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散熱裝置 / 機殼 / 電源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手機 / 平板 / 網通
    • 驅動相關
    • 其他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主機板

16 相供電設計,GIGABYTE X570S AORUS MASTER 電競主機板評測開箱

全板無風扇和靜音散熱設計,X570 晶片組改用被動式散熱

Labbie by Labbie
2021-07-23
in 主機板,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16 相供電設計,GIGABYTE X570S AORUS MASTER 電競主機板評測開箱

X570S AORUS MASTER 電競主機板是 X570 AORUS MASTER 的升級版本,利用進階電源解決方案讓主機板完全不需要主動散熱,達成無風扇完全靜音,供電也提升至 16 相設計、M.2 SSD 升級成 4 組插槽,當然也有完整的 PCIe 4.0 超高速體驗,讓我們來看更多。

目錄

X570S AORUS MASTER 包裝與配件

X570S AORUS MASTER 維持 AORUS 一貫的風格,正面強調是 GAMING 電競主機板。X570 是目前 AM4 最高階的晶片組,顯示卡和 M.2 SSD 都支援 PCIe 4.0,包裝背後有詳細的規格說明。

包裝內有主機板、說明書、快速手冊、AORUS  超大信仰貼紙、鐵牌信仰貼、魔鬼氈束繩、SATA 線材、溫度感應線、噪音感應線、無線網路天線、RGB 連接線、前置快速接頭、M.2 螺絲。附件裡面超貼心附上測溫度的接線,噪音感測線也算是相當有趣的配件。

X570S AORUS MASTER 包裝正面
X570S AORUS MASTER 包裝背面
上一篇
下一篇

X570S AORUS MASTER 功能介紹

主機板外觀

X570S AORUS MASTER 外觀整體黑色為主並搭配灰色點綴,使用許多數位幾何紋路增加層次,也在很多位置都能看到 AORUS 風格設計。內建鋁質金屬強化背板,讓主機板 PCB 不彎曲,還有實體開機按鈕、RESET 開關按鈕、數位除錯燈,這張板子只在 I/O 護甲部位做了微 RGB 燈效。

主機板上的插座也不少,除了大量的 4 Pin 風扇 / 水冷電源插座,USB 2.0/1.1 插座,USB Type-C Gen 2×1 插座 (10G),USB 3.2 Gen 1 插座,Thunderbolt 擴充子卡插座,RGB 燈效方面支援 RGB FUSION 2.0,並且有 3 Pin ARGB 數位插座和 4 Pin RGB 類比插座。

24 Pin ATX 和 雙 8 Pin 12V 電源連接器採用實心針電源連接器,更加可靠安全。另一個特別的是,也有測溫和噪音相關插座,搭配內附的線材就可以直接使用這兩個功能。

X570S AORUS MASTER 主機板正面
X570S AORUS MASTER 主機板背面
上一篇
下一篇

處理器支援、記憶體支援、後方 I/O 連接插座

X570S AORUS MASTER 採用 AMD AM4插槽,支援 AMD Ryzen 5000、3000、2000 系列處理器,APU 支援 AMD Ryzen 2000G、3000G、4000G 和未來的 5000G,但是主機板本身沒有 HDMI 和 DP,所以無法輸出畫面。另外技嘉有獨家的 Active OC Tuner 主動式超頻調節器,讓你的 PBO 可以兼具電壓和效能。

記憶體有 4 組 DDR4 DIMM 插槽,支援雙通道,最高支援到 128 GB 總容量,超頻最高可以 DDR4 5400+ MHz 的頻率。超耐久記憶體強化裝甲插槽,增加了記憶體插槽的強度,另外記憶體佈線是 Diasy Chain 菊鏈式串接設計,對於超頻更多幫助。

後方面板裝置連接插座:

  • Q-Flash Plus 按鈕
  • 清除 CMOS 按鈕
  • 無線網路天線連接埠
  • 1 組 USB 3.2 Gen 2 Type-C Gen 2×2 連接埠 (20G) (紅色)
  • 5 組 USB 3.2 Gen 2 連接埠 (10G) (紅色)
  • 2 組 USB 3.2 Gen 1 連接埠 (5G) (藍色)
  • 4 組 USB 2.0/1.1 連接埠
  • 有線網路接口
  • Optical S/PDIF 輸出音源孔
上一篇
下一篇

PCIe 插槽、M.2、SATA

超耐久 PCIe 裝甲設計,讓顯示卡可以牢牢地安裝,並且不用擔心,主機板只有 3 組 PCI Express x16插槽,可以在 BIOS 提供 1 x16、2 x8 和 x4 PCIe 頻寬分配,前 1、2 組 (PCIEX16、PCIEX8) 由處理器控制,第 3 組 (PCIEX4) 是 X570 晶片組控制。

X570S AORUS MASTER 有 4 組 M.2 SSD 插槽,但是使用上要看處理器支援而不同配置,PCIEX4 PCIe 插槽與 M2C_SB M.2 插座共享頻寬,所以當 M2C_SB 插座安裝裝置時,PCIEX4 插槽將無法使用,可以看下面支援表去對照看看。

  • 第 1 組 M.2 插座 (M2A_CPU) 處理器控制,支援Socket 3,M key Type 2242/2280/22110

  • 第 2 組 M.2 插座 (M2B_SB) 晶片組控制,支援Socket 3,Mkey Type 2242/2280/22110

  • 第 3 組 M.2 插座 (M2C_SB) 晶片組控制,支援Socket 3,M key Type 2242/ 2280/22110

  • 第 4 組 M.2 插座 (M2D_SB) 晶片組控制,支援Socket 3,M key Type 2242/ 2280/22110

  • 6 組 SATA 6Gb/s插座,晶片組控制,支援RAID 0、RAID 1及RAID 10功能

上一篇
下一篇

主機板供電、散熱器設計、晶片

X570S AORUS MASTER 採用直出式 CPU 14 + SOC 2 相全數位電源設計, Infineon XDPE132G5C (14 + 2) PWM 數位控制器,搭配上 16 顆 組 Infineon TDA21472 DR.MOS 方案 70A MOSFET,搭配上合金電感和黑金固態電容,PCB 使用 2 倍銅 6 層電路板。

供電區域的散熱器相當優秀,第二代 Fins-Array 堆疊式鰭片搭配奈米碳塗層、第 2 代直觸式熱導管搭配奈米碳塗層,搭配上 9 W/mK LAIRD 導熱墊。主機板背後鋁質金屬強化背板,在供電 MOSFET 區域也有對應的導熱墊。

4 組 M.2 插槽都有散熱器,其他靠近處理器的是第三代M.2散熱裝甲,比傳統散熱器散熱表面積多 2.6 倍。

X570S 不代表是全新的 X570 晶片,型號和之前的 X570 有些不同,同樣是 14nm 製程,1.0 V 更低的電壓功耗,溫度約 40 度,所以就不用風扇幫助散熱。

Intel 2.5GbE 有線網路晶片,支援 2.5 Gbps/1 Gbps/100 Mbps,Intel Wi-Fi 6E AX210 無線網路,支援藍牙 5.2。

ALC1220-VB 音效控制晶片,ESS SABRE Hi-Fi 9118 DAC,音響級 WIMA 音效電容。

X570S AORUS MASTER PCB 正面
X570S AORUS MASTER PCB 背面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BIOS 選單

BIOS 其實可以使用簡易模式,只要調整 XMP 套用記憶體頻率就好,其他一切都可以交給 BIOS 自動設定,目前流行的 Smart Access Memory & Resizable BAR 加速功能也很好找到並開啟。

上一篇
下一篇

X570S AORUS MASTER 相關數據

測試平台的設定,室溫控制在 26 度,沒有任何直吹對著測試平台,使用 BC1 裸測平台,Windows 10 21H1 版本,BIOS 設定套用 XMP 3600,使用 AIDA64 燒機程式。Windows 10 電源設定最高效能、關閉防毒、關閉休眠與睡眠。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7 5800X
主機板:X570S AORUS MASTER BIOS F1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Neo DDR4 3600
8GB *2 CL14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 1030
儲存:AORUS PCIe 4.0 NVMe M.2 SSD 1TB
機殼:STREACOM BC1.1
電源供應器:FSP Hydro G PRO 1000W
散熱器:AORUS WATERFORCE X 280
顯示器:VG289Q

AIDA64 記憶體快取測試,讀取 51458 MB/s、寫入 28791 MB/s、複製 46933 MB/s、延遲 58.7 。

CrystalDiskMark SSD 速度測試,讀取 4999.71 MB/s,寫入 4220.08 MB/s。

其他資訊可點下方圖片查看。

上一篇
下一篇

結論

X570S AORUS MASTER 低調的 RGB 燈效區域

X570S AORUS MASTER 電競主機板的外觀絕對能符合神鷹粉絲的需求,雖然大幅度減少 RGB,但光效信仰依舊不滅,16 相直出數位供電,搭配 6 層電路板,超頻和穩定更可靠。新的 X570 晶片更不需要主動散熱,提升靜音等級,我們很喜歡 3 組 PCI Express x16 插槽和 4 組 M.2 SSD 插槽設計,除了讓外觀更簡潔,也能安裝更多的 M.2 SSD。目前台灣市場售價約在 NTD 13,000 附近,如果想要找尋較新推出的 AM4 主機板,X570S AORUS MASTER 是一個好選擇歐!

X570S AORUS MASTER

更多關於 X570 的連結

Tags: X570GIGABYTEAORUS評測開箱
Previous Post

淬鍊手感,經典重現~ CHERRY G80-3000S TKL

Next Post

國外 AMD Ryzen 5000G 系列 APU 第一批零售價被調漲上市

Labbie

Labbie

網站總編輯,掉進電腦世界的兔子麻麻,沒有放棄人生的車手,永遠的光之戰士。 車車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初音是我老婆,主推瑪琳,偽娘最高。 每天都要摸各種電腦零組件、看動畫、蒐集老婆、玩 Final Fantasy 系列作 (大部分時間都在玩 FFXIV)

Next Post
國外 AMD Ryzen 5000G 系列 APU 第一批零售價被調漲上市

國外 AMD Ryzen 5000G 系列 APU 第一批零售價被調漲上市

[更新] 新一代多系統開機碟解決方案 Ventoy 1.0.47 UH 獨家繁體中文版

[更新] 新一代多系統開機碟解決方案 Ventoy 1.0.47 UH 獨家繁體中文版

ROG 4K 144Hz 電競螢幕登峰造極,享受極速流暢遊戲品質

ROG 4K 144Hz 電競螢幕登峰造極,享受極速流暢遊戲品質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推薦文章

  • ryzen-ram-overclocking-teaching

    第一次超頻就上手! 老羊 Ryzen 平台記憶體超頻詳細教學

    7403 shares
    Share 2961 Tweet 1851
  • 重灌時出現 Windows 無法安裝至此磁碟。選取的磁碟屬於 GPT 磁碟分割樣式訊息怎麼辦?

    6824 shares
    Share 2865 Tweet 1650
  • 英雄落幕,Windows 7 SP1 2020 年 1 月更新集合包下載

    5603 shares
    Share 2394 Tweet 1337
  • IPC 大勝!AMD Ryzen 9 5900X、Ryzen 5 5600X 處理器評測開箱

    4661 shares
    Share 1864 Tweet 1165
  • WIN 10 終極效能揭開封印!!!!!!! 教學

    4628 shares
    Share 2059 Tweet 1071
  • R5 3600X & R5 3600 評測輕開箱,對決 i5-9600K 實測!

    3668 shares
    Share 1467 Tweet 917
MSI MEG CORELIQUIDMASTERLIQUID PL240 FLUX
The Tower 100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數據與體驗! 電腦軟硬體、電競周邊,輕開箱、專業評測、業界新聞、RGB 改裝、專題評測、水冷改裝!

熱門標籤

AIDA64 AM5 AMD advantages CES 2019 COMPUTEX 2018 COMPUTEX 2021 Cruicial CRYORIG EKWB G.SKILL H370 LIAN LI Mercusys NEO FORZA OPPO Patriot Qualcomm RDNA 3 ROCCAT Scythe Sharkoon VMware XIAOMI 微星龍龍夏日大作戰 隨身碟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開箱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 & 聯繫

© 2023 UNIKO's Hardware | 網頁設計: 網站帶路姬工作室.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散熱裝置 / 機殼 / 電源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手機 / 平板 / 網通
    • 驅動相關
    • 其他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 2023 UNIKO's Hardware | 網頁設計: 網站帶路姬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