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ec 近期推出了全新中高階 Performance 系列產品:Performance 1 FT,除了視覺上主打雙透側面板、背面遮線背蓋、頂部前端支援處理器和顯示卡溫度偵測顯示外,針對大型顯示卡體積的貼心設計、特選 Storm 性能 PWM 風扇強化整體散熱,還有可拆式頂部風扇架、甚至是走線規劃都能讓使用者從安裝到使用都開心。
Performance 1 FT 產品定位與規格
Antec 目前在機殼系列的規劃中有 AX、P、FLUX、DP、Performance 和 Supreme 六大類,其中 Performance 系列是自家定位於中高階的類精品產品線,尤其著重在可拆卸頂部 360 水冷、散熱、方便 (美化) 整線、標配 Type-C,並且具備溫度顯示功能,首先推出的 Performance 1 FT 更是蒐集了使用者的期許,為了遊戲玩家所設計考量的產品。
規格資訊
配件與外觀特色
內容物除了機殼本體外,Antec 也將會使用到的螺絲及魔鬼氈和說明書等另外包裝,其中螺絲更是有對應的盒裝分類,算是相當貼心的設計。同時,由於機殼本身前面板下已經預先搭載 3 顆 140 mm PWM 風扇,因此配件部分額外提供一組 1 接 3 的風扇針腳轉接,後續整線更方便。
首先映入眼簾的當屬磁吸式前面板設計,金屬風道導流配上 Antec 一如往常極具質感的銘板,視覺上非常搶眼,內側的大面積鐵網採用 1.2 mm 間隙空間網孔,在進氣和防塵之間取得了最佳平衡。機殼的長寬高分別為 522 x 230 x 522 mm,採用 0.8 mm 高強度鋼材結構打造,主機板直接支援 E-ATX。
前面板裡面隱藏著 3 顆預裝的 STORM T3 140 mm PWM 風扇,其扇葉特別加厚加長以提高進氣效果,整體的厚度也從一般常見的 25 mm 提升到 30 mm 進而提高進風量。
同時,藉由本身具備的 PWM 功能,可以讓系統自動偵測使用環境提高或降低轉速,並且針對處理器溫度調節風扇轉速,減少風扇噪音。另外,頂部空間玩家如果有需要的話,前面板最大也能支援 420 mm 水冷排散熱。
頂部前方的溫度展示面板在內部針腳全數安裝到位以後,只需另外安裝 Antec iUnity 軟體即可馬上藉由頂部的獨立按鈕即時切換,面板可展示處理器和顯示卡的溫度,規格控玩家會很喜歡。
機殼頂部最前方數來依序為開機、重啟、耳機麥克風 3.5 mm 孔、兩組 USB 3.0 Type-A、一組 Type-C (10Gbps),以及溫度切換獨立按鈕,單次按壓即可切換處理器或顯示卡溫度。
將機殼頂部上蓋卸除後 (稍微施力即可),就能看到磁吸式的防塵濾網,下方則是可安裝頂部風扇區域,螺絲安裝槽有做前後位移支援,方便玩家自行決定散熱安裝位置。另外,機殼底部也同樣有提供抽取式的防塵濾網,必要時可直接拆卸清洗使用。
散熱最大支援 420 mm,如果前面板已經安裝了 420 mm 水冷排,頂部就只能安裝 360 mm 水冷排囉!如果有需要,也能規畫使用處理器和顯示卡雙水冷排散熱。
頂部用於安裝空冷或水冷排的上蓋托盤可以將螺絲卸下後抽出,會更方便玩家安裝散熱器,同時處理器 8pin 供電線材也能更自由進出整線槽。
視覺設計是採用左右雙 4 mm 透側面板,卸下透側後即可輕易使用機殼內部空間,其中,左右透側面板皆採用免工具設計,從機殼後方卸除卡準手轉螺絲後,即可將面板推出。同時,因兩側面板也都具有防脫落卡鉤和防脫落設計,拆卸時可以避免玻璃面板掉落的風險。
既然最大可支援到 E-ATX 主機板,內部空間自然是非常足夠,主機板安裝位置右側和底部各有兩處橡膠進線槽方便整線,電源槽上方能額外支援 360 mm 散熱空間,下方和前面板風扇位置之間也留有 60 mm 的空間可以做額外走線。
內部支援寬度 285 mm 以內的 E-ATX 主機板,處理器風塔散高度最高可支援到 175 mm 以下,以多數主流塔散來說是綽綽有餘的;而顯示卡長度支援部分則是可以到驚人的 400 mm,即便是 RTX 4090 的怪獸級顯卡也不怕 (本次以 ROG Strix RTX 4080 OC 16GB 做裝機示範)。
機殼底部和頂部皆有大面積開孔,可將另外選購的風扇安裝於電源艙上方,直接提供顯卡更好的散熱導流。
機殼後方已經預先安裝一顆 120 mm 的 PWM 風扇,幫助機殼能做到簡單的基礎導流,下方 PCIe 插槽總計提供到 8 槽,使用上相當充裕,最下方的電源支援 ATX 尺寸,採用主流常見的抽取式設計方便安裝。
如果玩家想要走全空冷設計,整機總共可安裝到多達 10 顆風扇,分別是前面板 3 顆 140 mm、頂部 3 顆 120 mm、電源艙上方 3 顆 120 mm,以及後方 1 顆 120 mm。
最後來到「整線魔人」最在意的另一側面板,同樣是 4 mm 透側面板,打開的瞬間沒有線材掉出來就是因為做了金屬檔板!除了能增加視覺質感外,也方便藏線,可以說是非常用心的設計,整線期間可以很明顯感受到這兩塊檔板帶來的優點。
這兩塊檔板上方有編號 01 和 02,裝機時可先將 01 的手轉螺絲卸除,再將檔板向右抽出,02 檔板也能用同樣方式卸除,右側還有額外提供三顆 2.5 吋 SSD 可安裝槽位,基礎擴充毫無問題。
卸下後就能看到更多的內部空間,左半邊前面板所需的接頭針腳已經預先透過三條理線扣固定完畢,唯三風扇一對三轉接並未接上,猜測是為了提供玩家有自選控制盒的潛在需求。
除此之外,全機總計共有 10 處整線槽設計,左側背線區三條魔鬼氈位置採用分區理線設計,如果想細分走線,可另外將風扇和 I/O 線材改走左側較窄區塊,其他零件等線材留在右側較寬的區塊;右側提供 CPU 相關供電線材位置同樣有三處魔鬼氈方便整線。
如果想將線材梳理得更整齊,下方電源艙位置還有兩處可拿出附件的魔鬼氈,裝上插槽後用來收緊電源艙伸出的線材,機殼後方另有兩處同樣的魔鬼氈插槽設計,可提供給後方周邊線材使用,只要玩家肯花時間,線材就能整理得服服貼貼。
左半邊的整線槽空間有 30 mm,右側也有 28 mm,歸功於兩片檔板兼具整潔與便利的雙重機能,如果沒有整線強迫症的玩家,像筆者這樣大剌剌將 24pin 線材直放在外面,直接蓋上遮線板後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電源艙平面部分另有提供兩組 3.5 / 2.5 吋 HDD 槽位,加上右側三顆 SSD 可安裝槽位後,機殼最多能支援多達 5 組的 SSD;如果有使用這兩組 HDD 槽位,電源供應器長度支援會是 245 mm,如果沒使用,最長可支援到 440 mm。
裝機和使用心得
筆者隨手拿了些零組件快速裝機體驗,由於淨重就有 12.55 公斤,想要一個人要抱著主機移動的話,建議稍微注意自己的腰一點啊~
重點來了,雖然機殼體積偏大,但它也具備很大的裝機空間,這次以 ROG Strix Z790-H Gaming Wifi ATX 主機板裝機,右側橡膠進線槽的空間還綽綽有餘,拉 24pin 主機板供電線材和前面板所需 USB 針腳時都十分輕鬆。
另外,由於顯示卡長度支援的極限也非常寬,因此即便是安裝各家板卡廠的客製卡,與前面板風扇之間的空隙還非常有餘裕,顯卡電源線與側邊玻璃間也還能保有間隙;安裝水冷時因為上方空間足夠,加上能夠直接將水冷托盤卸下,整線相對容易。
最有感的整線體驗主要還是在另一側,預先整理好的線材自然是十分貼心,一般玩家最容易崩潰的「PWR ±」、「HD Audio」、「Reset ±」等接頭直接整合成單一 9pin 接頭,玩家裝機時只需要直接對位即可,非常方便。後方的兩塊金屬檔板更幫了許多忙,如果裝機時想要偷懶,直接蓋上金屬檔板,來個眼不見為淨最乾淨 (嗯?)!
另一個亮點是處理器和顯示卡的溫度偵測面板,Antec 的 iUnity 軟體雖說僅能偵測且並不能調整參數,但使用者自行調整為繁體中文後,就能很直覺在機殼面板上看到目前處理器和顯示卡的溫度、時脈等等,對一般玩家來說添加了不少便利性~
結論
整體來說,Antec 這次的中高階機殼可說是面面俱到,不只直接提供 4 顆厚度達到 30mm 的 Storm T3 PWM 風扇提升散熱氣流,散熱支援也很不錯。再者,大機殼自帶「大肚量」的好處就是不管是塔散還是顯示卡,市場主流的零件大多都能輕鬆支援。另外,增加視覺美化質感的金屬檔板、預先做好整線、加上保留足夠的整線槽空間,讓整線期間的煩躁感輕易消失。
目前 Antec Performance 1 FT 機殼通路售價約 4,490 元新台幣,考量到其各式支援能力與靈活性,雖說售價落在高階機殼價格帶,但對想組裝高階 PC 主機的玩家依舊是個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