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於日本 TGS2025 展覽中,首次展出自家 16PIN 藏線設計 (連結),及後正式推出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ENTUS 3X PZ (連結)。把顯示卡外部供電線藏起來,實現正面無線材的效果,微星算是相對較晚跟進的廠商。不過筆者認為微星做對了一件事,值得稱讚。
MSI 也有顯示卡藏線設計囉
老黃的無形之手
YOUTUBE 頻道 はる缶 #ガジェット女子 在 9/28 上傳影片,展示微星的 RTX 5070 TI VENTUS 3X PZ 顯示卡。這款顯示卡把 16PIN 做成朝下,意味 PCB 的頂部右邊有作延伸。這種設計與我們之前見過的 16PIN 藏線設計不一樣,藍寶石和技嘉的做法都是把 16PIN 做成朝右。藏線的意思就是透過背板把線材遮起來,讓線材從背板下方走,通過機殼開孔直接進入機殼背部。
16PIN 朝下的好處顯然而見,因為機殼線材出孔就是在下面,這可避免 16PIN 線材在短距離大幅度折彎。不過,從另一 YOUTUBE 頻道 清水貴裕 的組裝影片 (連結) 可看到,實際情況不似如期,與官網展示的效果示意不太一樣。
簡單來說,微星的設計,該 16PIN 還是離機殼出線孔有點遠,偏離後導致線材還是出現一定程度的折彎。換個角度看,一般九孔 ATX / 八孔 MATX 的主機板 PCB,寬 244MM。這意味微星若要真正做到直線效果,顯示卡上的 16PIN 接頭的位置應該在顯示卡的 244MM 附近。而目測微星的設計該朝下的 16PIN 大概在 200MM。
一個有趣的問題或是猜想就來了,為什麼會這樣?以下是筆者的一些猜想,大家隨便看看。
這是緣於 PCB 過短,沒有對齊散熱器 / 顯示卡整體長度,導致 16PIN 的位置仍未超出 ATX 主機板 PCB。可是如果各位跟筆者一樣有點年紀,應該會想起一款微星經典型號 MSI GTX 960 (連結),PCB 長得很。所以除非 GEN5 PCB 成本太高,否則廠商如微星也是很愛延長 PCB 空間。
老黃近代 RTX 顯示卡大推 FLOW THROUGH 設計,希望做到顯示卡右側風扇垂直吹穿散熱器。按目前的廠商做法來看,這種設計好像有影響到大部份非公 PCB 的長度。PCB 硬度 / 固定設計,也許影響到微星的考量,所以沒有把 16PIN 的位置做在顯示卡的最右側。
由於 16PIN 的設計天生較為嬌貴,不宜大幅折彎,特別是左右側折彎,所以使用者要注意一下。近日筆者在 FB 社團看到一個 16PIN 燒毀的案例 (連結),目視 16PIN 線材有一點折到了。
16PIN 左右折的問題在於 16PIN 是 2X6 的結構,上下兩排每排 6 根針。所以當往一邊折,另一邊線的折角角度便會更大,這使 16PIN 的連接變得不平均,引起一點風險。當然,會造成此結果據說是因為 16PIN 做得太細小,8PIN 應該就沒這種問題 (或沒那麼大問題)。
不過即使 16PIN 完全不折彎,網路上還是有大量案例,所以不折線只是求安心。
筆者認為 16PIN 線材還是不宜折彎,使用者有盡力維持線材直出就好。從微星散熱器的避讓設計來看,微星顯然有留意到這個問題,所以散熱鰭片有大面積削薄,線材可在底部折 90 度往右走。使用者可自行 DIY 一下,把線材固定好,確保由接頭起的一段距離維持直線。其他家 16PIN 朝右的設計有利用散熱鰭片的高低差把線材固定好 (連結)。
近月 GALAX 發佈單槽 RTX 5060 TI,從快科技的開箱測試來看 (連結),全長 PCB + 外部供電做在 PCB 最右側,既安全又可靠,16PIN 遠離主供電用料也不容易積熱。這可能是 RTX 50 系中 PCB 最長的非公了,當然這是一款 TURBO 渦輪扇顯示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