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表示,他更希望台積電能擴大晶片產能,而非轉向 Intel 代工。他指出,TSMC 是穩定可靠的夥伴,對 OpenAI 未來的 AI 晶片計畫至關重要。儘管未完全排除 Intel,但目前仍以 TSMC 為首選。
OpenAI 的態度:TSMC 是首選合作夥伴
在近期接受外媒 Stratechery 專訪時,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被問到是否會考慮使用 Intel Foundry 來分散晶片供應風險。他的回應簡短卻明確:
「我希望 TSMC 能夠建造更多產能。」
這句話清楚表明 Altman 的立場,與其分散供應鏈,不如強化現有合作夥伴的生產能力。
近年來,美國政府積極推動晶片製造回流本土,並與 Intel 合作建立先進製程產線 (包括 18A 節點)。這使得媒體與產業分析師紛紛詢問科技巨頭是否會「脫離」台積電的依賴,改用 Intel 或 Samsung 代工。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AMD 執行長蘇姿丰都曾被問過類似問題。與他們略為保守的回答不同,Altman 顯然更傾向維持與 TSMC 的合作關係。
根據外媒報導,OpenAI 正在開發一款專用的 AI 加速晶片,並將採用 TSMC 的 3nm 製程,也就是說,Altman 對台積電的信任不僅是口頭上的,更已實際體現在公司產品策略中。雖然 OpenAI 並非晶片製造商,但其開發 AI 硬體的野心已越來越明確。Altman 也多次強調,穩定供應鏈與製造夥伴的可靠性,是推動 AI 技術突破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Altman 並未完全排除 Intel 的可能性。他強調:「長期來看,確保美國本土具備足夠的製造能力非常重要」,但目前他認為最務實的做法仍是讓 TSMC 擴大產能,確保短期供應穩定。這與 AMD 與 NVIDIA 的態度一致:在 Intel 18A 節點的良率、效能與量產能力真正成熟之前,TSMC 仍是最安全的選擇。
隨著 AI 模型運算需求暴增,全球晶片產能持續緊張。台積電在台灣、美國、日本的多地布局雖能部分分散風險,但仍面臨人力與供應鏈挑戰。因此,美國政府極力推動企業「嘗試本土製造」,Intel 成為自然選項。然而,像 Altman 這樣的高階決策者依舊傾向 穩定性優先於政治考量。
Altman 的言論揭示出現階段 AI 產業的核心矛盾,技術雄心與製造現實之間的平衡。OpenAI 需要穩定、高良率的製程支撐其 AI 晶片布局,而目前全球唯有 TSMC 能滿足這樣的標準。因此,與其分散風險,Altman 選擇深耕既有夥伴關係,是更符合當前戰略節奏的務實之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