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電腦電競周邊|輕開箱|評測|新聞
  • 評測 & 開箱
    • All
    • 處理器
    • 主機板
    • 記憶體
    • SSD / HDD
    • 顯示器
    • 散熱 / 機殼 / 電源
    • 驅動
    • 顯示卡
    • 電競周邊
    • 其他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手機
    內建五風扇極致靜音,Antec P10 Flux 機殼開箱。

    內建五風扇極致靜音,Antec P10 Flux 機殼開箱

    RTX 3060 正式登場!GeForce Game Ready 461.72 WHQL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RTX 3060 正式登場!GeForce Game Ready 461.72 WHQL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碳纖維質感,MSI MPG Z590 GAMING CARBON WIFI 評測開箱

    碳纖維質感,MSI MPG Z590 GAMING CARBON WIFI 評測開箱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1.2.3 驅動發布重點整理

    AORUS 美學滿點,GIGABYTE Z590I AORUS ULTRA 評測開箱

    AORUS 美學滿點,GIGABYTE Z590I AORUS ULTRA 評測開箱

    Crucial P5 NVMe PCIe SSD 2 TB 評測開箱

    Crucial P5 NVMe PCIe SSD 2 TB 評測開箱

    [UH 走店趣] ASUS VivoBook 14 & 15 RYZEN U 版處理器筆電門市速測

    [UH 走店趣] ASUS VivoBook 14 & 15 Ryzen U 版處理器筆電門市速測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1.2.2 驅動發布重點整理

    AMD Radeon RX 6800 XT 超頻測試。

    [PJ 實驗室] AMD Radeon RX 6800 XT 超頻測試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 & 聯繫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電腦電競周邊|輕開箱|評測|新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電腦電競周邊|輕開箱|評測|新聞
Home 評測開箱

全球第一款支援 PCIe 4.0 的 AMD Ryzen 3000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及 Radeon RX 5700 系列顯示卡上市相關報導!

Labbie by Labbie
2019 年 7 月 15 日
in 評測開箱, Uncategorized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こんにちは、UNIKO’s hardware です!
AMD 在 2019 年 7 月 7 日發售了最新 7nm 製程的 Ryzen 3000 系列處理器,以及 Radeon RX 5700 系列顯示卡,從發售前就相當吸睛的 Ryzen 3000 系列,以及 Radeon RX 5700 XT 全台已經有賣到缺貨的情況!如果你還不知道 AMD 這些產品的魅力在哪,這邊整理了 UH 近期文章及官方的資訊,一起來了解看看~

簡單跟著 UH 了解 AMD 最新世代處理器及顯示卡的魅力

▲滿滿都是等待購買最新 AMD 產品的玩家。

有人排隊的地方通常都有原因,例如排隊美食、排隊買限定品、排隊等進場 (展覽、演唱會)、排隊買 (取) 電影票?排隊結帳XD (後面兩個是來亂的),這次 AMD 一方面是因為配合解禁時間,另一方面真的是太多玩家期待購買,造成這波全世界都在排隊的熱潮。 請點我 看先前的相關報導。

想直接看關於 AMD 最新 Ryzen 3000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以及 Radeon RX 5700 系列的的性能數據等資料,也可以直接看 UH 做的評測,以下兩張主題圖片下方皆附上連結,內有與相近 (類似等級) 對手 Intel Core i9-9900K 處理器、及 NVIDIA Turing 架構 ASUS ROG STRIX RTX2070 O8G GAMING 的比較~

▲AMD Ryzen9 3900X、Ryzen7 3700X 處理器評測 請點我。
▲想看 UH 做的 AMD RADEON RX 5700 XT / RX 5700 顯示卡評測 請點我。

AMD 官方所提供的新聞資料

 AMD Radeon RX 5700 系列顯示卡:針對 1440p 遊戲帶來驚人價值與效能 

AMD Radeon RX 5700 系列顯示卡採用 RDNA 遊戲架構,該架構為實現卓越效能、可擴充性和效率而創建,設計旨在推動未來 PC 遊戲、遊戲機、行動以及雲端遊戲的發展。全新 RDNA 架構支援高速 GDDR6 記憶體與 PCIe 4.0,與上一代的次世代繪圖核心架構 (GCN) 相比,RDNA 每時脈效能提升高達 1.25 倍註3,每瓦效能提升高達 1.5 倍註4,可實現超逼真、超快回應速度和高畫面更新率的遊戲體驗。

  • Radeon 圖像銳化 (RIS):針對 DirectX 9、DirectX 12 和 Vulkan 遊戲中被其他後期處理效果柔化的遊戲影像,透過 RIS 恢復銳利且清晰的視覺效果。搭配 Radeon GPU Upscaling 技術時,RIS 能在極高解析度的顯示器上呈現清晰的視覺效果以及流暢的畫面更新率。
  • FidelityFX 開源開發套件:為遊戲開發者提供開源開發套件,結合眾多高品質後製特效,不僅全面提升遊戲畫面品質,更在視覺逼真度與效能之間取得最佳平衡。FidelityFX 在 GPUOpen 上發布,具有對比調適銳化(CAS)功能,能在低對比度區域中繪製細節,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由典型影像銳化過程引起的假影。
  • Radeon Anti-Lag 抗延遲技術:針對電競遊戲進行了優化,透過將輸入到顯示器的回應時間減少高達 31%註5來提升競爭力。

 AMD 第 3 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獨一無二的平台與領先效能 

  • 出色遊戲效能:與上一代相比,第 3 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擁有更高時脈速度、更強每時脈處理效能註2、更大 L3 快取,以及支援 Windows 10 作業系統於 2019 年 5 月釋出的更新,在 1080p 以及 1440p 解析度註7、8下帶來更強大且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 全面領先的內容創作效能:對於內容創作者而言,第 3 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在渲染、編碼以及色彩分級等應用都擁有全面超越對手的優勢註9。
  • 散熱效能更佳與更安靜的 PC 體驗:第 3 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以高效節能的運行模式提供卓越效能,運行於高效率、低功耗時,Ryzen 9 處理器每瓦效能比對手高出達 58%,Ryzen 7 處理器每瓦效能則高出達 30%註10、11。
  • 隨心所欲、簡單超頻註12:承襲 AMD Ryzen 優良傳統,第 3 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完全不鎖倍頻和電壓。全新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註13 技術具備自動超頻功能,配合主機板可輕鬆一鍵將處理器時脈頻率提升高達 200MHz,為 3000 系列的 Ryzen 5、7、9 處理器提供更高的效能。同時新版 AMD Ryzen Master 軟體全面提升,除了使用者介面全新設計以及提供多項新功能外,使用者可以簡單釋放 AMD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的極致潛能。
▲四大廠目前高階具代表性的 AMD X570 晶片組主機板。

此外,隨著第 3 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上市,AMD 針對 AMD AM4 插槽設計並推出全新 X570 晶片組,為消費者帶來全球首款 PCIe 4.0 平台。獨家支援 PCIe 4.0 象徵著全新效能等級的顯示卡、網路設備、NVMe 硬碟等設備。目前市面上有超過 100 款 AM4 主機板,而 AMD 的合作夥伴將推出超過 50 款全新 AMD X570 晶片組主機板,以達成 AMD 史上最強的主機板發佈陣容,為使用者提供更多選擇。

 AMD Ryzen 3000 系列處理器內建 Radeon 顯示核心 

AMD 亦宣布推出內建 Radeon 顯示核心的 Ryzen 3000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除了擁有比上一代處理器更高的 CPU 與繪圖時脈速度外,還加入 Radeon Anti-Lag 等全新繪圖驅動軟體功能。提供同級產品中最佳的繪圖效能註15、於 1080p 遊戲註16中擁有流暢的畫面更新率、4K HDR 串流功能,以及支援 Radeon FreeSync註17,內建顯示核心的最新 AMD Ryzen 處理器是組裝平價遊戲主機、小尺寸規格 (SFF) PC、家庭劇院型 (HTPC) 主機以及其他特殊規格電腦的理想選擇。

 使用 Xbox Game Pass註18暢玩戰爭機器 5 以及超過百款 PC 遊戲 

▲截至 2019 / 7 / 15 官網活動網站查詢資料。
AMD 還針對 PC 平台推出 Xbox Game Pass,凡於指定零售商購買 AMD Radeon RX 5700 系列顯示卡、AMD Ryzen 3000 系列處理器以及其他 AMD 指定產品,即可免費獲得為期三個月適用於 PC 版本遊戲的 Xbox Game Pass,更多活動細節 請點我。

資料來源:AMD 新聞稿

UH = UNIKO’s HARDWARE
https://www.unikoshardware.com/
https://www.facebook.com/unikoshardware/

註1:於7月7日起,建議網路零售價格為美元。.
註2: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於2018年5月23日進行。搭載AMD「Zen2」架構CPU的系統測得跑分比搭載前一代AMD「Zen」架構處理器的系統高出15%,使用SPECint®_rate_base2006測得跑分推算結果。SPEC與SPECint係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公司的註冊商標。欲知詳情敬請參閱官網。GD-141
註3: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於2018年5月23日進行。在4K Ultra,4xAA設置的30種不同遊戲中顯示每秒1.25倍的幾何圖形。效能可能因使用最新繪圖驅動軟體而異。RX-327
註4: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於2018年5月23日進行。使用Division 2 @ 25×14 Ultra設置。效能可能因使用最新繪圖驅動軟體而異。RX-325
註5: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於2018年6月4日進行。 2019年8GB Radeon™RX 5700在以下游戲中:《Apex英雄》、《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Dota 2》、《Fortnite》、《鬥陣特攻》、《絕地求生》和《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實際測試結果可能有所差異。RS-295
註6:「遊戲時脈」(Game Clock)是運行典型遊戲應用程序時的預期GPU時脈,設置為典型的TGP(總圖形功率)。 實際測試結果可能有所差異。GD-147
註7: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進行,評比Ryzen™ 9 3900X 與Core i9-9900K,所有執行遊戲設定為解析度1920×1080;極大化遊戲內畫質預設。實際測試結果可能有所差異。RZ3-28
註8: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進行。使用AMD Ryzen™9 3900X和Core i9-9900K。所有遊戲均在2560×1440和預設最高遊戲品質內測試。實際測試結果可能有所差異。RZ3-29
註9: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進行,使用AMD Ryzen™ 9 3900X 以及Core i9-9900K 處理器,使用的測試程式包括: DaVinci Resolve、Adobe Premiere、Cinebench R20、Handbrake 1.1.1、LAME MP3 Encoder、以及POV-Ray 3.7。實際測試結果可能有所差異。RZ3-30
註10: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進行,使用AMD Ryzen™ 9 3900X 與Core i9-9900K處理器,電腦插上市電進行量測,量測程式為Cinebench R20 nT。實際測試結果可能有所差異。RZ3-31
註11: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進行,使用AMD Ryzen™ 7 3800X 與Core i7-9700K處理器,電腦插上市電進行量測,量測程式為Cinebench R20 nT。實際測試結果可能有所差異。RZ3-35。
註12:對AMD處理器進行超頻,包括以下操作但不限於:變更時脈頻率/倍頻或記憶體時序/電壓等設定,藉以讓電腦在超出原廠規範的狀態下運作,即使是使用AMD的硬體與/或軟體進行超頻,都會使系統製造商或零售商提供的AMD產品保固失效。使用者應評估對AMD處理器進行超頻所衍生的一切風險及責任,包括以下項目但範圍不限於:硬體失效或損壞;系統效能下滑與/或資料流失、毀損、或外流。GD-106
註13: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除了需要用到AMD Ryzen Threadripper、AMD Ryzen 5 3000、AMD Ryzen 7 3000、或AMD Ryzen 9 3000系列處理器,還需要相容上述其中一款或多款處理器的主機板。這項超頻功能讓處理器能在超出規格的時脈以及超越各項出廠設定等條件下運作,但使用這項功能除了會使AMD產品保固失效,系統製造商或零售商提供的保固也可能因此失效。GD-135
註14:雖然兩者通常以瓦特為單位進行測量,但區分熱瓦和電瓦仍相當重要。處理器的熱功率透過熱設計功率(TDP)傳遞。TDP為計算值,其傳達適當的熱解決方案以實現處理器的預期操作。電瓦特不是TDP計算中的變量。根據設計,電瓦特可能因工作負載而異,並且可能超過熱功率。GD-109
註15: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於2019年5月14日進行,在PCMark 10、Adobe Premiere、Speedometer和SPECviewperf®中使用AMD Ryzen™5 3400G處理器和Intel Core i5-9400進行測試,結果可能因配置而異。該類定義為桌上型處理器上的顯示卡。SPEC®和SPECviewperf是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的註冊商標。詳情見活動網站。PCO-002
註16:測試由AMD效能實驗室於2019年5月14日進行,使用AMD Ryzen™ 5 3400G 以及Intel Core i5-9400處理器,在9款遊戲中進行量測。實際測試結果可能因系統組態不同而有所差異。PCO-003
註17:Radeon FreeSync技術須用到一部螢幕以及AMD Radeon™繪圖晶片,兩者都須支援FreeSync。完整細節敬請參閱活動網站。在購買產品之前請向系統製造商確認產品的相容性。GD-127
註18:須向參與此活動的零售商購買符合資格的產品,活動期限從2019年7月1日到2020年3月10日,優惠代碼數量有限,如在期限之前送完此次活動就即刻結束。若當地法律有條文禁止,則該地不會推動此優惠活動。Game Pass for PC:超過100款PC遊戲從2019年8月開始上線。《戰爭機器5》於2019年秋季上線。Pass代碼必須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上線登錄兌換。每個微軟帳號在12個月內僅限註冊一次為期3個月的促銷活動訂閱。須使用到Xbox (beta公測版) app以及Windows 10 (安裝更新檔)作業系統。適用相關年齡分級限制是由系統要求規範。遊戲目錄會持續更新。欲知詳情敬請參閱活動官網。《戰爭機器5》在ESRB的分級為M的17歲以上成熟級,而PEGI則尚未定出分級。遊戲中許多內容屬孩童不宜。詳情請洽詢ESRB.org、PEGI.info、或當地遊戲分級機構。
Tags: AMD顯示卡廠商活動CPUX570評測開箱
Previous Post

[限時免費] Mac&Win雙平台活動 多功能影音工具箱 – VideoProc

Next Post

G.SKILL 芝奇專為 AMD Ryzen 3000 系列優化打造,DDR4-3600 CL14 Trident Z Neo 焰光戟要來了!

Next Post

G.SKILL 芝奇專為 AMD Ryzen 3000 系列優化打造,DDR4-3600 CL14 Trident Z Neo 焰光戟要來了!

中階主力!TUF GAMING X570-PLUS (WI-FI) 評測輕開箱

Navi 14 核心消息洩漏與 Radeon VII 停產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推薦文章

  • 第一次超頻就上手! 老羊 Ryzen 平台記憶體超頻詳細教學

    4468 shares
    Share 1787 Tweet 1117
  • IPC 大勝!AMD Ryzen 9 5900X、Ryzen 5 5600X 處理器評測開箱

    4043 shares
    Share 1617 Tweet 1011
  • 重灌時出現 Windows 無法安裝至此磁碟。選取的磁碟屬於 GPT 磁碟分割樣式訊息怎麼辦?

    4085 shares
    Share 1769 Tweet 965
  • 英雄落幕,Windows 7 SP1 2020 年 1 月更新集合包下載

    3566 shares
    Share 1579 Tweet 828
  • WIN 10 終極效能揭開封印!!!!!!! 教學

    3135 shares
    Share 1462 Tweet 697
  • R5 3600X & R5 3600 評測輕開箱,對決 i5-9600K 實測!

    2719 shares
    Share 1088 Tweet 680

關於我們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數據與體驗! 電腦軟硬體、電競周邊,輕開箱、專業評測、業界新聞、RGB 改裝、專題評測、水冷改裝!

追蹤我們

熱門標籤

3A AMD ANACOMDA Arctic ASUS Bravo Curve Optimizer Cyberpunk2077 EaseUS GTX 1650 Intel Micron NAVI News新聞 NVIDIA PCHOME RACING RDNA 2 ROG RX 6900 XT Ryzen Smart Access Memory SSD TP-LINK UNIFY VALKYRIE WD Xbox Series X|S Z590 ZEN 3 促銷 免費 小米 技術 教學 爆料 處理器 記憶體 路由器 軟體 金士頓 降價 限時免費 顯示卡 驅動

Facebook 粉絲專頁

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開箱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 & 聯繫

© 2020 UNIKO's Hardware | 網頁設計: 網站帶路姬工作室.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 & 聯繫

© 2020 UNIKO's Hardware | 網頁設計: 網站帶路姬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