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DIT 網友 ivan6953 近日在多個 SUB REDDIT 上發文表示剛買的 RTX 5090 FE 顯示卡出現 16PIN 燒毀問題 (來源)!從他提供的圖片來看,顯示卡上的其中一支 12V 燒毀,線材兩端都有燒毀,電供部份的 16PIN 插座也有燒毀。很明顯他所使用的 16PIN 線材看起來很短很短,不像是電供原廠提供的版本,他也承認這是第三方的線材,來自 MODIY,那麼這次的背鍋俠就這樣出爐了?
RTX 5090 575W 16PIN 非同小可
大家可能都知道,NVIDIA RTX 5090 FE 就是為 SFF (SMALL FORM FACTOR) 而生,所以該 REDDIT 使用者的使用環境並無任何問題。更高的功耗,對散熱要求更高的機殼環境,可以預見將伴隨更高溫的 16PIN 情況,只是如果按照當年 GAMERS NEXUS 的溫試,要把 16PIN 燒起來,16PIN 溫度肯定在一百甚至是兩百度以上。所以 16PIN 的連接情況才是重點,而這也是 NVIDIA 於 RTX 4090 首發後不久就推出 12V-2X6 的改進之處,換言之,這次 RTX 5090 FE 上使用的 12V-2X6,並不能阻止 16PIN 燒毀!
![](https://img.unikoshardware.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b.jpg)
很多人會說,啊線材也要 H++ 12V-2X6 才行!這邊先要破除一個跟 150W = 8PIN 差不多的錯誤概念,那就是 12VHPWR 與 12V-2X6,從來不是在指線材上的插頭 (PLUG),而是裝置端 PCB 上的插座 (HEADER / CONNECTOR)。這是指,16PIN 的 16 根針腳,例如在顯示卡上的那種,才跟 PCIE 5.0 和 PCIE 5.1 有關,這也是指,什麼 12V-2X6 有調整針腳長短,是在指裝置端 PCB 上的插座 (HEADER / CONNECTOR),例如顯示卡和電供,並非線材!道理其實很簡單,既然裝置端 PCB 上的插座 (HEADER / CONNECTOR) 已作出縮短 4PIN SIDEBAND SIGNAL 處理,那麼如果線材上的插頭 (PLUG) 也同樣縮短,那還能接觸到嗎?這也是 JONNYGURU 近日在 TWITTER 上批評華擎介紹 12V-2X6 線材的內容 (來源),不過華擎繼續表示:我們家真的有調整線材上的 4PIN 長度。
現實中有廠商調一下線材上的插頭 (PLUG) 內的金屬連接長度,也不是不可能,但這絕對跟 INTEL / PCI SIG 無關,也並非 ATX 3.0 / ATX 3.1 / PCIE 5.0 / PCIE 5.1 相關規範文件裡提到的插座 (CONNECTOR),線材冠以 H++ 之名無非是行銷之用。
筆者比較好奇那家 MODIY 的介紹是什麼,沒想到除了有提到 H++ 12V-2X6,更有那個 4-STRING (SPRING) (連結)。關於 3-DIMPLE 與 4-SPRING 的故事,簡而言之現在 INTEL 也沒有再只推薦使用 4-SPRING,而是什麼類型都可以。這是指裝置端上的插座裡面的針 (PIN),也是要由線材上的插頭 (PLUG) 吃進去包起來,PIN 就是實心 / 粗粗的方形柱體,而插頭的 PLUG 就是用來套進去包裡 PIN,所以 3-DIMPLE 與 4-SPRING,一直都是說線材上的插頭。
雖然線材本身跟 12VHWPR 與 12V-2X6 無關,可是責任上線材還是跑不掉,只是當你想到線材是為了插座而生時,線材又變得有點無辜。從一位網友於 PCDIY! FB 社團中的分享可見到 (連結),就算插好了又用上原廠線材,還是有機率出現 16PIN 電流負載嚴重不均的情況。華碩獨家的電流監測技術,目前只有在 4090 MATRIX、5090 ASTRAL 和 5080 ASTRAL 上使用,但這種技術也只是提示作用,本身不具修正也就是負載重新分配達至平衡的功能。
關於 INA3221,當年由 NVIDIA 於 GTX 780 / 780Ti 引進時,的確具分流電流輸入來源的平衡功能 (來源)。只是無論是 RTX 4090 還是 RTX 5090,16PIN 也是主要 12V 輸入源,PEG 部份的 12V 大概也就 10W 不能再多,所以既然只有單輸入源 (16PIN),分流上除非把 16PIN 的 6 組 12V 視為獨立來源,否則談不上分流。
一切問題還是在於 PLUG 內部與 PIN 的對接情況!由於 PIN 都是直接焊接在 PCB 上,非常堅固 (理論上),所以問題往往出現在線材上 (連結)。這兩年間有不少使用者回報,線材上的插頭 (PLUG) 內部的端子,出現歪斜 / 鬆動 / 移位的情況,甚至整根退出來,這些問題便出在線材製造和設計上,尤其是工藝問題!從 REDDIT 網友提供的資訊評估,他既然使用非常短的線材,理論上阻抗更低,所以問題應該還是在內部接合度的問題,這便是 12V-2X6 無法解決的地方,外部插座和插頭完全對接無空隙,也看不到裡面的狀況啊!
這起燒毀,筆者其實更感興趣的地方,是電供本體,在 RTX 4090 燒毀個案中,把電供插座燒毀的佔比極低。由於 16PIN 插座佔據空間極少,但又要處理極大電流,所以電供的插座模組板承受巨大散熱壓力,一些電供會選擇在插座模組板上加入導流條 / 塊,來降低散熱壓力;一些新電供例如 2025 版 CORSAIR RMx,更用上 6 層板設計 (來源),比主流的 4 層板設計更能承受高溫,據說 CORSAIR 也有在 PCB 上加入更多銅作為散熱輔助。面對持續功耗更高 RTX 5090,這將會是另一場考驗電供設計的競技。
之前的 PCM 報導,先是說 RTX 5090D 燒了,後來改口說不是 RTX 5090D,但他們提供的圖片就是模組線材兩端都燒起來,也沒有顯示卡燒毀圖片作證,對此筆者只能說很羨慕。
只能說 2025 將會是電供廠商非常苦惱的一年,把責任都推到線材本身又或是電供本身,筆者是認為不合理,還是 NV 也要管一下線材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