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CORSAIR 0X12B 的事情,引伸出有一個較少人提到,但筆者頗感興趣的問題。那就是 INTEL VR LIMIT 1.55V 是否還是太高?筆者用上 0X12F 已有一段時間,這幾個月下來筆者的 i9-14900KF 尚未出現問題,所以筆者把自己的 BIOS 設定跟各位分享。
為了保固,筆者不建議在 BIOS 裡動任何選項,包括降壓。以下操作也未經驗證,也許反而提高縮缸風險,所以都只是純學術探討,切勿模仿。
MSI Z790 0X12F 設定分享
INTEL 推出 0X12F 旨在修正於 0X12B 沒有顧及的部份,尤其是輕載場景。不過這也可以看為,INTEL 引進的 1.55V 電壓上限,似乎還是未能制止 0X12B 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那既然 1.55V 不夠,使用者又該設多少?筆者認為,一般使用者更新到最新 BIOS (0X12F) 後,開 AUTO 用就好。
但如果閣下跟筆者一樣按耐不住,那可以嘗試調整 BIOS 選項,用更保守的 INTEL VR LIMIT。筆者設了 1.35V VR LIMIT,實際上從 HWINFO 所看到的 VID,最高時不過 1.300V,當然功率目標跟電流目標還是遵從 INTEL 指引 (253W / 307A),CEP 打開,MICROCODE AUTO = 0X12F (沒有改用 0X104)。
參考微星與 WCCFTECH 的 LOADLINE SATURATION 介紹 (連結),微星給出的例子是以 i5-13600K 比對單核 6.1G 跟全核 5.6G 所須的電壓。兩者電壓所須分別是 1.38V 與 1.25V,相差 0.13V。依筆者理解,這也是說,為了再多 0.5G 單核頻率,核心電壓需要增加 0.13V。要是只給了 1.25V,應該是無法跑出 6.1G 單核頻率 (只能跑 5.6G)。
對於 i9-14900KF 來說,預設單核頻率為 6G,全核頻率為 5.7G。其實兩者頻率差距不大,所以筆者最終決定放棄 6G 單核頻率,改為設定全核 57X。這種操作可使核心所需要的電壓大幅下降,甚至換來更高的穩定性。
以下是筆者 BIOS 設定:
筆者希望電壓越低越好,所以最終選了微星 LOADLINE LV5,再搭配 ACLL 20 和 DCLL 50。此時就可以利用 ADAPTIVE OFFSET 降壓,就算開啟 CEP 也不會導致性能暴降。
至於為什麼筆者設 LV5 和 ACLL 20,而 DCLL 卻是 50,這有點難說起。於 0X12B 版時,筆者在同一塊板子上摸索到 LV5 應該是 VRMLL 20,而 LV6 是 VRMLL 50 (連結)。所以當筆者從 0X12B 升級至 0X12F 後,就先設定 LV5 跟 ACLL DCLL 20。不過在摸索 ADAPTIVE OFFSET 時,有發現當 OFFSET 到一定幅度,再 OFFEST 下去 R23 MULTI 的分數再也不漲,跟 0X12B 上的情況不太一樣。簡單來說,R23 的分數,好像被鎖在 38000 甚至更低,不如 0X12B 時可透過負壓拉到 40000 甚至更高。
最後筆者發現,在 LV5 本應是 20 的情況下,筆者把 ACLL 拉到 50,再 OFFSET 降下去,最終才可重新取得 40000 分。這有點像是筆者利用 ACLL 先偷加壓,再用 OFFSET 降回去。
筆者一開始的打算,是用微星 LV6 = VRMLL 50,只因追求較佳的 VRM 響應速度。但同一時間筆者的 CPU 體質不算好,所以在遊戲中的電壓也相對不夠低,更被當時 BF6 BETA 的 CPU 約 200W 所熱到。因此筆者只好乖乖選用微星 LV5 = 20 和 ACLL 50,同時利用 OFFSET 補回去。也許在 0X12F 上,微星有再次調整各種 LOADLINE LEVEL 背後的 VRMLL,筆者並沒有重頭摸起。當然也有可能從 0X12B 開始就理解錯整套設定,所以在 0X12F 被徹底打臉。
在廢除單核超頻的設定上,不要選 ALL CORE 的單一核率,要獨立鎖住每一顆核心的頻率上限。據說對於廠商來說,(以往) 直接鎖定單一 ALL CORE 頻率時,廠商會聯動 CSTATE 設定,自動改為關閉。反之調整每顆核心的頻率上限,則不會觸發 CSTATE 聯動。開啟 CSTATE 狀態包括 C1E 也是 INTEL DEFAULT 之列,只是筆者不喜歡 C1E 生效時,會把閒置核心的頻率降至 8X (800MHz),所以手動關閉 C1E。
以上的結論是,一切看自身需求。如果你不介意全預設 i9-14900KF 只有 R23 36000,甚至不到的性能,那乖乖用預設就好。如果你想要取回舊有性能 (40000 以上),便可嘗試降壓,但前題是要匹配 ACLL DCLL VRMLL,不然會觸發 CEP 保護導致性能暴降。一般來說,50~70 這個區間的值還是比較理想,因為 ACLL 過低,可能導致一些場景下無法正常運作 / 完成,例如 R15。另外,50 ~ 70 也可以保證 VRM 所面對的壓力不會太高,繼而出現 OVERSHOOT UNDERSHOOT 的問題。
此時,若你已經找出一個為於 50 ~ 70 的 ACLL = DCLL = VRMLL,但發現 R23 性能不如預期,頂多 38000,又不甘願,那可以嘗試加大 ACLL,再 ADAPTIVE / VF OFFSET 回去 (加大 OFFSET),看看有沒有效果。
以上一切前題,是 INTEL DEFAULT 底下的 POWER LIMIT / CURRENT ICCMAX LIMIT / CEP 都有生效,沒有改動。此時再關閉單核頻率超頻,把所有核心鎖在原定的全核頻率,可再降低電壓需求。
因此,這就來到最後一步,那就是 INTEL VR LIMIT 在以上一番操作後,有更大的空間下探。目前網路上的建議為手動設 1.40V,認為 INTEL 原定的 1.55V 仍然太高。他們覺得 INTEL 設定 1.55V 是有維持標稱單核頻率的壓力。筆者設 1.35V VR LIMIT,實際上觀察日常使用的 VID (HWINFO),也沒有超出 1.30V,所以筆者好像還可以設 1.30V VR LIMIT。不過筆者還是想知道 VR LIMIT 是不是那麼重要,那就從高一點的 1.35V 開始好了。設 1.40V 又跟筆者的情況落差有點太大,畢竟 CPU 實際電壓也沒超過 1.30V,好像沒意思。
筆者也有打聽過一些店家的情況,有指 0X12B 還是不怎麼安全,所以這有可能是 VR LIMIT 不夠低所導致。但是低於 1.55V 也許就不能維持 INTEL 原來的單核頻率,所以要麼更新到 0X12F,或者改為手動定壓定頻避開 INTEL SVID 的問題。
現在筆者玩 BF6 時的 PCORE 核心頻率,一般在 57X,偶有掉至 56X;ECORE 則全程維持 44X。若要確保遊戲期間 PCORE 全程保持 57X,這需要更激進的 OFFSET 降壓 (-0.15V),只是筆者的 CPU 體質似乎無法做到,筆者也認為設定不宜太極致。真實情況有可能都是 BF6 的問題 (遊戲容易突然關閉回到桌面),不過筆者不想知道真相了,穩定用就好。可能真的縮了,筆者也不管了。如果再縮,筆者到時再來發一篇好了。按網路回報,BF6 在 10/28 那一版更新之前,是非常不穩定 / 對超頻很不友好。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以往都在用定頻定壓,這次在 8 月改用 INTEL SVID 電壓模式,單純是為了找一點升級動力。因為要是真的縮了,筆者就換 R9 9950X3D / U9 285K。
關於 MSI 的 LOADLINE SATURATION,原意好像是盡量確保單核頻率的穩定性,延後觸發 VDROOP 掉壓 。不過筆者更需要的是在遊戲中 CPU 吃掉 150~180W 時,電壓可以盡量壓低。一般來說,在功率目標 253W 與 ICCMAX 307A 的情況下跑 R23 MULTI,筆者的 CPU 電壓為 1.200V。在遊戲中的 CPU 電壓大概在 1.26V ~ 1.29V 之間浮動。所以筆者其實希望就算 CPU 只吃 180W,電壓也給我降到 1.200V 這個最低值。如果 MSI LOADLINE SATURATION 是延遲 VDROOP,那筆者是希望打遊戲時,馬上 VDROOP 而且掉得更深。當然筆者設 1.200V 電壓 + LV1 + ACLL = 1 就好,但筆者並不太想用 LV1 ~ LV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