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50 系列功率目標有調整,更考驗線材的品質。由於 PCB 整體來說有變大,PCB 高度對於 12V-2X6 / 12VHPWR 16PIN 線材不能隨便折彎的特性來說更麻煩。不少使用者或會考慮 90 度的線材設計,簡單省事。可是來到 RTX 50 系列,各家卡廠對住 16PIN 接頭的取向,又變得更多樣化了。這是說,以往在 RTX 40 系列上,基本上只有華碩使用 16PIN 倒過來的版本 (PROART 是特例),其他家絕大部份型號都是採用同一種設計。可是到了 RTX 50 系列,華碩那一種版本突然被更多廠商採用,所以在選購線材時,要好好考慮顯示卡自身的設計,以及線材的長度。
12V-2X6 線材該不該從背板上走?
電供廠商如 CORSAIR 都有獨立售賣 90 度的 16PIN 線材 (連結),一般都有推出兩個版本,為的就是對應不同的 16PIN 版本。這邊說的版本不是指 12VHPWR 和 12V-2X6,而是 SIDEBAND 4PIN 跟 12PIN 的位置。
以 TECHPOWERUP 評測的 RTX 50 非公為例,華碩 (連結)、微星 (連結),還有同德 (連結),也剛好足以顯示差別。分辨的方法也很簡單,看 4PIN SIDEBAND 是不是在 PCB 那一端就好。例如華碩所採用的 16PIN 版本,其 4PIN 是遠離 PCB 的;反之微星的版本其 4PIN 卻緊貼 PCB,同德也是。
再以華碩為例,假設使用者是打算把線材從顯示卡背板上繞回來,意味線材是從顯示卡那邊往上延伸"⌊",那選 CORSAIR TYPE B 那一種,線材便會向上然後從背板繞回去。要是選了 CORSAIR TYPE A,線材不得不垂直往下,像"⌈"一樣。這邊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線材往上,在顯示卡本身的相容性來說是較穩妥,不會被顯示卡風扇外殼和散熱鰭片頂到,導致無法插好插滿。可是這時候也考驗線材本身的長度夠不夠,因為線材往上繞明顯需要更多線材長度。在 FULL TOWER 大機殼裡,是會比較吃線材長度。
根據筆者個人經驗,在 FULL TOWER 裡,要是線材達 700 MM,向上繞也很輕鬆,650 MM 就有一點吃到。600 MM 就算了不要選 90 度線材然後往上繞,只能選往下延伸的 90 度線材版本,但要注意有沒有 / 會不會被頂到。直接不選擇 90 度線材或許更簡單。有一些 90 線線材已考慮這種情況,只是整體 90 度接頭變更大 / 更長,那可能更容易頂到機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