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擁有主動 ANC 降噪技術,ROG STRIX GO BT 藍牙無線電競耳機評測開箱

藍牙 5.0 / 3.5mm 有線雙模,降噪強度頗優~

JC by JC
2021-04-22
in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擁有主動 ANC 降噪技術,ROG STRIX GO BT 藍牙無線電競耳機開箱。

華碩 ROG 去年首次推出 ROG STRIX Go 2.4 無線電競耳機後接著推出 Electro Punk 異色版,這條產品線後續又推出了不同連線、配對模式的版本,包含 ROG STRIX Go、ROG STRIX GO CORE。最新推出的是支援藍牙協定的 ROG STRIX GO BT,另外也提供 3.5mm 耳機線給手機或其他裝置使用,另一大亮點則是系列首款 ANC 降噪產品。

  • 經典外型設計再延續
  • 主動 ANC 降噪技術 & Armoury Crate App
  • ROG STRIX GO BT 適合什麼類型的玩家?

經典外型設計再延續

ROG STRIX GO BT 外型和先前的幾款相同,都是走流線的設計,同時因為主打的是行動電競,除了能夠以智慧手機配對使用外,其他像是筆電、PC、甚至 Nintendo Switch、家用遊戲主機等也都可對應,由於客群較多樣化、而非單一的電競玩家,因此外型設計也是維持低調設計路線。此外,舒適便攜也是 ROG STRXI GO BT 的一大特色,整機重量僅 300g,同時包裝內提供專屬的攜行盒,內附 Type-C 充電線、3.5mm 耳機線和飛航轉接頭,出門可隨身攜帶非常方便。

ROG STRIX GO BT 外盒包裝。
ROG STRIX GO BT 外盒包裝。
包裝背面標明重點功能。
包裝背面標明重點功能。
歡迎加入玩家共和國的行列~
歡迎加入玩家共和國的行列~
盒裝配件包含保固卡、說明手冊和攜行盒。
盒裝配件包含保固卡、說明手冊和攜行盒。
盒內即是耳機本身和相關線材。
盒內即是耳機本身和相關線材。
包含 Type-A 轉 Type-C 充電線、飛航轉接頭以及 3.5mm 耳機線。
包含 Type-A 轉 Type-C 充電線、飛航轉接頭以及 3.5mm 耳機線。


耳機本身對應舒適佩戴的目的,除了採用記憶泡棉和蛋白質皮革材質外,也使用極度貼合的耳罩和頭帶設計,耳罩本身具傾斜 13 度設計,並非和頭帶對齊,能夠最大程度減少耳罩尺寸大小和重量,同時也因為人耳本身就有略為傾斜,這種設計相對來說也會更加符合人體工學。耳罩內 40mm ASUS Essence 驅動單體也同樣傾斜設計,以便直接和人耳的自然角度高度對應,提供舒適的聆聽體驗。

ROG STRIX GO BT 耳機本體,採用相對低調的流線型設計。
ROG STRIX GO BT 耳機本體,採用相對低調的流線型設計。
耳罩具備 90 度折疊和旋轉功能,攜帶上更方便。同時耳罩外側分別是無懼之眼和 ROG Logo。
耳罩具備 90 度折疊和旋轉功能,攜帶上更方便。同時耳罩外側分別是無懼之眼和 ROG Logo。
耳罩內側也有無懼之眼圖案。
耳罩內側也有無懼之眼圖案。
頭帶耳罩間調整區的設計。
頭帶耳罩間調整區的設計。
左右兩側轉軸處另有 ROG 字樣強化形象。
左右兩側轉軸處另有 ROG 字樣強化形象。


搭載 40mm ASUS Essence 驅動單體,周圍採用氣密腔體設計,將其周圍的面積加大,以便提供更好的音質,類似的設計在先前的 ROG STRIX FUSION 300 中也有。內部技術另有 ROG Hyper-Grounding 技術輔助,採用多層 PCB 和特殊夾層設計來阻絕電磁干擾,以便提供最好的聆聽音質。

至於頭帶部分則是同樣採用記憶泡棉搭蛋白質皮革組合,前者具有低迴彈力、後者則是能提供柔軟的表面觸感,進而降低長時間配戴耳機時耳朵容易產生的不適感。

耳罩本身採用記憶泡棉搭蛋白質皮革組合,搭載 40mm ASUS Essence 驅動單體。
耳罩本身採用記憶泡棉搭蛋白質皮革組合,搭載 40mm ASUS Essence 驅動單體。
頭帶也是採用相同的材質組合,並印上玩家共和國字樣。
頭帶也是採用相同的材質組合,並印上玩家共和國字樣。


另外,外型上和先前同系列產品的一大差異點是 ROG STRIX GO BT 並不具備獨立的可拆卸式麥克風,取而代之的是在左耳罩下方的隱藏式麥克風,以便提高更好的攜帶性,並且同樣具備 AI 降噪技術。

ROG STRIX GO BT(圖右) vs. ROG STRIX GO 2.4。
ROG STRIX GO BT(圖右) vs. ROG STRIX GO 2.4。
底部可見 ROG STRIX GO BT 並不具備獨立的外接麥克風。
底部可見 ROG STRIX GO BT 並不具備獨立的外接麥克風。
但其餘整體的設計基本上是相同的。(圖右是 ROG STRXI GO BT)
但其餘整體的設計基本上是相同的。(圖右是 ROG STRXI GO BT)

主動 ANC 降噪技術 & Armoury Crate App

ROG STRIX GO BT 是系列首款具備主動 ANC 降噪技術的無線電競耳機,藉由獨立的降噪按鍵可以在「強度降噪」、「輕度降噪」、「環境模式」和「關閉降噪模式」間切換,切換的同時耳機內會有語音提示。華碩官方表示,兩種不同的主動降噪模式可以對應不同的使用情境,測試結果主動降噪效果可打 30dB。

左耳罩下方有所有需要操控的獨立按鈕,除了音量滾輪(單次按下可在麥克風靜音與否間切換)和 3.5mm 耳機孔外,另外 ANC 降噪開關(兼具藍牙配對功能)和多媒體調整按鈕也位於此處。初次使用時長按 ANC 降噪開關約 7 秒的時間即可在裝置上找到 ROG STRIX GO BT 耳機,直接配對後即可使用。

左耳罩下方有所有的操作按鍵,像是音量滾輪,中間單次按壓可在麥克風靜音與否間切換。
左耳罩下方有所有的操作按鍵,像是音量滾輪,中間單次按壓可在麥克風靜音與否間切換。
另外則是多媒體操作鍵、ANC 降噪按鍵和 3.5mm 耳機孔位置。
另外則是多媒體操作鍵、ANC 降噪按鍵和 3.5mm 耳機孔位置。
ANC 降噪開關本身兼具耳機電源開關和藍牙配對鍵。
ANC 降噪開關本身兼具耳機電源開關和藍牙配對鍵。
右耳罩則是 Type-C 充電孔。
右耳罩則是 Type-C 充電孔。


實際測試 ANC 降噪技術,強度降噪模式的效果驚人,長時間配戴的過程中幾乎聽不到外界聲音,同時耳朵本身在過程中也不會因壓力感到不適,這點滿不錯的,畢竟就算是玩手遊的話,也會有連打幾小時的狀況。而輕度降噪及環境模式則是可以讓玩家自行針對當前使用狀況做調整,如果是走在路上的話可開啟環境模式確保安全、輕度降噪模式則是可以在咖啡廳時享受安靜的時光(但又仍能稍微聽到周圍的情境音)。

另外,作為無線耳機的代表,續航力自然是一大關鍵,官方資料顯示最高續航力約可連續遊玩 45 小時(仍須視使用情境而定),另外 ROG STRXI GO BT 本身也具備快充功能,充電 15 分鐘後就能連續遊戲約 5 小時,隨時上陣!


華碩針對智慧手機提供專屬的 Armoury Crate App,目前僅支援 Android 系統,APP 內建 EQ 和音頻配置設定,也可查看電池電量等資訊,操作上會比單純的藍牙耳機更輕鬆。

Armoury Crate 軟體目前僅在 Android 系統上支援無線耳機裝置設定。
Armoury Crate 軟體目前僅在 Android 系統上支援無線耳機裝置設定。
App 裡可查看目前無線耳機的電量和音量,同時也有預設的音效優化模式可選擇。
App 裡可查看目前無線耳機的電量和音量,同時也有預設的音效優化模式可選擇。
另外也可開啟虛擬環繞音效和 EQ 等化器調整。
另外也可開啟虛擬環繞音效和 EQ 等化器調整。


由於筆者本身日常的主力無線耳機就是先前的 ROG STRIX Go 2.4,所以在操作和佩戴體驗上對 ROG STRIX GO BT 感到格外親切,本身採用藍牙 5.0 技術在一般日常使用中可以達到低延遲的效果,這在聽音樂、聽 Podcast、甚至玩一些慢節奏、單機的手遊上都可輕鬆應付。

不過還是要提醒的是,儘管已經採用較新的藍牙技術,但藍牙先天上的延遲問題還是會在快節奏的遊戲上出現,比如像是《決勝時刻 Mobile》或是《絕地求生 M》等等,大約會有 0.5 秒左右的延遲,這類遊戲要遊玩的話建議還是接上 3.5mm 耳機線遊玩較佳。

ROG STRIX GO BT 適合什麼類型的玩家?

ROG STRIX GO BT。

ROG STRIX GO BT 在先天的定位上所定的客群本身就廣,所以不管是外型設計、佩戴體驗等方面,都是走相對低調、簡潔的設計路線,一般玩家是可在配對後輕鬆上手聆聽,耳機本身在佩戴體驗和音質表現上都有不錯的水準。在遊戲上則是端看玩家喜歡玩的遊戲類型而定,快節奏遊戲還是建議搭配 3.5mm 耳機線為佳,但普通聽音樂和玩簡單手遊時都非常方便使用。

ANC 降噪和 AI 降噪麥克風則是 ROG STRIX GO BT 的重點,尤其前者能相對打入一些想要追求簡單降噪體驗的用戶,若玩家想要尋找的是支援平台多、可以輕鬆使用配對同時又兼具降噪功能的藍牙耳機,ROG STRIX GO BT 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ROG STRIX GO BT

Tags: 開箱ROG STRIXROG電競週邊評測
Previous Post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21.4.1 驅動發布重點整理

Next Post

優秀內容創作者照過來,XPG 邀你共組 XTREMER 超越者聯盟

JC

JC

UNIKO's Hardware 網站編輯,關心3C科技天下事,平時喜歡評測和開箱,也是個愛打電動的宅宅

Next Post
優秀內容創作者照過來,XPG 邀你共組 XTREMER 超越者聯盟

優秀內容創作者照過來,XPG 邀你共組 XTREMER 超越者聯盟

Seagate Game Drive 外接式硬碟 – 漫威復仇者聯盟限定版開箱

Seagate Game Drive 外接式硬碟 - 漫威復仇者聯盟限定版開箱

Fractal 新戰力 Ion Gold 登場,讓 Ion 電源供應器陣容無可匹敵

Fractal 新戰力 Ion Gold 登場,讓 Ion 電源供應器陣容無可匹敵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omputex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3)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910) 新聞稿 (1570)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7)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10) 軟體 (516) 顯示卡 (197)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6)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