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顯示卡

SAPPHIRE PURE 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GDDR6 OC 評測

2K / 4K 遊戲體驗全面升級,性價比完勝競品,1080P、1440P、2160P 完整遊戲測試

Ben by Ben
2025-07-11
in 顯示卡,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SAPPHIRE PURE 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GDDR6 OC 評測

AMD Radeon RX 9070 GRE 日前在台灣通路上架,為 2K 主流顯卡市場帶來了一個值得關注的選擇。UH 搶先實測後發現,Radeon RX 9070 GRE 不僅在實際遊戲效能上展現全面超越 RTX 5060 Ti 16GB 的實力,更比 RTX 5070 12GB 有著卓越的性價比優勢。這張卡為追求"效能與價格平衡點"的玩家,提供一個全新視角供選擇。

Radeon RX 9070 GRE 性能與價格有著雙重優勢,SAPPHIRE PURE 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GDDR6 OC 原先限定於中國市場販售,日前進軍台灣,其規格位列於 Radeon RX 9070 XT 與 RX 9070 系列之下,使得他在定價上更具競爭力。儘管 VRAM 記憶體容量從 16GB 調整為 12GB,但從我們的測試來看,仍然在絕大多數的遊戲中展現卓越性能,其市場定位的對手競品是 NVIDIA RTX 5060 Ti 16GB,我們觀察 AMD 與 NVIDIA 的定價,發現兩者的三風扇版本在價格的差距不大,快能算進同價位帶了,是值得比較的對象。

當然,我們也確認了藍寶石台灣的官方資訊,目前已有兩款 Radeon RX 9070 GRE 顯示卡,分別是 PURE 與 PULSE 系列,前者是我們這次收到的白色三風扇顯示卡,後者則是沉穩的黑色雙風扇設計,接下來就讓我們帶大家看看,更多關於SAPPHIRE PURE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的細節與實際效能吧!

  • AMD Radeon RX 9070 系列規格對比
  • SAPPHIRE PURE 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OC
    • 包裝與配件
    • 全新 SAPPHIRE TriXX 軟體
  • 測試平台相關資料
    • GPU 核心解析
    • 燒機測試與散熱表現
    • 專業應用效能
      • Blender Benchmark 測試
      • UL Procyon 軟體測試
      • 3DMARK 相關測試
    • AAA 遊戲 FPS 測試數據
      • 2160P 4K 解析度
      • 1440P 2K 解析度
      • 1080P 解析度
  • 結論

AMD Radeon RX 9070 系列規格對比

從官方規格來看,Radeon RX 9070 跟 RX 9070 XT 非常相似,而本次評測的主角 Radeon RX 9070 GRE,則與 RX 9070 XT 有著較大差異,更貼近主流顯卡需求。

AMD Radeon RX 9070 XT

AMD Radeon RX 9070

AMD Radeon RX 9070 GRE

架構

RDNA 4

RDNA 4

RDNA 4

製程

TSMC N4P

TSMC N4P

TSMC N4P

電晶體數量

53.9 billion

53.9 billion

53.9 billion

核心大小

357 mm2

357 mm2

357 mm2

運算元件

64

56

48

光線加速器

64

56

48

AI 加速器

128

112

96

流處理器

4096

3584

3072

遊戲頻率

2400 MHz

2070 MHz

2220 MHz

加速頻率

Up to 2970 MHz

Up to 2520 MHz

Up to 2790 MHz

峰值單精度計算效能

Up to 48.7 TFLOPS

Up to 36.1 TFLOPS

Up to 34.3 TFLOPS

峰值半精度計算效能

Up to 97.3 TFLOPS

Up to 72.3 TFLOPS

Up to 68.6 TFLOPS

峰值 INT8 AI 計算效能

Up to 779 TOPS w/ Sparsity

Up to 578 TOPS w/ Sparsity

Up to 549 TOPS w/ Sparsity

峰值 INT4 AI 計算效能

Up to 1557 TOPS w/ Sparsity

Up to 1156 TOPS w/ Sparsity

Up to 1097 TOPS w/ Sparsity

尖峰紋理填充速率

Up to 760.3 GT/s

Up to 564.5 GT/s

Up to 535.7 GT/s

ROPs

128

128

96

尖峰像素填充速率

Up to 380.2 GP/s

Up to 322.6 GP/s

Up to 267.8 GP/s

AMD Infinity Cache

64 MB (3rd.Gen.)

64MB (3rd.Gen.)

48MB (3rd.Gen.)

記憶體

16GB GDDR6

16GB GDDR6

12GB GDDR6

記憶體速度

20 Gbps

20 Gbps

18 Gbps

記憶體介面

256-bit

256-bit

192-bit

PCIe 介面

PCIe 5.0 x16

PCIe 5.0 x16

PCIe 5.0 x16

Total Board Power

304 W

220 W

220 W

SPECIFICATIONS
(Reference Models)

AMD RADEON RX 9070 XT
(AIB Only)

AMD RADEON RX 9070
(AIB Only)

AMD RADEON RX 9070 GRE
(AIB Only)

Compute Units

64

56

48

HW RT Accelerators

64

56

48

HW AI Accelerators

128

112

96

AI TOPS
(Int4/Sparsity)

1557 TOPS

1156 TOPS

1097 TOPS

Boost Clock

2.97 GHz

2.52 GHz

2.79 GHz

Process Node

TSMC N4P

TSMC N4P

TSMC N4P

Memory Size & Speed

16GB / 20 Gbps

16GB / 20 Gbps

12GB / 18 Gbps

Memory Bus

256-bit

256-bit

192-bit

Effective Memory Bandwidth

640 GB/s

640 GB/s

432 GB/s

H.264

Encode / Decode

Encode / Decode

Encode / Decode

HEVC

Encode / Decode

Encode / Decode

Encode / Decode

AV1

Encode / Decode

Encode / Decode

Encode / Decode

HDMI

HDMI 2.1b

HDMI 2.1b

HDMI 2.1b

DisplayPortm

DisplayPort 2.1a
UHBR 13.5

DisplayPort 2.1a UHBR 13.5

DisplayPort 2.1a UHBR 13.5

PCI-Express

5.0×16

5.0×16

5.0 x16

Board Power

304W

220W

220W

Power Supply Wattage
(Recommended)

750W

650W

650W

SAPPHIRE PURE 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OC

包裝與配件

SAPPHIRE PURE 是藍寶石極地白色系列,外盒當然要用上純淨白色背景。中間穿上科幻裝甲的戰士圖案,巧妙融入寶石般色階元素,其後方更呈現水波與水珠狀設計。左下方標示著 12GB VRAM 容量,白色背景的另一側邊緣標示著這是 OVERCLOCK 預設超頻的版本,彰顯其潛在的強悍性能。

外盒背面的介紹除了提到 AMD Radeon RX 9070 GRE 的專屬規格 48 CU,還有建議至少使用 650W 額定功率的電供。藍寶石沒有在背面介紹 PURE 系列的設計特色,反而補上類似正面的水波與水滴狀意象風格,加深使用者對此系列的印象值。

配件中包含一組顯示卡支撐架,固定方式利用機殼 I/O 鎖上螺絲,再承托顯示卡右側,支架當然也採用白色設計。這類型的支架往往因為有一定長度而可能出現輕微下垂,藍寶石也貼心地提供滑動式承托設計。這讓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支架承托跟顯示卡接觸的位置,往中央靠可抵銷一點點下垂的問題。

支架橫向延伸的部份也非單純一塊平面,藍寶石加入各種凹凸斜面設計,某程度上應該可以再增強整體結構防止下垂。藍寶石另外附上一組 ARGB 5V 3PIN 線材供使用者接至主機板的相應接頭上,以主機板軟體或第三方軟體控制電腦燈效,較可惜藍寶石沒有提供白色線材。

三風扇白色設計是 PURE 極地系列最引人注目的特色,RDNA4 的 PURE 顯示卡外觀上最大的改變在於風扇的扇葉。藍寶石這一代改用 AEROCURE 風扇設計, 扇葉變回圓弧線條,表面也再沒有折角處理,看起來更柔和一點,風扇軸承為雙滾珠軸承,壽命有保障。

PURE Radeon RX 9070 GRE 也繼承自家 Radeon RX 9070 XT 和 RX 9070 的外觀設計,與上代 (RDNA3) 的另一設計差異在於三風扇的尺寸現為兩大一小,可能是有針對鰭片設計,利用中央小風扇增強風壓。

頂部留有巨大的切口讓氣流順暢排出,風扇外殼頂部加入 SAPPHIRE 和 RADEON 字樣,其中在中央的 SAPPHIRE 字樣更支援發光效果,稍後再展示給大家看看。

結構上藍寶石利用風扇外殼於兩側和中央延伸至背板,並以螺絲固定,藍寶石官網頁面表示這種設計 FRAMEDEFENSE 盒裝框架有助顯示卡對抗外力震盪,可以保護顯示卡。

背板當然是金屬材質,表面印上 AMD RADEON 與 SAPPHIRE PURE 字樣。右邊留有巨大切口讓氣流垂直排出,佔據約三分之一的面積,PCB 面積不算大。

雙 PCIe 8PIN 設計已足夠 Radeon RX 9070 GRE 使用,藍寶石也留有切口方便使用者拔插線材。在 PCB 的右側,藍寶石提供一組 ARGB 5V 3PIN 連接,使用者可利用配件中的線材接至主機板,一併控制顯示卡燈效。

早一點提到這張顯示卡會發光的位置就在頂部,點亮燈光後,導光板便能帶出柔和的燈效,對於不喜歡花俏造型,或是電子花車光效的玩家來說,尺寸、比例、燈效都很剛好。

I/O 方面藍寶石提供雙 HDMI 和雙 DP 的連接,一共四個,規格都是 2.1。擋板規格達三槽,藍寶石在第二和第三槽的位置改為欄柵設計,但相信不是用作引導氣流排出。風扇外殼也有延伸至 I/O 檔板,並以螺絲固定,增強結構穩定。

風扇外殼右側為封閉式設計,延伸至背板。由於鰭片為垂直排列,所以顯示卡兩側的部份並非氣流排出的方向。背板也有小幅度折 90 度延伸,並提供三顆螺孔固定在機殼上 (須使用合適的配件)。

顯示卡底部同樣有大面積切口排出氣流,也採用左中右三組固定增強整體穩固度。風扇和燈效線材集中在下方,而且線材本體和插座都不是黑色,這些小細節藍寶石都注意到了。

值得一提的是右下的部份,散熱器鰭片下方有額外的柱狀結構頂住背板,這能有效降低散熱器受震盪時的移動幅度,防止鰭片組變形甚至下垂。

另外,藍寶石把顯示卡相關的 SN 資訊貼在風扇外殼的底部,所以顯示卡的正面、背面、還有頂部等會被看到的地方都可用來做外觀設計。

全新 SAPPHIRE TriXX 軟體

SAPPHIRE TriXX 可以到官網下載 10.0.0 版本,目前已支援英語和簡體中文,繁體中文支援也將陸續推出。TriXX 軟體介面設計簡潔,提供免安裝執行選項,能快速預覽功能;若需儲存個人化設定,則建議進行安裝。直觀的 UI 設計,劃分成以下 5 個區域,讓玩家輕鬆掌握顯示卡的各項設定:

  • LIVE FATA 頁籤可以看到 GPU 頻率、記憶體頻率、GPU 溫度及使用率等關鍵數據,還能自訂 4 種不同的線圖監控。
  • Trixx BOOST 頁籤可以透過智慧降低渲染解析度,例如想選定在 1080P、1440P、2160P 單一或複數的解析度設定下,搭配 AMD Radeon Image Sharpening 技術進行畫面升頻。這項技術能在不犧牲畫面品質的前提下,顯著提升遊戲的 FPS,提供更流暢的視覺體驗。
  • PERFORMANCE 頁籤專為 SAPPHIRE AMD Radeon RX 9000 系列設計,能快速在效能模式與節能模式之間切換。
  • GLOW 燈效控制頁籤改了全新設計,讓你更直覺控制顯示卡上的 ARGB 燈效。
  • INFO 頁籤可以看到顯示卡硬體資料。

測試平台相關資料

測試平台室溫控制在 26 度,無輔助風扇直吹測試平台,AMD PBO 開啟,EXPO DDR5-6000 開啟,Re-Size BAR 開啟。

  • Microsoft Windows 11 Pro 24H2
  • AMD-Software-Adrenalin-Edition-25.10.09.01-Win10-Win11-PRESS-Radeon
  • 顯示卡頻率、功耗預設

 
種類型號
處理器AMD Ryzen 7 9800X3D
主機板ROG CROSSHAIR X870E APEX / 1504
記憶體G.SKILL Ripjaws M5 RGB DDR5 6000 CL26 16GB *2
顯示卡SAPPHIRE PURE 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GDDR6 OC
儲存KLEVV GENUINE G560 SSD 1TB
機殼STREACOM BC1.1
電源ROG STRIX 1000W PLATINUM
散熱器ROG STRIX LC III 360
顯示器ROG Swift OLED PG27UCDM
 

GPU 核心解析

強大核心,高效能低功耗
GPUZ 顯示,採用 NAVI48 TSMC 4NM 制程製造的 Radeon RX 9070 GRE 核心,其 DIE SIZE 為 357 mm2,擁有 53900M TRANSISTORS。

頻率方面,核心 GPU CLOCK 為 2340 MHz,BOOST CLOCK 是 2920 MHz (公版設計為 2220 MHz / 2790 MHz),屬預設超頻版本。

記憶體頻率則維為 18 Gbps 規格 (2250 * 8 = 18000),記憶體晶片是 SAMSAUNG G6,享有核心 192 BIT BUS WIDTH,BANDWIDTH 為 432 GB/s,容量為 12GB。

POWER LIMIT 調整幅度是 -30% ~ +10%。

燒機測試與散熱表現

FURMARK 2 燒機 10 分鐘,核心溫度是 59 度,核心熱點溫度是 74 度,記憶體溫度是 80 度,風扇轉速維持在 955 RPM,功率約 240W。以風扇轉速不到 1000 RPM 來說,整體散熱表現優秀。

雖然是三風扇,核心熱點也控制在 20 度溫差以內,反映 HONEYWELL PTM7950 狀態與整體做工還有組裝水平良好。VRAM 80 度相信跟風扇轉速略低有關,但也明顯低於 HYNIX G6 的一般運作溫度。

HWINFO 提供更多 FURMARK2 燒機時的運作數據:
供電溫度方面,VR VDDC 是 68 度 / VR SOC 溫度是 66 度,證明供電設計留有巨大空間。風扇轉速策略經 HWINFO 顯示為最終 (CURRENT) 955 RPM,但曾經的最大轉速是 1614 RPM,反映轉速曲線和策略是先拉高再降下去。

BIOS 的各種 POWER / CURRENT LIMIT 顯示為 330A CORE TDC LIMIT / 50A SOC TDC LIMIT / 240W TOTAL BOARD POWER LIMIT (TBP),所以 +10% POWER LIMIT 便是 264W。

HWINFO 也有提供各種 BIOS 溫度上限的資訊,以 CURRENT 溫度換算,GPU HOT SPOT LIMIT 是 110 度,而 MEMORY LIMIT 是 108 度。

電壓方面,RDNA4 四大電路分別為 GFX (CORE)、VDDIO (MEM)、VDDCI 還有 SOC。就算是 SAMSUNG G6,Vmem (VDDIO) 仍然是 1.35V,所以 VRAM 溫度跟電壓無關,而 HWINFO 也明示為 JUNCTION TEMPERAUTRE 即內部熱點溫度。

專業應用效能

Blender Benchmark 測試

Blender Benchmark 是一款開放原始碼的跨平台全能 3D 動畫製作軟件,提供從建模、動畫、材質、渲染、到音源處理、影片剪輯製作解決方案。使用 Blender 官網上的 benchmark,有 3 個 3D 渲染測試場景 Monster、Junkshop、Classroom。

UL Procyon 軟體測試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幫助你決定支援哪些引擎以實現最佳性能。此基準測試涵蓋了來自不同供應商的多個 AI 推理引擎,測試分數反映了設備端推理操作的性能。

測試中常見的機器視覺任務使用一系列流行的最先進神經網路執行。通過將 AI 加速器的性能與在 CPU 或 GPU 上執行相同操作的結果進行比較,來衡量其性能。

3DMARK 相關測試

Radeon RX 9070 GRE 全面超越 RTX 5060 Ti
3DMark 遊戲玩家的標準測試軟體,無論您是在任何電腦、平板電腦還是智慧手機上進行遊戲,3DMark 都包含專為您的硬體而設計的基本測試,測試結果可以看到 Radeon RX 9070 GRE 性能全面領先 RTX 5060 Ti,平均領先 32%。

Speed Way – 是 DirectX 12 Ultimate 基準測試,適用於執行 Windows 10 和 11 的遊戲電腦。Speed Way 的引擎組合可展現 DirectX 12 Ultimate 為光線追蹤遊戲帶來的全新性能最佳化。Speed Way 使用如 Mesh Shaders 等的全新 DirectX 12 Ultimate 性能最佳化,並搭載用於即時全域照明和即時光線追蹤反射的 DirectX Raytracing Tier 1.1。

Steel Nomad 是一款為高階電競 PC 與 Mac 玩家開發的跨平臺無光追負載測試工具。此工具在 Windows 中使用 DirectX 12 API。

Port Royal – 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遊戲玩家的即時光線追踪基本測試,可以使用 Port Royal 來測試和比較支援微軟 DirectX 光線追踪顯示卡的光追性能,分數越高越好。

Time Spy – 是一個 DirectX 12 基準測試,支持原生新的 API 功能,如非同步計算,顯式多顯示卡適配器技術和多執行緒,Time Spy 顯示卡測試使用 2560 × 1440 渲染解析度。

Time Spy Extreme – 將渲染解析度提高到 3840 × 2160,不一定需要 4K 顯示器,但是你的顯示卡至少要有 4 GB 的記憶體。更嚴格的 CPU 測試,最適合測試於具有大量核心的處理器。

Fire Strike – 是一項適用於高性能遊戲電腦和超頻系統的 DirectX 11 基準測試,即使對於最新的顯示卡而言,Fire Strike 測試也非常嚴苛。

Fire Strike Extreme – 專為測試具有多個 GPU 的電腦而設計,它將渲染解析度從 1920 × 1080 提高到 2560 × 1440,並提升了視覺品質。

Fire Strike Ultra – 將渲染解析度提高到 3840 × 2160,每幀繪製的像素數量是 Fire Strike 的四倍。無需使用 4K 顯示器,但你的顯示卡必須至少有 3GB 記憶體。

AMD FSR feature test – 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是一項 AMD 顯示卡技術,利用高度優化的時間分析技術來提升遊戲效能,同時保持高視覺保真度。AMD FSR 功能測試顯示了 FSR 2 對效能和影像品質的影響。你可以使用幀檢查工具,對比 FSR 和傳統的 TAA 渲染技術的細節差異。

DirectX Raytracing feature test – 即時光線追蹤的需求異常高。最新的顯示卡具有專用於光線追蹤的專用硬體。3DMark DirectX 光線追蹤功能測試可以測量此專用硬體的效能。與使用傳統的渲染技術不同,整個場景是透過光線追蹤並一次繪製的。測試的結果完全取決於光線追蹤性能。

AAA 遊戲 FPS 測試數據

2160P 4K 解析度

AVG FPS 和 1% LOW FPS 全面領先 RTX 5060 Ti
遊戲測試設定 2160P 解析度,遊戲特效皆設定 Max Setting,會關閉 V-Sync 選項,部分遊戲有開啟光線追蹤,不使用 FSR 和 Frame Generation。遊戲都是經過 5 次測試後擷取 FPS 資料,會去檢查是否有不正常資料存在,我們主要收集的資料是平均 AVG FPS 和 1% LOW FPS,1% LOW FPS 可以看出遊戲真實效能。

八款測試的遊戲中,儘管 Radeon RX 9070 GRE 的 VRAM 只有 12GB,但整體來說無論是 AVG FPS 還是 1% LOW FPS 都優於 RTX 5060 Ti 16GB,AVG FPS 領先約 21% 而 1% LOW FPS 領先約 18%。

1440P 2K 解析度

遊戲測試設定 1440P 解析度,遊戲特效皆設定 Max Setting,會關閉 V-Sync 選項,部分遊戲有開啟光線追蹤,不使用 FSR 和 Frame Generation。遊戲都是經過 5 次測試後擷取 FPS 資料,會去檢查是否有不正常資料存在,我們主要收集的資料是平均 AVG FPS 和 1% LOW FPS,1% LOW FPS 可以看出遊戲真實效能。

八款測試的遊戲中,整體來說無論是 AVG FPS 還是 1% LOW FPS 都優於 RTX 5060 Ti 16 GB,AVG FPS 領先約 26%,而 1% LOW FPS 領先約 22%。

1080P 解析度

遊戲測試設定 1080P 解析度,遊戲特效皆設定 Max Setting,會關閉 V-Sync 選項,部分遊戲有開啟光線追蹤,不使用 FSR 和 Frame Generation。遊戲都是經過 5 次測試後擷取 FPS 資料,會去檢查是否有不正常資料存在,我們主要收集的資料是平均 AVG FPS 和 1% LOW FPS,1% LOW FPS 可以看出遊戲真實效能。

八款測試的遊戲中,整體來說無論是 AVG FPS 還是 1% LOW FPS 都優於 RTX 5060 Ti 16 GB,AVG FPS 領先約 26% 而 1% LOW FPS 領先約 23%。

結論

SAPPHIRE PURE Radeon RX 9070 GRE,遊戲升級首選
SAPPHIRE PURE 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GDDR6 OC 這張顯示卡,白色外型除了好看,散熱表現優秀,即使在極限運作下,風扇轉速也低於 1000 RPM,幾乎聽不到噪音。

而經過一輪的測試可以看出,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在遊戲中表現確實超越了 VRAM 容量更大的 RTX 5060 Ti 16GB,特別是在 1080P 和 1440P 解析度上更是明顯,整體遊戲效能表現更佳。

如果真要比拚到 2160P 解析度,Radeon RX 9070 GRE 無論在AVG FPS 或 1% LOW FPS仍然大多數領先RTX 5060 Ti,展現出驚人的實力。

可能也有玩家好奇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與更上一階對手 RTX 5070 12GB 相比又是如何?我們快速測試對比了 1440P 與 2160P 解析度的遊戲數據,其中 1440P 解析度效能約落差 9%,2160P 解析度效能約落差 12%,這樣的表現,對於一款價格更親民的顯示卡來說,是令人滿意的。

目前台灣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和 RTX 5060 Ti 16GB通路售價是相當接近的,而 RTX 5070 12GB 平均價格會高出約 NT$ 5,000 以上,綜合來看三張顯示卡的性價比,Radeon RX 9070 GRE 12GB 當然會是首選!如果你渴望在 2K 解析度下享受極致流暢的遊戲體驗,想擁有一張有著白色出眾外觀的顯示卡,又希望將預算花在刀口上,SAPPHIRE PURE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GDDR6 OC 無疑是值得你入手的一張顯示卡。

SAPPHIRE PURE RX 9070 GRE 12GB GDDR6 OC

延伸閱讀

AMD Radeon RX 9070 系列:RDNA 4 架構,重塑效能邊界!

Tags: AMD評測開箱SAPPHIRERX 9070 GRE
Previous Post

ENERMAX 36 週年感恩回饋!超高 CP 值、金牌電源 CyberG II 系列限時搶購

Next Post

LINE APP 追加裝置登入教學

Ben

Ben

UNIKO’s Hardware 網站編輯,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多年寫文章的宗旨就是"錢來就幹"!

Next Post
LINE APP 追加裝置登入教學

LINE APP 追加裝置登入教學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computex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3)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4022) 新聞稿 (1660)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6)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4)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7)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16) 軟體 (524) 顯示卡 (200)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52)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