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顯示卡

ASUS TUF Gaming RTX 4090 OC 24GB 拆解與效能評測

AMD 與 Intel 平台都測給你看

Labbie by Labbie
2022-12-07
in 顯示卡,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ASUS TUF Gaming RTX 4090 OC 24GB 拆解與效能評測

TUF Gaming RTX 4090 OC 24GB 帶來的驚喜不只是更精緻的包裝、有趣的小配件,顯示卡本體延續 RTX 30 TUF Gaming 設計語言,外型看起來更加沉穩霸氣。採用 18 + 4 組供電,以金屬材質護蓋、大面積開口背板、加大軸向式風扇、3.65-Slot 超厚散熱器,有效幫助整體散熱。RTX 4090 革命性的架構提升,搭配上可以滿足最高 600W 的散熱器,燒機溫度低到不可思議。

本次將進行顯示卡完整拆解分析,並實際測試 AMD R9 7950X 與 Intel Core i9-13900K 雙平台,一起來看看差異會有多大~

  • ASUS TUF Gaming RTX 4090 OC 24GB 內部構造
    • 散熱器設計
    • 電路板
    • 18 + 4 供電設計
    • 核心和記憶體
    • 其他晶片
    • 電源管理
  • 實測效能數據
    • 功耗和溫度測試
    • 3DMARK 相關測試
    • UL Procyon benchmark
    • 遊戲 AVG FPS & Low 1% 測試數據
  • 結論

ASUS TUF Gaming RTX 4090 OC 24GB 內部構造

顯示卡的包裝和外觀可以看之前的文章"ASUS TUF Gaming RTX 4090 OC 24GB 顯示卡外觀解禁開箱"。

關於 RTX 40 系列的架構和技術,可以看我們這篇文章"NVIDIA GeForce RTX 4090 FE 顯示卡評測開箱"。

散熱器設計

相較於 TUF Gaming RTX 3090,TUF Gaming RTX 4090 均溫熱導板看起來更大更滿、散熱導管更多、散熱器更厚更巨大,從 2.7-Slot 有感增加至 3.65-Slot。

三組軸向式風扇從 9cm 等比例升級成 10cm,風量提升 23%,金屬護蓋和鋁製背板加強防護,防止彎曲,背板有更大的散熱開口提升散熱效果,多組導熱貼片為記憶體和貼片式電容散熱。

電路板

短版 PCB 用料佈局緊湊,黑色的固態電容是華碩 TUF 系列的特色。背面有大量高階的貼片電容,亦有提供多項電路的測量點,核心背面採用 4 顆貼片電容和 2 組 MLCC。

18 + 4 供電設計

  • MPS MP2888A 晶片是一款高階的 10 相 PWM 全數位控制器,以 9 組 PWM 並聯控制一共 18 顆供電模組轉化 NVVDD (VCORE)。
  • UPI UP9512S 是 UPI 家著名的 UP95XX 系列中的小成員,UP9512S 只支援 4 相 PWM 控制,在此以 4 組 PWM 直連控制 4 顆供電模組轉化 FBVDD (VRAM 電壓)。
  • UPI US5650Q 則是 NVIDIA RTX GEFORCE 上常見的晶片,用以管理顯示卡功耗,透過連接至 4 顆電流檢測電阻監控輸入電流。
  • 18 顆負責 NVVDD 的供電模組是 INFINEON TDA21570 70A 一體式供電模組。
  • 正面 PCB 有不少台系鈺邦 MIL 軍規固態電容作輸入和輸出的 NVVDD 電容,背面還有多顆負責 NVVDD 輸出的貼片電容。
  • 4 顆負責 FBVDD 的供電模組是 VISHAY SIC639 50A 一體式供電模組,遍佈在核心的四角,透過縮短與記憶體晶片之間的距離提供更優良的供電表現。

核心和記憶體

  • RTX 4090 核心的實際型號是 AD102-300-A1,透過台灣 TSMC 4N 5NM 工藝製造,與上一代相比每瓦性能大幅提升。
  • 記憶體是美光 MICRON GDDR6X,型號是 MT61K512M32KPA-21 (D8BZC),最高速率是 21Gbps,單顆容量為 2GB。

其他晶片

  • 2 顆 ISSI IS25WP016D 晶片提供雙 BIOS 功能。
  • AURA 82UA0 微處理器晶片管理 AURA 燈效。

電源管理

  • 非常火熱的 12VHPWR 接頭,附近有 3 個電流檢測電阻控制功耗。
  • 1 顆電流檢測電阻量度 PEG 金手指的輸入,為 US5650Q 提供數據。

實測效能數據

測試平台室溫控制在 26 度,無輔助風扇直吹測試平台,測試中關閉 Windows 內建防毒、關閉休眠設定,無更動電源計畫,並開啟 Resizable BAR。DDR5 記憶體設定,X670E 平台開啟 DDR5-6000 UCLK:MCLK (1:1)。顯示卡的 VBIOS 為 Performance Mode。

  • Windows 11 Professional 21H2
  • NVIDIA 521.90 Gamereadywin11_win10dch_64bit_international
  • AMD Chipset 4.07.21.042
  • 全部測試都是 2022.12 新數據
種類型號
處理器:AMD Ryzen 9 7950X
主機板:B650E AORUS MASTER/0705(check)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16GB x 2
DDR5 6000 CL30 (EXPO)
顯示卡:TUF Gaming RTX 4090 OC 24GB
儲存:KLEVV CRAS C920 Gen4x4 2TB
機殼:STREACOM BC1
電源供應:FSP Hydro PTM PRO ATX3.0 1200W
散熱器:ROG Strix LC II 280 ARGB
顯示器:VG289Q
種類型號
處理器:Intel Core i9-13900K
主機板:MSI MEG X670E ACE / 125NPRP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RGB 16GB x 2
DDR5 6000 CL36 (XMP)
顯示卡:GeForce RTX 4090 24G
儲存:KLEVV CRAS C920 Gen4x4 2TB
機殼:STREACOM BC1
電源供應:FSP Hydro PTM PRO ATX3.0 1200W
散熱器:MSI MEG CORELIQUID S280
顯示器:VG289Q

功耗和溫度測試

功耗測試使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和 FURMARK 進行燒機測試。

Time Spy EXTREME 燒機功耗約 240.2W,GPU 頻率可達 2760 MHz、記憶體 1312.7 MHz,GPU 溫度是 53.5 度、Hot Spot 60.6 度、風扇轉速 1001 RPM。

FURMARK 燒機功耗約 447.2W,GPU 頻率可達 2715 MHz、記憶體 1312.7 MHz,GPU 溫度是 65.2 度、Hot Spot 76 度、風扇轉速 1677 RPM。

預設模式下,VBIOS 溫度最高是 88 度,顯示卡功耗預設是 450W,最多可以提升到 600W。

進行 30 分鐘燒機測試,可以看到 GPU-Z 相關資訊。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左)
  • FURMARK (右)

3DMARK 相關測試

3DMARK 測試,Time Spy、Time Spy Extreme、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分數越高越好。

Port Royal 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遊戲玩家的即時光線追踪基本測試,可以使用 Port Royal 來測試和比較支援微軟 DirectX 光線追踪顯示卡的光追性能,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Speed Way 是 DirectX 12 Ultimate 基準測試,適用於執行 Windows 10 和 11 的遊戲電腦。Speed Way 的引擎組合可展現 DirectX 12 Ultimate 為光線追蹤遊戲帶來的全新性能最佳化。Speed Way 使用如 Mesh Shaders 等的全新 DirectX 12 Ultimate 性能最佳化,並搭載用於即時全域照明和即時光線追蹤反射的 DirectX Raytracing Tier 1.1。

DirectX 12 的測試項目 Time Spy 支援 1440P 解析度、Time Spy Extreme 支援 2160P 解析度,DirectX 11 的測試項目 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分別對應解析度是 1080P、1440P、2160P。

3DMark PCI Express 功能測試,可測量 GPU 的可用頻寬速度。

NVIDIA DLSS 功能測試,深度學習超級採樣(DLSS)是一種 NVIDIA RTX 技術,它利用深度學習和 AI 的強大功能來提高遊戲性能,同時保持視覺質量。

NVIDIA DLSS 2、NVIDIA DLSS 3 設置為 4K 2160P。

UL Procyon benchmark

UL Procyon benchmark 是一套新上市的 Adobe Benchmark 標準化測試軟體,可以分成照片和影片兩方面的測試。照片影像運算方面的軟體是使用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和 Adobe Photoshop,影片運算應用是搭配 Adobe Premiere Pro。

遊戲 AVG FPS & Low 1% 測試數據

遊戲測試使用 4K 2160P 解析度,遊戲特效皆設定最高 MAX,關閉 V-Sync 選項,主要運行 DX 12 優先。遊戲都是經過 5 ~ 10 次測試後擷取 FPS 數據,會去檢查是否有不正常數據存在,我們主要收集的數據是平均 AVG FPS 和 1% LOW FPS (min),1% Low FPS 可以看出遊戲真實效能。

整體遊戲 AVG FPS 和 1% Low FPS 在 AMD 與 Intel 雙平台的表現都很優異,算戰得不相上下,開啟光追體驗游刃有餘,突破 60+ FPS 都是小菜一碟。

以下 2 個遊戲有開啟光線追蹤效果。

  • DiRT 5
  •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結論

TUF Gaming RTX 4090 OC 24GB 在外觀、散熱、用料、整體設計上都能感受華碩對 TUF Gaming 系列的重視,功耗預設可以從 450W ~ 600W,基本上運行在 450W 就很夠用,提升到 600W 功耗後,換算功耗和性能比,並不是很划算,所以建議使用預設 450W 進行遊戲就好。

AMD 和 Intel 最新的處理器平台測試,可以看出兩方面的差異不是很大,創作者軟體可能在 Intel 平台會更突出一點,也給玩家另一種比較的方式,挑選出喜愛的平台即可。

ASUS TUF Gaming RTX 4090 OC 24GB 顯示卡外觀解禁開箱

延伸閱讀

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90 OC 24GB

Tags: 開箱RTX 4090ASUSTUF GAMINGGeforce評測
Previous Post

Intel Sustainability Taiwan Day 分享創新與永續運算的未來

Next Post

曜越推出符合 ATX 3.0 規範的鋼影 Toughpower PF3 白金認證電源系列

Labbie

Labbie

UNIKO's Hardware 網站總編輯,深愛 PC 文化、電腦相關資訊、專注於創作優質評測文章。 掉進電腦世界的兔子麻麻,沒有放棄人生的車手,永遠的光之戰士。 車車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初音是我老婆,主推瑪琳,偽娘最高。 每天都要摸各種電腦零組件、看動畫、蒐集老婆、玩 Final Fantasy XIV。

Next Post
曜越推出符合 ATX 3.0 規範的鋼影 Toughpower PF3 白金認證電源系列

曜越推出符合 ATX 3.0 規範的鋼影 Toughpower PF3 白金認證電源系列

Intel Arc Graphics Driver 31.0.101.3959 BETA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Intel Arc Graphics Driver 31.0.101.3959 BETA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粉色炫風來襲!限量金士頓萌兔隨身碟陪你度過 2023

粉色炫風來襲!限量金士頓萌兔隨身碟陪你度過 2023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omputex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3)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920) 新聞稿 (1586)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7)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10) 軟體 (516) 顯示卡 (197)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6)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