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為記念 30 周年而推出 ROG MATRIX PLATINUM RTX 5090 頂級非公顯示卡,據說 MSRP 為 3999 USD,限量發售。近日德國 HARDWARELUXX 論壇有人搶先開箱 (連結),論壇網友 lucky-luke 更稱出 3209 GRAMS 之重,似乎比 ROG ASTRAL 多重 200 克。所以,筆者認為,3999 USD 背後的定價公式,就是 3200G + 800W 哈哈哈。
雖然筆者只買得起 800W 的部份,可是兩大超頻社群的 RTX 5090 使用者在同一時間集體暴動!!!OVERCLOCK.NET 與 HARDWARELUXX 的玩家們瞬間嗨翻,因為該使用者已把 VBIOS 上傳至 TECHPOWERUP BIOS COLLECTION,讓所有人公開下載 (連結)。而更重要的是,似乎各家品牌的 RTX 5090 都能刷這版 MATRIX 800W VBIOS!!
筆者一直很感興趣的地方,就是這張卡的 800W 在雙輸入時會怎麼分配,從而猜想為何 ROG ASTRAL BTF 不支援兩邊輸入的模式。
ROG MATRIX PLATINUM RTX 5090 的 800W VBIOS 來了
刷 VBIOS 可能導致硬體損壞、保固失效,各位不要亂來!
在 OVERCLOCK.NET 的 RTX 5090 集中討論貼文中,有人成功把自己的技嘉 AORUS XTREME WATERFOCE 刷成 ROG MATRIX (連結),其他玩家相繼確認 800W POWER LIMIT 在單 16PIN 非公上也能正常生效。
有什麼卡可以刷,筆者這邊就不列出來了。畢竟一般使用者也不容易分辨說法真偽,而且 800W 的散熱壓力非同小可,更別說 16PIN 本身的風險。ROG MATRIX PLATINUM 的 800W,原意是專門給 ADVANCED BFT 主機板的使用者享用,不過似乎由於顯示卡上的 16PIN 與 GC_HPWR 共用同一 12V POWER PLANE,這 800W 的 VBIOS 變相在其他沒有 GC_HPWR 的顯示卡上解鎖原定 600W 的上限。目前已有一些回報指出,部份型號不相容於此 ROG MATRIX PLATINUM 800W VBIOS,刷入後卡 43。
下圖為 ROG ASTRAL BTF。筆者猜測 MATRIX PCB 變化不大,由於 12V 的輸入電感和電流檢測電阻同樣只有一組,所以在上的 16PIN 與在下的 GC_HPWR,同樣經由同一組 12V 輸入電路,再通往各主要供電模組。因此,這在其他非公 RTX 5090 上,變相解鎖 16PIN 800W。
關於華碩自家 RTX 5090 非公家族的有趣變化,這部份留給下一篇文章。這邊想說的是,該 HARDWARELUXX 使用者剛好有設備測量兩組 16PIN 的輸入電流,所以關於 800W 總功率的分配,到底是 50 / 50 平分,還是有所偏差?
首先使用者 lucky-luke 嚇大家一跳 (連結),因為其 ROG Z890 HERO BTF 的平台竟測量出顯示卡總功率只有 450W。該使用者後來切換至 ROG X870E HERO BTF 平台上也得出相約結果,最後發現原來是其中的 16PIN 線材的 4PIN (SIDEBAND SIGNAL) 有所鬆脫,導致鎖定為 450W。
不過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兩邊輸入的分配,450W 的總功率中約為六四分。
重新弄好設定後,800W 的總功率目標原來還是差了一點點 (連結)。HPWR2 應該就是顯示卡上的 16PIN,而 HPWR1 是主機板 ROG X870E HERO BTF 上的 16PIN。兩者佔比接近七三,以 762W 總功率來看分別是 67% 33%。這讓一眾超頻玩家感到震驚,因為大家都期待是 50% 50% 的呈現。
筆者的看法是兩邊有差是合理的,但接近七三偏移的確好像多了一點。筆者認為,首先是該使用者的平台,特別是測量電流 / 功率的設備,已帶來一定影響。BENCHLAB (連結) 是一款不簡單的 BENCH TABLE,因為這塊板還真的是一塊 PCB,上面更有測量各接頭輸入的功能。這是說,電供的 16PIN 線材要先接到 BENCHLAB 板子,再加一根 16PIN 線材由 BENCHLAB 引出接到顯示卡上。這途中因為多重轉接,導致阻抗有變化,也是可以預料。
另外,線材方面也很重要,也許該使用者所使用的兩組 16PIN 線材並非同一款,所以或多或少驅使最終功率分佈由六四變為七三。
另一邊的走線,就是電供 16PIN 線材至 BENCHLAB,然後再加一根 16PIN 線材由 BENCHLAB 接至主機板的 16PIN。ADVANCED BTF 主機板此時再經自己的 PCB 把 16PIN 轉為 GC_HPWR 插座。最後是顯示卡本體的 GC_HPWR 也還有一道轉接 (新一代 GC_HPWR 內縮 + 可移除設計 = 轉接)。最最最後,是依 ROG ASTRAL BTF 上的設計推測, GC_HPWR 與 12V 電感及電流檢測電阻的距離顯然遠於 16PIN 與 12V 電路的距離。
據了解,如果是由電供直接供電至顯示卡上的 16PIN 和主機板上的 16PIN,在線材為同款的情況下,兩者佔比應該還是會靠近五五。另外,該使用者的測試也可看到,似乎不是每一張 ROG MATRIX PLATINUM RTX 5090 核心都能吃滿 800W,可能就卡在 750W。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測試,一方面這引證華碩雖然敢分割開 16PIN 的 6 路 12V,但最終還是沒有把 GC_HPWR 與 16PIN 兩邊的輸入,分切為兩路 12V POWER PLANE 各負責一半供電模組。同一 12V POWER PLANE 連接所有供電模組的做法,似乎是上有旨意,不可違背。
ROG MATRIX PLATINUM RTX 5090 的 800W 狂暴模式,還是有效降低 16PIN 的風險,510W 比一般吃滿 575W 還是相對安全一點。從第一次測量失敗的 450W 案例來看,也許 ROG ASTRAL BTF 600W 的設計更能受惠於六四比的雙輸入比例,變相可再壓低 16PIN 的負載。
至於論壇上的華碩 RTX 5090 內戰,筆者另文所述,也是非常有趣!
現在回想,雖然華碩只預備一千張 ROG MATRIX PLATINUM,可是一眾玩家紛紛刷入 MATRIX VBIOS,也算是全球超頻社群共同慶祝華碩 30TH,美事一樁!關於這 800W VBIOS 本身,這是公開版的 VBIOS,故不屬於任何流出,也應該不含任何 XOC 解鎖設定。
最後筆者不禁想說:我也好想親自恭喜華碩 30TH 嗚嗚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