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ER MASTER 於 COMPUTEX 2025 上展出自家最新的風冷散熱技術,3DHP。CM 強調塔體鰭片的中央位置往往因為熱導管都走兩側而沒有被充份利用,所以 3DHP 把半根 HP 插在原來的熱導管中間,再焊接在塔體中央,增強 HEATSINK 的 SINK 功能,也就是把鰭片弄得更熱且更有效率。CM 解釋現在製造工藝變得成熟,所以即將推出採用 3DHP 的產品。
這讓筆者想起以往看到過的一些熱導管設計和做法,所以這篇整理一下熱導管在 PC 上的這種偉大發明。
中央熱導管其實沒有那麼罕見
NOCTUA 在 COMPUTEX 2014 上曾展出一款概念性產品樣品 (來源),採用一款名為 CUBE BASE HEATPIPES 的熱導管技術。顧名思義,熱導管在銅底的那一端是方塊形,而且被放在銅底相對置中的位置,然後垂直向上延伸。其目標好像跟 CM 的 3DHP 差不多,就是妥善利用鰭片中央的範圍。
在風冷塔散上,熱導管大多為雙向 (兩端) 延伸,所以一根銅底有兩端被焊接至鰭片。NOCTUA CUBE HP 做法,顯然只有一端。這是說,傳統的常見做法,是一根兩端,NOCTUA 2014 CUBE HP 是一根一端,CM 2025 是一根三端 (特製合併而成)。
這讓筆者思考,到底是一根多端帶來優勢,還是每端的設計更重要。因為筆者也記得 PALIT 很久以前在顯示卡上的特殊做法,名為 DOUBLE U HEATPIPE (來源),PALIT 指出這種設計可降溫約 5 度。簡單來說,PALIT 把熱導管的一端再延伸,二次焊接在同一組鰭片中。筆者當年就在想,為什麼迴轉以後不再繼續延伸至另一組鰭片。如果"無限延長"的概念是行得通的話,甚至一根 ∪∩∪∩∪∩∪ 不就已經足夠?
CM 這次正式發佈 3DHP 據說有提供完整的文檔介紹相關技術,可惜筆者沒機會拿到。從媒體介紹我們得知 CM 在 3DHP 的三端上其實有相應的調整,來平衡三端的導熱效率,因為中央那一端是離 CPU 熱源最近。同時,CM 其實也不想第三端太靠近 CPU 正中央,或是 IHS 熱點,所以還是沒有完全焊接在鰭片正中。上述 PALIT 的 DOUBLE U 做法,或是一端再延長的做法,依 CM 介紹其實有影響到熱導管內部的毛細作用,可能只適合原本就是一根一端的設計上。
現在從另一個角度猜想,對於風冷塔體來說,以往未有把熱導管焊接在鰭片中央,這主要跟塔體有關。這是指單塔跟雙塔的分別,對於雙塔來說,向來沒有鰭片中央不太受熱一說,雖然也有例如。反之,單塔向來都有這個問題,雖然也有例外。
以 NOCTUA U9S (單塔) 和 D9L (雙塔) 為例 (來源一、來源二),標準的做法就是單塔的熱導管主要走塔體鰭片的兩側,而雙塔的熱導管主要走滿所有塔體鰭片 (兩側跟中央都有)。
上述的圖片可能沒那麼容易看懂,但如果你有足夠多的電腦組裝經驗,對於風冷單塔雙來說,在扣具安裝上你應該會有深刻的印象。同樣把散熱器安裝為右入左出的風道設計,也就是風扇和塔體在直立式機殼中呈垂直狀態,在扣具安裝上單雙塔是有分別的。如果把兩根扣具裝在主機板 CPU 插槽的兩側,單塔散熱器會成垂直,但雙塔散熱器會變為水平,也就是下入上出的風道。原因跟扣具設計有關,主要是看固定銅底的扣具怎麼延伸出來。NOCTUA 這類沒有使用四角固定,所以"問題"更明顯。單雙塔體是有影響熱導管在銅底上的"走向"。
再以下圖為例,ORIENTATION 1 和 ORIENTATION A 都是扣具裝在 CPU SOCKET 兩側,而 U9S 單塔的熱導管是從銅底的上下走出來,反之 D9L 雙塔的熱導管是從銅底的左右走出來。所以單塔來向有中央鰭片不夠熱的問題,而雙塔則沒有。
對於單塔來說,既然熱導管從銅底上下走出來,離散熱塔體鰭片組最近的就是垂直往上,所以單塔的熱導管便會集中左鰭片的左右側。同理,由於雙塔的熱導管是在銅底的左右面走出來,為了以最短路徑接到鰭片,自然是遍佈塔體鰭片包含中央位置。熱導管折彎是有代價的,銅底出來後二段甚至三段屈曲,會降低毛細作用效果。
可是市場上也不是沒有例外,筆者剛好在 COMPUTEX 2025 上看到 SEGOTEP 展出標準的單塔跟特殊的單塔。至於雙塔,網路上搜 AVC DUAL TOWER 也能看到是有雙塔盡量把熱導管往鰭片兩側放 (來源),好像刻意避開中央位置。
單塔設計中,也一款例外中的例外,那就是下吹式單塔,基本上沒有中央鰭片不夠熱的問題,因為熱導管平均分佈於鰭片中。而下吹式單塔是以熱導管單向 / 一根一端的設計為主。
以上的另類產品其實在說明一件事,要把熱導管焊接到靠近鰭片中央位置,也沒有多難,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只是必須多走點彎路。所以這回到 CM 介紹 3DHP 時的講法,熱導管是不宜隨便折彎甚至大幅度折彎,這會降低熱導管的效能。筆者目前來看,是比較傾向認同這才是 CM 3DHP 的真正重點,因為一根三端中的第三端剛好就是垂直插進去然後直上鰭片,半點沒折彎。
這也帶到 NOCTUA 方底熱導管的展出樣品,NOCTUA 的做法是一根一端垂直插上去,也意味佔用銅底的平面空間。這是說,CM 的 3DHP 的第三端本身不佔銅底空間,因為是"違章建築"。銅底大小是關鍵,因為平面大小決定能塞多少根熱導管 (平行),而 NOCTUA 的 CUBE HP 做法直接佔了一整根的位置。
關於熱導管是否在銅底上必為平行排列分佈,其實也不是沒有例外。GELID 以前有玩過疊疊樂的設計 (來源),其理念是銅底大小和熱導管數量不是為所欲為就是最強。
為了平衡 3DHP 三端的導熱效率,CM 並沒有把第三端放到熱點正中上,還是有刻意偏離一點點。不過其實單塔一直都這樣弄,沒有差太遠。筆者猜測只是 CM 應該是有研究出 3DHP 還是比傳統二次折彎來接到鰭片中央來得好,或者是從節省熱導管的角度來看 // 少導熱管的情境中,3DHP 有重大優勢。筆者很期待 HYPER 612 APEX 的 3DHP 版本。
3DHP 的概念極為有趣,奧妙之處在於 3D 只是起步,4D 5D 如果並非受製造工藝所限,自然屌打 NOCTUA 當年的 CUBE HP 概念,反正不佔銅底平面空間。以上整理多家廠商不同的做法,筆者無法判斷高下,只是覺得很有趣很好玩。期待 CM 繼續引進更多新概念並付諸實行量產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