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ABYTE AERO 系列筆電原先主打的是創作者路線,不過今年新推出的 AERO X16 則新昇華成電競、創作者雙修,主打配備 Ryzen Al 7 350 處理器、GeForce RTX 50 系列獨立顯示晶片,內建強大的 NPU AI 加速器,能發揮完整 Copilot+ PC 功能,加上自家全新 GiMATE AI 軟體輔助,內外兼修相輔相成,為使用者打造不受 "線" 的絕佳體驗。
GIGABYTE AERO X16 筆電特色介紹
包裝配件
AERO X16 (型號:EG61H) 筆電在外觀上有黑白雙色可選外,分為兩款級距,內部規格最大差異在於搭載的獨顯等級不同,分成 GeForce RTX 5070 和 RTX 5050 兩種版本。另外螢幕規格方面,分別是 2560 x 1600 解析度、165Hz、400 尼特的 IPS 面板、以及 1920 x 1200 解析度、165Hz、300 尼特的 IPS 面板兩種選項,其餘規格和擴充能力基本相同,玩家可依照預算和使用需求挑選,而我們這次開箱的是配備 RTX 5070 獨顯晶片版本。
打開包裝盒內部,會發現技嘉在包裝上表現得相當休閒活潑。包材上用了類似貼紙的風格標示品牌、AERO 和 AI 字樣,另外也額外標注「404: LIMIT NOT FOUND」的訊息表達效能不受限的理念,最右側則是變壓器線材。
充電線材本身是兩節式設計,變壓器輸出為 150W 。
外觀介紹
筆電外觀有太空灰和幻月白兩種,我們收到的是白色款,視覺上相當乾淨簡約。A 面採用細緻的陽極處理並加上噴砂工藝處理,質感更上一層樓。
獨特的 NIL 虹膜幻彩 GIGABYTE LOGO 銘版放置於 A 面側邊,散發出一種精品氣息,同時對 A 面起到點綴效果,符合主打的「PLAY TO DIFFER」理念。
筆電尾端兩側有著大面積的散熱出風口,是主要的出氣口位置。
機身左側 I/O 除了有 DC Power in 外,另有 GbE LAN、HDMI 2.1、USB 3.2 Gen 1 Type-A 和 USB 4 Type-C 各一組,後者也額外支援 DP 1.4 和 PD 3.0 供電。
筆電右側則是單純提供兩組 USB Type-A 連接埠,分別是 USB 3.2 Gen 1 和 USB 2.0 標準,另有 3.5 mm 耳麥孔一組。
機器為 16 吋體積筆電,實際尺寸為 355 x 250.7 x 16.75~19.99 mm,重量則約 1.9kg。
正面配備一塊 16 吋 16:10 顯示比例的 IPS 面板,我們收到的版本是 WQXGA (2560×1600) 解析度、搭配 165Hz 更新率和 3ms 反應時間組合,支援 Adaptive Sync 防撕裂技術。官方標記的色域涵蓋為 sRGB 100%,並擁有 400 尼特亮度,對於一般日常使用來說應相當足夠。另外出廠前已先幫使用者校色過,並通過 Pantone 和 TÜV 低藍光認證。
螢幕採四邊窄邊框設計,實際佔比達到 92% ,大螢幕下的視覺沈浸感還是不錯的。
中央搭載 FHD IR 鏡頭,支援 Windows Hello 臉部解鎖,少了實體鏡頭遮蓋算是稍微可惜的地方,一旁還有陣列麥克風。
C 面採用六排按鍵佈局,沒有提供獨立數字鍵區塊。此為新設計的黃金曲線鍵盤,採用更大的曲面鍵帽、搭配最佳化應力曲線,按鍵鍵程為 1.7 mm,敲擊聲響控制在 30 dB 以內,可為使用者帶來舒適和靜音的輸入體驗。
鍵盤具備單區的 RGB 燈效,較暗的場景上還是可使用。
開機鍵位於 C 面中央上方。
機身貼有 AMD Ryzen 7 處理器和 NVIDIA GeForce RTX Studio 貼紙。
觸控板面積也有所提升,操作起來更加順暢。
上排 F1 ~ F12 提供常見的 Windows 相關功能鍵,可搭配 Fn 鍵組合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技嘉加入一顆自家 AI 軟體 GiMATE 語音聊天的專屬按鍵,位於 DEL 鍵左邊,開啟後可直接呼叫語音助理。
此外,Windows Copilot+ PC 專用按鍵自然也沒缺席。
來到筆電底部位置,可見上排有大面積底部進氣空間,隸屬於 3D VortX 立體風道設計一環。透過內部雙風扇輔助,讓冷空氣從筆電底部或 C 面兩側進氣,再藉由左右和後方四向出風,進一步輔助散熱效能,確保鍵盤位置溫度能保持處於舒適狀態。
實際將周圍的螺絲移除後,可見其內部空間佈局。
搭載雙 12V 強力風扇和熱導管串連,加強機身內部的氣流。
機身下半部配備 76.1Wh 容量電池,官方表示最高續航時間達到 14 小時,並可在 30 分鐘內充電至 50%。另外,電池兩側也各有一組 2W 喇叭,支援 Dolby Atmos。
記憶體部分有兩組 SO-DIMM 插槽,我們收到的這台是 32GB 容量,最高可自行升級至 DDR5-5600 64GB。
儲存空間方面,出廠時已預先安裝一支 PCIe Gen 4x4 M.2 1TB SSD。
對於想要擴充更多空間的玩家,機身另一側還有一組 PCIe Gen 4x2 M.2 插槽 (示意圖)。
無線網路部分則是採用 Wi-Fi 6E 標準的 Realtek RTL8852CE,搭配藍牙 5.2 (硬體支援 5.3),此處同樣能自行更換升級。
規格
作業系統 | Windows 11 Pro (GIGABYTE recommends Windows 11 Pro for business.) |
中央處理器 | AMD Ryzen Al 7 350 |
顯示晶片 | NVIDIA GeForce RTX 5050 Laptop GPU 8GB GDDR7 |
顯示器 | 16" 16:10 |
記憶體 | Up to 64GB DDR5 5600MHz |
儲存裝置 | 1x PCIe Gen4x4 M.2 slot |
鍵盤種類 | 1-zone RGB Backlit Keyboard, Up to 1.7 mm Key-travel |
連接埠 | Left Side : |
音效 | 2x 2W speakers |
通訊 | WIFI 6E (802.11ax 2x2) |
視訊鏡頭 | FHD (1080p) IR Webcam |
電池 | Li Polymer 76Wh |
變壓器 | 150W AC Adapter |
尺寸 | 355 x 250.7 x 16.75 ~ 19.99 mm |
重量 | ~1.9kg |
顏色 | Lunar White |
軟體搭配
軟體部分這次比較特別的是技嘉全新的 GiMATE AI 軟體,它有分控制中心區和語音助理區,前者主要提供硬體方面的參數和模式調整,後者則是和常見的 AI 語音助理類似。
首先在控制區部分,首頁可直接查看 CPU、GPU 和 RAM 的使用情況,同時也能直接在「平衡」、「遊戲」、「創作」、「省電」和「線上會議」等模式中切換使用,我們後續的測試都是以遊戲模式進行。
系統設置頁面中,顯示各種不同的硬體層面設定,比如「硬體設定」可調整電池的充電模式 (上限能調整),另外也可針對儲存裝置、攝影機等進行調整。其他部分則是包含無線網路、藍牙開關,以及像是杜比全景聲、NVIDIA 控制面板等輔助功能,同時韌體或軟體的更新中心同樣能在 GiMATE 中找到。
個人情境設置部分,則可以進一步針對前文提到的不同模式進行細部自定義,比如在遊戲模式中的螢幕亮度、是否開啟智慧散熱、隱私模式、AI 會議背景模糊等,此處都能進行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此機支援 MUX 獨顯直連,在控制電源的「AI Power Gear II」功能中,插電和電池模式下各有不同的獨顯設定。使用電池 (或省電模式) 時,預設情況下會詢問是否要關閉獨立顯示晶片,藉此延長電池續航。但在關閉獨顯會影響遊戲效能,有時甚至連遊戲客戶端軟體都會詢問是否要關閉獨顯,而關閉獨顯的話會連同客戶端軟體一起關閉,進而導致遊戲無法開啟。雖然可以在軟體中切換,建議要玩遊戲的話,最好還是用電源模式遊玩。
最後則是應用程式中心有額外的其他功能可體驗,例如官方的 GiMATE Creator 就是技嘉開發的創作工具,具備自適應模型的影像生成功能,可以用來生成圖片。
效能實測
硬體效能
緊接著就是實測環節了,這台配備的 AMD Ryzen AI 7 350 處理器,採 TSMC 4nm 製程,為 8C16T 配置,最高加速時脈 5GHz,TDP 在 15~54W。顯示晶片則是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8GB,最大功耗為 85W,雖然 VRAM 部分僅 8GB,不過考慮到其搭載的螢幕解析度為 2K 等級,大多數的遊戲還是足以應付。
以下除了電池續航測試外,其餘項目都是在 Windows 11 24H2 版本中執行,開啟 Windows 的效能模式,並且將 GiMATE 軟體中的模式確認在遊戲模式中。
- CPU-Z 測試中,單核表現 784.5、多核 6771.5
- Cinebench R23 中,單核表現 1975 分、多核則是 17782 分
- Geekbench 6 測試中,單核 2892 分、多核 13918 分
以 AIDA64 Extreme 測試記憶體讀寫複製速度,分別獲得 62451 MB/s、85831 MB/s 和 73781 MB/s,延遲為 95.2ns。
SSD 型號是 Kingston OM8PG41024Q-A0 1TB PCIe Gen 4x4 SSD。
實際測得的讀寫速度為 4801.03 MB/s 和 3919.93 MB/s。
- Speed Way:3050
- Time Spy:12107
- Time Spy Extreme:5765
- Fire Strike:28302
- Fire Strike Extreme:15368
- Fire Strike Ultra:7834
- Port Royal:7831
- Solar Bay:51358
- CPU Profile (1 thread):1145
- CPU Profile (Max thread):8220
- Storage Benchmark:1646
創作者在意的 UL Procyon 基準測試各項目測試結果如下:
-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 7900
-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 8991
- Office Productivity Benchmark – 6367
-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Stable Diffusion 1.5 (Int8) – 18927
PCMark 10 的相關測試,對於正在評估提供給員工不同電腦性能需求的組織來說,這是一個理想的測試軟體。項目測試結果整理如下:
- PCMark 10:7794
- Full Drive Benchmark:1823
在電池續航方面,我們將筆電的鍵盤背光關閉,同時將螢幕亮度和音量都控制在 30%、Windows 電源模式調整成平衡、GiMATE 軟體調整為平衡模式,並藉由 PCMark 10 Office 進行測試,最終獲得 11 小時 18 分鐘成績。
來到壓力測試環節部分,藉由 AIDA64 Extreme 三燒 (CPU + FPU + cache) 和 FurMark 2.0 的 30 分鐘組合測試,輔以 HWiNFO 作紀錄,待機時可發現 CPU 核心溫度平均僅 41°C、CPU (Tctl / Tdie) 部分只有 42.2°C。
開始燒機測試後,CPU 核心溫度 和 CPU (Tctl / Tdie) 分別來到 77.5°C 和 78°C,CPU 封裝功率則是最高 41W。而 GPU 部分溫度來到 80°C,此時的 GPU 功率則是最大 77W。
遊戲效能
遊戲測試方面,我們挑選了幾款目前比較常見的代表性遊戲項目作為對照,包含電馭叛客 2077、地平線 期待黎明 完整版、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暗影者以及刺客教條:幻象,根據系統預設預設的模式和 2560×1600 原生解析度進行跑分測試。
首先,電馭叛客 2077 偵測的材質預設為「光線追蹤:低」,此時尚未開啟畫格生成。
此時的平均 FPS 已經有達到 63.44 的水準,基本上可預期為流暢體驗,畢竟這款遊戲的效能要求仍是滿高標的。
如果再進一步開啟 DLSS 4 和多幀生成技術的話,四倍情況下就可以直接衝到 176.91 FPS,AERO X16 的 2K 165Hz 螢幕可以直接吃滿更新率,爽感十足。
地平線 期待黎明 完整版部分則是開啟 DLSS 平衡模式,並且在超高畫質設定下進行測試。
最終獲得平均 113 FPS 的亮眼表現。
經典的古墓奇兵:暗影實測,在 DLSS 平衡模式和光追開到最高的畫質設定下,平均維持 95 FPS 水平。
另一款撞名「暗影」的刺客教條:暗影者,則是在開啟 DLSS 平衡、搭配整體品質「中」的設定下進行測試。
最終達到 100 FPS 的平均表現,整體來說算是滿不錯的。
而其前代系列刺客教條:幻象,在預設極高畫質和 DLSS 平衡的預設環境中進行測試。
即便畫質整體來說要求較高,但仍有平均 92 FPS 的表現,以 RPG 來說算是滿不錯了。而過程中最低 FPS 一度跌至 13 FPS,應可認為是部分畫面快速切換時的波動,多數時候還不至於影響遊戲體驗太多。
總結
GIGABYTE 這次在 AERO X16 筆電上的設計與過往系列有所差異,從整體的外型設計上,能看出其想跳脫出原先創作者圈定位的意圖,進化成能文 (創作)、能武 (電競) 的雙棲筆電。便攜性相比 AERO 16 OLED,寬度相差不多,長度由 255 mm 減少為 250.7 mm,機身最厚處從 22 mm 小幅降到 19.99 mm,重量仍維持 2kg 內,小編認為是有進步的。此外,最大電池續航時間由上代的 7.5 小時,增加至 14 小時,對於需要外出辦公、且不方便充電的使用者,顯得更具吸引力。
硬體規格方面,GIGABYTE 選擇採用 A+N 組合,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選項。AMD Ryzen AI 300 系列目前在筆電處理器中表現不俗,又有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獨顯的加持,中高階生產力或遊戲項目已足夠應付。若是競技類型遊戲,則是能完整發揮顯示晶片跟螢幕的優勢,165Hz 更新率讓絕大多數玩家都能獲得不錯的流暢度,再藉由 Adaptive Sync 防止畫面撕裂。即便是相對入門的 RTX 5050 版本,也能吃到 DLSS 4 和 MFG 多幀生成帶來的 FSP 提升紅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