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新聞

專業繪圖領域利器,AMD 推出全球首款 7 奈米製程專業級 PC 工作站繪圖卡 AMD Radeon Pro W5700

Dayking by Dayking
2019-11-27
in 新聞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こんばんは、UNIKO's hardware です!
AMD 發表全球首款 7 奈米製程專業級 PC 工作站繪圖卡 AMD Radeon™ Pro W5700。新款繪圖卡提供全新效能等級以及先進功能,協助 3D 設計師、建築師以及工程師即時對設計專案進行視覺化、檢視以及互動操作,大幅提升決策流程與縮短產品開發週期。讓專業繪圖領域的使用者也能一起加入香客的行列。

AMD Radeon™ Pro W5700 繪圖卡功能與特色

AMD Radeon™ Pro W5700 工作站繪圖卡採用高效能與高能源效率的 AMD RDNA 架構以及最先進的 GDDR6 記憶體,能處理龐大的模型與資料集,同時也是首款支援高頻寬 PCIe® 4.0 技術的 PC 工作站繪圖卡。AMD Radeon™ Pro W5700 工作站繪圖卡為專業人士的最佳選擇,能協助專業人士突破傳統 3D 設計的效能極限,於虛擬實境(VR)環境中創造如照片般逼真的渲染成果並檢視其設計作品的虛擬原型。具備以下優勢:

  • 高效能 AMD RDNA 架構-結合全新設計的幾何引擎與運算單元,帶來比前一代次世代繪圖核心架構(GCN)提升高達 25% 的每時脈效能註1和高達 41% 的平均每瓦效能註2。
  • 優異的功耗效率-AMD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 的智慧功耗優化功能,搭配省電的 AMD RDNA 架構以及 7 奈米製程技術,讓 Radeon™ Pro W5700 繪圖卡提供領先對手產品註3高達 18% 的系統效率。
  • 加速 CPU/GPU 多工處理-即使在要求最嚴苛的情境下仍提供優異的多工效能,包括在背景模式執行視覺化渲染時持續建模,在 SPECviewperf® 13 量測程式註4中以 CPU 負載執行應用程式流程的效能比對手高出達 5.6 倍。
  • 專業級軟體-AMD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 提供專業級品質、持續提升效能、強大的安全性、以及領先業界的功能,包括 AMD 遠端工作站註5,讓專業人士能在任何地點工作,享受媲美辦公桌上註6工作站 GPU 的功能與效能。
  • 創新的 VR 軟體功能-AMD Radeon™ ReLive for VR 讓專業人士透過 AMD Radeon™ Pro W5700 繪圖卡執行各種支援 VR 的應用程式以及特定的獨立 VR 頭戴式顯示器,如 HTC VIVE Focus™ Plus 註7,即可無線看到自己作品的虛擬立體影像。
  • 高頻寬 PCIe® 4.0-AMD Radeon™ Pro W5700 為首款支援 PCIe® 4.0 的 PC 工作站繪圖卡,帶來比 PCIe® 3.0 倍增的頻寬,為 GPU 密集運算應用提供流暢的效能。
  • 專業應用程式認證-針對各大設計、製造、建築、工程與營造軟體優化並通過認證,帶給工作站專業人士所要求的穩定度與可靠度。Radeon™ Pro Software 的認證 ISV 應用程式清單請參閱此連結。
  • 高速 USB-C®-AMD Radeon™ Pro W5700 為首款配備 USB-C® 連接器的 PC 工作站繪圖卡,以支援越來越多配備 USB-C® 介面的螢幕以及頭戴式顯示器(HMD)。
AMD Radeon™ Pro W5700 繪圖卡預計即日起開始販售,建議售價為 799 美元,按此取得更多關於 AMD Radeon™ Pro W5700 繪圖卡資訊。
註1:RDNA提供的每時脈效能是GCN的1.25倍。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於2019年5月23日執行,在30款遊戲中開啟4K Ultra 解析度與4倍反鋸齒設定,每時脈效能的幾何平均值高出1.25倍。實際測得效能可能因使用最新版本驅動程式而產生差異。
 
註2:AMD RDNA架構的平均每瓦效能比先前的AMD GCN架構高出41%,使用SPECviewperf® 13 量測指標的sw-04 viewset、creo-02 viewset、3dsmax-06 viewset、Enscape 「Mansion」展示、Unity的汽車量測指標以及Unity的「London Office」VR展示進行測試。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於2019年10月25日執行,系統組態: Intel® Xeon® W-2125處理器、32GB 的DDR4 RAM記憶體、Windows® 10 Pro for Workstations 64位元版作業系統、系統BIOS 1.11.1版、採用RDNA架構的AMD Radeon™ Pro W5700繪圖卡、AMD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 19.Q4 驅動程式,對比採用GCN架構的AMD Radeon™ Pro WX 8200 繪圖卡。評比標準:計算每瓦效能是量測應用跑分再除以GPU瓦數,之後取多項量測程式的跑分平均值。AMD Radeon™ Pro W5700繪圖卡TDP功耗為190瓦。AMD Radeon™ Pro WX8200繪圖卡TDP功耗:230瓦。注意:AMD Radeon™ Pro W5700 的TDP功耗調整為190瓦以反映實際繪圖運算的TDP功耗,不包含USB的TDP功耗(WX 8200 並沒有 USB)以示公平。使用量測程式:SPECviewperf 13 snx-03。AMD Radeon™ Pro W5700 跑分:342.49。AMD Radeon™ Pro WX8200 跑分:297.47。量測程式:SPECviewperf 13 creo-02,AMD Radeon™ Pro W5700 跑分:219.99。AMD Radeon™ Pro WX8200 跑分:196.49。量測程式:SPECviewperf 13 3dsmax-06。AMD Radeon™ Pro W5700 跑分:181.98。AMD Radeon™ Pro WX8200 跑分:161.34。有關SPEC量測效能的詳細資訊請參閱官網 www.spec.org/gwpg。SPEC®與SPECviewperf®係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公司的註冊商標。
 
註3:以同一部電腦裝上 AMD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 19.Q4 軟體以及Radeon™ Pro W5700 繪圖卡,在SOLIDWORKS®程式中進行建模,所耗電的電力比起裝上NVIDIA Quadro® 驅動程式440.97 版與NVIDIA Quadro RTX™ 4000繪圖卡的組態少了18%。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於2019年10月24日在AMD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 19.Q4 版以及Radeon™ Pro W5700 繪圖卡上量測,對照組為NVIDIA Quadro® 驅動程式440.97 版搭配NVIDIA Quadro RTX™ 4000繪圖卡,受測系統組態:Intel® Core™ i9-9900K處理器、32 GB 的2133 MHz DDR4 記憶體、微星Z370-A Pro 主機板、BIOS 版本7B48v2A、512 GB 的Intel 760p 固態硬碟、Windows 10 作業系統2019年5月更新檔。功耗數據是使用Kill A Watt P3 P3IP4400 瓦特計,在執行SOLIDWORKS® 2019軟體的建模流程中持續30秒紀錄每秒讀數然後取平均值。實際量測結果可能有所差異。
 
註4:AMD Radeon™ Pro W5700繪圖卡在使用 AMD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 19.Q4 程式時,應用工作流程的效能最多提高5.6倍,量測是在SPECviewperf® 13 sw-04 SW2012_shaded  程式中測試多工效能,對照組為NVIDIA Quadro RTX™ 4000 繪圖卡搭配 NVIDIA Quadro® Optimal Driver for Enterprise(ODE)R430 U4 (431.02)程式。測試於2019年10月25日由AMD效能實驗室在量產型系統上進行,系統組態:Intel® Xeon® W-2125處理器、32GB 的DDR4 RAM記憶體、Windows® 10 Pro for Workstations 64位元版作業系統、系統BIOS 1.11.1版、AMD Radeon™ Pro W5700繪圖卡、AMD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 19.Q4版、NVIDIA Quadro RTX™ 4000繪圖卡、NVIDIA Quadro® Optimal Driver for Enterprise (ODE)R430 U4(431.02)版驅動程式。量測程式以及單位量測數據的計算:執行SPECviewperf® 13 程式的sw-04 SW2012_shaded 測試項目,並同時執行Corona Renderer 1.3 CPU 量測程式,產生評估多工處理能力的應用作業流程跑分。計算多工效能的數據是以百分比為單位,然後再算出兩項百分比數據的比值。AMD RADEON™ PRO W5700 的結果:AMD Radeon™ Pro W5700 執行 SPECviewperf® 13 sw-04 SW2012_shaded項目,並同時執行 Corona Renderer 1.3 CPU 量測指標:AMD Radeon™ Pro W5700 SPECviewperf® 13 sw-04 SW2012_shaded 測試結果:1075.51 FPS。AMD Radeon™ Pro W5700 搭配SPECviewperf® 13 sw-04 SW2012_shaded 測試結果參照同時執行的 Corona Renderer 1.3 CPU量測指標:957.07 FPS。88.99%的作業流程效能對比AMD Radeon™ Pro W5700繪圖卡在沒有執行多工時的新功能。NVIDIA QUADRO RTX™ 4000 結果:NVIDIA Quadro RTX™ 4000 搭配SPECviewperf® 13 sw-04 SW2012_shaded 測試結果對照在背景模式下執行的Corona Renderer 1.3 CPU 量測指標:NVIDIA Quadro RTX™ 4000 SPECviewperf® 13 sw-04 SW2012_shaded 測試結果:868.09 FPS。NVIDIA Quadro RTX™ 4000 搭配SPECviewperf® 13 sw-04 SW2012_shaded 對照在背景模式下執行的Corona Renderer 1.3 CPU量測指標:138.66 FPS。15.97%的作業流程效能對比在NVIDIA Quadro RTX™ 4000繪圖卡上沒有進行多工處理的效能。實際量測結果可能有所差異。有關SPEC量測指標的詳細資訊請參閱官網www.spec.org/gwpg. SPEC®,SPECviewperf®係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公司的註冊商標。
 
註5:相容於AMD Radeon™ Pro WX 3200、WX 4100、WX 5100、WX 7100、WX 8200、WX 9100、W5700等GPU。Remote Workstation功能需安裝 AMD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 驅動程式18.Q4 或更新版本,且須購買與安裝 Citrix Virtual Apps & Desktops™ 或Microsoft® Remote Desktop Services。
 
註6: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 19.Q2 與AMD Remote Workstation在SPECviewperf® 13 3dsmax-06指標中提供相近的效能,比較項目為本機端(非遠端)效能。測試由AMD實驗室於2019年4月22日執行,受測系統組態:Intel® Core i5 8400 CPU、MSI Z370-A PRO 主機板、ADATA XPG Z1 16 GB DDR4 RAM記憶體、Samsung 860 EVO 250GB固態硬碟、Windows® 10 Pro作業系統並安裝2018年10月的更新檔、Radeon™ Pro WX 4100 繪圖卡,使用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 19.Q2驅動程式。測試使用SPECviewperf® 13執行「3dsmax-06」viewset子測試項目。Radeon Pro Software Adrenalin 2019 Edition for Enterprise 19.Q2版搭配 Radeon™ Pro Remote Workstation,測得跑分:50.22。19.Q2 版在本機端量測,測得跑分: 51.36,結果顯示最多僅差距2%。上述結果是重複執行3次然後取平均值。AMD Remote Workstation解決方案建置時採用 Citrix® XenDesktop® 7.18 程式並在HP ZBook 17 G5 Client電腦上運行。效能差距:51.36-50.22 =效能下滑約2.0%,使用 AMD Remote Workstation 解決方案在 Radeon™ Pro Software for Enterprise 19.Q2 版軟體在本機端進行測試。有關SPEC量測指標的詳細資訊請參閱官網www.spec.org/gwpg。
 
註7:Radeon™ ReLive for VR 量測工作站無線VR功能須使用 HTC VIVE Focus™ Plus。要使用VR連結功能,須用到 802.11ac 5 GHz 路由器或基地台。相容於 AMD Radeon™ VR Ready Creator 產品(詳細資訊請參閱 https://www.amd.com/en/technologies/vr-ready-creator)。支援:Windows® 10作業系統。
Tags: 新聞稿AMDNews 新聞Radeon
Previous Post

AMD、Msi、Kingston 陪你打造網紅之路校園活動 – 景文科大篇

Next Post

49 美金的 CPU 挑戰低階市場,AMD Athlon 3000G APU 評測開箱!

Dayking

Dayking

UNIKO’s Hardware 網站編輯、3C 愛好者、青學的支柱、地球的希望,太陽系的未來、宇宙的救贖。

Next Post

49 美金的 CPU 挑戰低階市場,AMD Athlon 3000G APU 評測開箱!

NVIDIA GeForce Game Ready 441.41 WHQL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體積輕巧不占空間,華擎科技發表全新 0.7 升 Mars 系列迷你電腦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27)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3)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3)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