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看 BILIBILI 的時候,有看到頻道 靓女维修佬 提到一款新的 16PIN 供電接頭 (連結),針腳變得更粗大。在後面的測試中,在用上 NVIDIA 16PIN ADAPTER 轉接後,顯示卡上的 16PIN 接頭在 600W 燒機時僅有約 50 度。這影片引起社群廣泛關注,特別是那張顯示卡…
針腳更粗更大的 16PIN 會比較安全嗎?
影片中展示的維修個案為一張 ROG ASTRAL RTX 5090,使用者有額外使用轉接頭,最終 16PIN 連接處燒毀。不少觀眾對顯示卡上的貼紙比較感興趣,筆者則認為影片中展示的新接頭更有意思。
筆者在網路上有看到不少 16PIN 燒毀的案例,當中在顯示卡上的 16PIN 接頭,燒毀時或會出現針腳變細的情況。靚女所展示的個案也有這種情況,12V 針腳中被波及的部份明顯變細,GND 針腳明顯較粗。而靚女用於更換的 16PIN,如靚女本人所說是新的設計,針腳看起來更粗更大。這難免讓筆者猜想更粗的針腳就是用來扛,耐操一點。
另一方面,由於這張卡是 RTX 5090,所以顯示卡必然用上最新一代標準 12V2X6 H++ 接頭。不過筆者還未見 INTEL ATX3 規範有更新,這種針腳更粗的東西,不知道是否符合 INTEL ATX3 的標準。
翻查 INTEL ATX3 (2.1A) 標準 (連結),關於 16PIN 接頭 (HEADER) 的針腳設計,其粗度似乎是有所規範的,約在 0.64MM,正負 0.02MM。CABLE PLUG 線材接頭那邊,好像沒有規定 TERMINAL 端子的粗細尺寸。
關於那個 50 度的測試,由於沒有橫向比對,參考意義不大。雖然一般用上那種熱成像測量 16PIN 的時候,溫度往往都在 60 ~ 80 度,所以 50 度似乎頗有料。不過,16PIN 的問題,似乎在於耐久度,短時間的測試結果,未必能夠反映長期使用的狀態和壽命。
如果參考 YOUTUBE 頻道 NorthridgeFix 的影片 (連結),一般 16PIN 接頭放進 PCB 後,PCB 開孔跟針腳之間還是有一定空間,所以針腳粗一點好像也還好。NorthridgeFix 向來認為人工焊接優於工廠流水線機械焊接,也曾驅使廠商承認工廠 16PIN 焊接水平有改進空間。
HARDWARE BUSTER,也就是 CYBENETICS 的創始人所自行建立的媒體頻道,曾提及 16PIN 線材一直進步,最近甚至談及一種不會燒起來的 16PIN 線材。由此看來,線材製造和接頭製造一直進步,廠商們背後還是有嘗試在目前規範下改進 16PIN 使用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