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主機板

記錄技嘉 Z890 ULTRA TURBO MODE 設定!

Z890 UD WIFI6E (F17f) + 265K + GSKILL 7600 16X2

Ben by Ben
2025-07-24
in 主機板,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記錄技嘉 Z890 ULTRA TURBO MODE 設定!技嘉在 COMPUTEX 2025 介紹 INTEL CORE ULTRA 200S 平台自家最新的超頻預設,名為 TURBO ULTRA MODE (來源)。宣傳圖片顯示,DDR5 可達 8800 MT/s,性能增長極為可觀。技嘉於六月正式發新聞稿,七月釋出 BETA BIOS。近日筆者替朋友買了一套 Z890 + 265K 組合,剛好是技嘉的 Z890 UD WIFI6E,所以就有機會玩一下這個號稱 8800 MT/s 的 PROFILE。筆者感興趣的倒不是打開這些一鍵預設後跑分 / 遊戲性能提升了多少,而是板廠技嘉下達的設定值是多少,所以本文不含遊戲或跑分測試。

  • 一探技嘉 Z890 ULTRA TURBO MODE 參數
    • 三種模式包含 INTEL 200S BOOST?
      • 背景
      • BIOS 頁面
      • BIOS 限制
    • 各種設定值
      • 實際 CPU 頻率 / 功率目標 / 電流目標 / ACLL DCLL
      • 實際電壓和功耗 / 記憶體頻率和時序
      • 其他
    • 總結
      • 展望
    • 後記 1
    • 後記 2

一探技嘉 Z890 ULTRA TURBO MODE 參數

三種模式包含 INTEL 200S BOOST?

背景

筆者一直認為設定值才是最重要和最好玩的東西,好比 13/14TH 筆者打從第一天就沒用過 AUTO VOLTAGE (SVID),所以筆者的 13900KF、14900KF、13900K 至今都好好的。也因如此,筆者對於中國限定 INTEL IPO 還有後來全球通用的 200S BOOST (來源) 非常感興趣,不過沒板子玩不到。關於 CORE ULTRA 200S 這個全新的架構平台,NGU D2D RING PCORE ECORE PL1 PL2 ICCMAX 還有一堆電壓到底要設多少,多少以內相對安全,超頻玩家爭吵已久。這次讓筆者帶各位看一下技嘉的看法。

有人說 NGU D2D 隨便 34X 或以上;有人說其實 32X 都不穩,那些只是數據好看經不起 24/7 正常使用。有人說 RING 隨便 +0.2G;有人說 RING +0.1G 都不可以,容易突然死機一堆靈異問題。筆者猜測問題背後當然跟 INTEL 有關,只是 INTEL 的看法好像也未必全對。據說 NGU D2D 在早期的 BIOS 中,甚至經常失效無法手動設定頻率,也有 COLD BOOT BUG 的問題。板廠如華碩和華擎後來也找到相應的修正方法,嘗試自行解決問題。

INTEL IPO 的設定值異常進取,在不少範疇都有大幅超頻,史無前例。不過 IPO 只是一個 BIOS 設定檔案,而這種 USB BIOS PROFILE 大多綁定 BIOS 版本,所以長期來看不怎麼可取,雖然使用者也沒必要每版更新 BIOS。或許這就是技嘉為何要推出自家 ULTRA TUBRO MODE 的原因,直接把自家超頻預設做在 BIOS 內,讓使用者一鍵打開。

重點在於技嘉完全開放這些預設,不像 IPO 那樣綁定特定板子,某程度上也綁定 BIOS 版本。


BIOS 頁面

技嘉於 2025 年 7 月首度釋出支援 ULTRA TURBO MODE 的 BETA BIOS,內含三組設定。

  • LV1:INTEL 200S BOOST
  • LV2:TURBO MODE
  • LV3:EXTREME MODE

技嘉似乎把 INTEL 的 200S BOOST 整合在 ULTRA TURBO MODE,也同時保留 INTEL 的 200S BOOST,LV2 與 LV3 則是技嘉自己的東西了。INTEL 200S BOOST 與 LV1:INTEL 200S BOOST 就算呈現的效果一致,例如 NGU D2D 都是 32X,背後操作可能大不同。INTEL 為 200S BOOST 提供保固,技嘉 ULTRA TURBO MODE 顯然是老掉牙的 MAY VOID ANY PRODUCT WARRANTIES 了。


BIOS 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選取 INTEL 200S BOOST 還是 ULTRA TUBRO MODE LV1,技嘉會自動把其他相關 BIOS 選項鎖起來,不讓使用者自行修改。以記憶體為例,此時只能改一下時序了,頻率跟相關電壓是動不了。


LV2 LV3 則沒有這個限制。使用者可在技嘉 ULTRA TUBRO MODE 之上再作修改,包括頻率、電壓、時序等等。這是由於 GIGABYTE PERDRIVE 設定所致。LV2 與 LV3 均沒有限制 GIGABYTE PERDRIVE,並自動切換至 UNLEASHED,基本上沒鎖任何 PERDRIVE 選項。反之 LV1 與 INTEL 200S BOOST 則自動鎖定 GIGABYTE PERDRIVE,只剩 INTEL DEFAULT PERFORMANCE 可用。這也導致一堆頻率、電壓選項無法修改。

GIGABYTE ULTRA TURBO MODE LV1 // INTEL 200S BOOST
GIGABYTE ULTRA TURBO MODE LV2 TURBO
GIGABYTE ULTRA TURBO MODE LV3 EXTREME

各種設定值

筆者收集了各種 BIOS 預設的設定參數,整理如下。資料是在系統內以 HWINFO 等軟體抓取即時設定值。五個模式分別為:

  • XMP (INTEL PERFORMANCE)
  • INTEL 200S BOOST (INTEL PERFORMANCE)
  • GIGABYTE ULTRA TURBO MODE LV1 - INTEL 200S BOOST (GIGABYTE UNLEASH)
  • GIGABYTE ULTRA TURBO MODE LV2 - TURBO (GIGABYTE UNLEASH)
  • GIGABYTE ULTRA TURBO MODE LV3 - EXTREME (GIGABYTE UNLEASH)

實際 CPU 頻率 / 功率目標 / 電流目標 / ACLL DCLL

以下先抓 HWINFO 的參數設定。

XMP 與 INTEL 200S BOOST 都未有改動 CPU POWER LIMIT / CPU ICCMAX / CPU PCORE / CPU ECORE / CPU RING / ACLL DCLL,這些東西均依照 INTEL DEFAULT PERFORMANCE 的設定。由於 GIGABYTE ULTRA TURBO MODE 的 LV1 整合 INTEL 200S BOOST,所以這模式也遵從 INTEL DEFAULT PERFORMANCE。

GIGABYTE ULTRA TURBO MODE LV2 和 LV3,便是 TURBO 與 EXTREME。這些用詞常見於技嘉 BIOS,例如 CPU LOADLINE CALIBRATION。當中 EXTREME 比 TURBO 更激進,同時也屬於最頂的水平。因為這兩個模式聯動 GIGABYTE PERDRIVE 的 UNLEASH,意味各種限制自動解開,所以 CPU POWER LIMIT / CPU ICCMAX / ACLL DCLL 均有變化。關於各種 CPU 頻率,例如 PCORE / ECORE / RING / NGU / D2D 等等,LV2 TURBO 及 LV3 EXTREME 均有超頻,頻率設定要比 INTEL DEFAULT 來得高。

技嘉 LV2 與 LV3 在 D2D 上的處理極為奇怪。LV2 D2D 才 2.8G 而 LV3 也只有 3.0G,遠低於 200S BOOST 的 3.2G 和 IPO 的 3.1G。NGU 方面 LV3 則達到 3.4G,遠高於 200S BOOST 的 3.2G 和 IPO 的 3.1G。


上面有一個東西怪怪的,那就是 XMP 之下的 NGU,竟然不是 INTEL 預設 26X,而是 32X。可能這是技嘉有意為之,背後把 AUTO NGU 聯動 XMP 啟動。當筆者回頭把 BIOS 重置,包括 CLEAR CMOS 再手動載入最佳化設定才儲存離開,甚至重新更新 BIOS,NGU 原來還是 32X 而非 26X,看來是中 BUG 了,拔 AC 線長按 POWER 2PIN 和 CLEAR CMOS 2PIN 也沒用。沒想到筆者避了那麼久,等到 INTEL MR3 (2025 / 7),還是卡到早期的頻率 BUG。

筆者傾向認為這只是 BUG,因為技嘉沒動 VCCSA 和 VNNAON。

265k + z890 ud wifi6e + gskill 7600 2x16

cpu pcore
(all core)

cpu ecore
(all core)

cpu ring
(max)

cpu ngu

cpu d2d

cpu pl1

cpu pl2

cpu pl4

cpu iccmax

ac/dc

intel default - performance

52x

46x

38x

26x

21x

250w

250w

425w

347a

0.78mohm

gigabyte stock

52x

46x

38x

32x

21x

250w

250w

425w

347a

0.78mohm

gskill xmp 7600

52x

46x

38x

32x

21x

250w

250w

425w

347a

0.78mohm

intel 200s boost

52x

46x

38x

32x

32x

250w

250w

425w

347a

0.78mohm

ultra turbo lv1 - 200s boost

52x

46x

38x

32x

32x

250w

250w

425w

347a

0.78mohm

ultra turbo lv2 - turbo

53x

48x

39x

32x

28x

unlimited

unlimited

n/a

unlimited

0.80mohm

ultra turbo lv3 - extreme

54x

48x

40x

34x

30x

unlimited

unlimited

n/a

unlimited

0.80mohm

intel ipo

53x-54x

48x-49x

39x-40x

>31x

>31x

?

?

?

?

?


實際電壓和功耗 / 記憶體頻率和時序

運行 RUNMEMTESTPRO 約 30 秒,查看 HWINFO 當下資訊。

也許是筆者遇上 BUG,記憶體的頻率在各種模式下仍然只是 XMP 7600 的水平,未有如 IPO 般做到 8400 MT/s,更沒有技嘉 ULTRA TURBO MODE 那個 8800 MT/s。時序方面也沒有 IPO 那般 TREFI 131071 的水平,筆者甚至覺得 XMP 7600 的時序已經怪怪的。筆者也有嘗試手動開啟 HIGH BANDWIDTH 模式和 LOW LATENCY 模式,但未發現時序有變。

如果說技嘉 ULTRA TUBRO MODE 在 CPU 方面有驚喜有突破,那 DRAM 方面則令人失望。或許只是筆者手上的記憶體型號不相容於技嘉 ULTRA TURBO MODE。

GIGABYTE STOCK
XMP
INTEL 200S BOOST
LV1
LV2
LV3

HWINFO 各運行數據整理如下。

CORE ULTRA 200S 的電壓設計大改。DVLR 有點類似遠古的 FIVR,都是 VR 打進去 CPU 後再主動降壓,DVLR 也分拆了更多電路。以筆者認知來說 DVLR 的 INPUT 較低,頂多就 1.65V,比當年 FIVR 的標準 1.8V 低。轉化後進入 IA BLOCK 的電壓相對來說非常低,再沒有 13/14TH 那種隨便 1.4V 以上的情況,相信也跟 CORE ULTRA 200S 頻率不高有關。這些數據是在運行 RUNMEMTESTPRO 時收集,CPU 壓力很小。

265k + z890 ud wifi6e gskill 7600 2x16

cpu pcore
(all core)

cpu ecore
(all core)

cpu ring
(current)

vcore
(dlvr in / pwm vr out)

cpu pcore voltage

cpu ecore voltage

cpu package temp
(dts / enhanced)

cpu power
(package / vr vcc)

cpu ngu

cpu d2d

vccsa

vnnaon

dram

gigabyte stock

5.2g

4.6g

3.7g

1.392v / 1.445v

1.159~1.191v

1.142~1.160v

60℃ / 57℃ 1795 rpm rad / 2606 rpm pump

110w / 96w

3.2g

2.1g

1.008v

0.804v

4800

gskill xmp 7600

5.2g

4.6g

3.7g

1.392v / 1.460v

1.160~1.199v

1.142~1.160v

59℃ / 59℃ 1880 rpm rad / 2481 rpm pump

110w / 112w

3.2g

2.1g

1.200v

0.804v

7600

intel 200s boost

5.2g

4.6g

3.7g

1.392v / 1.460v

1.159~1.191v

1.142~1.184v

60℃ / 59℃ 1928 rpm rad / 2626 rpm pump

125w / 112w

3.2g

3.2g

1.200v

0.804v

7600

ultra turbo lv1 - 200s boost

5.2g

4.6g

3.7g

1.392v / 1.460v

1.161~1.191v

1.142~1.162v

59℃ / 60℃ 1875 rpm rad / 2636 rpm pump

128w / 112w

3.2g

3.2g

1.200v

0.804v

7600

ultra turbo lv2 - turbo

5.3g

4.8g

3.9g

1.500v / 1.580v

1.229~1.279v

1.170~1.188v

64℃ / 65℃ 2122 rpm rad / 2606 rpm pump

117w / 136w

3.2g

2.8g

1.200v

0.804v

7600

ultra turbo lv3 - extreme

5.4g

4.8g

4.0g

1.548v / 1.630v

1.264~1.319v

1.170~1.188v

65℃ / 66℃ 2184 rpm rad / 2657 rpm pump

126w / 144w

3.4g

3.0g

1.212v

0.888v

7600


其他

技嘉 DDR5 XMP BOOSTER 自 Z690 DDR5 起引入,提供多組 XMP 預設。最新的預設集中,HYNIX 16X2 在 8400 止步,HYNIX 24X2 高開 9600,HYNIX 32GX2 最高支援 6800 而 48GX2 只有 6800 一組。這是說使用者在 CORE ULTRA 200S 平台上宣優先選擇 24X2,超頻空間更大。以上所指的 16X2 是單面八顆組成一根 16G 的那一種,不是雙面共十六顆的版本。

另外,原則上可再搭配 HIGH BANDWIDTH 和 LOW LATENCY 收緊時序。關於 DDR5 XMP BOOSTER 的運行方式,筆者認為技嘉是利用 XMP 3.0 的 USER PROFILE SLOT 臨時寫進記憶體 SPD,所以在 XMP BIOS 選項中有時候會突然冒出 XMP4 或 XMP5 作為 DDR5 XMP BOOSTER。


關於記憶體時序,在這塊板子上 TRRD_L 和 TWRWR_SG 無法拉得太緊,否則 AIDA64 WRITE 與 CORY 的效能異常,甚至不開機。網路上一些頂級 2DIMM 板子或可把 TRRD_L 壓至 12,TWRWR_SG 壓至 24,筆者當然也有照抄,結果浪費了半天時間不斷摸索。簡單來說, 這塊板子上把 TRRD_L 壓至 15,TWRWR_SG 壓至 58,就差不多了。

至於那些 4 4 4 4 4,放 AUTO 也可以,改為 4 更清晰,反正插 2 根不會生效。

TRRD_L
TWRWR_SG

總結

INTEL 在 2024 年 12 月開始搞 INTEL IPO (限定於中國),之後大概在 2025 年 3 月推出全球版的 200S BOOST。既然是 INTEL 領軍,那些設定原則上是安全可用。在其他方面使用者還是要顧一下,例如散熱和 BIOS 版本。技嘉在 IPO 計劃中並沒有如微星和華碩般投入,沒想到原來還是留了一手,直接於 2025 年 6 月發佈自家 ULTRA TURBO MODE,上至 AORUS TACHYON / AORUS XTREME 下至 UD 都支援,更驅使這些超頻預設超然於 BIOS 版本。當然,首版公開的 BETA BIOS 有 BUG 也不意外,也許是筆者手上的硬體怪怪的。筆者也從沒摸索過 CORE ULTRA 200S 平台,這次僅有一兩天的時候偷玩一下,還被 TRRD_L 和 TWRWR_SG 害到!

技嘉 ULTRA TURBO MODE 在 CPU IA 上非常進取。PCORE ECORE RING 三大頻率都達到 IPO 水平,NGU 甚至超越 IPO 等級,只是 D2D 反比 IPO 低。BUG 以外,背後考量是什麼筆者也猜不透。關於 NGU D2D 到底要設多少,網路上吵瘋了。筆者一開始認為隨便 36X 輕輕鬆鬆,在看到技嘉設定 D2D 30X 後筆者也受影響了,穩定使用還是最重要。既然 D2D 設了 30X,NGU 都 30X 好了。反正之前 INTEL 工程師說了重點在於 NGU D2D DRAM 三者平衡,D2D NGU 沒明顯拖後腿就好。


展望

回到主題,技嘉 ULTRA TURBO MODE 和 INTEL 200S BOOST 這兩個模式筆者畢竟沒真正使用過,只玩了不到一天,所以不宜評價太多。不過,筆者認為既然技嘉讓出 ULTRA TURBO MODE 的 LV1 給 INTEL 200S BOOST,不如解掉禁止手動設置其他 BIOS 選項的限制。不然使用者選用 INTEL 200S BOOST 好像更合理,因為必然在 INTEL 原廠保固範疇以內。技嘉為 ULTRA TURBO MODE 的 LV1 給出的提示反映這就是 INTEL 原廠的 200S BOOST。

筆者也希望技嘉在 ULTRA TURBO MODE 考慮切割 NGU D2D 以外的 CPU 超頻,把 PCORE ECORE RING 三者甚至是 PL1 PL2 ICCMAX 維持原狀,只操作 NGU D2D 還有 DRAM 頻率和時序。筆者在摸時序的時候一次動太多組,結果花了很長時候才找到是 TRRD_L 和 TWRWR_SG 在搞。這跟 AM5 PBO 預設有點像,各組溫度目標各種預設,越細越好。

以穩定性為前題,協助使用者驗證系統穩定,更值得推崇。


後記 1

由於板子跟 CPU 還有記憶體都不是筆者的,所以不敢大超特超了,也怕後續不穩不斷被朋友徵召。反正朋友兩個 4K 顯示器,CORE ULTRA 200S 來玩 4K 遊戲相信差不了多少。為了尊敬 RTX 5090,記憶體電壓筆者不敢動,TREFI 也不敢設 65535。受技嘉影響,最終 D2D NGU 筆者設 3.0G 就好,怕死。DDR5-8000,CORE ULTRA 200S INTEL 指定的 SWEETPOT,怎麼也要玩一下。因為 200S BOOST 和 ULTRA TURBO LV1 不允許提高記憶體頻率和電壓 (SA、VDDQ、VDD2),所以只好手動來。

VCCSA 跟 VNNAON 影響 D2D NGU 和 DRAM,多給一下下應該還好。INTERNAL NGU 技嘉預設 1.05V,然後筆者在網路上看到不少人說 0.9 也夠了,所以放 AUTO 應該沒差筆者只是忘記改回 AUTO。技嘉 BIOS 的 CPU VDDQ 便是 HWINFO 那個 VccDDQ,記憶體超頻時也可以調一下。

熟悉的技嘉 SUPER IO 還是一如既往讀不出太多電壓,要是想好好體驗技嘉 Z890 平台,選一塊有 DEBUG CODE 且含 ITE EC (IT87952) 的板子能多看到一些電壓,超頻時摸索方向也不會亂起來。

關於記憶體頻率,其實不必追求 >8000。7200 7400 7600 7800 都可以,壓一下時序就好。只要是 HYNIX 2GB A DIE / 3GB MDIE,選便宜的型號自行超上去更划算,散熱記得顧一下。最後,要是不需要用到 WIFI / BT,選 Z890 UD 會比 Z890 UD WIFI6E 好,筆者看不懂技嘉 UD 跟 UD WIFI6E 這一刀在幹嘛。

 


後記 2

筆者換上另一組 GSKILL DDR5,F5-8000J4048F24G。全預設下 NGU 還是 32X,所以 XMP 的 AIDA64 LATENCY 很好看。這次 HIGH BANDWIDTH LOW LATENCY 有生效了,雖然沒動太多時序。

Tags: 主機板GIGABYTE評測Z890
Previous Post

為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工作站而生!芝奇推出 T5 Neo DDR5-6400 R-DIMM 超頻記憶體

Next Post

SK hynix 正式表示 24Gb GDDR7 與 HBM4 記憶體模組研發中

Ben

Ben

UNIKO’s Hardware 網站編輯,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多年寫文章的宗旨就是"錢來就幹"!

Next Post
SK hynix 正式表示 24Gb GDDR7 與 HBM4 記憶體模組研發中

SK hynix 正式表示 24Gb GDDR7 與 HBM4 記憶體模組研發中

GPU-Z 發佈 2.67.0 版,新增支援 AMD Radeon AI Pro R9700 和 NVIDIA RTX 5050

GPU-Z 發佈 2.67.0 版,新增支援 AMD Radeon AI Pro R9700 和 NVIDIA RTX 5050

抗眩光、雙模式!ROG 推出 Strix OLED XG32U 4K WOLED 系列電競螢幕

抗眩光、雙模式!ROG 推出 Strix OLED XG32U 4K WOLED 系列電競螢幕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omputex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4)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70)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7) 新聞 (4051) 新聞稿 (1686)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7)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5)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7)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22) 軟體 (525) 顯示卡 (200)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52)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