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 級玩家!ROG Raikiri PC 控制器評測開箱

XBOX 布局配置,輕鬆上手

Labbie by Labbie
2023-07-07
in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ROG Raikiri Xbox 配置不對稱手把評測開箱

想必有不少熱愛 ROG 的遊戲玩家注意到 ROG Raikiri PC 控制器,或稱搖桿或手把,華碩在近年產品路線越來越廣,從電腦零組件出到電競周邊,現在連遊戲控制器、ROG Ally 遊戲掌機都做出來了,ROG 粉絲怎麼可能不心動!回歸今天的主題 – PC 控制器,Raikiri 採用 XBOX 不對稱設計配置,有背鍵和調整板機鍵行程開關,甚至還內建了 ESS DAC 音效,這樣的控制器適合什麼樣的使用者呢?實際用起來的感覺如何呢?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 ROG Raikiri 包裝與配件
    • 外觀與特色
  • 軟體設定測試與使用體驗
    • Armoury Crate 設定
    • Gamepad Tester 結果與使用體驗
  • 結論

ROG Raikiri 包裝與配件

包裝以黑色為主題、正面一貫銀色與紅色標示出產品名稱、融入背景的電域文、左上角是經典紅色敗家之眼,中央是產品美照,一眼辨識這是 ROG 的產品。下方位置放入 DESIGNED FOR XBOX 專屬的綠色與白色標示,表示這是經過微軟認證的 XBOX PC 控制器。

背面則是列出產品特點,自定義背鍵、板機行程開關、內建 ESS DAC、可透過 Armoury Crate 設定各項字定義細節,以及支援 AURA SYNC。

內容物很簡單,除了控制器本體之外,只有兩份文件與一條 USB Type-C 連接線。

外觀與特色

採用不對稱搖桿和按鈕配置,與大多 XBOX 控制器類似,但透過 ROG 設計語言詮釋後,一眼看過去帥氣程度大大提升。

XBOX 按鈕與下方視圖/共用/選項三顆按鈕都變小,按起來的質感更硬了,XBOX 鍵不是平面而是微微突起的。右邊 ABXY 四顆按鍵色彩效果的設計讓字變得有點不清楚,不過按起來的質感比 XBOX 控制器更好,光效不過度高調,符合喜歡 RGB,與想低調享用 RGB 使用者的審美觀。

正面有五個獻給 ROG 粉絲的設計,其中彩蛋 18-15-07 分別是對應英文字母順序的第 18 個字是 R、第 15 個字是 O、第 7 個字是 G,06/06 是 ROG 創立的年份和月份。

  • 正面左側霧面鏤空 ROG
  • 由許多 ROG 亮面小字組成左側亮面背景
  • 正面中心上方三角區塊有 REPUBLIC OF GAMERS 字樣
  • 18-15-07 06/06 彩蛋設計
  • 右方半透明機系質感設計
  • 右側藏著敗家之眼
  • RGB 光效

控制器正上方位置區塊有個要從特定角度才能發現的亮面 REPUBLIC OF GAMERS 字樣,此區設有一個 USB-C 連接埠,緩衝鍵 (LB/RB,PS 配置的 L1/R1) 與發射鍵 (LT/RT,PS 配置的 L2/R2) 都是平滑的,沒有做防滑顆粒。對應的正下方位置有一個 3.5 mm jack 連接埠,以及 1 組靜音按鈕,正面直觀看起來跟 XBOX 控制器相同,但這帥氣的姿態 ROG 粉絲怎麼可能不被迷倒!

背面就與 XBOX 控制器不同了,最明顯的就是中心位置的 M1 與 M2 這兩顆自定義背鍵,以及在上方左右側設有一段式板機鍵行程限位開關,可用來縮短 (LT/RT,PS 配置的 L2/R2) 鍵程,防滑設計集中於正常手握持的位置。另外,針對耳機使用者,只要將 3.5 mm 耳機連接至控制器,就能享受 Raikiri 內建 ESS DAC 提供更有感的音效體驗。

軟體設定測試與使用體驗

Armoury Crate 設定

使用 Armoury Crate 就可自定義控制器,接上後即可抓到 ROG RAIKIRI,選擇後就可以看到有裝置資訊、設定、燈光、韌體更新的頁籤,其中裝置資訊這頁可以快速看到各項數值,設定細項也能從這邊快速點三角形去調整。

頁面細分為板機、類比搖桿、按鍵設定與震動,大多操作設定都很直覺,並會運用紅色標示你正在設定的的按鍵,藍色做些細部設定的,如果不清楚怎麼設定,點擊頁面中的紅色的問號就會出現小提示視窗。比較細節的設定像是類比搖桿的死區、外部閥值、響應曲線、反轉 XY 軸等等。

板機靈敏度設定頁面的操作在直覺使用時,可能會有覺得卡住的感覺!例如在此頁籤中尚未使用滑鼠點選任一格子,如果不小心按了控制器 LT 的按鍵,這時想再按右側 RT 按鍵就會沒反應,想使用滑鼠點擊又會出現提示,告訴你目前的設定模式下只能使用 LT/RT 調整,這時只能被迫選套用修改或是放棄存檔離開嗎?

其實一旁的問號教學也有提示,當你按壓 LT/RT 鍵調整某一側的開始靈敏度後,想調整同側的"結束"就按下控制器的方向鍵"下",另一側的開始與結束也可透過控制器上下左右方向鍵去移動,調整完再修改套用即可;想要鏡像設定的玩家,在之後設定板機前記得先用滑鼠勾選,不然設定期間鏡像的框框不能作動。

另一個設定的方式就是直接以滑鼠點擊想調整靈敏度的格子,再用鍵盤輸入想更新的數值,如果想鏡像設定至另一側再點選鏡像格子打勾,輸入完也不用特別確認或套用,就能更新好你剛剛的設定了。

Gamepad Tester 結果與使用體驗

如果與我們近期有使用的 XBOX Series S/X 原廠控制器、以及 Sony PS5 原廠控制器相比,ROG Raikiri 中心厚度比較扁,握把處會覺得深一些,體感也會覺得再小一點點。不含線材重量約為 223.5g,少了電池的重量讓控制器輕了許多,而握把與類比搖桿 (或稱香菇頭) 的止滑效果也是三者最顯著,不支援無線控制這點,其實要看玩家習慣,至少我們身邊就有不少玩家朋友因為不想受干擾、延遲、沒電問題而只使用有線控制器。

位於中央的 XBOX 按鈕突起雖說有利盲摸,但有點可惜的是下方三顆按鈕變得過小過硬,且位置稍微會被右側香菇頭干涉,不過右方四顆按鈕連按的質感比起 XBOX 原廠控制器更扎實。

背面比 XBOX 控制器多了兩顆自定義按鍵,有利玩家設定功能或指定按鍵,不過背鍵位置較靠內,對手指比較短的玩家會較不友善,以手指移動距離來說,我們第一時間勾不到按鍵啊 QQ。

至於一段板機限位開關,這對部分需要快速觸發的玩家來說太方便了,像我們玩 MMORPG FFXIV 使用組合鍵時,就能讓出招反應時間變更短,連帶攻擊力都提升了呢!

類比搖桿死區設定更不錯,以我們遊玩習慣,設定一點左方香菇頭的內圈死區,人物就不會因誤觸反彈造成方向錯位。在測試中的誤差值相較其他 XBOX 系列控制器的 8 ~ 12%,居然可以來到驚人的 0%!另外,多方位震動回饋更綿密,還有內建 ESS DAC,讓使用 3.5 mm 耳機的玩家聽得更爽快。

不少喜愛射擊類玩家認為,不對稱配置控制器的類比搖桿更好瞄準,也有玩家認為左側類比搖桿要在十字鍵上方,對他們玩的遊戲而言,操作更直覺迅速,是他們選擇 XBOX 配置控制器的主因,或許這也是不對稱控制器成為目前市場主流的原因吧。雖說主流的 Steam 平台能讓玩家選擇自己習慣的三大派系控制器做操控,但微軟自家當然還是對親兒子 XBOX 配置控制器最友善。

rog_raikiri (25)
rog_raikiri (26)
rog_raikiri (27)

結論

ROG Raikiri 是一支看一眼就會讓人留下印象的 XBOX 配置控制器,就手度和外型這點絕對過關,PC 相容性對習慣玩 PC Game 的玩家相當友善,RGB 電競愛好者我們認為應該收,品牌彩蛋設計也沒少,ROG 粉絲為宣示你的忠誠,必須交出你的錢錢。

不支援無線控制這點如同前述,對就是想要無線控制器的玩家來說是無解硬傷,但在意干擾、延遲、沒電的玩家真的就沒差。整體相較 XBOX 控制器,實際握感摩擦力更強大,XBOX 按鈕下方三顆按鍵變得過小導致比較硬,但最常使用的 ABXY 按鈕質感變好,左右類比搖桿的準確度不論在實際體感還是測試結果都相當有水準,以華碩第一次推出的產品線來看,表現已經值得稱讚!

目前台灣已經開賣,售價為 NT$ 3,490,價格定位比 XBOX 無線控制器高了不少,但也比進階的 XBOX Elite 2 控制器再低一些,考量到設定需求與控制器背面配置,再加上最實際的操作質感與外型輔助,這個定價我們認為可以接受,如果你是 ROG 粉絲還需要多想嗎?買就對了!

*本次主要對比的控制器為 XBOX 無線控制器,僅有少部分因無相同配置可對照,對比的才會是 XBOX Elite 2 無線控制器。

ROG Raikiri

延伸閱讀

ASUS Sneak Peek 2023 搶先看 – ROG 與 TUF GAMING 快閃篇

Tags: ASUSROG電競週邊評測開箱
Previous Post

NVIDIA DLSS 遊戲陣容擴增,遺跡 2 及鐵血聯盟 3 宣布支援 DLSS 2

Next Post

免費系統轉移軟體 Hasleo Disk Clone 讓你換 SSD 免重灌!

Labbie

Labbie

UNIKO's Hardware 網站總編輯,深愛 PC 文化、電腦相關資訊、專注於創作優質評測文章。 掉進電腦世界的兔子麻麻,沒有放棄人生的車手,永遠的光之戰士。 車車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初音是我老婆,主推瑪琳,偽娘最高。 每天都要摸各種電腦零組件、看動畫、蒐集老婆、玩 Final Fantasy XIV。

Next Post
免費系統轉移軟體 Hasleo Disk Clone 讓你換 SSD 免重灌!

免費系統轉移軟體 Hasleo Disk Clone 讓你換 SSD 免重灌!

AMD Software : Adrenalin Edition 23.7.1 驅動發布重點整理

AMD Software : Adrenalin Edition 23.7.1 驅動發布重點整理

Chromebook 改 Windows 11 系統安裝教學

Chromebook 改 Windows 11 系統安裝教學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23)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3)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3)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