こんばんは、UNIKO's hardware です!
千呼萬喚傳說中高達 16 核心 32 執行緒的 Zen2 Ryzen 9 3950X,終於在今年快年底時推出了,這款產品是目前 AM4 消費級平台上最強的兇器,也是直接對標對手 Intel 的產品X299 HEDT平台,透過一些測試就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 R9 3950X 厲害之處!
R9 3950X 包裝 & 外觀
▲包裝變小,因為沒有原廠散熱器風扇,需要自行購入,建議使用 280mm 以上的 AIO 水冷。
▲16 Core 32 Thread 處理器!!
▲裡面大部分都是黑色泡棉,CPU 和他的保護盒很小。
▲R9 3950X 正面反面,Socket AM4的連接器擁有 1,331 個針腳。
▲R9 3950X 處理器是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Ryzen9 3950X 技術重點
▲Ryzen 9 3950X 的規格為 16 核心 32 執行緒,基礎時脈 3.5Ghz 自動超頻到 4.7Ghz,L2+L3快取高達 72MB,TDP 為 105W。
▲官方定售價為 749 美元,直接對標 1,199 美元 Intel i9-9920X。
▲Ryzen 9 3950X 之前的 Ryzen 3000 系列都有附原廠散熱器,Ryzen 9 3950X 則沒有附散熱器,不過考量到這款高達 16 核心的處理器也是情有可原,官方建議使用 280 AIO 水冷散熱器,不過後來的測試,其實只要使用不要太差的風冷塔型散熱器,也可以壓制溫度。
▲官方評測 Ryzen 9 3950X,和 Ryzen 7 2700X 相比,Ryzen 9 3950X 在 Cinebench R20 的Single Thread 單核效能上提升 22%。
▲Ryzen 9 3950X 和 i9-9900K 及 i9-9920X 在 1080p 的遊戲測試。
▲Ryzen 9 3950X 和 i9-9900K 及 i9-9920X 在生產力工具的測試。
▲Ryzen 9 3950X 的效能功耗比非常強,和 8 核心 i9-9900K 及 12 核心 i9-9920X 相比,Ryzen 9 3950X 比 Intel 這兩款 CPU 強出 2 倍之多,而且功耗也是這 3 款 CPU 裡最低的。
▲RyzenMaster 針對 Ryzen 9 3950X 推出了 ECO-MODE 功能,開啟後溫度降低 7 度、功耗降低 44%,但是仍然可以保留原本預設 77% 的效能。
▲Ryzen 9 3950X 在遊戲性能上和 i9-9900K 可以相比,在生產力方面比 i9-9920X 強了 27%,也比 i9-9920X 高出 2.34 倍的效率功耗比,並且使用了超高頻寬的 Pcie 4.0。
Ryzen Master 超頻軟體
▲這頁上面有 5 種 CPU 模式可以選擇,如果使用手動模式,CPU 的各項核心頻率及電壓可以自行更改,DRAM 設定也能從這做更改。
測試環境設定 & Benchmark 實測數據
Windows 10 設定
- Win10 1909
- UAC – 關閉。
- Windows Defender – 關閉。
- 螢幕保護程式 – 關閉。
- 電源計畫 – 1usmus Ryzen Universal。
- 休眠關閉。
BIOS設定
- CPU PBO Enable Auto OC。
- 記憶體 OC 3666MHz。
- BIOS 版本 1201。
- AMD_Chipset_Drivers Revision Number 1.11.22.454。
測試平台 |
處理器: |
AMD Ryzen9 3950X |
主機板: |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
顯示卡: |
ASUS ROG Strix RX5700XT |
記憶體: |
G.SKILL Flare X DDR4-3200 CL14 8GB*2 |
固態硬碟: |
TeamGroup CARDEA ZERO Z440 M.2 PCIe SSD 1TB |
電源器: |
FSP Hydro G PRO 1000W |
散熱器: |
Alphacool Eisbaer 360 |
▲CPU-Z Bench
Single Core:563;Multin Core:11182。
▲Cinebench R20 Benchmark,Single Core / Multin Core:535 / 9703。
Cinebench R15 Benchmark,Single Core / Multin Core:217 / 4252。
▲AIDA 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AIDA 64 CPU 各項效能測試。
▲AIDA 64 GPGPU,CPU 各項效能測試。
▲PCMARK 10 Extended,整體分數 9413。
▲3DMARK Fire Strike
總分 23532,顯卡分數 25675,物理分數 32375,綜合分數 11561。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總分 11771,顯卡分數 12407,物理分數 31914,綜合分數 5050。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總分 6353,顯卡分數 6348,物理分數 32189,綜合分數 2891。
▲3DMARK Time Spy
總分 9321,顯卡分數 8748,CPU 分數 14827。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總分 4260,顯卡分數 3895,CPU 分數 9090。
Time Spy Extreme SIMD CPU 性能測試
▲CPU 指令集設定為自動的跑分:9090
▲CPU 指令集設定為 AVXFMA 的跑分:12080
▲CPU 指令集設定為 AVX2 的跑分:12384
Zen2 相較前代在 SIMD 加強後,性能上增加非常多。
影像解碼相關測試
▲X264 FHD Benchmark 74.1 FPS。
▲HWBOT x265 Benchmark 1080p 解析度的 CPU 佔用率。
▲每秒可壓制 105.487 FPS。
▲HWBOT x265 Benchmark 4K 解析度的 CPU 佔用率。
▲每秒可壓制 28.562 FPS。
▲7-Zip 壓縮測試,
壓縮 (MIPS)121857
解壓縮 (MIPS)184659
整體 (MIPS)153258
▲WinRAR 測試中的 CPU 佔用率及成績為 26406 KB/s。
▲y-cruncher
Pi計算時間為85.117秒
總計算時間為91.591秒
▲wPrime 2.10 1024M 為 44.91 秒。
▲Corona Benchmark,運算時間為 54 秒。
▲V-Ray Benchmark,分數 27359。
▲POV-Ray Bench,高達 8239.89FPS 的成績。
溫度及功耗測試
▲Corona 1.3 benchmark 閒置和滿載的整機功耗和溫度。
▲待機溫度約 41 度。
▲AIDA64 燒機溫度約 81 度。
▲AIDA64 燒 FPU 溫度約 85 度。
1080P & 1440P 遊戲 FPS 測試數據
▲極地戰嚎 4。
▲極地戰嚎 5。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 2。
▲刺客教條:奧德賽。
▲巫師 3:狂獵。
▲古墓奇兵:暗影。
▲異國探險隊。
▲刺客教條:起源。
▲極地戰嚎:野蠻紀源。
Ryzen 9 3950X CCD / CCX 核心延遲測試
Zen2 和 Zen1 都是用膠水方式堆核,而這次 Zen2 則是核心 Chiplet + IO Die 分開來黏,從圖片結構上來看,左邊大顆的為 IO DIE,而右邊為 CPU 核心,CPU 分成上下兩組 CCD 黏,目前一組 CCD 為 8 核心,一組 CCD 裡面又分成兩組 CCX 黏,一組 CCX 為 4 核心,所以 Ryzen 9 3950X 就擁有 16 核心,如圖片裡所標示的,總共為 16 個核心。
如果依照前代 Zen 的特性來看,CCX 內核心互聯的延遲很低,但只要跨越了 CCX 互聯,甚至像 Zen 的 HEDT 平台 Threadripper 從第一組 CCX 連到第三組或第四組 CCX,延遲就會非常高,例如 Ryzen 7 1700 CCX 之間互聯延遲就有 120 ~ 130ns 左右,如果又是繞到第三組或第四組時,延遲就會高達 230ns 左右,依照這情況來看,Zen2還把IO DIE獨立拉出來,那延遲會不會變的很高呢?
▲核心間的延遲數據。
由於 Ryzen 9 3950X 核心數和執行緒太多了,所以這裡取幾個重要的點來觀察,可以發現在 CCX 內互聯的延遲非常低,比前代 Zen 大約 40ns 低上不少,再來是 CCX 之間的互聯,前代 Zen 大約 120ns,而 Ryzen 9 3950X 則只有約 66ns。
最後就是讓很多人認為的 IO DIE 被拉出來了,那 CCD 和 CCD 之間的互聯延遲應該會很高吧?測試結果出乎意料,竟然和 CCX 之間互聯的時間雷同甚至還更低...。
而且這特性在新一代的 Zen2 HEDT 平台 Threadripper 上面,也依然保持同樣的現象,這不得對 AMD 讚嘆,可以讓即使分布在不同位置的 CCD,它們之間互聯的時間可以保持一致甚至還更好!
結論
想當初 AMD 在 2017 年初時,推出高達 8 核心的 Zen Ryzen 1000系列,那時候給 PC 市場帶來了跳躍式的變化,因為當時主流旗艦處理器還是為 Intel 4 核心的 Core i7-7000 系列,AMD 直接把主流處理器定位從長年的 4 核心提升到了 8 核心。
只相隔兩年,就在今年的 2019 年,AMD 在7月初推出了全新 TSMC 7nm 製程的 Zen2,那時候從主流的 8 核心又再度提升到了 12 核心,即使核心數已經比 Intel 高出不少了,但是這還不能阻止 AMD 瘋狂堆核的操作...,在 2019 年底時,AMD 在主流消費級平台上發布了這款高達 16 核心的 Ryzen 9 3950X 處理器,無疑又是給一般消費級平台砸下一顆震撼彈,除此之外,再往上的 HEDT Threadripper 平台再度創造奇高的性能,首發 24 核心及 32 核心,全平台支援 PCIE 4.0、超大的 IO、更多的快取、更強的效能功耗比、更好的性能...等等,這些林林總總的進步,都已經為 PC 市場帶來了革命性的提升了,只能說 AMD YES!真香!
老羊
UNIKO's Hardware 推薦最棒的 16 核心處理器!
為什麼每個測試滿載功耗都不一樣?
是跟電壓有關?
我看影片的測試的
Stock是135W
4.4Ghz-1.325V是246W
4.4Ghz-1.35V是262W
Stock是原廠默認的設定?
Stock是原廠默認
功耗和電壓會因為需多因素不同歐
例如 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