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正式解禁 Intel 第 10 代 Core S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的效能,UH 沒有正式收到媒體測試品,只能透過一些好朋友幫忙取得 Core i7-10700K 的樣本做測試比較,這次同時幫玩家重點整理四月底 Intel 發布的簡報,並做了技術說明,希望下次 Intel 也能提供 UH 媒體測試樣本 XD。回到正題,第十代桌上電腦處理器包含 Celeron、Pentium Gold、Core i3、Core i5、Core i7、Core i9 等共 22 顆處理器,分成 K、F、KF 結尾的英文代號,區分不鎖頻、無內顯、不鎖頻且無內顯,針對不同需求都有相對應的產品,14 奈米製程的 Comet Lake-S 沒意外應該是最後的 14 奈米製程 (差點忘了還有火箭 W),這次是對應 LGA 1200 全新腳位。玩家應該是最期待 Intel Core S 與 AMD Ryzen 的對比,礙於手邊只有 8 核心 16 線程的 Core i7-10700K,合適的對手應該就是 AMD Ryzen 7 3700X,UH 是以客觀公正的方式做測試和比較,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Intel 第十代 Core S 系列主打哪些重點?
快速看懂第 10 代 Core S 系列處理器重點:主打 "遊戲處理器"、"超頻有更多體驗"、"新的渦輪加速 3.0",UH 還做了一份全系列處理器比較表格供玩家服用。
▲Intel 開門見山就表明了,主打 5.3Ghz 超高頻率,第 10 代 Core S 系列是世界上最快的遊戲處理器,高頻率在遊戲以及大多應用程式都很吃香,而低延遲更是提高禎數的關鍵,簡單說就是超頻率加上低延遲,就可以讓遊戲的 FPS 達到最大效益。
▲強調最佳的超頻體驗,可針對每個核心的 HT 設定是否開啟、支援 PEG / DMI 超頻、強化控制電壓 / 頻率的曲線,並推出新版的 Intel Extreme Tuning 超頻工具,把最後 14nm 的效能完整的壓榨出來,當然功耗也是直線上升。
▲這一次處理器的裸晶 Die 比以往更薄,增加 IHS (CPU 頂蓋) 的厚度,提升散熱性能,中間的導熱材質是 STIM (Solder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軟釺焊金屬材料導熱,與先前的 Core i9-9900K 相同。
▲全新極致渦輪加速技術 3.0 (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可自動識別最佳體質的核心 Core,全速運行兩個最佳的核心 Core,來改善單核與雙核 Turbo 加速性能,電壓也不會增加太多。
▲第 10 代桌上型處理器的王牌 Core i9-10900K,最高可達 5.3Ghz,並擁有 10 核心 20 線程。
▲熱門遊戲和創作運用方面,對比與前幾代 Intel 處理器的性能,各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效能和 FPS 提升。
▲Intel 第 10 代 Core S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全家族列表。
第 10 代桌上型處理器新功能及特色整理
- 最高可達 5.3Ghz (透過 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
- 支援 INTEL 最新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
- Core i3 以上全部支援 HT 技術。
- 最高 10 核心並具有 20M 的 Intel Smart Cache。
- 最高支援 DDR4-2933。
- 增強核心與記憶體超頻。
- 支援有線網路 Intel 2.5G。
- 整合無線網路 Wi-Fi 6 AX201。
- 全新的性能調教工具 (Intel Performance Maximizer,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 最高 40 條 PCIe lanes。
- 支援 Thunderbolt 3。
- 支援 Intel Optane 技術。
▲Intel Core i7-10700K 外觀,兩旁有著和 LGA 1151 不同的防呆凹槽。
▲LGA 1200 有 1200 個觸點,需要搭配 Intel 400 系列主機板。
測試數據和環境設定
測試平台 |
處理器: |
Intel Core i7-10700K
AMD Ryzen 7 3700X |
主機板: |
MSI MEG Z490 GODLIKE
ASUS ROG STRIX Z490-E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
顯示卡: |
AMD Radeon RX 5700 XT |
記憶體: |
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600MHz CL16-16-16-36 1.35V 8GB*4 |
固態硬碟: |
XPG S40G RGB 512GB M.2 2280 PCIe SSD |
電源: |
FSP Hydro G PRO 1000W |
散熱器: |
ASUS ROG STRIX LC240 |
作業系統: |
Windows 10 Pro 64bit 1909 |
室溫: |
28度,BC1 裸測架 |
測試軟體版本
AIDA64 Extreme 6.25.5400
CINEBENCH R20.060
CINEBENCH R15.038
wPrime 2.10
V-Ray Benchmark 4.10.07
CrystalDiskMark 7.0.0h
Windows 10 系統設定
UAC – 關閉
Windows Defender – 關閉
螢幕保護程式 – 關閉
電源計畫 – 高效能
休眠 - 關閉
整個測試會針對處理器的性能做多項測試,CPU 渲染、解密加密測試、遊戲 1080P 與 2160P 的 AVG FPS 測試,當然還有功耗和溫度,至於超頻會說明一下日常和極限的差異,測試基準值,都是經過 10 次以上測試擷取數值的平均值。
▲Cinebench R15 是一個使用 CPU 做渲染的測試軟體,有單核心和多核心的測試,R7 3700X 對上 i7-10700K,R15 在單核心接近 206 對 214,多核心會拉開差距 2144 對 2007,R20 單核心 509 和 503,多核心一樣是 4936 對 4784,R7 3700X 和 i7-10700K 單核心分數較為接近,多核心由 R7 3700X 大幅度拉開。
▲WPrime是一種計算機程序,使用牛頓法計算一組平方根數,32M 使用單線呈兩顆處理器是接近的分數,多核心才有一些差距,整體上 R7 3700X 略強一點。
▲V-Ray 能展現計算機處理渲染能力,在這個測試下 i7-10700K 拿下 14060 分,R7 3700X 只有 13903 分,所以 i7-10700K 在這項目略強一點。
▲CPU PhotoWorxx 是測試處理數位照片性能,CPU AES 是使用 AES 數據加密測量 CPU 性能,CPU ZLib 是測量處理器和記憶體子系統性能,CPU SHA3 以第三代安全雜湊演算法運算測量 CPU 性能,i7-10700K 只有拿下較高的 CPU PhotoWorxx 分數,R7 3700X 在 CPU AES 加密測試拿下接近兩倍的分數,SHA3 也是 R7 3700X 分數較高。
▲AIDA64 FPU 測試,FPU SinJulia 測量擴展精度浮點性能,FP64 Ray-Trace 測試通過使用 SIMD 增強光線跟踪引擎計算場景來測量雙精度 (也稱為 64 位元) 浮點性能,FP32 Ray-Trace 測試通過使用 SIMD 增強光線跟踪引擎計算場景來測量單精度 (也稱為 32 位元) 浮點性能,這些測試中 R7 3700X 展現了較高的分數。
▲以下讀寫測試統一採用 PCIe 3.0 SSD,使用同樣的記憶體,讀取和複製分數接近,突兀點只有 R7 3700X 在寫入方面數據,這是因為 ZEN2 CCD 架構上的問題導致,至於延遲方面 R7 3700X 68.3ns,i7-10700K 45.2ns,Intel 平台表現較好。
▲CrystalDiskMark SSD 讀寫測試,讀取 R7 3700 略高一點。
▲CrystalDiskMark SSD 讀寫測試,寫入 i7-10700K 數據略高一點。
▲1080P 遊戲方面,整體來說 i7-10700K 表現較好,不愧是遊戲處理器。
▲1440P 遊戲測試方面,還是 i7-10700K 略勝,但是差異比起 1080P 更小了。
▲2160P 遊戲測試下,兩顆處理器的平均 FPS 很接近,代表顯示卡已經全力跑了。
▲溫度表現都在 65 度上下,功耗上就差異不小,R7 3700X 151W 對上 i7-10700K 201W。
結論
至於說好的超頻?UH 正常開機操作是 1.45V 全核 51X,太多跑分無法正常得到數據,更嚴苛使用 Prime95 Blend 燒機 30 分,HWInfo 64 擷取數據,預設頻率燒機,頻率浮動在 45 - 46X,溫度約在 60 度上下,功耗表顯示 201W 上下,超頻頻率燒機,頻率鎖定 51X、電壓 1.45V,溫度約在 71 度上下,功耗表顯示 263W 上下,UH 會等買到正式版本再做更多的測試。目前 UH 對 i7-10700K 的超頻建議是,建議使用 240、280、360 的 AIO 水冷散熱器或是高階塔散,CPU 電壓方面不超過 1.5V 為主,頻率可以試試看 All Core 50 - 51X 去調整。價格方面,兩款處理器台灣目前售價約差距 NTD$ 2500 上下,如果預設頻率使用條件下,i7-10700K 要預留散熱器支出,電供整體也需拉高 100-200W 左右,整體配單成本會提高約 NTD $4000 - 5000,如果想追求極致的遊戲 FPS,這樣的付出可以認同是合理的;也有玩家覺得 X570 主機板的 PCIe 4.0 M.2 SSD 超香的,配單節省的錢還能幫其他配備升級,UH 還發現很多玩家不太在意功耗大小,不過北極熊會哭哭歐。
看完以上的測試數據,玩家是不是想問 UH 覺得哪一顆處理器比較好呢?UH 會很廢話的告訴你: 看你的錢包和對北極熊的愛有多少XD!有更多問題和疑問都可以到 UH FB 粉專詢問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