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ABYTE Z690 AERO G DDR5 主機板登場,支援第 12 代 Intel 處理器,除了推出對應 DDR5 記憶體的版本外,目前也有 DDR4 的。技嘉 AERO 系列主機板主打創作者,所以設計上比較簡潔,護甲配色以白銀色基底搭配黑色,捨棄了 RGB 燈效,還特別簡化創作者常常使用的顯示器繪圖板連接流程,獨家的 VisionLINK 技術藉由 USB Type-C 介面,提供完整的 DisplayPort 影音輸出,還能同時傳輸資料以及 60W 的供電,只要一條線即可完成。
包裝與配件介紹
GIGABYTE Z690 AERO G 採用白色簡潔包裝與淺灰色字體設計,包裝正面寫上大大的 AERO,同時也看到支援 PCIe 5 和 DDR5,處理器支援 Intel 第 12 代處理器,使用 LGA 1700 腳位。包裝背後規格和特色介紹,主打 VisionLINK 傳輸,一組 USB Type-C 介面,是 Display Port、USB-C、60W 充電多功能。
盒子裡有主機板一張、說明書、無線網路天線、噪音感測線、SATA 排線、M.2 螺絲,沒有多餘的,幾乎都是會用上的配件。
AERO 系列的無線網路天線設計感十足,不是單單只有功能,外觀也花了心思去設計,放在電腦旁邊似乎有種熟悉的感覺 (笑)。
主機板外觀介紹
GIGABYTE Z690 AERO G 主機板背面沒有護甲設計,外觀是以黑色為底,白、銀與金屬消光黑為輔,並在 I/O 護甲和晶片組上的 AERO 和 GIGABYTE 文字處點綴使用光學變色材質,透過不同角度呈現藍或橘色作為設計概念。少了點 RGB 燈效,但多了一種低調色彩呈現的味道。
處理器支援
大面積的散熱器設計和 Direct-Touch Heatpipe II 直觸式熱導管,讓 VRMs 確實散熱,增加穩定性,採用 8 + 4 Pin 電源連接器。
支援全新 Intel 12 代 Alder Lake 系列處理器,LGA 1700 就是有 1700 個接觸點,建議使用專用的 LGA 1700 散熱扣具才能得到正確的散熱效能。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不少款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預先附上 LGA 1700 扣具,有需要的使用者可以進一步詢問你的散熱器品牌廠商。
I/O 背後輸出
GIGABYTE Z690 AERO G 後方面板裝置連接埠:
- USB 2.0 連接埠
- 無線網路天線連接埠 (2T2R)
- 4 組 USB 3.2 Gen 1 連接埠 (藍色)
- Display 連接埠 (輸入)
- HDMI 連接埠
- 2 組 USB 3.2 Gen 2 連接埠 (紅色)
- 1 組 USB 3.2 Gen 2 Type-C Gen 2×2 連接埠 (20G)
- 1 組 USB 3.2 Gen 2 Type-C Gen 1 連接埠
- RJ-45 有線網路連接埠
- 音源孔
- Optical S/PDIF 輸出音源孔
DDR5 記憶體
記憶體支援全新的 DDR5,DDR5 外觀與 DDR4 金手指位置都不同,也突破以往 DDR4 的容量限制,頻率更是從 4800 起跳,有著更低的電壓更快的速度。
提供 4 組 DDR5 插槽,支援雙通道、最大 128GB 容量,4000 ~ 6000 MHz 頻率。
PCI Express 插槽
整張主機板只有 3 組 PCI Express x16 插槽,但是只有第 1 組是完整支援 PCI Express 5.0 / 4.0 (PCIEX16),支援最高 x16 速度
第 2、3 組支援 PCI Express 3.0 (PCIEX4_1, PCIEX4_2),這 2 組只有支援最高 x4 速度。
底下照片是第 2、3 插槽 (PCIEX4_1, PCIEX4_2),可以看到裡面 PIN 只有 x4。
M.2 與 SATA 儲存
有 4 組 M.2 SSD 插槽,但是使用上要看處理器支援而不同配置,基本上都是支援 PCIe 4.0,第 4 組才有支援 M.2 SATA,可以看下面支援表去對照看看。
第 1 組 M.2 插座 (M2A_CPU) 處理器控制,支援 Socket 3,PCIe 4.0 x4 / x2,M key Type 2242 / 2280 / 22110
第 2 組 M.2 插座 (M2P_SB) 晶片組控制,支援 Socket 3,PCIe 4.0 x4 / x2,Mkey Type 2242 / 2280 / 22110
第 3 組 M.2 插座 (M2Q_SB) 晶片組控制,支援 Socket 3,PCIe 4.0 x4 / x2,M key Type 2242 / 2280 / 22110
第 4 組 M.2 插座 (M2M_SB) 晶片組控制,支援 Socket 3,PCIe 4.0 x4 / x2 和 SATA,M key Type 2242 / 2280 / 22110
6 組 SATA 6Gb/s 插座,晶片組控制,支援 RAID 0、RAID 1 及 RAID 10 功能
Q-Flash Plus 和 COMS 清除按鈕
除了傳統的 2-Pin 可以清除 CMOS 外,也可以使用 SATA 連接埠與水銀電池旁的 RET_SW 按鈕清除,建議要長按一下。SATA 連接埠右邊可以看到擴充 Thunderbolt 介面卡的連接埠,更右邊還有快速除錯 LED 燈,可以看到 CPU、DRAM、VGA 和 BOOT,就可以知道有沒有正常開機。
轉到另一側看,最左邊有 Q-Flash Plus 按鈕和指示燈,方便你直接透過隨身碟刷主機板 BIOS。
主機板拆解介紹
供電區域的散熱器兼具效能及美學,大面積的散熱器設計和 Direct-Touch Heatpipe II 直觸式熱導管,散熱上沒太多問題,4 組 M.2 插槽都有散熱器,記得使用前要移除保護膜。
16 + 1 + 2 供電設計
移除主機板供電散熱器後,可以看到 16 + 1 + 2 供電模組,也就是 CPU + SOC + VCCAUX,負責 16 + 1 供電的控制器是 RENESAS RAA229131,最高支援輸出兩路,最高支援 20 組 PWM 控制。
在 GIGABYTE Z690 AERO G 上應該被設定為 16 + 1,當中 16 組 PWM 直連至 16 組 CPU 核心供電模組上,而剩下的 1 組 PWM 同樣直連至負責 SOC 顯示輸出方面的供電模組上,16 + 1 組供電所採用的 MOSFET 均為 ON SEMICONDUCTOR FDMF5062 SMART POWER STAGE (SPS),最高能夠提供 70A 瞬間峰值電流。
CPU 核心供電使用電感是 R15,SOC 負責顯示功能的那一組供電的電感,以及剩下的那兩組負責輔助供電的電感應該都是 R30 (印在側面),輸入電容均是台系鈺邦 5K 小時的 16V 270μF,不過可能因為供電散熱片的關係, 左邊的輸入電容較上方的小,最後輸出電容則是日系 NICHICON FP5K 系列電容,5K 小時、6.3V、561µF。
VCCAUX 供電
下圖中上面那排最左側 2 組供電,負責提供 VCCAUX 電壓,由另一顆供電控制器 MONOLITHIC MPS MP2940A 管理,MOSFET 都是 MP87992 70A SPS。
這兩組供電模組將從 CPU 8 + 4 PIN 提供的 12V 降至 1.8V (預設電壓),再提供至 CPU 內部的 FIVR 模組,而 FIVR 在 CPU 內部轉換出各路所需的電壓,例如以前常見的 VCCSA 或 DDR5 VCCQ TX 電壓。
IMVP9 是專為了 INTEL 為 12 代處理器專門訂制的最新電源管理協定,與上代 IMVP8 分別主要為重用 FIVR 架構,大幅改善其發熱問題。
由於 VCCAUX 需要提供的預設電壓大概為 1.8V,所以對 MOSFET 的供電能力要求較低,不少 Z690 主機板只設有 1 相 VCCAUX,或選用獨立上下橋設計而非 SPS 或 DRMOS,有些更沒有被供電散熱器所覆蓋,所以 GIGABYTE Z690 AERO G 這方面設計會實際提高穩定性。
VisionLINK 60W 供電設計
這裡除了 RENESAS RAA229131 控制器以外,還有不少有趣的晶片,其實都是為了提供高達 60W 的 Type-C 輸出電力所設計,也就是 GIGABYTE VisionLINK。
看起來此處各晶片負責將原本 USB 5V 提升至 20V,搭配 3A 電流,最終提供高達 20 x 3 = 60W 的輸出能力。
60W 這遠比普通的 THUNDERBOLT 依靠額外的 PD 晶片所能提供的 15W 上許多。
CPU 底座正下方有一顆降壓晶片 ON SEMICONDUCTOR NCP3133A,並能提供最高 3A 電流。
DDR5 供電
由於 DDR5 將以往在主機板上常看到的記憶體獨立供電和 VPP 獨立供電改用一顆整合式的供電晶片,就是 PMIC 晶片,他會出現在記憶體 PCB 電路板上,負責提供相關電壓,所以在主機板上 24PIN 旁邊只剩下一顆 ON SEMICONDUCTOR 的 NCP3235 降壓晶片,最高 15A 電流。
VisionLINK 神奇的切換設計
SD642A0 晶片是 TEXAS INSTRUMENT TS3DV642,是一顆切換器,負責切換 I/O 上特定 Type-C 的資料傳輸和影像傳輸功能,讓特定 Type-C 同時支援 DP1.2 4K60 的輸出。
TS3DV642 晶片旁邊有一顆 ASMEDIA ASM442K HDMI LEVEL SHIFTER 晶片,負責輔助提供來自 CPU 的 DDI HDMI 轉接到 I/O 上的 HDMI 埠。
ASM1442K 僅支持最高 HDMI 1.4,離 HDMI 2.1 一大段距離,所以 GIGABYTE Z690 AERO G 僅支援最高 HDMI 1.4。
網路相關
INTEL I225-V 2.5G 完整網路控制器, 內置 PHY + MAC,佔用 1 條 PCIE 2.0 通道,在 Z690 上一般佔用晶片組的 PCIE 3.0 X1。
CNVI AX201 WIFI6+BT5.2 無線網路和藍牙,CNVI 本身不佔用 PCIE 通道,但該插槽為了支援更多 WIFI 模組,同時加入 PCIE 3.0 X1,使該插槽能夠支援 PCIE WIFI 模組,例如 AX200。
音效相關
REALTEK ALC4080 音效晶片,搭配 5 顆 NICHICON 音效電容,沒看到額外的 DAC 或 AMP 晶片。
ALC4080 採用 USB 作為輸傳通道,而非使用 HDA 通道, 改用 USB 通道更吃掉 INTEL Z690 晶片組上僅有的 14 個 USB 之一。
其他晶片
GIGABYTE Z690 AERO G 的 Z690 晶片組供電模組,供電控制器是型號為 RICHTEK 的 RT8237CZQW 單相降壓控制器,搭配上 1 上 2 下 的 ON SEMICONDUCTOR DISCRET MOSFET 4C10N 和 4C06N。
在 CMOS 電池旁邊,有一顆 PERICOM PI3DBS16412 晶片,負責在兩個設備上 (1:2//2:1) 切換最高 PCIE 4.0 X2 通道。
AERO G DDR5 其中一根 4.0 X4 M.2 插槽 (M2M) 與兩個 SATA 埠 (2 和 3) 共享 PCIE4.0 X2 通道。亦因為這顆切換晶片,使 M2M 插槽 (板上唯一一根 M.2 插槽) 同時支援 SATA M.2。
BIOS 設計感十足
GIGABYTE Z690 AERO G 的 BIOS 相當有特色,少見的白灰配色,獨特字體,還有與眾不同的邏輯,如果之前沒用過技嘉的 BIOS,可能要花一點時間習慣一下,字體真的是很好看,但是實際文字辨識上會有點難度,但是習慣後沒障礙了。
如果簡易 BIOS 已經滿足不了你,還可以按下 F2 進入進階模式,有更多的細部設定可以選擇。
我們使用 Intel Core i9-12900K 搭配上 Kingston FURY Beast DDR5-5200 16GB *2 CL40,在 Windows 11 進行記憶體測試。
AIDA 64 的處理器和記憶體快取相關資料,處理器核心組成是 8P + 8C,記憶體頻率是 5200 MHz,單條記憶體就是雙通道,所以兩隻記憶體就是雙雙通道,記憶體識別為 Quad 四通道,讀取 82791 MB/s、寫入 74032 MB/s、複製 74224 MB/s,延遲是 72.6 ns。
結論
AERO 系列主機板是我們第一次接觸過的 GIGABYTE 創作者主機板,先前技嘉推出過的創作者系列有 Designare、VISION,AERO 系列之前是筆電所用的名稱,有點類似 AORUS 筆電變成主機板和顯示卡等等產品分級,所以我們猜想日後創作者系列應該會被 AERO 系列取代,這樣的系列名稱分級的確能讓消費者更明確知道產品定位。
GIGABYTE Z690 AERO G DDR5 除了外觀簡潔好看無光害,最大特點莫過於 GIGABYTE VisionLINK,目前支援的顯示器繪圖板較少,但是日後一定會有更多產品支援,16 + 1 + 2 供電設計應付高階處理器也沒有太多問題,支援 4 組 PCIe 4.0 M.2 SSD,也可以提共給創作者更便利的儲存配置,唯一較遺憾的是 PCIe 插槽只支援 x16 + x4 + x4,多顯示卡效能會差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