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新聞

MICROCODE 0X129 BIOS 可解決 VID 錯誤要求問題?

BUILDZOID 拿示波器測給你看

Ben by Ben
2024-08-19
in 新聞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MICROCODE 0X129 BIOS 可解決 VID 錯誤要求問題?

YOUTUBE 頻道 Actually Hardcore Overclocking 透過示波器測試,分享 INTEL MICROCODE 微碼版本如何影響 CPU 電壓行為 (來源)。BUILDZOID (BZ) 剛好選用技嘉 Z790 AORUS MASTER X 和 I9 14900K 作為測試,利用 CINEBENCH R15 測試成功找出核心電壓在舊微碼上 (0X125) 的確存在怪異行為,核心電壓會突然上升至 1.60V。BZ 認為這個行為出自於 INTEL 自家的電壓產生設計,當中的升壓部份出現問題,導致 CPU 向 VRM 請求過高電壓,繼而降低 CPU 正常使用壽命。INTEL 的 SVID 設計依靠預計電流和電流導致電壓下降的預計降壓幅度 VDROOP  作為事前計算,由於 INTEL 好像無法得知實際電流情況,故只好提前升壓作為補償。BZ 指出 INTEL CPU 錯誤預計 VDROOP 降壓幅度,導致事前無謂加壓,最終使不必要的高電壓和高電流進入 CPU,就算是在極短時間內。BZ 強調,升壓設計並沒有大問題,只是 INTEL 不知何故錯誤估計降壓幅度,導致升壓過高。BZ 基本上把矛頭指向 INTEL,要麼 INTEL 這幾年都無法在工廠內測試出有這種錯誤 VID 請求的行為,要麼 INTEL 一直認為 1.600V 是沒有問題,就算已測試出 CPU 有這種電壓行為。總括來說,BZ 最後認為雖然 VRM 供電規範雖然由 INTEL 自行訂立,但未知為何 INTEL 仍然使用預計方式估算電壓,而非直接訪問 VRM 控制器獲知真實情況,所以由於估計錯誤,導致一連串失誤。

微碼 0X129 搭配 INTEL DEFAULT 可保護 CPU

BZ 在測試 0X125 BIOS 時,發現電壓的確不太正常,示波器甚至顯示 CPU 電壓在極短時間 (1.5ms) 內,突然提高至 1.597V 且維持一平線。BZ 直言這種電壓要求是 BAD REQUEST,極大電流於接近 1.600V 時進入 CPU 屬 LN2 極限超頻範疇,並不正常。BZ 重覆測試 R15 MULTI,發現並不是每次 R15 測試都會遇上電壓突然升高至接近 1.600V 的問題。


電壓在示波器下顯示為一條橫線,意味 CPU 電壓行為不屬於 TRANSIENT 瞬間波幅。TRANSIENT 出現緣於電流變化,而主機板供電設計 VRM 未能及時趕上要求,導致電壓在極短時間內暴跌和暴衝。BZ 認為以下來自 MPS MP2888A 的官方規格表內的圖表,可反映正常 TRANSIENT 下的電壓波動變化 (極短時間內)。


INTEL 最近釋出 CPU MICROCODE 0X129,並要求各板廠盡快更新含 0X129 微碼的 BIOS。BZ 也有測試 BIOS 0X129,發現再也沒有出現這種零星的超高電壓 (請求)。技嘉在最新 BIOS 的更新內容裡提到 (來源),修正了 INTEL CPU 零星電壓抬高的問題。

GIGABYTE

  • Update microcode 0x129 to address sporadic Vcore elevation behavior announced by Intel


在影片中段 BZ 遇上 INTEL CPU 的 P / E-CORE 分配問題,導致 R15 成績異常,那是 R15 的問題。最後 BZ 示範如何在 BIOS 預設啟用 INTEL EXTREME 模式的情況下,透過手動設置 IA VOLTAGE LIMIT (VID) 上限和手動鎖定 AC_LL = DC_LL = VRM_LL (INTEL 最新建議),再手動降壓 (ADAPTIVE + INTERNAL VCORE OFFSET),在符合開啟 CEP / TVB / CSTATE 和 253W / 400A 等 INTEL 建議時,I9 14900K 仍然可以獲得 R23 40180 水平的性能。BZ 的意思是,在最新微碼下和最新 INTEL DEFAULT 設定啟用時,想重獲當初的性能是不需要關閉 CEP 的,當然系統穩定與否跟 CPU 降壓幅度及 IA VOLTAGE LIMIT 設定有關。

至於如何找出 VRM_LL 是多少,網路上建議好像是先在 BIOS 手動選定其中一種 CPU LOADLINE CALIBRATION 模式,再把 AC_LL 設定為 1 或 0.01,然後嘗試輸入不同的 DC_LL 數值;當 VID = VCORE 的時候 (建議使用 HWINFO 軟體查看),便是該 VRM LOAD LINE 模式的 VRM_LL。據了解,華碩 BIOS 已自動將 VRM_LL 與 DC_LL 聯動鎖定。BZ 在影片裡把 AC_LL 和 DC_LL 設定為 55,且選用 HIGH LLC 模式,是因為他已測試出 HIGH LLC 就是 VRM_LL = 55。


在另一支影片 (來源),BZ 提到目前使用華碩和技嘉的使用者,可在 BIOS 自行設定電壓 (VID) 上限。這支影片主要是想測試 BIOS 0X129 當把 INTEL DEFAULT 模式手動關閉後,選用板廠"舊"預設 (TVB / CEP / CSTATE 關閉 & 4095W / 512A / 板廠手動降壓例如 AC_LL 0.4) 時會發生什麼事。結果是 R15 測試中途崩潰導致系統冷凍,這與以前是沒有分別,問題緣於板廠預設降壓設定太激進及 / 或 CPU 體質不夠好 (技嘉 AC_LL = 0.4),使用者手動加一點 AC_LL 則可解決。此時電壓最高錄得 1.5616V,證明當禁用 INTEL DEFAULT 模式,哪怕是 0X129 微碼,CPU 實際電壓仍然會超出 INTEL 最新限制即 1.55V。BZ 建議若你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就不要取消 INTEL DEFAULT 設定。簡單來說,若不自行設定電壓 (VID) 請求限制 / 手動鎖定電壓 / 手動設定電壓偏移,就不要解除 BIOS 0X129 的 INTEL DEFAULT 模式,至少在技嘉主機板上和目前技嘉 BIOS 上是這樣。

當掉死機

以上只是筆者粗糙理解影片內容,請觀看完整影片獲得 BZ 提供的資訊。要保護 CPU 和自己的金錢和時間,可考慮更新 BIOS 0X129 及 / 或手動調整一些設定 (視乎主機板支援與否)。至於現在的 BIOS 版本情況,筆者隨機找了一些 LGA 1700 型號,發現不少型號已更新至正式版 BIOS 0X129,不再是 BETA 測試版。

筆者有看到部份 BIOS 0X129 使用者 (各家都有),表示更新後反而遇上系統不穩及 / 或 CPU 溫度變高的問題,此時可留意板廠的 AC_LL 是多少,然後嘗試慢慢降下來。網路上資料顯示部份板廠在 AC_LL 設定在 > 1.1 (來源)。


以筆者理解,BZ 基本上把電壓請求失誤的責任,歸咎於 INTEL 身上,與板廠無關。他提到,INTEL 整個電壓產生過程是一團糟 (MESS)。

延伸閱讀

Intel 宣佈正在分發 0x129 微碼更新給合作夥伴,修復 13 / 14 代 CPU 穩定性問題

Tags: News 新聞Intel
Previous Post

技嘉跟進 ATX 3.1 推出 UD 新型號 UD850GM-A PG5 電源供應器

Next Post

傳 Windows 11 KB5041585 更新會降低 PC 速度、破壞 Vanguard

Ben

Ben

UNIKO’s Hardware 網站編輯,我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多年寫文章的宗旨就是"錢來就幹"!

Next Post
傳 Windows 11 KB5041585 更新會降低 PC 速度、破壞 Vanguard

傳 Windows 11 KB5041585 更新會降低 PC 速度、破壞 Vanguard

時尚高質感!全漢發表 FSP S380 M-ATX 海景房機殼

時尚高質感!全漢發表 FSP S380 M-ATX 海景房機殼

JayzTwoCents 實測 AMD 為何建議雙 CCD 的 X3D 處理器要乾淨安裝系統!

JayzTwoCents 實測 AMD 為何建議雙 CCD 的 X3D 處理器要乾淨安裝系統!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3)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32)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8) 軟體 (514)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5)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