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處理器

人人都能擁有十六核心電腦!Ryzen 9 3950X 處理器深度評測。

HoePC by HoePC
2019-12-26
in 處理器, 評測開箱
2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こんばんは、UNIKO's hardware です!
千呼萬喚傳說中高達 16 核心 32 執行緒的 Zen2 Ryzen 9 3950X,終於在今年快年底時推出了,這款產品是目前 AM4 消費級平台上最強的兇器,也是直接對標對手 Intel 的產品X299 HEDT平台,透過一些測試就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 R9 3950X 厲害之處!

R9 3950X 包裝 & 外觀
▲包裝變小,因為沒有原廠散熱器風扇,需要自行購入,建議使用 280mm 以上的 AIO 水冷。

 

▲16 Core 32 Thread 處理器!!

 

▲裡面大部分都是黑色泡棉,CPU 和他的保護盒很小。

 

▲R9 3950X 正面反面,Socket AM4的連接器擁有 1,331 個針腳。

 

▲R9 3950X 處理器是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Ryzen9 3950X 技術重點
▲Ryzen 9 3950X 的規格為 16 核心 32 執行緒,基礎時脈 3.5Ghz 自動超頻到 4.7Ghz,L2+L3快取高達 72MB,TDP 為 105W。
▲官方定售價為 749 美元,直接對標 1,199 美元 Intel i9-9920X。
▲Ryzen 9 3950X 之前的 Ryzen 3000 系列都有附原廠散熱器,Ryzen 9 3950X 則沒有附散熱器,不過考量到這款高達 16 核心的處理器也是情有可原,官方建議使用 280 AIO 水冷散熱器,不過後來的測試,其實只要使用不要太差的風冷塔型散熱器,也可以壓制溫度。
▲官方評測 Ryzen 9 3950X,和 Ryzen 7 2700X 相比,Ryzen 9 3950X 在 Cinebench R20 的Single Thread 單核效能上提升 22%。
▲Ryzen 9 3950X 和 i9-9900K 及 i9-9920X 在 1080p 的遊戲測試。
▲Ryzen 9 3950X 和 i9-9900K 及 i9-9920X 在生產力工具的測試。
▲Ryzen 9 3950X 的效能功耗比非常強,和 8 核心 i9-9900K 及 12 核心 i9-9920X 相比,Ryzen 9 3950X 比 Intel 這兩款 CPU 強出 2 倍之多,而且功耗也是這 3 款 CPU 裡最低的。
▲RyzenMaster 針對 Ryzen 9 3950X 推出了 ECO-MODE 功能,開啟後溫度降低 7 度、功耗降低  44%,但是仍然可以保留原本預設 77% 的效能。
▲Ryzen 9 3950X 在遊戲性能上和 i9-9900K 可以相比,在生產力方面比 i9-9920X 強了 27%,也比 i9-9920X 高出 2.34 倍的效率功耗比,並且使用了超高頻寬的 Pcie 4.0。
Ryzen Master 超頻軟體
▲RyzenMaster 介面,有 CPU 多項狀態的數據,也包含 DRAM 的詳細數據。
▲這頁上面有 5 種 CPU 模式可以選擇,如果使用手動模式,CPU 的各項核心頻率及電壓可以自行更改,DRAM 設定也能從這做更改。
測試環境設定 & Benchmark 實測數據

Windows 10 設定

  • Win10 1909
  • UAC – 關閉。
  • Windows Defender – 關閉。
  • 螢幕保護程式 – 關閉。
  • 電源計畫 – 1usmus Ryzen Universal。
  • 休眠關閉。
BIOS設定
  • CPU PBO Enable Auto OC。
  • 記憶體 OC 3666MHz。
  • BIOS 版本 1201。
  • AMD_Chipset_Drivers Revision Number 1.11.22.454。
測試平台
處理器: AMD Ryzen9 3950X
主機板: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顯示卡: ASUS ROG Strix RX5700XT
記憶體: G.SKILL Flare X DDR4-3200 CL14 8GB*2
固態硬碟: TeamGroup CARDEA ZERO Z440 M.2 PCIe SSD 1TB
電源器: FSP Hydro G PRO 1000W
散熱器: Alphacool Eisbaer 360

 

▲CPU-Z Bench
Single Core:563;Multin Core:11182。
▲Cinebench R20 Benchmark,Single Core / Multin Core:535 / 9703。
Cinebench R15 Benchmark,Single Core / Multin Core:217 / 4252。
▲AIDA 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AIDA 64 CPU 各項效能測試。

 

▲AIDA 64 GPGPU,CPU 各項效能測試。
▲PCMARK 10 Extended,整體分數 9413。
▲3DMARK Fire Strike
總分 23532,顯卡分數 25675,物理分數 32375,綜合分數 11561。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總分 11771,顯卡分數 12407,物理分數 31914,綜合分數 5050。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總分 6353,顯卡分數 6348,物理分數 32189,綜合分數 2891。
▲3DMARK Time Spy
總分 9321,顯卡分數 8748,CPU 分數 14827。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總分 4260,顯卡分數 3895,CPU 分數 9090。
Time Spy Extreme SIMD CPU 性能測試
▲CPU 指令集設定為自動的跑分:9090
▲CPU 指令集設定為 AVXFMA 的跑分:12080
▲CPU 指令集設定為 AVX2 的跑分:12384
Zen2 相較前代在 SIMD 加強後,性能上增加非常多。
影像解碼相關測試
▲X264 FHD Benchmark 74.1 FPS。
▲HWBOT x265 Benchmark 1080p 解析度的 CPU 佔用率。
▲每秒可壓制 105.487 FPS。

 

▲HWBOT x265 Benchmark 4K 解析度的 CPU 佔用率。

 

▲每秒可壓制 28.562 FPS。

 

▲7-Zip 壓縮測試,
壓縮 (MIPS)121857
解壓縮 (MIPS)184659
整體 (MIPS)153258
▲WinRAR 測試中的 CPU 佔用率及成績為 26406 KB/s。
▲y-cruncher
Pi計算時間為85.117秒
總計算時間為91.591秒
▲wPrime 2.10 1024M 為 44.91 秒。
▲Corona Benchmark,運算時間為 54 秒。
▲V-Ray Benchmark,分數 27359。
▲POV-Ray Bench,高達 8239.89FPS 的成績。

溫度及功耗測試

▲Corona 1.3 benchmark 閒置和滿載的整機功耗和溫度。

 

▲待機溫度約 41 度。

 

▲AIDA64 燒機溫度約 81 度。
▲AIDA64 燒 FPU 溫度約 85 度。
1080P & 1440P 遊戲 FPS 測試數據
▲極地戰嚎 4。

 

▲極地戰嚎 5。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 2。

 

▲刺客教條:奧德賽。

 

▲巫師 3:狂獵。

 

▲古墓奇兵:暗影。

 

▲異國探險隊。

 

▲刺客教條:起源。

 

▲極地戰嚎:野蠻紀源。
Ryzen 9 3950X CCD / CCX 核心延遲測試
Zen2 和 Zen1 都是用膠水方式堆核,而這次 Zen2 則是核心 Chiplet + IO Die 分開來黏,從圖片結構上來看,左邊大顆的為 IO DIE,而右邊為 CPU 核心,CPU 分成上下兩組 CCD 黏,目前一組 CCD 為 8 核心,一組 CCD 裡面又分成兩組 CCX 黏,一組 CCX 為 4 核心,所以 Ryzen 9 3950X 就擁有 16 核心,如圖片裡所標示的,總共為 16 個核心。
如果依照前代 Zen 的特性來看,CCX 內核心互聯的延遲很低,但只要跨越了 CCX 互聯,甚至像 Zen 的 HEDT 平台 Threadripper 從第一組 CCX 連到第三組或第四組 CCX,延遲就會非常高,例如 Ryzen 7 1700 CCX 之間互聯延遲就有 120 ~ 130ns 左右,如果又是繞到第三組或第四組時,延遲就會高達 230ns 左右,依照這情況來看,Zen2還把IO DIE獨立拉出來,那延遲會不會變的很高呢?
▲核心間的延遲數據。

由於 Ryzen 9 3950X 核心數和執行緒太多了,所以這裡取幾個重要的點來觀察,可以發現在 CCX 內互聯的延遲非常低,比前代 Zen 大約 40ns 低上不少,再來是 CCX 之間的互聯,前代 Zen 大約 120ns,而 Ryzen 9 3950X 則只有約 66ns。

最後就是讓很多人認為的 IO DIE 被拉出來了,那 CCD 和 CCD 之間的互聯延遲應該會很高吧?測試結果出乎意料,竟然和 CCX 之間互聯的時間雷同甚至還更低...。

而且這特性在新一代的 Zen2 HEDT 平台 Threadripper 上面,也依然保持同樣的現象,這不得對 AMD 讚嘆,可以讓即使分布在不同位置的 CCD,它們之間互聯的時間可以保持一致甚至還更好!

結論

想當初 AMD 在 2017 年初時,推出高達 8 核心的 Zen Ryzen 1000系列,那時候給 PC 市場帶來了跳躍式的變化,因為當時主流旗艦處理器還是為 Intel 4 核心的 Core i7-7000 系列,AMD 直接把主流處理器定位從長年的 4 核心提升到了 8 核心。

只相隔兩年,就在今年的 2019 年,AMD 在7月初推出了全新 TSMC 7nm 製程的 Zen2,那時候從主流的 8 核心又再度提升到了 12 核心,即使核心數已經比 Intel 高出不少了,但是這還不能阻止 AMD 瘋狂堆核的操作...,在 2019 年底時,AMD 在主流消費級平台上發布了這款高達 16 核心的 Ryzen 9 3950X 處理器,無疑又是給一般消費級平台砸下一顆震撼彈,除此之外,再往上的 HEDT Threadripper 平台再度創造奇高的性能,首發 24 核心及 32 核心,全平台支援 PCIE 4.0、超大的 IO、更多的快取、更強的效能功耗比、更好的性能...等等,這些林林總總的進步,都已經為 PC 市場帶來了革命性的提升了,只能說 AMD YES!真香!

老羊

UNIKO's Hardware 推薦最棒的 16 核心處理器!
Tags: 評測開箱AMD處理器Ryzen
Previous Post

支援 YouTube 影片下載與轉檔及 AirPlay 鏡像輸出的免費影音撥放軟體 – 5KPlayer

Next Post

Intel 10nm i5 輕薄長續航機型 – acer Swift 5 SF514-54GT-57N3 極簡開箱與效能測試

HoePC

HoePC

UNIKO’s Hardware 網站編輯,專長測試 3C 及開箱評測,很喜歡動物像是貓貓狗狗老鼠兔子等,平常常做的事是更新 3C 新資訊,還有看影集電影喜愛恐怖驚悚懸疑劇情等影片,有空閒時喜歡到處旅遊。

Next Post

Intel 10nm i5 輕薄長續航機型 - acer Swift 5 SF514-54GT-57N3 極簡開箱與效能測試

NVIDIA 的人工智慧運用演算法幫長庚加速透析血液樣本的速度!

筆記型電腦電池健康狀態檢視工具 - BatteryInfoView

Comments 2

  1. h says:
    5 年 ago

    為什麼每個測試滿載功耗都不一樣?
    是跟電壓有關?
    我看影片的測試的
    Stock是135W
    4.4Ghz-1.325V是246W
    4.4Ghz-1.35V是262W

    Stock是原廠默認的設定?

    回覆
    • UNIKO's Hardware says:
      5 年 ago

      Stock是原廠默認
      功耗和電壓會因為需多因素不同歐
      例如 熱量

      回覆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22)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2)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3)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