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 ZH-TW
    • ZH-TW
    • ZH-CN
    • EN
    • JA
    • KO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
Home 評測開箱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80 Wh 雙倍續航、24 GB 記憶體! ROG ALLY X 電競掌機評測開箱

小改款,有誠意 #隨時來GAME

Labbie by Labbie
2024-07-22
in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評測開箱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80 Wh 雙倍續航、24 GB 記憶體! ROG ALLY X 電競掌機評測開箱

直觀 ROG ALLY X 由白色變成黑色了,但改變不單單只有顏色,華碩更改進了不少令人感到訝異的細節!一台好用的電競掌機必備條件就是要讓玩家在遊戲過程體驗良好,這次的小改款最大的升級就是"雙倍 80 Wh 電池續航、24 GB 7500 Mhz 更大更快的記憶體、以及更好的散熱",將 AMD RYZEN Z1 EXTREME 處理器性能發揮到極致。其他你可能沒有第一眼就發現的細節還有包含遊戲控制器的進化,ROG 透過配置位置調整讓手感更好,經過和玩家一段時間反饋的 ARMOURY CRATE SE 1.5 也正式登場,ROG ALLY X #隨時來GAME,就讓我們實際測試玩家最關心的續航力,以及遊戲性能到底提升多少,大家一起看下去吧。

  • ROG ALLY X 包裝配件
  • 特色介紹
    • 遊戲控制器體驗更佳
    • I/O 連接埠、其他按鍵
  • 內部構造、散熱系統、SSD
  • ARMOURY CRATE SE 1.5 介紹
  • 測試數據
  • 處理器、記憶體、溫度、SSD 性能
  • 3DMARK、PC MARK 10 測試
  • 遊戲測試
  • 結論

ROG ALLY X 包裝配件

不只是本體變黑,包裝配件也跟著變黑,印刷採用華碩包裝相當喜歡的結構色呈現,環保紙質支撐架從一大個變成兩小個,感覺平衡度更好了,變壓器依然是 65 W USB-C 版本,還是有附上基本說明書文件等等。雖然這些改變都不錯,但心中的玩家魂總是讓我求好心切,想著既然都支援更大的充電規格,如果給我 100 W 的變壓器就更棒了。

特色介紹

先簡單從一些規格來看差異,ROG ALLY X 本體變為黑色,體積對比最初的 ROG ALLY 有著微小的更動,其中長邊變成 280.2 mm,短邊 114 mm,厚度變厚為 36.9 mm。電池從 40 Wh 變為 80 Wh,重量增加 70 公克,來到 680 公克,SSD 改為更通用的 2280,另外,前置立體聲揚聲器的效果也更好了。

記憶體也從 LPDDR5-6400 16 GB 改為 LPDDR5X-7500 24 GB,這個更動不只是讓容量變更大、速度更快,高頻率的記憶體還可以幫助 APU 顯示卡提升性能。

接著用肉眼觀察外觀差異,可以發現背面左方的散熱孔面積感覺上大了一些些、背面兩顆快捷鍵變小、頂部配置變動、角落位置的 ROG 敗家之眼不再是貼紙。

不過也因為是小改款,所以處理器 RYZEN Z1 EXTREME、120 Hz 1080P 觸控 7 吋螢幕這些基本盤沒有更動。

ROG Ally (Z1 Extreme)

ROG Ally X

處理器

AMD Ryzen Z1 Extreme

AMD Ryzen Z1 Extreme

電池

40Wh

80Wh

儲存

512GB PCIe 4.0 NVMe (2230)

1TB PCIe 4.0 NVMe (2280)

記憶體

16GB LPDDR5-6400

24GB LPDDR5X-7500

螢幕

7 吋 1080P 120Hz 500 nits

7 吋 1080P 120Hz 500 nits

顏色

白

黑

搖桿

可循環 200 萬次

可循環 500 萬次

D-PAD

4 指向

8 指向

ABXY

扁平圓頂

改善觸感扁平圓頂

快捷鍵

2 組大的背後按鈕

2 組小的背後按鈕

連接埠

1x 3.5mm複合式耳機孔 1x XG Mobile Type-C combo port (10Gbps) 1x UHS-II microSD 讀卡機

1x 3.5mm 複合式耳機孔 1x USB Type-C (10Gbps) 1x USB Type-C (USB4) 1x UHS-II microSD 讀卡機

音效

前置立體聲揚聲器

更大聲的前置立體聲揚聲器

散熱

零重力散熱系統 雙47葉風扇

改良的零重力散熱系統 雙 77 葉片風扇

充電功率

65W

100W

遊戲控制器體驗更佳

遊戲控制器的搖桿和按鈕都有一些改良,左邊的類比搖桿位置往下移動 7 mm,十字鍵 D-PAD 增加了 8 方向,更明確能在四個斜角方向有下壓感,至於視圖按鈕、控制中心按鈕沒有更動。

右邊類比搖桿位置沒有更動,ABXY 按鈕往下移動 4 mm,按鈕高度比 ROG ALLY 高一點點,控制器全部按鈕下壓更札實,選單鍵、AC 鍵沒有更動。整體來說兩邊類比搖桿的阻尼感提高,遊戲掌機最常使用的控制器,目前可以說變成真正的完全體,體驗更上一層樓。

兩側手握持的地方更厚實,增加了 4.5 mm,長時間遊戲也不疲倦;LB、RB、LT、RT 板機按鈕增加了長度 3.5 mm,更輕鬆觸發;背面快捷鍵 M1、M2,面積縮小變得不容易誤觸。

I/O 連接埠、其他按鍵

電競掌機本體頂部的按鍵和插槽除了移動了記憶卡插槽位置、去除 ROG XG MOBILE 外接顯示卡轉用連接埠、增加了 USB 4 Gen2 TYPE-C 連接埠,所以共有兩組 USB-C,更加便利了。

  • 電源開關 (指紋掃瞄儀)
  • 3.5 mm mini jack 複合式耳機孔
  • UHS-II MicroSD 讀卡插槽
  • 音量鍵 + – 開關
  • 電源指示燈 (白光)
  • 充電指示燈 (白光、橘光)
  • USB 3.2 Gen2 TYPE-C (DP 1.4、PD 3.0)
  • USB 4 Gen2 TYPE-C (THUNDERBOLT 4、DP 1.4、PD 3.0)

內部構造、散熱系統、SSD

使用 ROG INTELLIGENT COOLING 散熱系統,360 度任何角度都可以高效率運作,這次增加了第 3 個通風口,不只是主機板,連螢幕都可以降溫。

同樣維持兩邊各 1 組風扇,全新零干擾纖薄設計的風扇,77 片扇葉之間也更多氣流空間,0.1 mm 薄度風扇葉片可以提升氣流量,體積縮小 23 %、扇葉小 50 %、風流提升超過 10 %。全新的風扇護罩,可以引導冷風到主機板和螢幕面板之間,從第 3 通風口排出熱空氣。

預設的 SSD 型號是 WD PC SN560 SDDPNQE-1T00-1102,SSD 終於變成較大眾的 M.2 2280,更多種 SSD 可以選擇,也會獲得更好的讀寫性能和溫度,提升整體讀寫能力。

電池由 40 Wh 變成 80 Wh,整整提升了一倍,續航力一定有感提升。

ARMOURY CRATE SE 1.5 介紹

ACSE 1.5 完全重新設計,外觀更好看,遊戲庫自定義更好用,瀏覽模式都可以選你喜愛的。

新增背景持續模式,可以關閉螢幕下,背景系統繼續下載或是運作,只要按一下電源鍵就可以喚醒。

因為記憶體增加到 24 GB,所以分配給顯示卡記憶體也可以更大,建議可以更改成 8 GB,能讓遊戲特效和性能提升。

AMD RADEON 顯示卡進階設定,除了之前的 RSR、RIS,新增了 AFMF 可以進一步提升 FPS 效能,也可以新增到控制中心快捷裡面。

測試數據

測試平台室溫控制在 26 度,無輔助風扇直吹測試平台,測試中關閉 Windows 內建防毒、關閉休眠設定,無更動電源計畫。

  • Microsoft Windows 11 Home 10.0.22631.3880 (Win11 23H2 2023 Update)
  • amd-software-adrenalin-edition-23.40.28

處理器、記憶體、溫度、SSD 性能

AIDA64 AMD RYZEN Z1 EXTREME 處理器相關資料。記憶體讀取 57969 MB/s、寫入 104.72 GB/s、複製 74629 MB/s、延遲 102.2 ns。

使用 3DMARK Steel Nomad light 壓力測試,CPU Pacckage 42 W 下,CPU die 96 度。CPU Pacckage 30 W 下,CPU die 78 度。

CrystalDiskMark 8.0.5 SSD 讀寫測試,讀取 5014.98 MB/s、寫入 3471.97 MB/s。

充電測試,使用 100 W 的充電器,最大可以輸入超過 87 W,ROG ALLY 只有 59 W。

3DMARK、PC MARK 10 測試

3DMARK 相關測試,挑選了幾種較為基礎並合適的項目,Steel Nomad light、Time Spy、Fire Strike、Night Raid,ROG ALLY X 對比 ROG ALLY,總分和顯示卡分數大約都有 10 ~ 15 % 效能提升。

PC MARK 10 電池續航力測試,選擇了 GAMING 遊戲,因為這次預設的功耗有一點不同,ROG ALLY X 變成了 13 W、17 W 和 25 W,之前 ROG ALLY 是 10 W、15 W 和 25 W,既然是預設瓦特數值還是可以進行對比,因為電池提升一倍,所以續航力實測提升也接近一倍。

遊戲測試

遊戲測試都是使用插電 30 W 模式,使用兩種解析度 1080P、720P,特效都設置在最低 LOW,不開光線追蹤。

ROG ALLY X 透過新的散熱和更大更快的記憶體,就算是相同的處理器也有不小的提升,1080P 下 AVG FPS 提升 7.8 %、1 % LOW AVG FPS 提升 11.7 %。720P 下 AVG FPS 提升 6.7 %、1 % LOW AVG FPS 提升 10.9 %。

結論

ROG ALLY X 電競掌機雖說是小改款,其實升級也不少,除了 80 Wh 電池和 24 GB LPDDR5X-7500 記憶體,在散熱、握持感和控制器配置都能感受到有用心去做改變。新版本的 ARMOURY CRATE SE 1.5 帶來更好的控制設定體驗,遊戲庫更直覺,雖然處理器與最初推出的 ROG ALLY 相同,但是全新設計的散熱系統提升遊戲 AVG FPS 性能最高 7.8 %、1 % LOW AVG FPS 11.7 %,更大的續航力、完全發揮的性能表現,如果你還沒入手過這類型的遊戲機,想隨時地玩遊戲,這會是一台相當適合你的電競掌機。

ROG Ally X (2024) RC72LA

延伸閱讀

ROG ALLY X 電競掌機 COMPUTEX 2024 搶先看

ROG ALLY X 產品獲得 UH 編輯推薦獎。

Tags: 電競掌機AMDASUSROG評測開箱
Previous Post

AMD Software : Adrenalin Edition 24.7.1 驅動發布重點整理

Next Post

微軟釋出自動修復因 CrowdStrike 導致 BSOD 當機的 Windows 工具

Labbie

Labbie

UNIKO's Hardware 網站總編輯,深愛 PC 文化、電腦相關資訊、專注於創作優質評測文章。 掉進電腦世界的兔子麻麻,沒有放棄人生的車手,永遠的光之戰士。 車車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初音是我老婆,主推瑪琳,偽娘最高。 每天都要摸各種電腦零組件、看動畫、蒐集老婆、玩 Final Fantasy XIV。

Next Post
微軟釋出自動修復因 CrowdStrike 導致 BSOD 當機的 Windows 工具

微軟釋出自動修復因 CrowdStrike 導致 BSOD 當機的 Windows 工具

地端 AI 模型最佳化解決方案!技嘉獨家 AI TOP 應用程式開放下載

地端 AI 模型最佳化解決方案!技嘉獨家 AI TOP 應用程式開放下載

AMD Software : Adrenalin Edition 24.7.1 為 Dota 2 帶來 Anti-Lag 2 支援

AMD Software : Adrenalin Edition 24.7.1 為 Dota 2 帶來 Anti-Lag 2 支援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ROG-玩家共和國專頁
Cloudways 主機

關於我們

UNIKO’s Hardware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PC hardware news, unboxing, reviews and everything in-between!

UNIKO’s Hardware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 華人圈最可愛的電腦硬體評測開箱、3C業界新聞、電腦改裝、遊戲電競!

熱門標籤

主機板 (212)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69) 其他硬體 (7)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100)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45) 新聞 (3884) 新聞稿 (1527) 機殼 | 電源 | 配件 (125)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112)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47) 處理器 (116) 記憶體 (60) 評測開箱 (1507) 軟體 (513) 顯示卡 (195)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345) 顯示器 (10)

熱門架站軟體教學

  • 什麼是 WordPress?
  • WordPress 架站的五大步驟
  • WordPress 三大新手主機完整比較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部落格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形象官網
  • 如何用 WordPress 自架型錄購物網站
  • 評測
  • 新聞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處理器
    • 主機板
    • 顯示卡
    • 記憶體
    • 儲存 | SSD | HDD | 外接盒
    • 水冷散熱器 | 空冷散熱器 | 風扇
    • 機殼 | 電源 | 配件
    • 顯示器
    • 周邊 | 鍵盤 | 滑鼠 | 耳機 | 麥克風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電競掌機
    • 手機 | 分享器 | 無線網路
    • 顯示卡驅動 | 晶片組驅動
    • 其他硬體
  • 新聞
  • 新聞稿
  • 軟體
  • 聯絡

Copyright © © 2025 UNIKO's Hardware All rights reserved. | 網頁設計: 帶路姬數位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