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KO's Hardware|電腦電競周邊|輕開箱|評測|新聞
  • 評測 & 開箱
    • All
    • 處理器
    • 主機板
    • 記憶體
    • SSD / HDD
    • 顯示器
    • 散熱 / 機殼 / 電源
    • 驅動
    • 顯示卡
    • 電競周邊
    • 其他
    • 筆記型電腦 / 桌上型電腦
    • 手機
    M.2 SSD 檢測好物~ CyberSLIM M2D NGFF/ NVME 兩用外接盒

    M.2 SSD 檢測好物~ CyberSLIM M2D NGFF/ NVMe 兩用外接盒

    內建五風扇極致靜音,Antec P10 Flux 機殼開箱。

    內建五風扇極致靜音,Antec P10 Flux 機殼開箱

    RTX 3060 正式登場!GeForce Game Ready 461.72 WHQL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RTX 3060 正式登場!GeForce Game Ready 461.72 WHQL 驅動更新重點整理

    碳纖維質感,MSI MPG Z590 GAMING CARBON WIFI 評測開箱

    碳纖維質感,MSI MPG Z590 GAMING CARBON WIFI 評測開箱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1.2.3 驅動發布重點整理

    AORUS 美學滿點,GIGABYTE Z590I AORUS ULTRA 評測開箱

    AORUS 美學滿點,GIGABYTE Z590I AORUS ULTRA 評測開箱

    Crucial P5 NVMe PCIe SSD 2 TB 評測開箱

    Crucial P5 NVMe PCIe SSD 2 TB 評測開箱

    [UH 走店趣] ASUS VivoBook 14 & 15 RYZEN U 版處理器筆電門市速測

    [UH 走店趣] ASUS VivoBook 14 & 15 Ryzen U 版處理器筆電門市速測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1.2.2 驅動發布重點整理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 & 聯繫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電腦電競周邊|輕開箱|評測|新聞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NIKO's Hardware|電腦電競周邊|輕開箱|評測|新聞
Home 評測開箱

Intel 第十代桌上型處理器正式解禁,Core i7-10700K vs Ryzen 7 3700X 比較評測

兩強對決

Labbie by Labbie
2020 年 6 月 24 日
in 評測開箱, 處理器
0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Intel 第十代桌上型處理器正式解禁,Core i7-10700K vs Ryzen 7 3700X 比較評測。

終於正式解禁 Intel 第 10 代 Core S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的效能,UH 沒有正式收到媒體測試品,只能透過一些好朋友幫忙取得 Core i7-10700K 的樣本做測試比較,這次同時幫玩家重點整理四月底 Intel 發布的簡報,並做了技術說明,希望下次 Intel 也能提供 UH 媒體測試樣本 XD。回到正題,第十代桌上電腦處理器包含 Celeron、Pentium Gold、Core i3、Core i5、Core i7、Core i9 等共 22 顆處理器,分成 K、F、KF 結尾的英文代號,區分不鎖頻、無內顯、不鎖頻且無內顯,針對不同需求都有相對應的產品,14 奈米製程的 Comet Lake-S 沒意外應該是最後的 14 奈米製程 (差點忘了還有火箭 W),這次是對應 LGA 1200 全新腳位。玩家應該是最期待 Intel Core S 與 AMD Ryzen 的對比,礙於手邊只有 8 核心 16 線程的 Core i7-10700K,合適的對手應該就是 AMD Ryzen 7 3700X,UH 是以客觀公正的方式做測試和比較,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Intel 第十代 Core S 系列主打哪些重點?

快速看懂第 10 代 Core S 系列處理器重點:主打 “遊戲處理器”、”超頻有更多體驗”、”新的渦輪加速 3.0″,UH 還做了一份全系列處理器比較表格供玩家服用。

▲Intel 開門見山就表明了,主打 5.3Ghz 超高頻率,第 10 代 Core S 系列是世界上最快的遊戲處理器,高頻率在遊戲以及大多應用程式都很吃香,而低延遲更是提高禎數的關鍵,簡單說就是超頻率加上低延遲,就可以讓遊戲的 FPS 達到最大效益。

 

▲強調最佳的超頻體驗,可針對每個核心的 HT 設定是否開啟、支援 PEG / DMI 超頻、強化控制電壓 / 頻率的曲線,並推出新版的 Intel Extreme Tuning 超頻工具,把最後 14nm 的效能完整的壓榨出來,當然功耗也是直線上升。

 

▲這一次處理器的裸晶 Die 比以往更薄,增加 IHS (CPU 頂蓋) 的厚度,提升散熱性能,中間的導熱材質是 STIM (Solder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軟釺焊金屬材料導熱,與先前的 Core i9-9900K 相同。

▲全新極致渦輪加速技術 3.0 (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可自動識別最佳體質的核心 Core,全速運行兩個最佳的核心 Core,來改善單核與雙核 Turbo 加速性能,電壓也不會增加太多。

▲第 10 代桌上型處理器的王牌 Core i9-10900K,最高可達 5.3Ghz,並擁有 10 核心 20 線程。

▲熱門遊戲和創作運用方面,對比與前幾代 Intel 處理器的性能,各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效能和 FPS 提升。

▲Intel 第 10 代 Core S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全家族列表。

 

第 10 代桌上型處理器新功能及特色整理
  • 最高可達 5.3Ghz (透過 Intel Thermal Velocity Boost)。
  • 支援 INTEL 最新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
  • Core i3 以上全部支援 HT 技術。
  • 最高 10 核心並具有 20M 的 Intel Smart Cache。
  • 最高支援 DDR4-2933。
  • 增強核心與記憶體超頻。
  • 支援有線網路 Intel 2.5G。
  • 整合無線網路 Wi-Fi 6 AX201。
  • 全新的性能調教工具 (Intel Performance Maximizer,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 最高 40 條 PCIe lanes。
  • 支援 Thunderbolt 3。
  • 支援 Intel Optane 技術。
▲Intel Core i7-10700K 外觀,兩旁有著和 LGA 1151 不同的防呆凹槽。

 

▲LGA 1200 有 1200 個觸點,需要搭配 Intel 400 系列主機板。

 

測試數據和環境設定
Intel 與 AMD 各項資訊說明
測試平台
處理器: Intel Core i7-10700K
AMD Ryzen 7 3700X
主機板: MSI MEG Z490 GODLIKE
ASUS ROG STRIX Z490-E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顯示卡: AMD Radeon RX 5700 XT
記憶體: 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3600MHz CL16-16-16-36 1.35V 8GB*4
固態硬碟: XPG S40G RGB 512GB M.2 2280 PCIe SSD
電源: FSP Hydro G PRO 1000W
散熱器: ASUS ROG STRIX LC240
作業系統: Windows 10 Pro 64bit 1909
室溫: 28度,BC1 裸測架
測試軟體版本
AIDA64 Extreme 6.25.5400
CINEBENCH R20.060
CINEBENCH R15.038
wPrime 2.10
V-Ray Benchmark 4.10.07
CrystalDiskMark 7.0.0h
 
Windows 10 系統設定
UAC – 關閉
Windows Defender – 關閉
螢幕保護程式 – 關閉
電源計畫 – 高效能
休眠 – 關閉
整個測試會針對處理器的性能做多項測試,CPU 渲染、解密加密測試、遊戲 1080P 與 2160P 的 AVG FPS 測試,當然還有功耗和溫度,至於超頻會說明一下日常和極限的差異,測試基準值,都是經過 10 次以上測試擷取數值的平均值。
▲Cinebench R15 是一個使用 CPU 做渲染的測試軟體,有單核心和多核心的測試,R7 3700X 對上 i7-10700K,R15 在單核心接近 206 對 214,多核心會拉開差距 2144 對 2007,R20 單核心 509 和 503,多核心一樣是 4936 對 4784,R7 3700X 和 i7-10700K 單核心分數較為接近,多核心由 R7 3700X 大幅度拉開。

 

▲WPrime是一種計算機程序,使用牛頓法計算一組平方根數,32M 使用單線呈兩顆處理器是接近的分數,多核心才有一些差距,整體上 R7 3700X 略強一點。

 

▲V-Ray 能展現計算機處理渲染能力,在這個測試下 i7-10700K 拿下 14060 分,R7 3700X 只有 13903 分,所以 i7-10700K 在這項目略強一點。

 

▲CPU PhotoWorxx 是測試處理數位照片性能,CPU AES 是使用 AES 數據加密測量 CPU 性能,CPU ZLib 是測量處理器和記憶體子系統性能,CPU SHA3 以第三代安全雜湊演算法運算測量 CPU 性能,i7-10700K 只有拿下較高的 CPU PhotoWorxx 分數,R7 3700X 在 CPU AES 加密測試拿下接近兩倍的分數,SHA3 也是 R7 3700X 分數較高。

 

▲AIDA64 FPU 測試,FPU SinJulia 測量擴展精度浮點性能,FP64 Ray-Trace 測試通過使用 SIMD 增強光線跟踪引擎計算場景來測量雙精度 (也稱為 64 位元) 浮點性能,FP32 Ray-Trace 測試通過使用 SIMD 增強光線跟踪引擎計算場景來測量單精度 (也稱為 32 位元) 浮點性能,這些測試中 R7 3700X 展現了較高的分數。

 

▲以下讀寫測試統一採用 PCIe 3.0 SSD,使用同樣的記憶體,讀取和複製分數接近,突兀點只有 R7 3700X 在寫入方面數據,這是因為 ZEN2 CCD 架構上的問題導致,至於延遲方面 R7 3700X 68.3ns,i7-10700K 45.2ns,Intel 平台表現較好。

 

▲CrystalDiskMark SSD 讀寫測試,讀取 R7 3700 略高一點。

 

▲CrystalDiskMark SSD 讀寫測試,寫入 i7-10700K 數據略高一點。

 

▲1080P 遊戲方面,整體來說 i7-10700K 表現較好,不愧是遊戲處理器。
▲1440P 遊戲測試方面,還是 i7-10700K 略勝,但是差異比起 1080P 更小了。

 

▲2160P 遊戲測試下,兩顆處理器的平均 FPS 很接近,代表顯示卡已經全力跑了。

 

▲溫度表現都在 65 度上下,功耗上就差異不小,R7 3700X 151W 對上 i7-10700K 201W。
結論

至於說好的超頻?UH 正常開機操作是 1.45V 全核 51X,太多跑分無法正常得到數據,更嚴苛使用 Prime95 Blend 燒機 30 分,HWInfo 64 擷取數據,預設頻率燒機,頻率浮動在 45 – 46X,溫度約在 60 度上下,功耗表顯示 201W 上下,超頻頻率燒機,頻率鎖定 51X、電壓 1.45V,溫度約在 71 度上下,功耗表顯示 263W 上下,UH 會等買到正式版本再做更多的測試。目前 UH 對 i7-10700K 的超頻建議是,建議使用 240、280、360 的 AIO 水冷散熱器或是高階塔散,CPU 電壓方面不超過 1.5V 為主,頻率可以試試看 All Core 50 – 51X 去調整。價格方面,兩款處理器台灣目前售價約差距 NTD$ 2500 上下,如果預設頻率使用條件下,i7-10700K 要預留散熱器支出,電供整體也需拉高 100-200W 左右,整體配單成本會提高約 NTD $4000 – 5000,如果想追求極致的遊戲 FPS,這樣的付出可以認同是合理的;也有玩家覺得 X570 主機板的 PCIe 4.0 M.2 SSD 超香的,配單節省的錢還能幫其他配備升級,UH 還發現很多玩家不太在意功耗大小,不過北極熊會哭哭歐。

看完以上的測試數據,玩家是不是想問 UH 覺得哪一顆處理器比較好呢?UH 會很廢話的告訴你: 看你的錢包和對北極熊的愛有多少XD!有更多問題和疑問都可以到 UH FB 粉專詢問歐~

Previous Post

最輕鬆安裝的 AIO 水冷, MSI MAG CORELIQUID 360R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評測開箱

Next Post

Windows 10 20H1 更新會導致 SSD 受到損傷? 實測告訴你答案

Next Post

Windows 10 20H1 更新會導致 SSD 受到損傷? 實測告訴你答案

[更新] 新一代多系統開機碟解決方案 - Ventoy V1.0.14 UH 獨家繁體中文版

NVIDIA x Mercedes-Benz 未來的賓士全面可升級自動駕駛功能!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推薦文章

  • 第一次超頻就上手! 老羊 Ryzen 平台記憶體超頻詳細教學

    4517 shares
    Share 1807 Tweet 1129
  • IPC 大勝!AMD Ryzen 9 5900X、Ryzen 5 5600X 處理器評測開箱

    4051 shares
    Share 1620 Tweet 1013
  • 重灌時出現 Windows 無法安裝至此磁碟。選取的磁碟屬於 GPT 磁碟分割樣式訊息怎麼辦?

    4111 shares
    Share 1779 Tweet 972
  • 英雄落幕,Windows 7 SP1 2020 年 1 月更新集合包下載

    3590 shares
    Share 1589 Tweet 834
  • WIN 10 終極效能揭開封印!!!!!!! 教學

    3155 shares
    Share 1470 Tweet 702
  • R5 3600X & R5 3600 評測輕開箱,對決 i5-9600K 實測!

    2729 shares
    Share 1092 Tweet 682

關於我們

玩家觀點看產品,真實呈現數據與體驗! 電腦軟硬體、電競周邊,輕開箱、專業評測、業界新聞、RGB 改裝、專題評測、水冷改裝!

追蹤我們

熱門標籤

3A AMD ANACOMDA Arctic ASUS Bravo Curve Optimizer Cyberpunk2077 EaseUS GTX 1650 Intel Micron NAVI News新聞 NVIDIA PCHOME RACING RDNA 2 ROG RX 6900 XT Ryzen Smart Access Memory SSD TP-LINK UNIFY VALKYRIE WD Xbox Series X|S Z590 ZEN 3 促銷 免費 小米 技術 教學 爆料 處理器 記憶體 路由器 軟體 金士頓 降價 限時免費 顯示卡 驅動

Facebook 粉絲專頁

UNIKO's Hardware
  • 評測 & 開箱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 & 聯繫

© 2020 UNIKO's Hardware | 網頁設計: 網站帶路姬工作室.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評測 & 開箱
  • NEWS 新聞
  • 軟體 & APP
  • 關於 & 聯繫

© 2020 UNIKO's Hardware | 網頁設計: 網站帶路姬工作室.