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旗艦 B550 ! MSI MEG B550 UNIFY 主機板評測開箱

主機板上可以直接安裝 4 組 M.2 SSD

Labbie by Labbie
2020-12-24
in 評測開箱, 主機板
6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近期很多 B550 主機板都比 X570 還要更豪華,所以市場上能找到超便宜或超高級的 B550 主機板,而通常只有旗艦晶片組才能掛上 MEG 的 MSI MEG B550 UNIFY 有那些條件可以掛上 MEG 呢?光是 VRM 供電就有 14 + 2 相,還用上了 90A MOSFET,更是誇張的是在主機板上有 4 組 M.2 插槽!另外有一個小彩蛋 " 裸測支架套組" 直接附送給玩家,這些聽起來就很厲害,我們再來仔細看看有哪些特色吧~

MEG B550 UNIFY 包裝與外觀
  • MEG B550 UNIFY 包裝
  • MEG B550 UNIFY 裸測支架套組
  • MEG B550 UNIFY 處理器和記憶體插槽
  • MEG B550 UNIFY PCIe 插槽和 M.2 插槽
  • MEG B550 UNIFY 背板接頭
  • MEG B550 UNIFY 細節
  • MEG B550 UNIFY 主機板拆光光給你看
  • MEG B550 UNIFY 14 + 2 供電
  • B550 晶片組和其他晶片
  • MEG B550 UNIFY 實測數據
  • MEG B550 UNIFY BIOS UCLK DIV1 MODE
  • MEG B550 UNIFY AIDA 64 相關
  • MEG B550 UNIFY CINEBENCH R20 & CINEBENCH R23 測試數據
  • PCMARK 10 Quick system drive Benchmark
  • AIDA64 燒機測試
  • MEG B550 UNIFY VRM 溫度監測
  • MEG B550 UNIFY 旗艦主機板
MEG B550 UNIFY 包裝

UNIFY 一貫的無光害主機板,包裝同樣以黑色為主,背後包裝強調的這次特色。提醒大家 B550 主機板的 PCIe 4.0,只有顯示卡和 NVMe 才有 PCIe 4.0 的速度歐!另外一提它的兄弟主機板 - MEG B550 UNIFY-X,差異在只有 2-DIMM 記憶體插槽,重點是更強大的記憶體超頻能力。

B550 UNIFY 包裝正面。
B550 UNIFY 包裝正面。
B550 UNIFY 包裝背面。
B550 UNIFY 包裝背面。

配件很豐富,該有不該有的都給了!說明書、驅動程式、文件和貼紙、SATA 線材、RGB 線材、外接無線天線等等。

B550 UNIFY 配件。
B550 UNIFY 配件。
外接無線天線。
外接無線天線。

MEG B550 UNIFY 裸測支架套組

看起來很像模型公仔的支架,這是可以用來支撐主機板的裸測支架,還可以固定 120mm、140mm、200mm 的風扇,可以直吹主機板背面,幫助主機板散熱。

裸測支架需要組裝,免工具就可以組裝完成。
裸測支架需要組裝,免工具就可以組裝完成。

免工具就可以組裝,每一個支架用三塊零件組成,一共有 6 組支架,支架前端的小圓柱用來調整位置,可以放入不同尺寸的散熱風扇。

很難猜到是裸測散熱支架。
很難猜到是裸測散熱支架。
ATX 對應的鎖孔有 6 個,照著鎖孔位置放上去就可以。
ATX 對應的鎖孔有 6 個,照著鎖孔位置放上去就可以。
支架也可以固定散熱風扇。
支架也可以固定散熱風扇。

MEG B550 UNIFY 主機板外觀功能
MEG B550 UNIFY 處理器和記憶體插槽

標準大小 ATX 主機板,外觀以黑色為主,沒有任何 RGB 效果,掛上 MEG 和 UNIFY 以為是一張 X570 旗艦主機板!AM4 插槽支援 Ryzen 5000 系列、4000G APU 系列、3000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罕見地看到數位除錯燈號和電源開關 & RESET 實體按鈕,雙 8Pin 和 6Pin PCI 電源輸入。其他細節還有 3-pin RAINBOW LED 接頭、4-pin RGB LED 接頭、3-pin CORSAIR LED 接頭,也有快速關閉 RGB 的實體開關。

6 層 PCB 豪華用料和 2 OZ 厚度銅材質,超頻和穩定性更好。
6 層 PCB 豪華用料和 2 OZ 厚度銅材質,超頻和穩定性更好。

全覆式鋁合金 I/O 上蓋並加大散熱片,兩組 MOS 散熱片之間有導熱管,裡面都使用 7W/MK 導熱膠片,散熱絕對沒問題。

全覆式鋁合金 I/O 上蓋並加大散熱片,上面有 MEG 和 MSI 龍紋。
全覆式鋁合金 I/O 上蓋並加大散熱片,上面有 MEG 和 MSI 龍紋。

支援雙通道,4 條 DDR4 插槽支援總合最高 128GB,最高可以超頻到 5100+ MHz,如果使用 AMD Ryzen 4000G 系列處理器最高可以 5600 MHz。

4 條 DDR4 插槽支援總合最高 128GB,並支援雙通道。
4 條 DDR4 插槽支援總合最高 128GB,並支援雙通道。

MEG B550 UNIFY PCIe 插槽和 M.2 插槽

第一組 PCIe 插槽處理器控制 (靠近 CPU ),PCIe 4.0 / 3.0 x16 插槽 (PCI_E1),支援 X16 或 X8;B550 晶片組控制 PCIe 3.0 x16 插槽,支援 x4 模式 (PCI_E4)、2 組 PCIe 3.0 x1 插槽 (PCI_E2 & PCI_E3),當然這些都會和 M.2 插槽產生連動狀態,如果要使用 4 組 M.2,大概只能安裝一張獨立顯示卡了。

因為 4 組 M.2 的關係,只有 2 組 PCIe 4.0/ 3.0 x16 和 2 組 PCIe 3.0 x1。
因為 4 組 M.2 的關係,只有 2 組 PCIe 4.0/ 3.0 x16 和 2 組 PCIe 3.0 x1。

其實這麼多 M.2 插槽要安排位置比安排通道更麻煩,4 組都支援 NVMe SSD,所以如果是 SATA M.2 只能安裝在 M2_1 插槽和 M2_3 插槽,M.2 安裝的數量會去影響到 PCIe 插槽和 SATA 插槽的使用。另外 DOUBLE SIDE M.2 SHIELD FROZR 散熱器裡面也有使用導熱膠片,安裝 SSD 時候要注意一下。

  • M2_1 插槽是只有 CPU 控制,支援 PCIe 4.0 / 3.0 x4 和 SATA 6Gb/s。
  • M2_2 插槽預設是透過晶片組控制,也可以更改成 CPU 控制,晶片組控制的速度是 PCIe 3.0 x2,CPU 控制是 PCIe 4.0 / 3.0 x4。
  • M2_3 插槽和 M2_2 速度和控制模式都一樣,多支援 SATA 6Gb/s。
  • M2_4 插槽只有晶片組控制,支援 PCIe 3.0 x4。
目前 M.2 大多數是 2280 規格,所以第一組 M.2 還是要安裝到 CPU 旁的插槽。
目前 M.2 大多數是 2280 規格,所以第一組 M.2 還是要安裝到 CPU 旁的插槽。
主機板上也有 M.2 安裝的相關資料。
主機板上也有 M.2 安裝的相關資料。

MEG B550 UNIFY 背板接頭

預裝的 I/O 保護蓋,CLEAR CMOS 按鈕、FLASH BIOS 按鈕、PS/2 接口、USB 2.0、HDMI 2.1 接口、2.5G 有線網路接口、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C)、無線網路天線接口、音源孔、S/PDIF 光纖。

CLEAR CMOS 按鈕、FLASH BIOS 按鈕最方便,免 CPU 刷 BIOS 的 USB 要連接到專用 USB 2.0 接口。
CLEAR CMOS 按鈕、FLASH BIOS 按鈕最方便,免 CPU 刷 BIOS 的 USB 要連接到專用 USB 2.0 接口。

MEG B550 UNIFY 細節
Core Boost 技術電源 12V 8 + 8Pin 連接器,還有 6Pin PCIE 電源接頭。
Core Boost 技術電源 12V 8 + 8Pin 連接器,還有 6Pin PCIE 電源接頭。
實體按鈕開機和 RESET 紐,可以顯示兩個字的除錯數位顯示。
實體按鈕開機和 RESET 紐,可以顯示兩個字的除錯數位顯示。
6 個 SATA 6Gb/s 接頭,USB 3.2 Gen 2 10Gbps Type-C 連接埠。
6 個 SATA 6Gb/s 接頭,USB 3.2 Gen 2 10Gbps Type-C 連接埠。

MEG B550 UNIFY 主機板細部拆解
MEG B550 UNIFY 主機板拆光光給你看

金屬散熱零件需要花一點時間拆解,MOS 的散熱器都有 7W/MK 導熱膠片,圖片右下的 L 型散熱器安裝在主機板背後,讓 MOS 有更好的散熱。

超多散熱器。
超多散熱器。

MEG B550 UNIFY PCB 正面高解析度圖片點我。

MEG B550 UNIFY PCB 正面。
MEG B550 UNIFY PCB 正面。

MEG B550 UNIFY PCB 背面高解析度圖片點我。

MEG B550 UNIFY PCB 背面。
MEG B550 UNIFY PCB 背面。

MEG B550 UNIFY 14 + 2 供電

DrMOS 方案,CPU 14 + SoC 2 相真實相數供電,採用 Infineon XDPE132G5C (14+2) PWM 數位控制器,並且使用 90A 功率 Infineon TDA21490 MOSFET,另外記憶體也有 1 相供電,用料強悍、超頻不用擔心。

CPU 14 + SoC 2 相真實相數供電。
CPU 14 + SoC 2 相真實相數供電。
Infineon XDPE132G5C (14+2)、Infineon TDA21490 90A,底下是記憶體供電區域。
Infineon XDPE132G5C (14+2)、Infineon TDA21490 90A,底下是記憶體供電區域。

B550 晶片組和其他晶片
B550 晶片組、ALC1220P 音效晶片。
B550 晶片組、ALC1220P 音效晶片。
Intel Wi-Fi 6 AX200 無線網路卡,支援 Bluetooth 5.1、Realtek RTL8125B 2.5Gbps 網路控制器。
Intel Wi-Fi 6 AX200 無線網路卡,支援 Bluetooth 5.1、Realtek RTL8125B 2.5Gbps 網路控制器。
測試平台設置和實測數據
MEG B550 UNIFY 實測數據

測試主要是透過 BC1 裸測平台進行,開啟 PBO 設置並設置記憶體套用 XMP 設定 DDR4-3600,室溫 26 度上下,沒有直吹測試平台,沒有更動任何其他設定。

測試平台
處理器: AMD Ryzen 9 5900X
主機板: MSI MEG B550 UNIFY
記憶體: G.SKILL Trident Z Neo DDR4 3600 CL14 8GB*2
顯示卡: MSI GeForce GT 710
儲存: AORUS 2T SSD
機殼: STREACOM BC1
電源供應器: FSP Hydro G PRO 1000W
散熱器: MSI MAG Core Liquid 240
顯示器: VG289Q

Windows 10 Pro 20H2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12.1
關閉休眠
關閉防毒
設定高效能


MEG B550 UNIFY BIOS UCLK DIV1 MODE

近期很多 MSI X570、B550 主機板 BIOS 裡都可以打開 UCLK 限制,如果你的處理器可以跑 FCLK 2000MHz,就可以開啟這個選項。

UCLK DIV1 MODE。
UCLK DIV1 MODE。

MEG B550 UNIFY AIDA 64 相關

使用 AMD Ryzen 9 5900X 測試,記憶體讀寫可以達 53000 MB/s 以上,延遲在 60.8ns。

AIDA64 相關資訊,記憶體延遲可以達到 60ns。
AIDA64 相關資訊,記憶體延遲可以達到 60ns。

MEG B550 UNIFY CINEBENCH R20 & CINEBENCH R23 測試數據

CINEBENCH R20,單核心 614 pts、多核心 7541 pts,CINEBENCH R23,單核心 1580 pts、多核心 20672 pts。

R9 5900X CINEBENCH R20 & CINEBENCH R23 數據。
R9 5900X CINEBENCH R20 & CINEBENCH R23 數據。

PCMARK 10 Quick system drive Benchmark
PCMARK 專業版的 SSD 快速測試 2659 分。
PCMARK 10 Quick system drive Benchmark 2659 分。

AIDA64 燒機測試

AIDA64 燒機 30 分鐘測試,CPU Die 溫度平均 80.3 度,全核心頻率約 4475 MHz 上下,整機功耗約在 240W。

CPU Die 溫度平均 80.3 度,全核心頻率約 4475 MHz 上下。
CPU Die 溫度平均 80.3 度,全核心頻率約 4475 MHz 上下。

MEG B550 UNIFY VRM 溫度監測

測量燒機中 VRM 散熱器溫度:靠近 I/O 處約在 49.2 度,另一處約在 50.9 度,晶片組散熱器約在 41.7 度。

靠近 I/O 處約在 49.2 度,另一處約在 50.9 度,晶片組散熱器約在 41.7 度。
靠近 I/O 處約在 49.2 度,另一處約在 50.9 度,晶片組散熱器約在 41.7 度。
MEG B550 UNIFY 是不是一張旗艦的 B550 主機板呢?
MEG B550 UNIFY 旗艦主機板

MSI MEG B550 UNIFY 無疑是目前是市場上最強悍的 B550 主機板,它也幹掉了不少的 X570 主機板。你想要的一切都會出現在這張主機板,除非你是 RGB 狂熱者,但是就算是 RGB 外接支援也是很完整。不管裝在機殼內或是裸測超頻都可以滿足各方面需求,超頻和溫度表現上更是無可挑剔,裸測支架的設計也相當有創意兼具實用性,MEG B550 UNIFY 是一張值得推薦給大家的 B550 旗艦主機板。最新消息台灣上市價應該是 NTD$ 8,790。

MSI MEG B550 UNIFY 獲得 UH 編輯推薦獎。
MSI MEG B550 UNIFY 獲得 UH 編輯推薦獎。

MSI MEG B550 UNIFY

MSI MEG B550 UNIFY-X

Tags: 主機板MSI評測B550開箱AMDRyzen
Previous Post

MSI 推出 X570 & B550 主機板 AGESA 1.1.9.0 BIOS 韌體

Next Post

直擊 WirHouse 2020 AMD x ROG 回顧精華篇

Labbie

Labbie

UNIKO's Hardware 網站總編輯,深愛 PC 文化、電腦相關資訊、專注於創作優質評測文章。 掉進電腦世界的兔子麻麻,沒有放棄人生的車手,永遠的光之戰士。 車車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初音是我老婆,主推瑪琳,偽娘最高。 每天都要摸各種電腦零組件、看動畫、蒐集老婆、玩 Final Fantasy XIV。

Next Post
直擊 WirHouse 2020 AMD x ROG 回顧精華篇。

直擊 WirHouse 2020 AMD x ROG 回顧精華篇

傲梅口袋系統 WinToGo 製作工具

口袋系統 WinToGo 製作工具教學

性價比極高的小米手環~ Mi Smart Band 4C 輕開箱

性價比極高的小米手環~ Mi Smart Band 4C 輕開箱

Comments 6

  1. 蔣帥 says:
    4 年 ago

    請問這個會比我現在用的Meg x570 ace 強嗎?謝謝

    回覆
    • Labbie says:
      4 年 ago

      沒錯QQ

      回覆
    • MichaelChiu says:
      4 年 ago

      我就是把X570 ACE拋售的人….因為B550後期出的板子供電都虐X570

      回覆
      • Rrr... says:
        4 年 ago

        B550突然變大哥

        回覆
  2. Tester says:
    4 年 ago

    有任何x版的消息嗎?,價格會是多少?

    回覆
    • Labbie says:
      4 年 ago

      目前台灣到貨都太少,UNIFY-X 目前也沒有消息,確定的是 B550 UNIFY-X 台灣會上市

      回覆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3)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31)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8) 軟體 (514)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5)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