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雙重 7 奈米技術,MSI Bravo 17 電競筆電評測開箱

AMD Ryzen 7 4800H 處理器及Radeon RX 5500M 顯示卡

Louis by Louis
2021-01-25
in 評測開箱,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自從 AMD Ryzen 系列處理器推出以來,不僅改變了桌上型電腦的生態,也給原本就熱鬧的筆記型電腦市場注入更多繽紛色彩。2020 上市的 ZEN 2 架構 Ryzen 4000 系列行動處理器,直接將 8 核心設定為主流機種,在輕薄、電競兩大領域都大有斬獲,現在使用者購買 PC 筆電,不得不正視這個選擇-AMD。
在電競筆電領域深耕已久的 MSI,絕對不會缺席 AMD Ryzen 4000 系列 CPU 的機種,推出 Alpha 15、Bravo 17 兩款採用 Ryzen 4000 系列 CPU 及 Radeon RX 5000 系列顯示卡的系列,A + A 的經典組合,4 萬元以內的入手價格,CP 值究竟高不高呢?接下來請看我們的測試。

  • Bravo 17 規格資訊
    • Bravo 17 外觀介紹
      • Dragon Center 控制中心
        • Bravo 17 硬體資訊
        • Bravo 17 測試數據
        • 溫度測試
        • 使用心得與結語

Bravo 17 規格資訊

MSI Bravo 17
CPU AMD Ryzen 7 4800H
螢幕 17.3" FHD (1920x1080), 144Hz, IPS-Level
顯示卡 AMD Radeon RX 5500M with 4GB GDDR6
記憶體 DD4-3200 (2槽最高64GB)
儲存 1 x M.2 SSD (NVMe PCIe Gen 3 / SATA)、1x2.5 SATA HDD
視訊鏡頭 720p, 30FPS
鍵盤背光 紅色
聯網 Gb LAN、802.11 ax Wi-Fi 6
藍芽 5.1
音訊 1 x Mic-in、1x Headphone-out (HiFi)
I/O 1 x RJ45、1 x HDMI (4K, 30FPS)、1 x USB3.2 Gen1 (Type-C)、1 x USB3.2 Gen 1 (Type-A)
電池 51 Whr
充電器 180W
體積 397 x 260 x 23mm
重量 2.3 kg

Bravo 17 外觀介紹

Bravo 17 是一台有 17.3" FHD 144Hz IPS-Level 螢幕的筆電,體積約 397 x 260 x 23mm,重量只有 2.3 公斤,整體為金屬和塑膠材質組成。

A 面為金屬材質,LOGO 為鳳凰圖案,與 MSI 的龍魂相呼應。
A 面為金屬材質,LOGO 為鳳凰圖案,與 MSI 的龍魂相呼應。
底部開孔的面積相當大,有助於散熱。隱約可看到熱導管,相當的霸氣。
底部開孔的面積相當大,有助於散熱。隱約可看到熱導管,相當的霸氣。
螢幕是霧面窄邊框,支援 AMD Freesync。
螢幕是霧面窄邊框,支援 AMD Freesync。
這次測試的版本為單色鍵盤,有小數字鍵盤。
這次測試的版本為單色鍵盤,有小數字鍵盤。
AMD Ryzen 與 Radeon 信仰貼紙以及 Bravo 17 特色一覽,包含窄邊框螢幕、Cooler Boost 5、Hi-Res Audio,並支援 MSI APP Player 及 Dragon Center。
AMD Ryzen 與 Radeon 信仰貼紙以及 Bravo 17 特色一覽,包含窄邊框螢幕、Cooler Boost 5、Hi-Res Audio,並支援 MSI APP Player 及 Dragon Center。
兩側 IO 配置,兩邊都是有出風口;後方也有兩個出風口,整體來說厚度算薄的。
兩側 IO 配置,兩邊都是有出風口;後方也有兩個出風口,整體來說厚度算薄的。

接下來就要看看內部散熱與配置了,CPU 與 GPU 的熱導管數量多,再加上雙風扇的加持下效能如何呢?針對溫度我們有詳細的測試。

內部散熱與配置。
內部散熱與配置。

圖左:Bravo 17 支援一個 2.5 吋硬碟,原廠搭配的是 Seagate BarraCuda 1TB。右上:使用 KIOXIA 的 SSD,後面會有效能測試。右下:支援雙槽 DDR4,原廠搭配的是 Samsung DDR4-3200 8GBx2。圖中下:無線網卡使用 Intel AX200NGW,支援 Wi-Fi 6。

內部配置一覽。
內部配置一覽。
Dragon Center 控制中心

Dragon Center 不僅能用來監控系統,同時更可以透過不同客製化的設定檔來調節系統效能,或是釋放系統記憶體來優化遊戲效能,幫助玩家達到更好的遊戲表現!點我下載

Dragon Center 為 MSI 專屬的筆電控制中心,Monitor 頁面中可以看到各項硬體數據,包含 CPU、GPU 溫度以及使用率,硬碟、網路等使用即時狀況等,相當詳細。
Dragon Center 為 MSI 專屬的筆電控制中心,Monitor 頁面中可以看到各項硬體數據,包含 CPU、GPU 溫度以及使用率,硬碟、網路等使用即時狀況等,相當詳細。
User Scenario 頁面中可以調整風扇的曲線,甚至可以自行設定喔。
User Scenario 頁面中可以調整風扇的曲線,甚至可以自行設定喔。
提供 Gaming 及 Creator 兩種模式切換。
提供 Gaming 及 Creator 兩種模式切換。
Bravo 17 硬體資訊

AMD Ryzen 7 4800H 詳細資訊,原廠附帶的 DDR4-3200,時序為 22-22-22-52。( 可以點入看大圖。)

CPU-Z 資訊。
記憶體資訊。

Ryzen 7 4800H 的內建顯示核心為 Vega 8,獨顯是 Radeon RX5500M,搭載 GDDR6 4GB。( 可以點入看大圖。)

獨立顯示卡 Radeon RX 5500M 4GB。
Vega 8 內顯。

SSD 採用 KIOXIA 的 KBG40ZNV256G,支援 PCIe 3.0x4、NVMe 1.3 等。
SSD 採用 KIOXIA 的 KBG40ZNV256G,支援 PCIe 3.0x4、NVMe 1.3 等。
Bravo 17 測試數據

Cinebench R23 是一個使用 CPU 做渲染的測試軟體,有單核心和多核心的測試,分數愈高越強。

R7 4800H CINEBENCH R23 單核心 1242 pts、多核心 10192 pts、MP Ratio 8.21 x。
R7 4800H CINEBENCH R23 單核心 1242 pts、多核心 10192 pts、MP Ratio 8.21 x。

3DMARK 的 Fire strike、Time Spy 跑分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R7 4800H,3DMARK Fire Strike 11669。
R7 4800H,3DMARK Fire Strike 11669。
R7 4800H,3DMARK Time Spy 4768。
R7 4800H,3DMARK Time Spy 4768。

PCMARK 10 相關測試

R7 4800H,PCMARK 10 總分 6057。
R7 4800H,PCMARK 10 總分 6057。
CrytalDiskMark SSD 測試。
CrytalDiskMark SSD 測試。
溫度測試

我們使用 AIDA64、Furmark 進行燒機 30 分鐘,並使用 HWinfo 進行紀錄,室溫約 22 度。

CPU 燒機

平均溫度約 81.6 度,8 核心的平均時脈都在 3500Mhz 之上,CPU 功耗接近 40W。( 可以點入看大圖。)

CPU 溫度。
CPU 頻率。

GPU 燒機

平均溫度約 85.4 度,GPU 核心的平均時脈約 1494.7Mhz,GPU 核心功耗約 61.2W。( 可以點入看大圖。)

GPU 溫度。
GPU 頻率。

CPU + GPU 燒機
CPU 平均溫度約 94.1 度、GPU 平均溫度約 89.1 度。雙烤的壓力絕對比單烤大,時脈就沒辦法跟單烤時比了,CPU 的 8 顆核心平均時脈約接近 3200Mhz,GPU 的平均時脈約 1388.5Mhz。( 可以點入看大圖。)

CPU 與 GPU 溫度。
CPU 頻率。
GPU 頻率。

使用心得與結語

對筆者來說一直有個疑問,17 吋的筆電的市場定位是什麼?雖然 Bravo 17 的 2.3 公斤在電競筆電機種來說還算合理,但體積碩大很難放進普通背包內,可攜帶性是非常差的。但我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個不太需要攜帶筆電出門,而且家中並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我放桌機,這個需求似乎讓我之前的疑問撥雲見日了。幾乎完整尺寸的鍵盤以及足夠大的螢幕,長時間使用下來也不會覺得累。

整體性能絕對足夠一般玩家使用,CPU 性能不用多說,已經有非常多關於 Ryzen 7 4800H 的相關測試了。大家對於 RX 5500M 的性能比較陌生,以本次測試 3D Mark Timespy、Firestrike 的分數來說,是略輸 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 Max-Q 的,但屬於同一個等級。

總結一下心得,這台筆電擁有非常高的 CP 值,CPU、GPU、SSD 性能都在主流機種的範圍內,搭配接近全尺寸的鍵盤以及 17 吋 1080P 支援 144Hz 的螢幕,使用起來是很舒適的。若有攜帶需求的,建議參考 MSI Alpha 15 系列。

Bravo 17

Tags: RyzenRadeonMSI筆電
Previous Post

NVIDIA GeForce Hotfix Driver Version 461.33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Next Post

專攻光害免疫者荷包~ ARCTIC Liquid Freezer II 第二代水冷正式開賣

Louis

Louis

UNIKO's Hardware 網站編輯,組裝電腦大約 20 年了,DIY 零件起起落落來來去去,最喜歡散熱周邊,總之我告訴你,直接上水。如果還有機會,我想當個吉他手!

Next Post
專攻光害免疫者荷包~ ARCTIC Liquid Freezer II 第二代水冷正式開賣

專攻光害免疫者荷包~ ARCTIC Liquid Freezer II 第二代水冷正式開賣

新色來臨~ ARCTIC 2021 新款散熱風扇正式報到

新色來臨~ ARCTIC 2021 新款散熱風扇正式報到

技嘉推出 AORUS Radeon RX 6900 XT 系列顯示卡。

技嘉推出 AORUS Radeon RX 6900 XT 系列顯示卡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omputex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3)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910) 新聞稿 (1569)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7)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10) 軟體 (516) 顯示卡 (197)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6)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