGB |
顯示器: | VG289Q |
CINEBENCH R23、CINEBENCH R20、GEEKBENCH 5
Cinebench R23、R20 是一個使用 CPU 做渲染的測試軟體,有單核心和多核心的測試,分數愈高越強。
Geekbench 5 是一款跨平台的處理器評分軟體,可分為單核和多核性能,模擬真實使用場景的工作負載能力。
BLENDER BENCHMARK 3.3.0
Blender Benchmark 3.3.0 是一款開源的跨平台全能 3D 動畫製作軟件,提供從建模、動畫、材質、渲染、到音源處理、影片剪輯製作解決方案。
使用 Blender 官網上的 benchmark,有 3 個 3D 渲染測試場景 Monster、Junkshop、Classroom。
AIDA64 BENCHMARK
透過 AIDA64 Benchmark 測試處理器相關性能,數值越高越好。
- CPU PhotoWorxx 是測試處理數位照片性能
- CPU AES 是使用 AES 數據加密測量 CPU 性能
- CPU ZLib 是測量處理器和記憶體子系統性能
- CPU SHA3 以第三代安全雜湊演算法運算測量 CPU 性能
- FPU SinJulia 測量擴展精度浮點性能
- FP64 Ray-Trace 測試通過使用 SIMD 增強光線跟踪引擎計算場景來測量雙精度 (也稱為 64 位元) 浮點性能
- FP32 Ray-Trace 測試通過使用 SIMD 增強光線跟踪引擎計算場景來測量單精度 (也稱為 32 位元) 浮點性能
UL PROCYON BENCHMARK SUITE、3DMARK
UL Procyon benchmark 是一套把 Adobe Benchmark 標準化測試軟體,可以分成照片和影片兩方面的測試。照片影像運算方面的軟體是使用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和 Adobe Photoshop,影片運算應用是搭配 Adobe Premiere Pro。
同時也新增了針對 Microsoft OFFICE 性能評估,可以透過標準化測試來確保處理器真正效能。
3DMARK – Time Spy,針對遊戲中的物理運算進行模擬測試,其他也提取出 CPU 效能分數做為比較。
以上軟體數值越高越好。
遊戲測試 AVG FPS & 1% LOW FPS
遊戲設定解析度 1080P、特效 MAX,擷取遊戲內建 Benchmark 為主數據,取 AVG 平均和 1 % LOW 的 FPS,會過濾錯誤數據,FPS 數值越高越好。
測試的遊戲有 Assassin’s Creed Valhalla、DiRT 5、GEARS 5、Horizon Zero Dawn、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使用 Final Fantasy XIV MMORPG 網路遊戲測試,官方的 ENDWALKER 6.0 Benchmark 軟體,設定配置為全螢幕、最高特效,取他的 AVG FPS 和 MIN FPS 數據。
功耗和溫度比較
功耗方面使用兩種數據,分別是外掛功耗測量計偵測整機功耗,和透過 AIDA64 得到 CPU Package 功耗。
觀察處理器溫度變化,時間 120 分以上燒機透過 AIDA64 系統穩定測試,溫度數據透過 HWiNFO v7.30-4870 觀察,CPU 溫度。
結論
以上就是我們的 Intel Core i9-13900K 和 AMD Ryzen 9 7950X 對比的測試,目前單看 IPC 方面,i9-13900K 的確比 R9 7950X 強了一些,生產力創作者軟體也是,遊戲方面兩邊平台略有輸贏,AMD Ryzen 7000 在功耗和溫度上比起 Intel Core i 13 代表現更好,新世代平台都可以在主機板 BIOS 進一步的調整,獲得更好的功耗效能比。
封面圖的部分圖素來自:
紅藍對決vs光效 png來自 .pngtree.com/
Intel用一顆24 physical cores + 8 software thread cores的第13代Core i9-13900K, 去跟一顆只有16 physical cores + 16 software thread cores的AMD Ryzen 9 7950X, 感覺上有點勝之不武。萬一比輸了, 更是掛不住面子。但Intel多了8顆physical cores在實測最大功率上, 就付出代價, 硬是比AMD多出43%。
在性能/功耗比上, Intel還是輸給AMD。
說得很好!
人家拿10奈米打5奈米還小勝,呵呵! I廠熟悉的擠牙膏斂財模式開啟還覺得它輸AMD喔。
明年還有 7000X3D 繼續戰XD
你要不要看一下intel的cpu的大小跟amd差多少?amd一顆cpu如果做的跟顯示卡一樣大的話啊不就超威,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