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伺服器都愛用鼓風扇設計的顯示卡,老外都叫它 BLOWER。RTX 的出現某程度上驅使更多有工商業用途的使用者選用 GEFORCE,當中 BLOWER 設計的版本尤其受到歡迎。我們熟悉的各大卡廠據說都有在做這種鼓風扇顯示卡,只是據說老黃不太喜歡零售市場出現這種版本的卡,因而我們比較難看到 RTX 4090 的 BLOWER 卡。
從 BILIBILI 頻道 技数犬 GINNSOD / GINSODOG (來源) 的分享,我們得以看到更多關於 RTX 4090 及 RTX 4090D 的 BLOWER 設計。由於這些卡都沒有做成所謂越肩式的設計,而 4090 / 4090D 的功率目標都在 450W,這無疑會影響到供電模組的佈局。另外,這些 BLOWER 卡大多都把 16-PIN 放在尾巴橫出,這都是很多 DIY 玩家夢寐以求的設計!以下筆者節錄一些比較有趣的 4090 / 4090D BLOWER PCB 細節。
雙槽 RTX 4090 / RTX 4090D
從顯示卡的外觀來看,整體長度控制得很不錯,目測比不少高級非公都要短。高度方面這種雙槽的 BLOWER 設計當然是更節省,PCB 高度大概與 I/O 檔板並肩而已,16-PIN 也要放平橫出。礙於體積所限,要壓住接近 450W,鼓風扇的轉速和伴隨而來的噪音沒在開玩笑。
查看 技数犬 的 BILIBILI 頻道,至少有 3 支 RTX 4090 / RTX 4090D 的散熱改裝影片。在拆解的部份我們終於看到這種採用標準 PCB 高度的不標準 4090 / 4090D 的不常見的 PCB 細節。
首先,目前來看至少有兩大類 PCB 設計,分別是我們比較熟悉的 PCB 佈局 (來源),以及基本上沒有非公採用的特別 PCB (來源一和來源二) 佈局。這兩大設計的分別主要在於 GDDR6X VRAM 供電模組的位置,老黃的 FE 和老黃的公版也就是一般非公的做法,都是把 VRAM 供電模組放在核心的四角。可是從 技数犬 的影片我們看到有着另一種版本採用完全不同於我們常見的設計,也就是取消核心四角擺放主要供電模組的設計,又在 PCB 右邊新增一列供電模組的做法。
下圖仍然保留核心四角放置記憶體供電模組的 PCB 設計,也不尋常。從 PCB 右邊的電壓測量設計來看,這設計應該跟 GALAX 或其集團有點關係。至於核心左邊的供電模組與右邊的在數量上並不對稱,也不是常見的做法。
開多一列供電模組的設計,當然不是專業用途的卡所獨有的設計,本質上就是因為放不下又不想 PCB 長得再高一點,而決定把剩下的都放在旁邊。以下是 ZOTAC GTX 1080 TI AMP! EXTREME 的 PCB (來源)。
只是從 RTX 3000 系開始,據說 NVIDIA 刻意把 VRAM 供電模組放在核心四周,以縮短這些 VRAM 供電模組與記憶體晶片之間的距離。所以當筆者看到這種 BLOWER 的 RTX 4090 / RTX 4090D 的時候,才感到哪裡怪怪的。筆者猜測,這類 PCB 設計都把負責 GDDR6X 晶片的供電模組移到最右邊。理由是 PCB 印絲都對得上,就是 U3 / U8 / U22 / U34。所以以下這款 RTX 4090D 採用共 21 組供電模組,18 組負責核心電壓,3 組負責記憶體電壓。
關於 16-PIN 的位置,在 PCB 長度足夠的情況下,把 16-PIN 放在右上放橫出,是絕佳的設計。PCB 上主要的發熱源除了核心和記憶體,就是主要的供電模組。現在 16-PIN 離它們都很遠,那邊的 PCB 溫度自然低不少。沒有 PCB 溫度在暖,16-PIN 也不容易燒起來。不過這張 4090D 還是用 H+ 的 16-PIN,意味這是 12HVPWR 的版本而非 12V-2X6 (H++),筆者是認為還好,可能是早期批次的關係還沒改到 H++ 而已。
至於那些 VRAM 的供電模組沒有任何導貼熱直觸散熱器本體,由於 PCB 的佈局特獨,攤分了供電模組的熱源分佈,倒是還好。實際上,至少有兩家的 RTX 3090,都沒在管 VRAM 供電模組,據說也沒有因此而燒起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